新書推薦:

《
近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售價:NT$
551.0

《
索恩丛书·蛮族之王:狄奥多里克与罗马帝国的黄昏
》
售價:NT$
811.0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2025年修订版 官方指导手册
》
售價:NT$
1520.0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变革商业机遇与未来趋势
》
售價:NT$
449.0

《
没有人能让我不快乐
》
售價:NT$
214.0

《
汉匈战争三百年
》
售價:NT$
454.0

《
成为作家:提升创造力、自律性、谦逊和毅力的专业指南(写作不是天赋,作家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
售價:NT$
301.0

《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为什么说痰、湿、瘀、寒是威胁人体健康的“元凶”?
痰、湿、瘀、寒入侵,身体有哪些预警小信号?
日常多吃哪些食物,有助于去除痰、湿、瘀、寒?
平时常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赶跑痰、湿、瘀、寒?
肥胖、慢性疲劳、手脚冰凉、失眠等常见不适,该怎样改善?
……
这些问题,在这本《老中医不说你不懂:去除痰湿瘀寒,不堵不痛老得慢》中,通通都能找到答案。一书在手,将中医专家“请”回家,全方位呵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
內容簡介: |
《老中医不说你不懂:去除痰湿瘀寒,不堵不痛老得慢》围绕中医学的四大病理因素——痰、湿、瘀、寒,提出万病始于“堵”,除痰湿、化瘀血、散体寒,才能从根本上起到抗衰老、通血管、防大病的作用。全书基于中医理论,针对现代人多发的常见病和亚健康症状,给出详尽的调养方法,方法涵盖经典中医古方、食疗方、茶饮方、药膳方、外治调理方、经络穴位调理方、运动调理方等,全方位帮助读者改善身体,拥有健康人生。
|
關於作者: |
杨 力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专家。
从事中医研究45年,行医40年。举办过数千场公益讲座,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山东卫视、福建卫视、湖南卫视、辽宁卫视等媒体进行中医养生知识的科普宣传。
已经出版学术代表作有《周易与中医学》《中医运气学》《中医疾病预测学》等;养生科普作品有《杨力教授讲心脏健康》《家庭小偏方,守护大健康》《中国人的养生长寿智慧》等。
|
內容試閱:
|
去除痰湿瘀寒 拥有健康人生
在中医里,痰湿瘀寒是破坏人体健康的主要病理因素。痰为百病之源,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湿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瘀不但是心脑血管的杀手,还是结节、肿瘤的导火索。寒则会使人体气血瘀滞,导致周身疼痛。如果寒和瘀长期滞留体内,还易导致癌症等大病,所以,想要健康长寿,就需要清除身体里的痰湿瘀寒。
本书对痰湿瘀寒做了精辟的讲解,并对它们导致的危害、病症做了详细的分析,提供了消除人体痰湿瘀寒的办法,帮助大家少生病、少吃药、少去医院,享受健康人生。
杨力
2025年3月8日于北京
痰湿瘀寒是怎样侵入身体的
百病皆因痰作祟,养生防病先去痰
中医有“顽痰怪症”“怪病责之于痰”“痰生百病”“百病皆为痰作祟”等说法,许多奇奇怪怪的病可能都与痰有关。
中医眼中的痰
中医学认为,痰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种。 其中,“有形之痰”也称为“外痰”,即肺部和支气管分泌出来的黏液,就是我们平常咳嗽时吐出的痰。
“无形之痰”则广泛存在于身体的各个组织、脏器、经络、血液之内,肉眼看不到。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加上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气血津液等停滞,水液无法运化,凝结成黏稠状、有害的液体,即为“痰湿”。
“无形之痰”更可怕
“无形之痰”看不见,很容易被忽视,但它们如果长期留伏在体内,会成为很多疾病的诱因。比如痰湿积聚在胃部,可能会引起胃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积聚在心脑,可能会引发心悸气短、心神失常、精神错乱等。
同时,“痰随气行,无处不到”,这种无形之痰还会随着气血的运行,在全身上下流窜,影响血脉经络和五脏六腑,引发各种疾病。
痰的形成与脾、肺、肾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痰湿的产生与脾、肺、肾三脏的功能有密切关系,且其中尤以脾的功能最为重要。
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人体摄入的营养都是通过脾的运化功能输送至五脏六腑、四肢。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脏腑气血充和;若脾的运化功能不健,则营养物质不能运送到全身,代谢废物不能运送出去,易与体内水液混合凝聚成痰。
肺为贮痰之器:肺的生理功能以“宣发”和“肃降”为主,掌管体内的气与水液调控。同时,“肺为娇脏”,易受环境中外邪的侵害,造成“肺气不宣”(喘、咳、闷、胀、堵塞感等)和“肺失肃降”(气逆、咳、呕等)的病理现象。肺失宣降,则津液输布失常,就会聚集而生痰。
肾为生痰之本:肾为水脏, 主津液,负责体内津液的输布、排泄以及代谢的平衡,特别是在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中,肾的蒸腾气化作用很关键。若肾虚不能制水,体内水液泛滥则易形成痰。
体内痰湿过盛,容易导致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此外,痰湿还易造成瘀血,二者结合,易产生肿块、炎性包块等,甚至演变成肿瘤,危及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