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脆弱的韧性:经济与文明史散论

書城自編碼: 415242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王三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9703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十九日极夜.完结篇
《 十九日极夜.完结篇 》

售價:NT$ 281.0
明宫彤史:明代宫廷女性(一部好看又严谨的明代宫闱秘史)
《 明宫彤史:明代宫廷女性(一部好看又严谨的明代宫闱秘史) 》

售價:NT$ 500.0
囚笼之家
《 囚笼之家 》

售價:NT$ 305.0
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16—17世纪中西交往图景中的东亚移民、贸易与文化
《 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16—17世纪中西交往图景中的东亚移民、贸易与文化 》

售價:NT$ 653.0
她本自由:女性破除心理束缚、治愈父权创伤之旅
《 她本自由:女性破除心理束缚、治愈父权创伤之旅 》

售價:NT$ 305.0
大学问·天津工人:1900—1949(海外汉学家贺萧代表作)
《 大学问·天津工人:1900—1949(海外汉学家贺萧代表作) 》

售價:NT$ 500.0
加密货币与金融大变局 稳定币重塑金融体系
《 加密货币与金融大变局 稳定币重塑金融体系 》

售價:NT$ 403.0
莆田南少林武术桩功功法
《 莆田南少林武术桩功功法 》

售價:NT$ 857.0

編輯推薦:
历史从不是单一文明的独白,而是无数边缘与中心碰撞的对话。这部随笔集以经济史为切口,剖解文明演进中的创伤与韧性——从奥斯曼帝国瘟疫防治的溃败,到非洲在殖民体系下的结构性困境;从东方世界被迫卷入现代化浪潮的阵痛,到不同地区发展路径的深刻分野,最终回归史学方法论反思。
文字虽为随笔,却凝聚了作者多年研究的核心关切:在理论热潮之外,历史学的真正力量,恰恰在于对复杂性的洞察,以及在视野的开阔与研究的低近之间的求索。
內容簡介: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的个人学术随笔集,所收录的文章围绕作者在世界史研究中形成的零散思考,所谈论的话题涉及面较宽,主要以经济史视角审视文明论题,包含文明碰撞、帝国治理困境、现代化路径和批判等诸多议题。
全书分为四辑,三十余篇文章。尽管本书为作者多年学术生涯中偶发之随想零散积累而成,但四辑的架构仍然隐含相对清晰的脉络:从殖民创伤到现代转型,从帝国治理到经济规律,最终回归史学方法论反思。第一辑讨论的是古代文明的历史遗产与得失鉴戒。第二辑聚焦于帝国和殖民体系的治理难题,如奥斯曼帝国的瘟疫、非洲的困境等,并论及奥斯曼帝国解体后现代土耳其的道路探索。第三辑关注近现代经济和文明发展,特别是东方世界的经济变革和世界不同区域发展模式的差异。前三辑所涉及的地区,如中东、非洲、南亚等,书中虽以分散的杂文形式进行探讨,但也清晰展现出其文明与经济发展既存在显著的韧性,又因在国际体系中的边缘化与依附性,以及与西方主导的现代化齿轮之间充满艰难的磨合而导致的动荡与断裂,呈现出作者对现代国际秩序中边缘地区发展的独特性的理解与关照。
關於作者:
王三义,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系和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2007)。主要研究领域:中东近代经济史、晚期奥斯曼帝国史。出版专著《工业文明的挑战与中东近代经济的转型》《英国在中东的委任统治研究》《晚期奥斯曼帝国研究(1792—1918)》《帝国之衰:奥斯曼帝国史六论》《帝国之治: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制度》等,合著《近代东方国家的变革》,译著《伟大属于罗马》,文集《学问与饭碗》《兴废与进退》《个人与时代》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东经济通史”。
內容試閱
《经济观察报》上有一篇文章题为《破解远大目标对思维的禁锢》,其中的一段话说:“没有设定目标的人,反而有可能嗅到路旁的玫瑰花香,广泛地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向着特定目标前进的人,很可能没有时间邂逅‘最美的意外 ’。”我欣赏作者的见解。对我而言,学术目标是高远的,但也制约了思维,很难邂逅不期而遇的美景。
记得许成钢先生说过,经济学家需要“热切的心情,冷静的头脑”,历史学研究也一样。要是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不感到有趣味,觉得没必要去探究,那就根本不必以研究社会科学为职业。如果对社会上各种事情的根源和来龙去脉没有好奇心,那就不必要以历史学为专业。而真正身在其中,见识和实践是要区分开的。见识要尽可能高远,但科研实践要低近,这是前辈的经验之谈。不过,太低太近,就很难开阔,甚而可能窒息。为了避免这一趋势,我尝试着打开一些窗口,给自己透气。
我研究世界史的感受是,文明和文化太宽泛,讲不明白。落实到经济和政治层面,就容易讲透。近几年的课题集中于经济史,专注于经济学名著的反复阅读和思考,有时把文明放在经济视角看,就忍不住产生一些想法。我的想法可以概括为:世界史的核心是文明史。文明的要素一是财富,二是秩序。“没有秩序,就没有财富积累;没有财富,即使稳定,也长期落后。”广义的“财富”,除了物质、制度和文化产品,还应包括人本身。广义的“秩序”,除了稳定、和平,还应包括割据时代的低烈度冲突和短暂均势。然而,多年的研究工作,有时会画地为牢。我博士论文的题材是中东近代经济转型,后来的课题是晚期奥斯曼帝国研究,着眼于“帝国之衰”和“帝国之治”,如今又以通史的视野研究中东地区的经济演变,都意在探究中东地区混乱和贫穷的根源。
当教师 30 多年,兼做专业的研究,想的多,课堂能讲的少,发表的也有限,因此总有积累的“剩文”。这些长短不一的文章,大致是反映文明社会的常态与变态,仍可以放在世界经济史范围内,又可以出一本文集了。但如何取名,颇有些踌躇。
为什么对文集取名犹豫,自己也说不上。但清楚地记得,前三本文集出版之前也左思右想,书名变了几次。我想起有人形容爱情的一个说法: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犹犹豫豫,那才是真爱。可见,对自己的文集出版,包括取名,确实是动了真感情的。我每次出版学术著作从没有犯难,因为用不着踌躇。凡是要出版的著作,不是博士论文、博士后报告,就是课题项目的成果,都是早就确定了选题的。对自己学术著作的取名,不但前期不用斟酌,过后也不思量。而写随笔、杂感、书评、访谈稿毕竟都是副业,是私活,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因此出版文集前要反复思虑和取舍。
这本文集中,一些文章是在课堂讨论中受启发而写的,有的是读了好书的感想,有的是讲座的文稿。还有一些是“大题小作”的文字,题目本来可以写成论文,但搜集材料费事,即使完成,也未必能顺利发表,就干脆简单地写下构想或感悟。我期望的状态是,闷头闷脑地积累,不声不响地思索,有模有样地写作,一篇一篇堆积起来,呈一己之见,不和人打嘴仗。因此,这些文章的总特点是,在经济史的视角下审视熟悉的文明论题。这些论题有的是政治问题或制度问题,有的涉及文化或文明。
其实,在大城市工作的人,不知疲倦地争抢着,勤奋而执着地内耗着,在各自的圈子里因害怕掉队而拼命前行。至于事业在哪里,成就大不大,似乎就顾不上细究。网上说的“我‘卷 ’ 故我在”,也许是有道理的。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我发现,无论做学术还是搞艺术,都像是画沙画,画完了,一风吹了;再有人来继续画,画完被吹,所留的痕迹有限。这本小小文集,也不指望留痕。我只是想把自己思考过的问题、事件、人物和作品,做一个集中记录,变成印刷品,便于阅读,也希望和人分享。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