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T.菲斯克(Susan T. Fiske)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学与公共关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当选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主席、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SPSP)主席、行为与脑科学联合会(FABBS)主席。现为《心理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的主编以及国际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编委。荣获美国心理学会(APA)心理学杰出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科学协会威廉·詹姆斯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的唐纳德·坎贝尔奖以及古根海姆奖等众多重量级奖项。
自《社会认知》第1版(英文版)发行以来,我们两个人的个人生活(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再到离开我们,现在我们孙子也有了,调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并有了新住所)和职业生涯(我们两个人的研究均比原来预计的涉及了更多神经科学和文化心理学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写作第1版时,我们是在带格子的笔记本上听写或手写书稿,然后由秘书打印出我们每天的稿子。当然,他们也不时抱怨我们过于拖沓的进度。我们通过邮局寄出稿子,也参考一些机票确定了封面颜色,封面设计无疑受到了那种20世纪80年代文艺青年人物版画的启发。第1版曾经颇具影响,它见证了社会认知的诞生。那时,社会心理学正面临一场危机,而这场危机也因采用了一些认知心理学的新观点和新方法而得到部分解决。批评家预言社会认知将昙花一现,社会心理学家对它的不够“社会”略有不满,而认知心理学家又认为它不够“认知”。但是,这些勇敢的社会认知研究者仍然以饱满的热情对社会性注意、记忆、推理和图式进行了前沿性探索,并把相关结论运用到了自我、健康、偏见、大选初选等主题上。一开始,我们认为像归因、自我和态度这样的经典领域是否包含在社会认知中值得商榷,而最终,我们还是把这些内容写到了书中,彰显了社会认知取向对经典问题和新问题的意义。这种双重意义即使在今天仍然是正确的。第2版见证了社会认知的稳健发展,这证明社会认知不是一阵时髦、一段插曲或一个时代性现象。社会认知从此扎下了根,而且已经渗透到社会心理学的方方面面。英文版第2版封面采用了更长的视角,突出了更柔和、更典雅的绿色,使人不由得想起雷诺阿的作品。这幅画作上布满了人,我们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也是如此。从覆盖范围来看,这版有点百科全书的味道,反映了那7年中社会认知的蓬勃发展。加了新的副书名“从大脑到文化”(From Brains to Culture)的下一版(与第1版隔了差不多18年)采用了更长的视角,虽然还是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但迅速转到了时下。那一版反映了社会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当然,这些进展被一些批评家认为不够社会,而另一些人又认为不够神经科学。这种论调是不是有些熟悉呢?但是,我们很高兴地预测一个新领域,即社会认知情感神经科学(深深切入了社会认知之中,而后者在开始也面临争议)定会欣欣向荣。更重要的是,这个副书名开始反映出关于文化的更多研究。当全球化全面进入我们的研究领域和生活时,文化显然是一个在社会认知中日益突出的议题。本次的全新修订版仍然保持初心,讲述人怎样理解他人和自己,这也是常识和学术探索均感兴趣之所在。本版得到了全面更新,甚至增加了更多最新的社会神经科学和文化社会心理学内容。我们也试图加强本书的可读性,每一章都保持相对一致的长度。关键词在文中以黑体表示,并于文末术语表给出简要解释。每一章都包括总结和大约10个图或表。每一章还包括我们建议的延伸阅读材料,并且以专栏形式给出了有关研究、应用和方法的具体实例。根据三方协议,本书与菲斯克和麦克雷主编的《SAGE社会认知手册》(2012)进行了内容整合。这本手册涵盖最新的主题,主要由年轻作者写作完成,但每一章都经过了独立的行业专家的评审。本书也与菲斯克的《SAGE社会认知主要论著》(2013)中的60篇精选论文进行了内容整合。35年前,社会认知旨在帮助社会心理学走出低谷。这个当时公认的危机使许多精妙的研究受到质疑,研究结果缺乏理论支持(认知失调除外)、与现实关联不大以及研究的历史局限性使它们难以被重复。社会认知研究立刻提供了一些不那么有趣(明显更严肃)的方法,这种源自认知心理学的新理论可以对人类的各种情况(如健康、群际关系、教育、平等)进行及时关注,并不太可能受到时代稳定规则的约束。这个领域进行了一些路线修正,并得以继续发展。正如我们在正文中写到的,社会心理学再次面临危机。这次是研究结果的再现性问题,关注的是研究透明度、统计的严格性、研究伦理和可重复性问题。由于所有科学都面临一些路线修正问题,因此社会认知研究对此并不能起到什么独特的作用,当然社会心理学也不能。当危机渐渐远去时,就如同美国国家科学院(2019)所指出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没有危机,但也不能自满。社会认知研究对最基本的科学问题给出了一些可靠的思考,并经常被用于有效改善人类生存条件之中。公众、媒体、非营利组织、医疗机构和政府机关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运用这些社会认知成果。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向读者清晰呈现这一令人振奋的领域的持续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