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丝与茶:18世纪亚洲商品在斯堪的纳维亚
》
售價:NT$
490.0

《
不可思议的树:一本可触摸的纸上年轮博物馆
》
售價:NT$
429.0

《
中国蝉科图谱
》
售價:NT$
559.0

《
清学沉思录
》
售價:NT$
834.0

《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售價:NT$
505.0

《
社会正义谬误: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
》
售價:NT$
352.0

《
汗青堂丛书152·草原帝国:阿提拉、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
售價:NT$
765.0

《
DK拆解科技大百科
》
售價:NT$
653.0
|
內容簡介: |
本书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大学生情绪、情感问题与管理,大学生人际关系管理,大学生挫折心理与调试,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学习心理,以及大学生生命教育。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和心理团体训练辅助读物,也可供广大高校师生、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心理学爱好者以及相关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
關於作者: |
马敏,南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主任,负责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从事心理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冯钊,南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任课老师。
|
內容試閱:
|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当我们思考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时,头脑中浮现的是种种关于自己的想法,就是我们所说的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也称 “自我”,即个体对自己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觉察和认知。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和特征,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1)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对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
(2)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对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3)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意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主体的我,即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比如,学生觉得自己糟糕透了,或者认为自己长大了能当大老板,这就是作为主体对自身的觉察。另一个是客体的我,即被觉察到的我,比如,“我觉得别人都看不起我”。自我意识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概念,它伴随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个体与周围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个体的自我意识是社会化的结果,同时,它的形成和发展又不断推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 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看, 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和评价,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主要解决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等问题。
自我认知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 “知”的范畴,内容广泛,涉及自身的方方面面,在调整自己的言行以及自己与周围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没有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那么他就容易自卑,在做事方面表现为没有自信心、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在与人交往方面表现为容易自我封闭、敏感、猜疑。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盯着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往往容易自以为是,自命不凡,难以与他人相处。只有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进行良好的自我调控。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自我体验主要涉及 “能否悦纳自己” “对自己是否满意”等问题,并由此产生自尊、自爱、自卑、自弃、自傲、责任感与义务感等情绪、情感体验。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产生的,自我认知决定自我体验,而自我体验又强化着自我认知。如当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符合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时,个体就会获得满意、接纳、愉悦的情绪体验,并进一步形成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反之,个体就会产生失望、不满、抱怨、低落的情绪体验,进而变得自卑、退缩和怯懦。
3.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是个体主动对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它表现为个体在自我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对自我的协调、组织、监督、校正和调节,从而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它主要涉及 “我怎样节制自己”“我如何改变自己”“我如何成为理想的那种人”,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制、自律、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等。
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控的实现既受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的制约,同时也反作用于自我认知与自我体验的过程。个体通过自我调节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角度,改善自我概念,调整自我评价,修正自我形象,最终建立并感受积极的自我。
综上所述,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中密切联系的三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自我体验基于一定的自我认知,同时又对自我调控起着动机作用。例如,某大学生发现自己朋友很少,不善于与人交流 (自我认识)。认识到这一点后,他产生了较强烈的自卑感 (自我体验),这使他认识到需要努力调整自己的自卑情绪,寻求帮助,积极扩大人际交往。他积极地自我调整,学习到了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有能力和周围的同学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