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趣说中国女性
》
售價:NT$
347.0

《
被艺术疗愈的勇气:生活的答案之书
》
售價:NT$
408.0

《
故宫红书:故宫文化百科手册
》
售價:NT$
704.0

《
不被情绪内耗的10种能力
》
售價:NT$
357.0

《
权力意志(全二册。尼采晚年思想结晶;剔除惯性、升华自我的思想利刃)
》
售價:NT$
500.0

《
从领口开始编织的钩针毛衫
》
售價:NT$
301.0

《
日中之光——埃瓦格里乌斯笔下5—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
售價:NT$
500.0

《
占领日本(最新修订)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刻见解中汲取智慧,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
內容簡介: |
本书深入挖掘马克思与恩格斯著作中有关人生哲学的论述。从逻辑框架看,开篇探讨人生的本质,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塑造自身;进而阐述人生的意义——并非抽象的精神追求,而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实现;接着剖析人生价值观,批判资本主义对人性的异化,倡导建立公平、正义,符合人性发展的价值体系。本书结合社会现实,从历史发展视角,为读者呈现不同社会形态下人生的多样可能。
|
關於作者: |
郑庆生,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曾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现实》《道德与文明》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郑历兰,教授,中共徐州市委党校(徐州市行政学院)教育长。曾出版《舞动汉风——徐州市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马克思恩格斯论共产主义的特征》等专著,在《学习时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篇。
|
目錄:
|
绪 论................................................................................................. 001
第一节 旧的哲学,误解人生............................................................... 003
第二节 马恩哲学,看透人生............................................................... 007
第一章 人生的本质......................................................................... 011
第一节 根本矛盾,规定本质............................................................... 013
第二节 两种属性,相反相成............................................................... 015
第三节 古猿变人,源于劳动............................................................... 022
第四节 决定作用,无与伦比............................................................... 024
第五节 个人活动,社会运行............................................................... 026
第六节 本末倒置,阶段现象............................................................... 029
第二章 人生的基本矛盾................................................................. 035
第一节 内在矛盾,自我发展............................................................... 037
第二节 基本矛盾:亦人亦兽............................................................... 042
第三节 基本矛盾:亦善亦恶............................................................... 048
第四节 基本矛盾:亦圣亦俗............................................................... 057
第五节 基本矛盾,无可替代............................................................... 064
第三章 人生的命运......................................................................... 067
第一节 人生命运,并不神秘............................................................... 069
第二节 命运可控,责无旁贷............................................................... 075
第四章 人生的价值......................................................................... 079
第一节 价值关系,人为主体............................................................... 081
第二节 大千世界,人最宝贵............................................................... 084
第三节 人生于世,义在贡献............................................................... 087
第四节 关心自我,理所当然............................................................... 092
第五节 生命有限,追求无限............................................................... 096
第五章 人生的境界......................................................................... 103
第一节 众生境界,高下悬殊............................................................... 105
第二节 三步升级,步步艰辛............................................................... 109
第六章 人生的幸福......................................................................... 117
第一节 需要满足,即是幸福............................................................... 119
第二节 渴望幸福,天经地义............................................................... 123
第三节 艰苦奋斗,孕育幸福............................................................... 127
第四节 为民谋利,最为幸福............................................................... 131
结 束 语............................................................................................... 134
主要参考文献..................................................................................... 138
|
內容試閱:
|
人生哲学,是我国哲学研究中分歧较大的领域。自蔡元培1912年冬发表《世界观与人生观》一文,把世界观与人生观两个概念同时提出以后,哲学家对于人生哲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构建,一直存在重大分歧。我们2004年曾出版《穿越人生的迷雾——人生哲理对话》一书,初步表达了我们对人生哲学的理解。本书则试图完整地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哲学。 真正的学科,都是研究某种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人生哲学也不例外。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就是要坚持人生哲学的科学性。本书的第一章是他们关于人生本质的论述,第二章是他们关于人生基本矛盾(发展动力)的论述,第三章是他们关于人生命运(发展轨迹)的论述,第四章是他们关于人生价值(他人评价)的论述,第五章是他们关于人生境界(发展高度)的论述,第六章是他们关于人生幸福(自我体验)的论述。总之,全书都是围绕人生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展开的,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长期以来,有不少关于人生哲学的著作,这些著作或者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个人素质角度思考,仅仅探讨人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认知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义利观、善恶观、荣辱观、爱情观、生死观等课题;或者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个人活动方式角度思考,仅仅探讨人生的职 业活动、学习活动、交往活动、家庭活动、闲暇活动,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等课题。事实上,个人是组成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个人的社会关系体系。不仅社会存在哲学问题,与社会相对应的个人也存在哲学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不是站在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或美学的高度,而是站在哲学的高度,不是研究人生某一个侧面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而是与研究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相对应,从根本上研究人生的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他们不仅创立了科学的历史观,而且创立了科学的人生观。 诚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生哲学的论断,只是散见于他们的诸多著作和书信中,并没有形成专著,所以本书在安排章节、构建体系时,无法避免主观性。但是,本书尽可能遵循他们的本意。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本书创新使用了一些新概念,如人化本质与兽化本质、善化本质与恶化本质、圣化本质与俗化本质等。这些新概念均以他们的论断为根据,绝非凭空杜撰。 但愿本书能够推进人生哲学科学化,为做人提供正确的导向。 作 者 2024 年5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