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阿非利加征服者:比拿破仑更伟大的西庇阿
》
售價:NT$
325.0

《
营救里斯本丸
》
售價:NT$
308.0

《
鸟瞰最美国保全书(刷边版)
》
售價:NT$
5489.0

《
上海市民生活记忆
》
售價:NT$
374.0

《
分肥游戏:古代中国权力分配规则
》
售價:NT$
329.0

《
结构 Structures(埃隆马斯克推荐读物之一,经典又实用的结构力学普及读物)
》
售價:NT$
435.0

《
影响世界的十八个定律:破解万物运行规律人类,如何用公式定义世界?
》
售價:NT$
305.0

《
道教大辞典·道教百科全书(通识版本+飞机盒): 附赠32张海报:神仙谱系大全x1、道教宗派与法术全鉴x1、时间线上的道教史x1
》
售價:NT$
1520.0
|
編輯推薦: |
20世纪新史学宗师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系列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內容簡介: |
本书编选了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的两晋、南朝和北朝的相关内容。
作者梳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各国的历史演变、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思想文化、民族融合、士族制度等内容,同时从唯物主义史学以及人民史观角度,剖析了这一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朝代更迭的根本原因。
|
關於作者: |
范文澜(1893—1969),字仲沄,浙江绍兴人,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受业于著名学者黄侃、陈汉章和刘师培,与郭沫若、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等杰出史学家,并称“五老”。1940年起担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1941年擢升为中央研究院副院长。1950年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长,1951年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执教。代表作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上册)等。
|
目錄:
|
第一章
游 牧 民 族 侵 入 时 代 —— 两 晋 (265—419) 001
第一节?三国统一后的经济状况 002
第二节?腐朽的统治阶级 018
第三节?人民流亡与游牧民族侵入 024
第四节?十六国大混乱 038
第五节?简短的结论 055
第二章
中 国 文 化 南 迁 时 代 —— 南 朝 (317—588)057
第一节?南朝的经济状况 058
第二节?士族制度 100
第三节?南朝五朝的兴亡 108
第四节?南朝文化的发展 125
第五节?简短的结论 169
第三章
游 牧 民 族 同 化 时 代 —— 北 朝 (386—581)171
第一节?北朝魏、齐、周的兴亡 172
第二节?北朝的经济状况 181
第三节?民族间的斗争与同化 192
第四节?南北两朝的战争 198
第五节?简短的结论 208
附:东晋南北朝年表 209
|
內容試閱:
|
当时地广人稀,分给民户土地,本是可行,但按之事实,却不尽然。贵族、官僚各有大量佃客,如果人民平均分配土地,佃客从何而来?司马衷时,张方搜括京城官私奴婢,只有万余人,足见奴隶数量并不很多,贵族主要是靠佃客做剥削对象。
魏晋惯例,用官牛耕官田,官得六分,民得四分,用私牛耕官田,官、 民 对 分, 如 果 人 民 分 得 土 地,又何必耕种官田?两汉三十税一,叫作田赋,人出一算,叫作口赋,晋制似乎并田赋、口赋为一,所谓七十亩、五十亩,只是计算赋税的标准,并非一定实有此数(这种定田收租制度,到东晋末才废除)。
东晋司马衍时田税每亩米三升,如果西晋也按三升取税,不论有田无田,每一户主纳米二斛一斗,丁男一斛五斗,这与不论是否养蚕,每户纳绢三匹,同一事例。司马炎曾借牛三万五千头给兖、豫两州人民,收谷以后,每头偿谷二百斛,得七百万斛。借官牛一头,能偿谷二百斛,那么,每户每年纳米五六斛(每户四五人),负担不算很重了。《晋书·食货志》说当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民安居乐业,也许是事实。
汉末董卓铸小钱,钱轻物贵,谷一斛值数十万。曹操废小钱,用汉五铢,又不鼓铸新钱,因而钱少价高,谷价跌落不止,曹丕废五铢,改用谷帛作交易媒介,商贾用水湿谷并造薄绢牟利,农民大困。曹叡又铸五铢钱,西晋沿袭不改。
汉末大乱以后,经济破败,铜产量极少,钱价昂贵,晋初公卿大臣致仕,皇帝赐养老钱不过百万,死后赐丧葬钱不过三十万,比汉朝赐钱动辄几百万或一二千万,富力相差很远。晋代贵族专政,自矜门第清贵,对商贾非常贱视。法令禁止游食商贩,又规定商贾着白头巾,写姓名及出卖物品贴额上,一脚白鞋,一脚黑鞋。这种装束,含有侮辱的意义。
石崇做荆州刺史,杀夺商客货物致巨富,政府不以为非,反升其官做大司农。商贾地位低微,财产、生命没有法律的保障。可是皇宫的西园却经营商业,出售葵菜、蓝子、鸡、面等物,足见贱商的本旨还是在剥削自利。
晋灭吴,吴国百姓及百工免役二十年。特别指出百工,想见工人地位比商贾高些。嵇康是名士领袖,性喜锻铁,夏月,居柳树下锻铁,名士向秀做助手。大概士大夫心目中还不把工人当作最下流人看待。
司马炎对人口增殖,颇为重视。女子年十七,父母不给出嫁,由官吏代择配偶。一家有五个女儿(奖励养女儿,因为民间保存战国以来生女不育的恶俗),得免役。又发遣邺城官奴婢屯田,代田兵(兵士种田)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让奴婢配成夫妇。当时户口的确很快发展起来,太康元年(280),户有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有一千六百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其中包括复业的流亡户口)。三国以来,还是最高的纪录。社会相当安定,经济逐渐恢复。同时统治阶级的剥削和浪费也随着加紧。何曾每天菜钱一万文,还说不能下咽。曾子何劭,每天食二万钱,奢侈更甚。王济、王恺、羊琇比劭尤甚,济用人乳饲小猪,说是蒸食味特美。恺、琇等声色服用,与济类似。石崇又高出一切,没有人能与崇比豪富。无限浪费,促使社会走上大崩溃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