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权力意志(全二册。尼采晚年思想结晶;剔除惯性、升华自我的思想利刃)
》
售價:NT$
500.0

《
从领口开始编织的钩针毛衫
》
售價:NT$
301.0

《
日中之光——埃瓦格里乌斯笔下5—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
售價:NT$
500.0

《
唐勾检制研究
》
售價:NT$
296.0

《
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
》
售價:NT$
500.0

《
被争夺的身体:魏玛德国的生育制度
》
售價:NT$
449.0

《
热烈的孤独:大宋词人的明月与江湖
》
售價:NT$
356.0

《
抗衰营养全书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生育,如彗星袭来,轰然撕开旧序,也催生新光。
·shou部聚焦生育、母职话题的图像小说。法国亚马逊4.9超高分神作!数万读者严选,口碑推荐!
·“我接受成为母亲的事实。我不想抹灭生育的颠覆、苦楚与崭新爱意。我想堂堂正正地讲出来。”妊娠、养育、蜕变、挣扎,当一颗彗星撞击生活,带来光,也带来痛。
·打捞被折叠的女性叙事,对自己诚实,去正视自己的伤痛与喜悦。当新的身份“母职”打破平静,女性如何在孩子、家庭的侵占下平衡自我。
·法国超人气漫画家奥蕾莉shou部作品,以亲身经历完成,以图像讲述如何日复一日地学习成为母亲,不回避母职的重量,也不将“成为母亲”浪漫化。
·妈妈不是超人,只是被困在“伟大”里的普通人。无拘无束的故事却蕴含强大的力量。
·272页缓慢叙事,重新理解“正常”与“成长”的含义。在得知孩子患有白化病后,他们震惊、焦虑与困惑,最终在现实的重量中,一步步学会接纳与爱。
·J致阅读体验。知名设计师山川操刀,16开全彩印刷,可180°平摊装订。翻开书页,你将沉浸在细腻温柔、却力量十足的图像世界中——总有一个瞬间,会深深戳中你的心。
|
內容簡介: |
《一颗彗星撞击了我的生命》是一部基于真实经历的图像小说,讲述了女性从妊娠到养育的蜕变与挣扎。作者以亲身故事为线索,呈现生育带来的身体创伤、心理低谷与家庭冲突,也描绘了母子间深情的凝视与成长的喜悦。
「生育,如彗星袭来,轰然撕裂旧序,也催生新光。」
这本书不仅是母职的祛魅与再定义,更是一部关于爱、接纳与勇气的生命书写。它让未生育者看到未来可能的真相,让已为人母的女性感到“你不是在矫情,而是在痊愈”。在痛与光之间,这是一部献给每一位女性、每一个家庭的疗愈之作。
|
關於作者: |
作者 奥蕾莉·柯洛普(Aurélie Crop)
法国知名漫画家、平面设计师与插画家。其儿子出生时确诊白化病,深刻改变了她的创作方向。她以亲身经历为题材创作了shou部图像小说《Comme une comète》,用细腻诗意的画风讲述女性、母职与生育的真实处境。作品在法国获得高度评价,并打破社会对白化症的禁忌认知。她还创办了儿童读物出版社 Bilibok。
译者 曹杨
文学图书翻译者,擅长女性主义与社会议题相关书籍的中文译介。
|
目錄:
|
目录
01 自由的终结 1
02 彗星 17
03 享受吧! 49
04 确诊 79
05 离巢 113
06 照护 133
译后记 在光与痛之间,看见一位母亲与孩子的成长
第一次拿到这本图像小说时,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不是因为它轻松,相反,是因为它真实得令人不忍释卷。作者以极其坦率的笔触,讲述了自己成为母亲之后的生活——产后的身体崩溃、精神的低谷、孤独与无力,以及随之而来的自我迷失与质疑。这是一段许多母亲都会经历却极少被公开书写的旅程。
作品不回避母职的重量,也不将“成为母亲”浪漫化。它诚实地承认,对一个刚刚诞下生命的女性而言,母爱并不总是自然而然地流淌,身体与心理的崩溃往往并行不悖,而恢复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这种坦率,是一种深刻的女性主义表达,它让女性主体性的经验被看见,让“母亲”这一身份被重新定义:不再是牺牲、奉献的代名词,而是一个需要被支持、被关怀、被理解的生命状态。
正因为这本书的坦率与诚实,作为一位拥有相似产后经历的母亲,我在翻译过程中一次次被文字击中、被画面触动。我已记不清自己曾多少次热泪盈眶——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出于共情,是在另一个人的讲述中,看见了曾经的自己。能有幸翻译这样一部作品,对我而言,不只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更像是一场温柔的疗愈:当我试图理解作者笔下的情感时,也在重新理解自己;当我为她将痛苦与希望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时,仿佛也替自己找到了出口。
进入作品的后半部分,麦克斯的故事真正展开。当父母发现他患有白化病时,那最初的震惊、焦虑与困惑令人揪心。但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如何在现实的重量中一步步学会接纳,并重新理解“正常”与“成长”的含义。他们陪他玩耍、“不设限”地带他去尝试一切,用帽子、太阳镜和防晒霜为他编织出一层层柔软却坚固的防护。更重要的是,他们用爱与尊重,为他创造出一个可以自在呼吸、自由生长的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的角色也在悄然变化:从最初的崩溃无助,到逐渐以创造力回应现实的挑战。这种变化并非于一夜之间发生,而是在无数个日常、一次次妥协与坚持中慢慢积累而成的力量。她没有突然变得无所不能,而在一次次尝试与失败中,渐渐学会了怎样与现实合作,也慢慢懂得了如何与自己和解。
这些转变,透过图像与文字的交织,被细腻而真实地呈现出来。在这部作品中,情绪不再只是语言的内容,它有了色彩,有了节奏,有了凝视的角度。一幅画面中的沉默,一个表情中的闪烁,一个背景色调的转变,往往胜过万语千言。在翻译文字的同时,我也反复提醒自己留心那些“无声”的部分,尽量不去打扰画面所传递出的细微感受,只在必要之处,以最忠诚的方式找到最合适的中文表达。
另外,图像小说这种媒介,也为“疾病”与“差异”的叙述打开了新的可能。麦克斯与其他孩
子“看上去不一样”的身体,被镜头温柔地、耐心地描绘着——那不是异化的凝视,也不是充满悲情的标签,而是一种被看见的权利。他的世界里有光、有阴影、有奔跑、有笑声。他不是等待被救助的弱者,而是一个鲜活而灵动的孩子。这种叙述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深深的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文结束之后,作者还专门为新手妈妈提供了关于产后恢复与心理支持的推荐资源;同时,她也详尽介绍了白化病的相关医学知识与社会资源,涉及图书、网站、机构等。
在那部分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社会在(非常缓慢地)进步,但改变这一现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的确,消除对白化病患者的偏见,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我们不仅要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更应在生活中落实对“不同”的包容与接纳。这不仅是对白化病患者的关怀,也是对所有“差异”个体的理解与支持。每一个人都有权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社会以及我们,都有责任为他们提供这份空间。
作为译者,我希望自己的译文能够尽可能地保留原作“不可简化的复杂性”——既不回避产后的混乱与痛苦,也不美化育儿的无奈与辛劳;既呈现一个孩子的“不同”,也传递出一个家庭如何以真实、温柔而坚定的方式去回应这些“不同”。翻译的过程,是一场对词语、对情绪、对边界的不断试探与靠近。我始终相信,唯有带着体温与经验的文字,才有力量抵达另一个灵魂。
如果你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曾感到一丝熟悉的震颤,流下一滴共情的泪水,那么我相信,这些由爱与勇气构筑的文字与图像,已然穿越了语言的界限,抵达了你。
我常常想起故事的最后一页——小学开学的第一天,麦克斯站在学校的楼梯上,回过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那一刻,他不仅是在对父母微笑,也是在对每一位读者、每一个努力从困境中寻找光亮的人微笑。那是一个孩子的笑,更是一种穿越黑暗后的勇敢,一种真切的温暖,一种无声的安慰与鼓励。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微笑中,我们才能真正明白:所谓成长,并不是远离脆弱,而是在脆弱中生出信心;所谓爱,也不仅是保护,更是信任——相信孩子终将拥有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属于他自己的光。
最后,谨在此感谢黄琰老师在我翻译旅程中给予的陪伴、理解与支持,让这部闪着光的作品得以温柔而真实地与中文读者相遇。
亲爱的读者,愿你,也被麦克斯的光照亮。愿你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都能在某一刻回过头来,笑一笑。
译者 曹杨
2025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