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江南器物志
》
售價:NT$
403.0

《
Go语言高级编程(第2版)
》
售價:NT$
458.0

《
与贝聿铭同行
》
售價:NT$
602.0

《
如何面对爱情里的失望
》
售價:NT$
179.0

《
至高无上:一场颠覆世界的人工智能竞赛
》
售價:NT$
403.0

《
聪明钱
》
售價:NT$
398.0

《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
售價:NT$
500.0

《
约翰·巴勒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1《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三版)》新增部分二维码数字内容。通过扫码学生能方便地获取阅读地方所需了解的延展内容,包括知识点讲解和学习导引的微课,难点/重点说明的动画,习题解答、案例分析、知识点拓展、专题讲座等拓展内容,节省了查阅课件资料的时间,教材使用更加便利。随时随地的扫码学习,阅读体验更受欢迎,更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 引入多个先进的国产化工程案例和工程技术,提升学生对先进技术国产化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教学内容更贴近工程实际,着力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设计符合环境标准和满足特定环境需求的能力和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并在其中融入社会、健康、安全等方面内容,深入贯彻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要求。3 更新相关数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
內容簡介: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第三版)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与压实,固体废物的破碎和细磨,固体废物的分选、脱水、焚烧、热解和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固体废物制备建筑材料,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与环境类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课程教材,还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
目錄:
|
第1章 绪论1
1.1 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1
1.1.1 固体废物的来源 1
1.1.2 固体废物的分类 3
1.2 固体废物的污染及其控制 5
1.2.1 固体废物的特点和特性 5
1.2.2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 5
1.2.3 固体废物污染途径 6
1.2.4 固体废物污染危害 6
1.2.5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8
1.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法 9
1.3.1 固体废物处理 9
1.3.2 固体废物处置 9
1.4 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10
1.4.1 我国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技术政策的产生 10
1.4.2 “无害化” 10
1.4.3 “减量化” 11
1.4.4 “资源化” 11
1.5 固体废物管理 12
1.5.1 固体废物管理理念与原则 13
1.5.2 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体系 13
1.5.3 固体废物环境标准体系 14
1.5.4 加强危险固体废物管理,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15
思考题 17
第2章 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与压实18
2.1 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及处理模式 18
2.2 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与转运 19
2.2.1 生活垃圾的搬运 19
2.2.2 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 20
2.2.3 生活垃圾的转运及中转站设置 25
2.3 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等收集、运输 27
2.4 固体废物压实 28
2.4.1 概述 28
2.4.2 压实设备与流程 30
2.5 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与运输 32
2.5.1 危险废物的收集容器 32
2.5.2 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 33
2.5.3 危险废物的运输 33
思考题 34
第3章 固体废物的破碎和细磨35
3.1 破碎 35
3.1.1 破碎的概念和目的 35
3.1.2 破碎理论 35
3.1.3 固体废物的机械强度和破碎方法 36
3.1.4 破碎设备 40
3.2 细磨 49
3.2.1 细磨原理和方法 49
3.2.2 细磨设备 50
3.3 低温破碎 53
3.3.1 低温破碎原理和流程 53
3.3.2 低温破碎的应用 54
思考题 55
第4章 固体废物的分选56
4.1 分选方法 56
4.2 筛选 58
4.2.1 筛选的基本原理 58
4.2.2 筛选效率的影响因素 61
4.2.3 筛选设备 62
4.3 重力分选 65
4.3.1 重介质分选 65
4.3.2 跳汰分选 67
4.3.3 风力分选 67
4.3.4 摇床分选 70
4.4 磁力分选 72
4.4.1 磁力分选原理 72
4.4.2 磁选设备 72
4.4.3 磁流体分选 73
4.5 电力分选 75
4.5.1 电力分选原理 75
4.5.2 电选设备及应用 75
4.6 浮选 76
4.6.1 浮选的基本原理 76
4.6.2 浮选药剂 77
4.6.3 浮选设备 78
4.6.4 浮选工艺 81
4.7 其他分选方法 81
4.7.1 摩擦与弹跳分选 81
4.7.2 光电分选 83
4.8 分选处理系统 83
思考题 84
第5章 固体废物的脱水85
5.1 概述 85
5.1.1 高湿废物 85
5.1.2 污泥中水分的存在形式 86
5.2 脱水方法 86
5.2.1 污泥的浓缩 87
5.2.2 污泥的调理 90
5.2.3 污泥的机械脱水 95
思考题 104
第6章 固体废物的焚烧105
6.1 固体废物热值的测定和计算 105
6.1.1 热值的测定 106
6.1.2 热值的计算 106
6.2 固体废物的燃烧 107
6.2.1 燃烧基本概念 107
6.2.2 理论燃烧温度的计算 109
6.2.3 停留时间的计算 110
6.2.4 燃烧方式分类 112
6.2.5 固体废物燃烧过程 112
6.2.6 影响固体废物燃烧的因素 114
6.3 固体废物的焚烧系统和设备 115
6.3.1 焚烧系统 115
6.3.2 焚烧设备和焚烧工艺系统 117
6.4 固体废物焚烧热能的回收利用 124
6.4.1 焚烧废气冷却方式 124
6.4.2 废热回收利用方式 125
6.5 固体废物焚烧污染物控制 127
6.5.1 固体废物的焚烧产物 127
6.5.2 酸性气体的控制 128
6.5.3 二 英的产生与控制 128
6.5.4 恶臭的产生与控制 131
6.5.5 煤烟的产生与控制 132
6.5.6 重金属控制技术 132
6.5.7 焚烧残渣的处理与利用 133
6.6 垃圾焚烧发电资源化利用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体验 134
6.6.1 沉浸式场景体验功能 134
6.6.2 模拟实验实训功能 134
思考题 135
第7章 固体废物的热解136
7.1 热解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136
7.1.1 概述 136
7.1.2 热解原理 137
7.1.3 热解方式 138
7.1.4 影响热解的主要因素 139
7.2 几种固体废物的热解工艺流程 140
7.2.1 污泥的热解 140
7.2.2 废塑料的热解 142
7.2.3 废橡胶的热解 144
7.2.4 城市垃圾的热解 146
7.2.5 生物质的热解 149
思考题 151
第8章 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152
8.1 好氧生物降解制堆肥 152
8.1.1 堆肥的概念 153
8.1.2 堆肥的原理 153
8.1.3 堆肥过程影响因素 155
8.1.4 堆肥工艺分类 157
8.1.5 堆肥的基本程序 160
8.1.6 堆肥发酵装置 164
8.1.7 堆肥质量 166
8.2 厌氧发酵制沼气 167
8.2.1 厌氧发酵原理 168
8.2.2 厌氧发酵原料 169
8.2.3 厌氧发酵影响因素 172
8.2.4 沼气发酵设备 174
8.2.5 厌氧发酵工艺 178
思考题 180
第9章 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181
9.1 卫生土地填埋 181
9.1.1 卫生填埋概述 181
9.1.2 填埋场选址 182
9.1.3 卫生填埋工艺 184
9.1.4 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 185
9.1.5 渗滤液产生与处理 188
9.1.6 填埋气导排与收集利用 193
9.1.7 填埋场封场及综合利用 195
9.2 安全土地填埋 196
9.2.1 安全土地填埋概述 196
9.2.2 场地的选择 197
9.2.3 填埋场防渗系统 198
9.2.4 渗滤液导排 200
9.2.5 填埋气体导排 200
9.2.6 终场覆盖与封场 201
思考题 201
第10章 固体废物制备建筑材料202
10.1 建筑材料 202
10.1.1 无机建筑材料 202
10.1.2 水泥 203
10.1.3 建筑玻璃 205
10.1.4 混凝土 206
10.2 典型固体废物制备建筑材料 206
10.2.1 尾矿 206
10.2.2 煤矸石 208
10.2.3 粉煤灰 210
10.2.4 高炉渣 214
10.2.5 钢渣 215
10.2.6 电石渣 217
10.2.7 氨碱废渣 218
10.2.8 纯碱废渣 219
10.2.9 硼泥 221
10.2.10 铬渣 221
思考题 224
第11章 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225
11.1 危险废物概述 225
11.1.1 危险废物的定义 225
11.1.2 危险废物的来源及分类 225
11.1.3 危险废物的鉴别 226
11.1.4 危险废物的管理 230
11.2 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230
11.2.1 物理处理技术 230
11.2.2 化学处理技术 231
11.2.3 危险废物的固化/稳定化 231
11.2.4 危险废物的焚烧 232
11.2.5 危险废物的安全填埋 232
11.3 几种典型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 232
11.3.1 废有机溶剂处理技术 232
11.3.2 医疗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234
11.3.3 废轮胎处理技术 239
11.3.4 垃圾焚烧渣和飞灰的固化技术 240
11.3.5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的处理处置方法 244
思考题 246
参考文献247
|
內容試閱:
|
第三版前言
2022年以来,中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中央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固体废物处理行业发展增速明显,资源化进程全力提速,技术创新、关键设备国产化等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本次再版,以新形态教材模式,增加了辅助学习的视频、微课、虚拟仿真、动画、习题库等多种形式的数字资源,丰富了阅读体验,并附有配套的在线课程、教学课件等,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教师及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在内容上,更新了教材中涉及的政策、法规以及历年统计数据,加入了在互联网、物联网飞速发展背景下衍生的全新技术案例,同时加大了国内应用案例比重;根据新政策要求,对章节内容的偏重也进行了适时的调整,比如对第9章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弱化了卫生填埋处置,强化了安全填埋处置的内容,更新了标准要求,增加了设计案例,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
本版教材由唐雪娇、沈伯雄、王晋刚担任主编。各章编写分工为:唐雪娇(第1章~第4章、第6章、第8章、第9章),沈伯雄(第5章、第7章),王晋刚(第10章),王晋刚、胡振磊(第11章)。涉及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统计数据、设备参数、案例等内容更新由唐雪娇、王晋刚、李欣亚、杨贺、刘禹、穆雨哲、郑志鹏完成。
再版已就上版中几处疏漏作出修改,在此对使用本教材的学者和老师们表示诚挚歉意。限于编者知识水平,书中难免仍有纰漏及不妥之处,敬请读者雅正,以便在后续修订中日臻完善。
唐雪娇
2025年5月于南开园
第一版前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固体废物产生国之一。大量生活和工业垃圾如缺少处理而露天堆放,使城市垃圾围城现象严重,有毒物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固体废物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成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本教材参照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类专业教材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环境工程注册工程师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教材的主要对象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建议的教学学时数为40~60学时。本教材也可以供环境工程类研究生参考,以及环境科学、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选用,同时还可供环境机械与环境化工技术工程人员参考。
本教材主要介绍固废的来源、分类、特性及“三化”处理系统等基本知识;以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为中心,以典型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工艺和设备为实例,说明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简单介绍了近期先进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本教材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原理简明、案例实用,符合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教材由沈伯雄担任主编,唐雪娇担任副主编。本书各章编写人员情况为:唐雪娇(第1章~第4章、第6章、第8章),陈建宏、沈伯雄(第5章),郝小翠、沈伯雄(第7章),马娟、左琛、沈伯雄(第9章),吴丰鹏、沈伯雄(第10章),沈伯雄(第11章)。
由于时间紧迫、编者能力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地希望同行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有机会再版时予以吸纳和改进。
沈伯雄
2010年3月于南开园
第二版前言
2015年1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这部被认为是“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不仅对企业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在政府责任明确、公众监督机制等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新的探索。加之国家“十二五”规划顺利收官,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污染治理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本教材出版六年以来,全国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乃至整个环境保护大形势已然发生了更多积极的转变。
本次再版,对教材中涉及新政策、新法规、新技术、新实例的部分做了增删添补,对涉及历年统计数据及反映固体废物治理形势变化的内容做了适时更新,尤其是对第10章固体废物制备建筑材料和第11章危险废物处理与处置两个章节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修改,使之契合时势发展,以期更好地供相关专业学生、教师及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版教材由唐雪娇、沈伯雄担任主编,王晋刚担任副主编。本版各章编写人员情况为:唐雪娇(第1章~第4章、第6章、第8章),陈建宏、沈伯雄(第5章),郝小翠、沈伯雄(第7章),马娟、左琛、沈伯雄(第9章),王晋刚、吴丰鹏(第10章),马淑红、王晋刚(第11章);历年统计数据及相关内容更新由唐雪娇、薛晶晶完成。
在此对使用本教材的学者和老师们表示诚挚谢意。由于编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仍有纰漏及不妥之处,敬请读者雅正,以便在后续修订中日臻完善。
唐雪娇
2017年12月于南开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