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I应用革命(用AI将所有产业重做一遍。覆盖20+行业场景,分析新生玩家生存法则,构建高效商业新模式)
》
售價:NT$
398.0

《
抗日战争:1937—1945
》
售價:NT$
704.0

《
理想国译丛072:欧洲告急:丘吉尔、奥威尔与自由之战
》
售價:NT$
500.0

《
AI风暴:中美博弈与全球新秩序(创新中国书系)
》
售價:NT$
352.0

《
吃对一日三餐 远离阿尔茨海默病
》
售價:NT$
296.0

《
安娜·卡列尼娜 全2册 插图珍藏版
》
售價:NT$
1826.0

《
布鲁克林有棵树(纽约公共图书馆20世纪重要的著作之一)
》
售價:NT$
356.0

《
影响清帝国命运的十张面孔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本书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与高校专家团队联合撰写,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和早期实践为核心研究内容。通过多维度分析,包括历史背景、思想理论、文化根源等,深入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全书分章节详细探讨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四大核心要义,并结合大革命、北伐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展现了建党精神的早期实践路径。书稿通过鲜活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和案例分析,不仅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和早期实践,而且兼具学术深度和历史叙事性,成功实现了学术权威性与大众可读性的有机结合。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和早期实践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背景、思想理论、文化根源等多维度领会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并借助上海地方党史资源展现其早期践行路径。本书结合建党初期鲜活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和案例分析,不仅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和早期实践,而且兼具学术深度和历史叙事性,成功实现了学术权威性与大众可读性的有机结合。
|
關於作者: |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隶属于中共上海市委,主要职能包括:在市委领导下,认真扎实地征集、整理本市党史资料,研究党的历史经验,编写上海地方党史;为现实服务,开展党史专题研究,充分发挥党史资料的借鉴作用和教育作用;指导部、委、办、区、县局党史部门的工作;同时为中央党史工作机构提供资料,承担下达的各项任务。根据上述职责,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设6个内设机构,包括:秘书处、研究一处、研究二处、研究三处、征编处、科研处。王旭杰现为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
目錄:
|
【目录】:前? 言 1
第一章? 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涵 1
第一节? 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形成的历史背景 3
第二节? 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 16
第三节? 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形成的文化根源 22
第四节? 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35
第二章?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共产党人思想品质的践行 47
第一节? 探寻真理、确立信仰 49
第二节? 制定革命纲领和政策策略 65
第三节? 在大革命中绽放理想信仰之光 74
第三章?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践行 97
第一节? 初心使命的确立 99
第二节? 心系工农大众福祉 107
第三节? 反帝反封建浪潮澎湃 118
第四节? 不可阻遏的大革命洪流 128
第四章?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共产党人意志品质的践行 143
第一节? 创业维艰斗志勇 145
第二节? 大革命期间的流血牺牲 157
第三节? 转折关头艰难前行 173
第五章?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共产党人道德品质的践行 187
第一节? 建章立制促忠诚 189
第二节? 党风党纪守纯洁 204
第三节? 心怀天下为人民 218
第六章?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意蕴 227
第一节?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 229
第二节?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启示 240
第三节?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探索 252
结? 语 263
后? 记 265
|
內容試閱:
|
前?言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精神的力量,
无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政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
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
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
历史,不仅是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锻造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
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
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
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论述,明确标识了中国共
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和起点,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是
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
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
气概,把一个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正意气风发
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国
家。《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信念越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
开出了改变中国人民命运和中华民族命运的良方,团结带领人民不断
从胜利走向胜利,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
是始终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一百多年来,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
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实现人民解
放,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建功立业、勇往直前,谱写
了可歌可泣、浩气长存的精神史诗。伟大建党精神不仅体现了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精神共性,也从思想要素、行动要素、品质要素和价值要
素多个方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和根脉。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
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2]回顾党
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在百年奋进的征程中构
筑起了一脉相承、样态丰富、体系庞大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在不
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赓续和
延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
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太行精
神、红岩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雷
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
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
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每种精神都是一座丰碑,尽
管具有各自的独特内容和时代内涵,但也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实质,体
现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持续丰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条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线,伟大建党
精神的“理想”“使命”“斗争”“人民”等重要内容元素,是对精神谱系
中各种具体精神样态的进一步凝练和概括,使理论和实践、共性和个
性、继承与创新得以有机融合。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我们要继承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
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先驱们在创党实践中形成的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引领中华民族找到前进的方向,
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实践进程的不竭动力。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对中国
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成就的
精神动因的历史性总结;也是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以怎样
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去迎接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胜
利的现实性认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在继续深化对伟大建党
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学理认知的基础上,增强传承和弘扬
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行动自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实践中铸就新的精神丰碑。
伟大建党精神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与工人
阶级的发祥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初始地与南方重镇。中国
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伟大建党精神在上海孕育、践行,党成立后党中
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红色是上海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新时代新
征程上,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弘扬,用伟大建党精
神引领人、感染人、鼓舞人,是党史研究宣传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
上海党史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学界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
成果日益丰硕,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这必将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研究
不断走向深入。伟大建党精神博大精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精神富矿。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密切
合作,共同推出这本关于研究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与早期践行的著作。
本书研究时段主要聚焦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21 年至 1927 年),
研究重点主要指向伟大建党精神是如何孕育形成和在早期传承践行的。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治性与学
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在总体上阐发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
涵的基础上,分专题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早期生动实践进行论述,同时
也对新时代如何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等问题进行了现实关照,旨在
为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研究贡献绵薄之力,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
故事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