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成为作家(畅销全球90余年,新手写作必读指南)
》
售價:NT$
301.0

《
帝国的生意 商业、政治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诞生(一部展现公司与国家交织共生的扩张史)
》
售價:NT$
500.0

《
十日终焉7:极道
》
售價:NT$
245.0

《
蒋百里的一生
》
售價:NT$
352.0

《
AI应用革命(用AI将所有产业重做一遍。覆盖20+行业场景,分析新生玩家生存法则,构建高效商业新模式)
》
售價:NT$
398.0

《
抗日战争:1937—1945
》
售價:NT$
704.0

《
理想国译丛072:欧洲告急:丘吉尔、奥威尔与自由之战
》
售價:NT$
500.0

《
AI风暴:中美博弈与全球新秩序(创新中国书系)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全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书中的每一个案件,都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幽微。而陈风所代表的警察,就像是一道光芒,照亮了人世间,让正义得以伸张。
这是一本多维度刻画警察的职业信念与工作挑战,全方位展现公安干警的使命担当与时代精神的作品,值得所有想了解警察工作、生活的读者阅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展现了雪城年轻警察陈风的成长经历。
从破获震惊全国的惊天大爆炸案,最早锁定嫌疑人,遭遇专业高超技术人员的质疑和反对,成功推理不畏艰辛,到获得大爆炸案成功告破;从大老李不是盗窃犯,反复求证推理,到抓捕真凶,表现一个年轻警察潜心研究细致办案的真诚;从矿舍谋杀案,在摇摇欲坠的棚户区里找线索,到锁定残忍凶犯“蔡破摩托”的精细观察和推理,表现一个年轻警察在恶劣环境下的无畏无惧气概;从雨夜蹲坑,到暗夜抓捕公安部A级通缉令在逃犯,其中惊悚故事一波三折;从策划蓝江绑架案主谋落网,经历其惊险刺激悬疑,曲折离奇大开大合……陈风不辱使命,不畏艰难,彰显了一线公安干警的坚守与担当。
|
關於作者: |
郑凯英,1959年生于哈尔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从事媒体工作多年,曾任《报告文学》专栏作家、《中华儿女》记者。
已发表报告文学作品《时空于胸,造物灵动》《啊,我心仍飞翔》《生死度外寻常事,侠骨柔情铸警魂》《纸上听琴横逸笔,画里得句踏春桥》等;剧本《欲海》《慰安妇》《绥芬河80号》;散文《教堂的钟声》《穿越潮湿的森林》;长诗《情融战火》等。200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出版长篇抗战小说《天湖山》。
作品多呈现油画般的浪漫色彩,文风清幽典雅,平实中见深刻。从她的作品中,可以倾听到丰富的社会旋律和时代精神。
|
目錄:
|
第一章从煤城到雪城·····001
?惊天爆炸案·····012
?”黑色星期五”·····022
?一场谈话带来重要线索·····034
?真相大白·····046
第二章大老李不是盗窃犯·····053
?凤凰牌自行车·····058
?水缸和酸菜缸之间·····068
第三章矿舍谋杀案·····072
?棚户区里找线索·····079
?老乔和”蔡破摩托”·····086
第四章暗夜缉凶·····099
?抓获公安部A级通缉令在逃人员·····107
?雨夜,蹲守设伏·····113
第五章雪路惊魂·····118
?吕锁匠失踪了·····126
?迷雾散去·····133
第六章蓝江生死劫·····139
?马尔歇斯西餐厅,阴谋拉开序幕·····142
?叙旧?绑架!·····148
?猎豹行动·····158
?绑匪藏在哪儿 ·····172
?风在吼·····184
第七章跨越千里的追款·····199
?雷霆出击挽回损失·····206
第八章”东方号”降落15分钟前·····218
?扫黑行动·····231
后记·····244
|
內容試閱:
|
自序
《风云紧急》的主人公陈风,是一位警界青年才俊,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到同行关注,省厅领导读懂了这位后起之秀的才华,并决心锻造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先是起用他在滨州省公安厅的主要处室接受严格的考验和锤炼。陈风不辱使命,战斗在刑侦处、刑事技术处、治安处、经侦处、南方工作站、法制处和禁毒总队。在辗转轮换的工作岗位中,他点燃理想,怀揣着对党和国家的赤子之心,不停地奋斗。多年来,他始终率先垂范,攻坚破难,实现了“一处一辉煌”。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四次,荣获公安部颁发的“一级英模”称号。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陈风与战友共同经历风雨,肝胆相照,诚实笃定伴他成功始终。
大作家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仔细想来,陈风和他的战友们应该配得上这句名言。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用才智与果敢,荷枪实弹地粉碎了社会稳定发展中的“一切障碍”。
人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一天,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以意志迈向勇敢的那一天。陈风是公安战线的一员猛将,在指挥台上,他是智者,胸中自存雄兵百万;在战斗一线,他是勇者,可以燃成一把火,铸成一把剑;在生活中,他以真见性,以柔见情。
时光剪影,追求永恒光芒。我们羡慕并尊重陈风,他已在巨量的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无愧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第一章从煤城到雪城
北方三月,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因在共和国首个大爆炸案中表现突出,一战成名,陈风被滨州市公安厅刑侦大队选中,从煤城市公安局返回阔别已久的家乡雪城。
绿皮火车的车厢里,广播中正在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车窗外,飞速掠过一幅幅往日熟悉的雪城郊外景色。
这些年来的经历就像窗外快速变换的风景,不停地在陈风脑海中上演。从矿井下掌子面坍塌险些被砸,到午夜时分在坟茔地旁成功抓捕公安部A级通缉犯;从被偷盗团伙围追堵截命悬一线,到破获共和国成立以来首个惊天大爆炸案,陈风经历了太多艰辛和苦难……无数次憧憬重返雪城这一刻的情景,今天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火车铿锵有力的一声长鸣打断了他的思绪,前方不远处就是一座典型的欧式桥梁,桥墩拱形处雕刻着具有异国特色的图案。他想起了这座桥名字的出处:“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便是家乡雪城著名的人文景观之——霁虹桥。
列车广播员清脆的声音已响遍每节车厢:“旅客同志们,列车即将到达本次列车的终点站——雪城火车站……”广播员的话音未落,全车厢的人就骚动起来,风尘仆仆的旅客已经按捺不住想要下车呼吸一口雪城的新鲜空气。陈风将行李从行李架上取下,一想到阔别已久的亲人,他浑身的血液就开始往头上涌,心脏也恨不得顺着嗓子眼跳出来。眼见车厢里的人都拥挤在车门口,连过道上也站满了人,他反而坐下了,不着急了。
站台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大家的脸上写满了各种表情,步履匆匆间夹杂着一场又一场的悲欢离合。忽然,陈风的视线锁定了人群中一位飘逸着长发的清纯女子,她的脸被寒风拍打得越发红润,显然她也看见了他。秀儿急切地扑上来,陈风立刻张开双臂抱紧了她。秀儿的肩膀开始颤动,重逢的喜极而泣在脸上绽开了无声的泪花。这对青年男女相拥着,转而笑着离开了站台……
一进家门,母亲便迎上来,她双手拉住儿子,上下端详许久,温柔地抚摸着儿子的脸。“我儿瘦了,人也黑了,个子又长高了!”不等母亲说完,两个弟弟纷纷上前接过哥哥手中的帆布行李袋,那是陈风的全部家当。兄弟俩不停地缠着哥哥,连珠炮似的问这问那:“大英雄回来啦!听说你为破获爆炸案五十多天都没睡过囫囵觉?”“还说你立了大功,才把你从煤城调回省厅的,对吧?”两个弟弟蹦蹦跳跳,连吵带闹,小屋里顿时充满了生机。父亲站在饭桌旁,看着三个成长起来的儿子心里喜滋滋的,但他不露声色,表情依然那么严肃。陈风脱下大衣,走到这个他敬重的男人面前,郑重地举起右手,向父亲敬了个标准的举手礼:“儿子陈风归来,特向父亲报到!请指示!”父亲的嘴角终于露出了微笑。“平安回来就好!”两个弟弟分别效仿哥哥的样子向父亲敬礼,一个将手举过头顶,一个手心向外,拇指尖顶住太阳穴,把站在一旁的秀儿乐得前仰后合。父亲催着母亲:“看见儿子了,把你高兴的,快准备饭吧,孩子坐了这么长时间的火车准饿了。”
这本来熟悉的家,由于长久的离开,令陈风心生好奇。墙上挂着他中学时期“三好学生”的奖状,中间是他和弟弟们的合影。一头沉的写字台虽然很旧,但很干净,就连桌上的墨水瓶在略显暗淡的灯光下也泛着干净的柔光。他随手拉开抽屉,里边藏着他的学习笔记和黑色塑料军棋。他情不自禁地翻看这一切,手指触摸到的不只是往日的亲切,还有亲人的温度,以及亲人对他深深的思念。他的眼睛刚有些湿润,就被弟弟们前推后搡地催促着把行李袋打开。他拿出厚厚的牛皮纸大口袋,取出他在煤城七年时间的全部珍藏——七本塑料皮日记本,五张奖状。其中有两张格外耀眼:一张是由煤城市政府颁发的,上面写着“在百日会战中抓捕公安部A级通缉犯,特颁奖状鼓励”;另一张的分量更重,“在破获共和国首个惊天大爆炸案中贡献突出,荣获公安部一级英模称号”。
父亲神情庄重,认真地看着这些文字,眉宇间挂满了不愿叫人察觉的骄傲神情。他用拳头捶了一下儿子的肩膀,说道:“你小子真给爹争气,给你爷爷和家族争光!好样的!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还干警察?”
“对!还干警察!警察将是我的终身职业!”陈风坚定地说。
“那就好好干,为人民服务!”父亲看着儿子坚毅的眼神鼓励道。
弟弟们见到哥哥,一会儿摸摸他的脸,一会儿摸摸他脸上的胡楂儿,“大哥,讲讲呗,在煤城是怎么抓坏人的?”
“对啊,你怎么肯定那两人是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呢?广播里说,一个年轻警察力排众议锁定犯罪嫌疑人,我一想就是我大哥!”二弟对大哥钦佩有加,迫不及待地催促,“快讲讲吧。”哥仨挤在小屋里,伴着陈风的娓娓道来,惊天大爆炸案的始末也在小屋中重现。
刚刚回到这座颇具风情的城市,久别的游子内心总有些激动。故乡的一切曾经那样熟悉,可环顾四周的改变,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脚下的触感却引发了很多思绪。
陈风是那么想念这里熟悉的亲友、同学和女友秀儿。“对,和秀儿约会!”回想起前天在火车站两人相拥而行,他的脸庞就开始发烫,“她是我的未婚妻嘛!”他自言自语道。这次见到她,她明显比之前又长高了些,人也更美了,她的变化太大了。
二人相约去亚细亚电影院看电影。一见面,陈风便绘声绘色讲起了这座城市的老建筑,以及城市的许多变化。他们上了有轨电车,“叮当,叮当!”红色的有轨电车缓缓启动,车轮与轨道发出轻微的摩擦声,穿梭在城市的脉络之中。
果戈里大街两侧的欧式建筑将整个街道装点得异常华美。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高大雄伟,引人注目;日本总领事馆矗立在坡上,细节之处尽显折中主义建筑风格。驾驶电车的女司机都是站着开车的,她熟练地将右手的手柄向左转半圈,又向右转半圈,左手一推一拉地挂挡卸挡,电车便急速转弯,又急速前行。随着短促又清脆的铃声,没一会儿工夫,电车就停在秋林公司站台上。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路中央排成一行长队,准备上车的人在铁轨一侧站着,当电车停稳后,人们有序地从前门上车,从中门下车。人们在这里汇聚,亦在此处分道扬镳。
陈风和秀儿在这里下车。走到东大直街和果戈里大街交叉口,秀儿被一位身穿白色上衣和蓝色裤子、头戴白色大檐帽的交警吸引了。那位交警笔直地站立在十字路口中央的一个圆台上,手持黑白相间的指挥棒,双手有力挥动,时而伸直手臂指示车辆直行,时而优雅弯曲指引转弯,过往车辆按照交警的指挥井然有序。交警的仪态身姿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观赏,成为这座城市亮丽的风景线。他身后的街边矗立着一座白蓝相间的圆形小岗楼,别具巧思的圆锥顶涂着天蓝色的漆,那是交警换岗时停留的地方。
陈风和秀儿驻足看了一会儿。“那位交警一年四季承受风吹日晒,真是不简单啊!”秀儿一时不知该怎样表达她的感触。
“每个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陈风有些感慨。两人说笑着走进了亚细亚电影院。《看不见的战线》是正在热映且深受年轻人喜欢的电影。佳人在侧,总会吸引羡慕的目光。秀儿的美是那样与众不同,她白净的皮肤和北方人典型的高挑身材,未绾未束的长发像乌黑的锦缎散在她的身后,优雅合体的衣着,让人很难不多看两眼。一双时时闪动着清澈波光的杏仁眼,她注视你的时候,眼中好似盛满了一汪清泉,微笑时则像弯弯的月牙。陈风的内心满是爱意,可这说不出的满足中又混入了丝丝局促。秀儿依偎在陈风宽大的肩膀上,享受着这份久别重逢的甜蜜。“明天就急着去报到?再休息几天嘛!”说话间,她并没有抬头去看男人那张成熟稳重的脸。
“对,已经回来两天了,尽管领导说了让我多休息几天,但我已经习惯了那种紧张的工作节奏。累的时候真想休几天啊!可现在真休息了两天,却连觉都睡不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