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线有战事1914:一战爆发与帝国崩溃
》
售價:NT$
449.0

《
奇岩馆事件(“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获奖作者高野结史颠覆你的推理常识)
》
售價:NT$
254.0

《
暗斗:一个书生的文化抗战
》
售價:NT$
449.0

《
西周人的日常生活:中国贵族的蜕变之旅 西周人的一天 九鼎八簋的隐藏菜单
》
售價:NT$
500.0

《
近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售價:NT$
551.0

《
索恩丛书·蛮族之王:狄奥多里克与罗马帝国的黄昏
》
售價:NT$
811.0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2025年修订版 官方指导手册
》
售價:NT$
1520.0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变革商业机遇与未来趋势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绝版多年,经典重现:首次出版时便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古代货币思想发展史的学术专著。长期以来,除了叶世昌先生和张家镶教授出版的相关学术著作,以及近些年的一些关于货币思想的断代史研究以外,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领域研究几近空白,此次再版无疑填补了这一缺憾。
在世界货币体系中,不应缺少中国的身影:我国的货币使用和货币思想的发展曾经达到过很高的高度。可惜近代以来,中国本土的货币思想研究式微。2023年10月中央工作会议上首次明确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号召讲好本土金融故事,此刻重拾中国古代货币思想遗产,从四千余年的货币研究积累中汲取智慧,正是锚定当下、烛照未来的必然选择。
|
內容簡介: |
该书按历史进程将历史上对于货币行用有进步贡献的、消极典型的思想家及思想进行了论述与点评,主要述及单旗的“子母相权论”,其是中国最早的货币理论,为货币金属主义思想的发端。还评述了子贡、范蠡等的观点,并详析《管子》丰富的货币思想,其被视为封建社会初期货币流通的全面总结,达古代世界高峰。详述了桑弘羊推行五铢钱制度的重大意义及司马迁开创史书记载经济史实先例的宝贵价值。还论及汉时期存在实物论与反实物论、铸币贬损政策的论争。到唐及五代、两宋时期,“钱荒”等问题引发讨论,本书主要对陆贽、白居易等提出应对之策,沈括对货币流通提出的出色见解进行介绍与点评。宋元钞币思想丰富,形成了初步完善的行钞管理原则。明清货币思想虽总体落后于西方,但也有珍贵见解,本书将王茂阴视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位重要货币思想家。总的来说,本书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专著,全书展现了我国古代货币思想的发展脉络。
|
關於作者: |
萧清,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44年考入辅仁大学社会学系,1948—1950年在华北大学学习、工作。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最早的创建者之一,1950—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积极投身于“中国货币史”和“中国货币思想史”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之中,这门课程在当时全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开创了先河。
此外,萧清还长期担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积极投身学术活动的组织与学术创新。专著包括《中国古代货币史》《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中国近现代货币金融史简编》。参加《北京的人民金融事业》编写,《〈管子〉经济篇文注译》《柳宗元集》等古籍整理,成果丰硕。为我国货币金融基础理论和货币思想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先秦的货币思想
第一节 先秦货币思想的发生 / 017
第二节 单旗的货币子母相权论 / 022
第三节 先秦思想家的价值 、价格观点 / 030
一、子贡的物以稀为贵论 / 031
二、范蠡的价格观点与平粜论 / 033
三、李悝的平籴论 / 036
四、墨家的价值和价格观点 / 038
五、孟轲与许行的价值、价格观点 / 044
第四节 《管子》的货币思想 / 050
一、《管子》关于货币的起源与本质的见解 / 051
二、《管子》重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的思想 / 055
三、《管子》的货币数量论思想 / 059
四、《管子》关于货币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工具的思想 / 061
第二章 两汉的货币思想
第一节 西汉前期关于统一货币铸造权的争议
贾谊、晁错、桑弘羊等的货币思想 / 073
一、贾谊的货币思想 / 075
二、贾山、晁错的王权论的货币思想 / 079
三、桑弘羊及其反对派“贤良、文学”的货币思想 / 081
第二节 西汉思想家对货币作用的对立看法
司马迁的货币自然发生说 贡禹的实物论思想 / 091
一、司马迁的货币思想 / 091
二、西汉中叶以后出现的实物论思想 / 097
第三节 东汉的货币思想 / 102
一、张林的货币数量论思想 / 102
二、刘陶反对铸大钱的议论 / 104
三、荀悦的货币思想 / 106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货币思想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物论与反实物论的论争 / 113
一、桓玄等废钱用谷帛的主张 / 114
二、孔琳之等的反实物论的观点 / 118
第二节 鲁褒的《钱神论》 / 122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关于铸币贬损政策争论中货币名目主义与金属主义的对立 反铸币贬损思想的发展 / 128
一、南朝沈演之、北朝高谦之的货币名目主义观点 / 129
二、南齐孔觊的反铸币贬损思想与他的《 铸钱均货议》/ 131
三、南北朝货币议论中货币金属主义观点的发展 / 134
四、铜钱的自由铸造概念 / 136
第四章 唐及五代十国的货币思想
第一节 唐前期关于货币铸造权的争议 刘秩的货币思想 / 141
第二节 第五琦 、刘晏的货币政策及有关货币思想 / 148
第三节 围绕两税法改革促成钱荒而发生的货币争议 中唐思想家们的货币思想 / 154
一、两税法反对者关于钱荒问题的议论 / 155
二、中唐思想家陆贽、 白居易、杨于陵等的货币思想; 杜佑的货币思想及《通典》的贡献 / 160
第四节 晚唐及五代十国的货币思想 / 170
第五章 两宋的货币思想
第一节 宋人关于“钱荒”及铜钱外流的议论
李觏、新法反对派、沈括的货币思想 / 179
一、李觏的货币思想 / 180
二、王安石新法反对派的货币观点 / 184
三、沈括的货币思想 / 189
第二节 周行己的货币思想 南宋人对于铜钱外流的看法 / 198
一、周行己的货币思想与北宋末崇、观年间的货币问题 / 198
二、南宋人对于铜钱外流及海外贸易的看法 / 208
第三节 宋代纸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211
一、北宋人对于纸币的议论和看法 / 211
二、南宋初在东南推行交子的争议 / 216
三、杨万里的钱楮母子说与杨冠卿的钱楮实虚说 / 221
四、辛弃疾、吕祖谦、叶适的纸币观点 / 228
五、纸币的称提理论 袁燮、袁甫、陈耆卿论纸币 / 240
六、林駉、戴埴论纸币 / 247
第四节 宋元之际思想家许衡 、马端临的货币思想 / 252
一、许衡的反纸币思想 / 252
二、马端临的货币思想 / 255
第六章 元代的货币思想
第一节 元前期关于中统钞的议论 王恽、卢世荣、刘宣等的货币思想 / 263
一、统一的中统钞制度建立前耶律楚材等论纸币 / 263
二、王恽论元钞法 马亨的纸币观点 / 265
三、卢世荣的货币政策 刘宣、张之翰论钞法 / 268
第二节 叶李的钞币条划 郑介夫的货币思想 / 273
一、叶李的《至元宝钞通行条划》/ 273
二、有关纸币制度的几个货币范畴的发展 / 278
三、郑介夫的货币思想 / 280
第三节 元末关于至正钞改革的议论
元明之际思想家的货币思想 / 286
一、元末封建统治集团关于至正钞改革的争论 / 286
二、王祎、刘基的货币思想 / 288
三、叶子奇论纸币 / 292
四、高则诚的《乌宝传》 / 294
第七章 明清的货币思想(上)
第一节 明前期关于纸币的议论 刘定之、邱濬的货币思想 / 304
一、陈瑛、夏原吉、范济论钞法 / 304
二、刘定之的货币思想 / 306
三、邱濬的货币思想 / 308
第二节 明中叶围绕铜钱问题的议论与重钱轻银思想 / 314
第三节 明末统治集团关于铸大钱和行钞的议论
晚明思想家的货币思想 / 321
一、明末统治集团关于铸大钱和行钞的议论 / 321
二、李之藻、宋应星的货币思想 / 323
三、陈子龙、钱秉镫的货币思想 / 327
第四节 明清之际关于“银荒 ”的议论
启蒙思想家及其他学者的货币思想 / 332
一、黄宗羲的货币思想 / 333
二、顾炎武的货币思想 / 336
三、王夫之的货币思想 / 339
四、唐甄的货币思想 / 344
五、关于行“银券”“铜钞”的议论 / 346
第八章 明清的货币思想(下)
第五节 清代前、中期思想家的货币思想 / 351
一、王源、李塨的货币思想 / 352
二、靳辅、慕天颜、蓝鼎元的货币观点及海外贸易思想 / 355
三、关于钱贱、钱贵、私铸、私销及铜价问题的议论 / 359
四、郑板桥的货币观 清代反映货币拜物教思想的作品 / 362
第六节 鸦片战争前后关于白银外流与银荒的议论
重要思想家的货币思想 / 366
一、林则徐的货币思想 / 367
二、魏源的货币思想 / 373
三、徐鼒、孙鼎臣的货币思想 / 377
四、王瑬的《钱币刍言》及其货币思想 / 379
五、包世臣的货币思想 / 392
六、《钞币论》与许楣、许梿的货币思想 / 397
七、王茂荫的货币思想 / 408
|
內容試閱:
|
他提出的无法补救的两项原因中,关于人口与货币数量的关系问题,唐代刘秩已提到钱荒的原因是“人日滋于前,而炉不加于旧”,沈括对人口与货币数量的关系,则更具体地指明由于人口增加和公私收支日益繁多,就必然会造成钱币数量不能满足支付流转需要的情况。关于钱币的自然耗损问题,南北朝以来就一直有人言及,但也不如沈括所说的明晰。沈括还把这两项原因皆明确地肯定为货币流通中的必然现象。
他的货币言论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钱币不足可以补救的几项原因的阐述。其中除恢复铜禁问题,他认为“铜不禁,钱且尽,不独耗而已”,与当时人一般的看法相同,可不必多予介绍以外,他所指出的其余几项原因及补救的对策,都很值得重视。特别是他的以贵金属金银为币、利用类似信用货币作用的盐钞代行货币职能的主张,以及对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关系的认识,都是极为精辟的见解。
关于贵金属充当货币的问题。他指出,以贵金属金银充作货币,则会使“为币之路益广,而钱之利稍分”,这的确是解决当时通货不足、铜钱流通不能满足商业及货币经济发展需要这一矛盾的一个良好途径。事实上,贵金属金银,主要是白银在民间的流通,也确实是在扩大着,金银正朝着流通中正式货币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一过程很是缓慢,而且又由于以后纸币流通的迅速发展,这一过程更加曲折和复杂起来。
沈括还看到当时由于一般平民还无力以金银作器饰之用,所以金银的价格还比较便宜,封建国家可以将金银这种为人们普遍宝重的物品,用“高其价”的办法,首先通过财政上的输纳与支付,来扩大它的使用范围,从而促使金银能够成为普遍行使的货币,借以解决通货不足的问题。
总之,沈括最早认识到,适应商业与货币经济发展进一步的需要,应以贵金属充作货币,因而就表现出他在货币问题方面敏锐的认识能力。
沈括看到过去富家都保存盐钞,而不愿多藏铜钱,现在因盐钞失去信用,人们则多藏铜钱而不愿保存盐钞了。从沈括关于盐钞问题的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作为货币符号的纸币,如当时四川早已流通的交子,轻便易藏、可以代替笨重的金属货币充作保存价值手段的优点,是有所认识的。可是人们利用纸币,或者如他所直接谈到的盐钞这种有价证券充作保存价值的手段时,却必须要以它们的价值具有稳定性作为先决条件。所以,他主张整顿盐钞制度。当时,范祥首创的陕西盐钞制度趋于颓坏,主要是由于官府不考虑人们对食盐消费的限度,而过多地发行盐钞,即所谓“虚钞”,从而使得盐钞的价格大为跌落,而盐钞由于失去人们的信任,也就失去作为保存价值手段的能力了。在沈括的主持下,曾采取了收买旧钞、调整盐价、扩大商销范围等改革措施,对陕西盐法进行了整顿,使盐钞的价值得以维持并稳定下来。显然,他这种利用盐钞代替金属货币以执行货币职能的主张,即所谓“钞可以为币,而钱不待益而自轻”这一解决流通中货币数量不足的思想,也是一个值得赞许的见解。
对于前人反对货币壅积的思想,沈括也作出了重要的发展。这就是他最早明确分析了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的关系,从而最早概括出“货币流通速度”这一新概念。他精辟地说:“钱利于流,借十室之邑有钱十万,而聚于一人之家,虽百岁,故十万也;贸而迁之,使人飨十万之利,遍于十室,则利百万矣。迁而不已,钱不可胜计。”这就是说,他认为钱币处在流通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用。窖藏的货币,纵然一百年,十万个铜钱依然只是十万个铜钱。如果这些钱币不是被一家积聚不用,而是把它们投入到流通界不断充当交易的媒介,流转于各家各户,使每家每户都可以遍享十万钱之利,那么,同样是十万钱,它流通了十次,便能够发挥出一百万个铜钱的效用。这样,循环往复,流转不已,也就等于有无数的钱币被人使用了。按照这个道理,要是把当时各地官府所积聚的铜钱都拿出来投放到流通界,自然就可使“钱荒”大为缓和了。
比沈括约早一两年,张方平于熙宁九年的一篇疏中也开始提及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他说:“向者再总邦计,见诸炉岁课上下百万缗,天下岁入茶盐酒税杂利仅五千万缗,公私流布,日用不息。”又说:“民间货布(货币)之丰寡,视官钱所出之多少。”即讲到宋朝政府有一段时间,一年新铸铜钱约百万缗,加上各种税收收进的铜钱五千万缗,这些铜钱被作为政府支出投放出去,使得公家收支、民间交易往来支付的铜钱都很充裕。他还认为,民间钱币的充足或缺乏是靠官府投放铜钱的多少,这主要是说政府机构是最重要的货币周转中心。虽然可以说已接触到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了,但“货币周转”并不等同于货币流通速度,因而就货币流通速度这一货币范畴来说,张方平的体会是模糊不清的。沈括则不然,他不但非常明确地正面阐述了“货币流通速度”这一新概念,而且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是继主张金银为币—增加通货绝对量问题后,随即论及“速度”问题的,所以,他对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间的关系在思想认识上是很明晰的。沈括早在十一世纪时候就提出了“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这一贡献在货币思想上是十分出色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