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售價:NT$
500.0

《
中西交通史 陆海书系
》
售價:NT$
296.0

《
图说新质生产力1:科技创新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NT$
301.0

《
从弗洛伊德到百忧解:精神病学的历史(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NT$
398.0

《
雪
》
售價:NT$
352.0

《
当代学术·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售價:NT$
653.0

《
财政与国家治理
》
售價:NT$
755.0

《
魏特琳日记(重新修订,震撼上市)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作为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系列教材,旨在满足新工科复合型高技术人才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需求,不仅涵盖了仿生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还融入了编者在该领域十余载丰富的科研经验及教学经验。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为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系列教材,旨在满足新工科复合型高技术人才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需求,不仅涵盖了仿生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还融入了编者在该领域十余载丰富的科研经验及教学经验。全书共8章,涵盖仿生机械设计原理、仿生机械设计方法、仿生机械运动学与动力学等核心内容,具体包括仿生机械设计的思维基础、仿生模本分析、仿生机构创新设计,以及机械系统运动方案与仿生创新设计等。本书通过列举工程常见的仿生机械设计案例,如仿爬行动物、仿步行动物、仿飞行动物和仿游动动物的机械设计,为仿生创新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仿生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应用,列举了仿生上肢康复机械创新设计的经典案例,同时增设了仿生机械创新设计的开放性研究课题,以进一步激发读者的研究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形式新颖,既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与智能制造密切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独立学院、高职(专科)院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同类专业的教学参考书。此外,本书还可供企业及培训机构的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
目錄:
|
前言第1章绪论111仿生学与仿生机械设计概述112仿生机械设计的目的与意义1213仿生机械设计研究内容13思考题16第2章仿生机械设计理论基础1721仿生模本选取1722仿生机械设计原理2223仿生机械设计类型2324仿生机械设计流程25思考题31第3章仿生机械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3231机械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基础3232仿生机械运动学分析3633仿生机械动力学分析51思考题56第4章仿爬行动物机械设计5741典型爬行动物模本5742典型爬行动物运动规律分析5743仿生机械鳄鱼设计6344仿生机械蛇设计6845仿生机械壁虎设计77思考题81第5章仿步行动物机械设计8251典型步行动物模本8252典型步行动物运动规律分析8353仿生双足机器人设计8754仿生四足机器人设计9755仿生多足机器人设计101思考题103第6章仿飞行动物机械设计10461典型飞行动物模本10462典型飞行动物运动方式分析10563典型飞行动物动力学分析10664仿生飞行机械设计方法10965仿昆虫飞行机械设计11566仿鸟类飞行机械设计124思考题127第7章仿游动动物机械设计12871典型游动动物模本12872典型游动动物运动规律分析13173仿鱼类机械设计13674仿软体动物类机械设计14275仿水母类机械设计14676仿两栖类机械设计152思考题157第8章仿生机械设计实践:创新案例设计与展示15881仿生机械设计及开发流程15882肘腕联动上肢被动康复器械设计15983仿生机械设计题目17184齿轮几何计算详细过程及计算结果174参考文献177
|
內容試閱: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仿生学与机械工程的融合已成为当今科技领域的一个热门领域。仿生机械设计以生物学中的自然现象、生物体结构和生物功能为灵感,将其应用于机械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之中,已经成为提高机械系统性能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仿生机械设计的概念源于对自然界中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这些生物体经过数亿年的进化优化,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形成了卓越的适应性和高效性。因此,将这些优异的生物特征转化为机械系统设计要素,不仅能够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还可助力机械系统应对更为复杂多变的任务需求,提升其自适应性。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仿生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首先,解析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间的紧密联系,并展示如何将这些特征转化为机械系统设计要素。通过深入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列举了一些优秀的设计方案和工程解决方案,以激发新的机械系统设计理念和创新灵感。其次,介绍了仿生学原理在各种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实例。从生物运动方式到生物材料特性,介绍了仿爬行动物、仿步行动物、仿飞行动物和仿游动动物等典型仿生机械设计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简要探讨了仿生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潜在影响。最后,列举了仿生机械创新设计的开放性题目以供读者演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仿生机械设计这一领域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仿生机械设计可为未来工程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和机遇。希望本书除了作为本科生教材以外,还能成为工程师、设计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仿生机械设计的原理与应用,并在实践中创造出更加创新和高效的机械系统。本书由吉林大学韩志武教授和张俊秋教授统稿。全书共8章,其中,第1章、第2章由韩志武编写;第3章由牛士超编写;第4章由董立春编写;第5章由冯美编写;第6章由赵佳乐编写;第7章由张俊秋编写;第8章由卢秀泉编写。全书由吉林大学王顺教授主审。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吉林大学任露泉院士给予了非常多的指导和帮助,谨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永刚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爱红教授、海南大学张燕副教授对本书的内容、架构、细节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吉林大学仿生团队部分研究生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做了大量图片处理、文献查阅和文字校对等工作,在成书之际特向他们表达谢意。此外,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此也向所有原作者表示感谢。由于仿生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方法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且作者水平有限,所以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欠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