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朝的赌局:宋徽宗联金灭辽的致命抉择
》
售價:NT$
398.0

《
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纪念版)
》
售價:NT$
254.0

《
地图中的战争史.海战篇(世界知名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口碑之作!)
》
售價:NT$
755.0

《
预见6G
》
售價:NT$
449.0

《
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
》
售價:NT$
449.0

《
地图中的战争史.陆战篇(一本书看透军事地图对500余年来近现代世界的塑造)
》
售價:NT$
857.0

《
我们的箱根驿传
》
售價:NT$
332.0

《
思想的手法:如何“做中国哲学”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1.附赠大挂图《100件文物里的中国历史》,帮助巩固记忆,随时查看
2.贴合课标,夯实历史基础
书中覆盖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考古发现、重要文物等核心知识点,与中小学历史课本高度契合,帮助孩子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更多背景细节。
3.知识图景可视化,助记更牢
每个博物馆配有展品图示与重点信息,结合讲解,让抽象的历史事件、朝代文化和艺术成就转化为直观形象,形成长久记忆。
4.一书贯通历史与地理
通过150多座博物馆的地理分布与文物来源,将历史事件与地理区域结合,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建立时空坐标。
5.专题式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七大专题横跨历史、考古、艺术、科技等领域,既能巩固单元知识,又能在综合性与开放性试题中拓展思路。
6.考点延伸,培养答题亮点
文物背后的故事、工艺特点、历史意义,都能成为作文与开放性问答的“亮点素材”,让孩子的答案更生动、更有文化底蕴。
7.多学科融合,拓展综合能力
涵盖历史、地理、艺术、科技、文化常识等,既是文科知识库,也是跨学科素养提升的实用读物。
8.自主学习与亲子共读兼顾
语言简洁有趣,既适合孩子自主翻阅,也便于家长引导,共同探讨,形
|
內容簡介: |
《博物馆游学:中国必须去看的150座博物馆》是一部让孩子“云游”全国文博地标、轻松看懂上下五千年的青少年科普百科。全书精选150座中国最值得探访的博物馆,从北京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到三星堆、秦始皇兵马俑等,通过展品故事,将课本里的历史与眼前可见的国宝连接起来,让孩子“轻松读|学得快|记得牢”。
本书采用“一馆一主题”编排,既介绍馆史、建筑与藏品规模,也重点推荐“不得不看的国宝”,如故宫的金瓯永固杯与《清明上河图》、国博的“后母戊”方鼎、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等,配以生动讲解与趣味背景,化静为动。
书中设置七大跨馆专题——“博物馆里的神兽”“探秘考古遗址”“博物馆里的兵器”“各具特色的城市博物馆”“运通天下——运河博物馆”“东方色谱:文物里的中华绝色”“走遍中国博物馆,纵横上下五千年”——以主题串联不同馆藏,帮助读者建立系统化的文化视野。尤其是“走遍中国博物馆”专题,以朝代为线索绘制中华文明观展路线,兼具知识性与实用性。
这不仅是一本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纸上博物馆”,更是家庭亲子游学的理想参考手册,让历史学习化作一场沉浸式文化之旅。
|
目錄:
|
目 录
北京故宫博物院 6
中国国家博物馆 12
上海博物馆 16
陕西历史博物馆 18
河南博物院 20
河北博物院 22
博物馆里的神兽 24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26
殷墟博物馆 28
良渚博物院 30
三星堆博物馆 32
金沙遗址博物馆 34
探秘考古遗址 36
首都博物馆 42
天津博物馆(天津文博院) 44
山西博物院 46
湖北博物馆 48
湖南博物院 50
博物馆里的兵器 52
四川博物院 54
南京博物院 56
浙江省博物馆 58
广东省博物馆 60
苏州博物馆 62
成都博物馆 64
各具特色的城市博物馆 66
黑龙江省博物馆 72
辽宁省博物馆 74
沈阳故宫博物院 76
吉林省博物院 78
山东博物馆 80
安徽博物院 82
江西省博物馆 84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86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88
运通天下——运河博物馆 90
敦煌莫高窟 94
甘肃省博物馆 96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98
内蒙古博物院 100
青海省博物馆 1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104
布达拉宫 106
东方色谱:文物里的中华绝色 108
云南省博物馆 110
贵州省博物馆 1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114
海南省博物馆 116
福建博物院 118
香港历史博物馆 120
澳门博物馆 122
台北故宫博物院 124
国家自然博物馆 126
上海自然博物馆 128
中国丝绸博物馆 130
中国青铜器博物院 132
中国陶瓷博物馆 134
走遍中国博物馆,纵横上下五千年 136
|
內容試閱:
|
精彩书摘:
北京故宫博物馆——从皇家办公住所到公共博物馆
等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类别:综合性博物馆
藏品数量:186万余件/套
地位: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故宫600年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故宫,曾经是皇帝的住所。从明朝到清朝,一共有24
位天之骄子在这里上演着权力的斗争戏码。直到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那
扇曾经只为帝王敞开的大门,终于面向每一位热爱历史的游客开放。
一根中轴定乾坤
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一共有4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角楼。
故宫内部也有一根中轴线,这条线上的建筑有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神武门等。将中轴线向南北延长,就与北京城的中轴线连成了一体。故宫博物院便是在这根中轴线上落地生根。
装满珍宝的大库房——珍宝馆
珍宝馆位于故宫博物院东路的宁寿宫区域(乐寿堂、颐和轩等),是专门陈列清代宫廷珍
贵文物的专题展馆。这里集中展示了清朝皇室收藏和使用的各类稀世珍宝。著名的金嵌珠石
“金瓯永固杯”就在这里。
珍宝馆的展品材质珍贵、工艺精湛,设计华美,是清代宫廷奢华生活和顶级工艺水平的集中
体现。
不得不看的国宝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如今这里成为明清皇室珍宝的巨大宝库,收藏了186万多件珍宝。这里,是让我们感受明清宫廷历史的绝佳去处。
宫廷之宝▼ 金瓯永固杯
纯金打造的御用酒杯。珍珠宝石镶满全身,一对神龙是它的双耳,三只宝象是它的金足。乾隆皇帝高举此杯,祈求江山永固。
漆器之宝▼ “张成造”剔犀云纹盘
元代著名漆器工匠张成打造的黑漆剔犀木盘。圆润的雕刻线条下,隐隐有四道朱漆从乌黑盘面中透露出来,此技法为难得一见的“乌间朱线”。
玉器之宝▼ 玉云龙纹炉
宋代仿古玉器的代表作,以青玉仿出了黄玉质。表面雕刻着龙腾四海、喷云吐雾的壮观景象。炉底阴刻着乾隆的七言诗。
珐琅之宝▼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运用俗称“景泰蓝”的掐丝珐琅工艺,绘制三色缠枝莲花6朵,四色菊花12朵,富丽优雅。
书画之宝▼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聚焦汴河两岸风光,以5米多长卷绘制北宋时期的风俗人情,记录12世纪中国的繁荣盛景。
法帖之宝▼ 陆机草隶书《平复帖》卷
晋代书法家陆机创作的书法作品,既有隶书特征,又有草书意趣。本为陆机赠予多病友人的信札。
钟表之宝▼ 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
乾隆年间以楼阁为造型的时钟。一共两层,一层正中设置双针时钟,二层设置3间房屋,每一间里各有一位报时人。
织绣之宝▼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
南宋缂丝名匠沈子蕃之作,曾是皇家珍藏。以“通经断纬”的典型技法,还原原画古
朴清丽的韵味。
陶瓷之宝▼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通体红釉的官窑瓷器,乾隆题诗赞许它的颜色“世上朱砂非所拟”。底部有两个小孔,方便穿绳。
青铜之宝▼ 亚方尊
为祭祀先王、后妃、太子所铸的礼器。高达45.5厘米,重达21.5千克,表面刻有铭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 穿越千年的历史回响
等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类别:综合性博物馆
藏品数量:143万余件/套
地位: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国家的文化殿堂
天安门广场东侧,坐落着中国国家博物馆。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 1920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座承载华夏文明的殿堂经历三次搬迁扩建,最终在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安家,与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比故宫还大
中国国家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作为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它的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共7层,配置了48个标准展厅。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现代化设施,例如可容纳 800 人的剧场、近30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6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等,像一座能吃能玩能学的“文化主题乐园”。
两轴两区
两条轴线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骨架”。东西轴线为“主干道”,连接着东西两门。沿着这条主干道,游客便能顺利找到入口和出口。南北轴线为“脊梁”,将博物馆分成了南区和北区。南区主要展示古代的历史,北区主要讲述近现代的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内,有一条长260米、高28米的南北艺术长廊。顶部依照传统建筑风格,
建有368个藻井。
馆藏珍宝与展区概况
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馆藏丰富,超过143万件文物,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各类文物。
以下是各楼层展馆的看点总结
文物们的超级“大仓库”
作为国家文化基因库,中国国家博物馆内有143万余件/套藏品,如果按每件文物看 1 秒计算,全部看完需要整整两个月!这些文物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按照时间排列,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见证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绵延与灿烂辉煌。
远古时期▼ 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玉龙
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玉龙的身体蜷曲成一个C字,吻部前伸,棱形的双眼突起,眼尾上翘,颈处有一条弯曲上翘的长鬃。
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彩绘陶缸腹部有鹳(ɡuàn)鱼石斧图,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早、面积最大的陶画。
新石器▼仰韶文化·鹰形陶鼎
整体是一只站立的雄鹰,圆眼,嘴成钩状,背部与两翼之间为鼎口。
商▼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青铜礼器,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商▼“后母戊”青铜方鼎
目前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高133厘米,重832.84千克,被誉为“镇国之宝”。鼎身饰有饕餮纹、云雷纹、凹弦纹等。
西周▼利簋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器身饰有饕餮纹、蝉纹等,内底铭文记录了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
西周▼“虢季子白”青铜盘
商周盛水器。造型像是一只大浴缸,盘内有铭文111字,记录了虢季子白的战功,被誉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
西汉▼“滇王之印”金印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赐予滇王的金质印章,蛇钮造型独特,印面凿刻篆书“滇王之印”四字,印证了《史记》中汉武帝在滇国设益州郡并赐印的历史。
北朝▼马头鹿角形金步摇
北朝鲜卑族遗物,以纯金打造,基座为马头,顶部延伸出鹿角状枝杈,缀有桃形金叶,行走时摇曳生姿。
唐▼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唐代三彩陶器的代表作,表现骆驼载乐俑的生动场景。
南宋▼哥窑鱼耳瓷炉
哥窑的经典器型,以鱼耳造型和开片釉为特色。
明▼孝端皇后凤冠
明孝端皇后的凤冠,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皇后凤冠。饰有九条金龙和九只金凤,镶嵌天然未加工的红宝石115块、珍珠4414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