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售價:NT$
500.0

《
中西交通史 陆海书系
》
售價:NT$
296.0

《
图说新质生产力1:科技创新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NT$
301.0

《
从弗洛伊德到百忧解:精神病学的历史(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NT$
398.0

《
雪
》
售價:NT$
352.0

《
当代学术·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售價:NT$
653.0

《
财政与国家治理
》
售價:NT$
755.0

《
魏特琳日记(重新修订,震撼上市)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1.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主题展开论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2.作者结合教学和工作经验,真实案例引入文中,实践性、可借鉴性强
|
內容簡介: |
《新工科创新创业蓝图与实践指南》是一本聚焦于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指导性用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系统性。本书以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指引,紧密结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新工科创新创业的内涵、模式、路径及实践案例。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新工科创新创业的多个方面。首先,从新工科创新创业的理论基础入手,阐述了其与传统工科创新创业的区别与联系。接着,提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产教协同育人等创新模式。此外,还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展示了新工科创新创业的实践成果。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新工科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以及对新工科创新创业感兴趣的从业者。对于学生而言,本书能够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新工科创新创业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是一本极具价值的教材和参考书,有助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从业者而言,书中丰富的实践案例和经验总结能够为其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发。
|
目錄:
|
第1章 工科教育的变革与创新 001
1.1 新工科理念: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002
1.1.1 工科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002
1.1.2 新工科与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 003
1.1.3 工科教育的未来愿景 004
1.2 科技浪潮与工科教育的重新定义 006
1.2.1 人工智能给工科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006
1.2.2 大数据驱动的教育与研究变革 007
1.2.3 新兴技术中的教育机会与挑战 010
1.3 变革驱动的教育实践:创新课堂 014
1.3.1 项目导向学习与问题解决思维 014
1.3.2 数字工具与虚拟实验在课堂中的应用 017
1.3.3 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现代化改造 019
1.4 工科人才素质走向多维度发展 021
1.4.1 技术与人文素质的全面培养 021
1.4.2 创意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双翼发展 023
1.4.3 综合能力拓展:从技术专才到综合型人才 023
1.5 案例分析 025
1.5.1 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实施策略 025
1.5.2 跨学科课程设置与实践成果 027
1.5.3 创新实验室与技术平台的建设 030
参考文献 033
第2章 创新思维的培养 035
2.1 创新思维的本质与培养基础 036
2.1.1 创新思维的定义、特征与理论基础 036
2.1.2 创新思维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与策略 038
2.1.3 启发式教学法、系统化思维与横向思维 039
2.2 创新思维的技术驱动与方法 041
2.2.1 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在创新中的应用 041
2.2.2 大数据分析与技术融合的创新范式 043
2.2.3 创造性问题解决与思维可视化 046
2.3 工程教育与创新教育模式 051
2.3.1 基于项目的学习与工程设计思维 051
2.3.2 产学合作及创新孵化平台的构建 055
2.3.3 跨专业合作与协同创新实践 058
2.4 创新思维的实践与社会责任 059
2.4.1 从想法到原型:实践导向创新学习 059
2.4.2 创新伦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062
2.4.3 创新文化与多领域表现 063
2.5 全球视野下的创新思维 065
2.5.1 国际创新体系与跨文化管理 065
2.5.2 社会价值创新:国际合作中的共享机制 068
2.5.3 创新思维在全球范围内的未来展望 069
2.6 创新思维的实践案例 071
2.6.1 校企合作与真实项目创新实践 071
2.6.2 创客空间、学生社团与创新竞赛 076
2.6.3 全球创新合作的成功案例分析 079
参考文献 082
第3章 工科创业者的创业导航 083
3.1 从灵感到现实:创业之旅的完整指南 084
3.1.1 创业孵化与创新:识别机会与验证概念 084
3.1.2 战略布局:制订计划与推进实施 086
3.1.3 面对挑战:创业韧性与成功路径探析 091
3.2 商业蓝图的艺术:打造一个有生命力的计划 094
3.2.1 商业计划书:核心构架与关键要素 094
3.2.2 洞察市场:竞争分析与机会把握 096
3.2.3 立足产品:独特定位与营销策略 098
3.2.4 整体运营:计划制订与执行路径 100
3.2.5 财务与风险:规划未来的基石 101
3.3 超越常规:市场调研与消费者洞察 102
3.3.1 探索市场:调研的目标与方法 102
3.3.2 解码数据:质化与量化分析技术 105
3.3.3 消费者心理:行为学与客户画像 107
3.3.4 数据应用:从调研到战略优化 110
3.4 开创未来:从实验室到市场冲锋 111
3.4.1 颠覆性商业模式:理论实践新视角 111
3.4.2 价值主张:清晰化与有效市场沟通 115
3.4.3 持续生长:把握商业模式的扩展机会 117
3.5 开启财务智慧:创业财务策略与管理 118
3.5.1 初创财务战术:资源规划与效益管理 118
3.5.2 财务健康:收支平衡与盈利能力预测 122
3.5.3 智能工具:简化管理与决策支持 125
参考文献 128
第4章 实践路径与成功轨迹 129
4.1 实践项目的选择 130
4.1.1 就地取材:本地资源的智慧利用 130
4.1.2 多元合作:跨学科与跨界的协同创新 134
4.1.3 未来导向:前瞻性技术的前期布局 136
4.2 市场验证与商业模式的精进 137
4.2.1 精益验证:市场反馈与迭代优化 137
4.2.2 差异化定位:打造独特价值主张 141
4.2.3 持续盈利:创新收益模型设计 144
4.3 学习循环:从反思到突破 146
4.3.1 问题驱动: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146
4.3.2 创新反思:自我评估与持续改进 150
4.3.3 方法迁移:跨行业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应用 154
4.4 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创新思考 157
4.4.1 技术落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157
4.4.2 创新转化:商业价值的释放路径 160
4.4.3 知识产权:护航创新的法律保护策略 162
4.5 案例分析:从校园到市场的成功案例 165
4.5.1 “交通预测之眼”——AI 赋能智慧交通 165
4.5.2 “钓鱼乐”——科技赋能传统运动 168
参考文献 175
第5章 工程与市场的无缝连接 177
5.1 工程技术与市场趋势的洞察 178
5.1.1 全球技术发展动向与市场需求变化 178
5.1.2 前瞻性市场分析方法 185
5.1.3 工科学生识别市场机会的方式 189
5.2 用户导向的产品创新:从想法到实物 194
5.2.1 用户需求识别与验证 194
5.2.2 用户体验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198
5.2.3 快速迭代与原型测试的方法 200
5.3 技术转移:从研究所到市场的挑战 204
5.3.1 技术转移的瓶颈与突破策略 204
5.3.2 知识产权与商业化路径规划 206
5.3.3 校企合作在技术商业化中的角色 208
5.4 创新模式与价值创造的探索 211
5.4.1 开放式创新与协同创造 211
5.4.2 商业模式创新:从产品思维到平台思维 213
5.4.3 全球视角下的创新生态系统 217
5.4.4 云端协同工控网络智能防护平台 219
5.5 案例分享:实现技术与市场完美结合的实例 220
5.5.1 数纺科技:数字化面料行业的开拓者 220
5.5.2 心动身驰:脑卒中康复与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226
参考文献 231
第6章 创业团队的构建与发展 233
6.1 选择合适的伙伴与建立高效团队 234
6.1.1 识别潜在合伙人的关键特质 234
6.1.2 不同角色与技能的战略组合 238
6.1.3 共同价值观和愿景的建立 242
6.2 多元化团队的力量与挑战 244
6.2.1 多元化背景的创造性冲突 244
6.2.2 文化差异下的协作与融合策略 245
6.2.3 实现多元化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 246
6.3 领导力的构建与团队文化的形成 249
6.3.1 创业环境中的领导风格适配 249
6.3.2 团队文化的塑造与企业价值观的传达 251
6.3.3 领导者的自我提升与学习曲线 253
6.4 团队沟通与协作的优化 255
6.4.1 高效沟通机制与工具的选择 255
6.4.2 冲突管理技巧与建设性解决方案 258
6.4.3 远程团队的协同工作策略 260
6.5 持续的激励与绩效管理 261
6.5.1 动态激励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261
6.5.2 效能评估与反馈的持续循环 264
6.5.3 衡量成功与处理失误的机制 266
6.6 案例分析:成功的团队合作与领导经验 269
6.6.1 “智律”智能合同拟定平台 269
6.6.2 “智脑”——基于知识图谱的大数据管理平台 274
参考文献 278
第7章 激活政策与资源的潜力 281
7.1 政策红利:分析与把握 282
7.1.1 深度解析创新创业政策 282
7.1.2 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286
7.1.3 个性化政策支持策略 289
7.2 政府支持:应用与拓展 291
7.2.1 政府资助计划的获取策略 291
7.2.2 公共服务平台的最大化利用 296
7.2.3 地方特色政策的差异化应用 300
7.3 社会资源的整合创新 305
7.3.1 社群网络的力量与合作机会 305
7.3.2 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与协作 307
7.3.3 民间资本的引入与激活 308
7.4 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新模式 310
7.4.1 双向赋能:企业需求与高校研发 311
7.4.2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 313
7.4.3 创新实验室和孵化器的角色 315
7.4.4 案例分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校企合作 317
7.5 案例应用:资源整合成就卓越创新 319
参考文献 329
|
內容試閱:
|
在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工科教育已经站在了全面革新的十字路口。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工科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提出了亟待应对的严峻挑战。作为育人的摇篮,大学在重新审视传统工科教育的同时,必须积极探索和适应新工科教育所需的新路径,以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工程师。
“新工科”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一场融合创新与实践的教育变革的开始。它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继承与拓展,更是对工科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深刻反思与实践探索。《新工科创新创业蓝图与实践指南》立足于这一新的教育浪潮,旨在为工科学生铺设一条从理论学习到创新实践、从科研探索到创业发展、从校园到市场的全新路径。
新工科教育应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教育改革的实际应用。本书探讨了高等院校如何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以及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来适应新工科教育的转型需求。同时,高等院校将创业精神视作工科教育的核心之一,通过多维度的实践项目、创新竞赛及实习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并引导他们将新兴技术与市场需求紧密连接,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潜能。具体到创业实践方面,本书为工科学生提供了详尽的创业导航,即从商业蓝图的规划到市场化的实际操作,从团队构建到资源整合,同时也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和真实的案例分析。这些内容将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创业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从课堂知识到市场应用的无缝转化。
笔者在工科教育和创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书中案例涵盖制造业、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力求以全面且深入的视角,为读者解答新时代背景下工科教育与创新创业的种种疑问。通过书中的章节安排,读者将全面了解从教育变革至成功创业的完整路径和思维策略。第1 章探讨了工科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结合新兴科技与教育实践展示多维度工程人才的培养路径,并通过具体高校案例分析验证理论的实践价值。第2 章聚焦于塑造未来的创新思维,提供了系统化的思维工具和项目式学习的方法,结合跨学科合作和创新竞赛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第3 章为工科学生绘制了一张从灵感至现实的创业地图,指导他们在市场调研、商业计划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第4 章详细解析了实践项目的选择与市场验证策略,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从校园走向市场的成功路径。第5 章强调了工程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以用户导向的产品创新为核心,探索技术转移与价值创造的路径,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第6 章集中讲述了创业团队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关于团队选择、文化塑造、领导力建设及高效沟通的深刻见解。第7 章引领学生发掘政策红利与社会资源,探索政府支持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整合资源而成就创新。通过全面的指南,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创新需求,并在创业道路上获得实际支持与启发。
本书不仅面向立志于投身工业科技创新的大学生,也为教育工作者和行业从业者深刻思考关于未来工科教育发展的方向提供了一份参考。希望通过本书,架起理论与实践、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桥梁,为未来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书中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