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魂 潘玉良传 潘玉良诞辰130周年精装纪念版
》
售價:NT$
398.0

《
好望角系列丛书·桅杆上的帝国:西班牙史
》
售價:NT$
1010.0

《
启微·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
》
售價:NT$
500.0

《
九色鹿·渤海国政治制度研究
》
售價:NT$
504.0

《
宠物造型设计与修剪(王欣)
》
售價:NT$
286.0

《
酱卤食品加工
》
售價:NT$
301.0

《
他惯会装乖
》
售價:NT$
245.0

《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给每一个人的心理咨询入门书!不是心理学通话,而是真实的心理咨询故事,带你亲临心理咨询现场,看见疗愈与改变的发生。徐凯文、刘华清等众多心理学名家一致推荐!本书适合:·心情低落、感到迷茫,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求助心理咨询的人·希望找一位咨询师聊聊,不知道该如何着手的人·刚开始接受心理咨询,希望更好地为接下来的咨询做准备的人·对心理咨询感兴趣,想更多了解咨询过程的人·遇到心理困境,希望从别人的疗愈故事中获得启发和力量的人
|
內容簡介: |
即将研究生毕业的乖乖女莉莉陷入了困境——论文没有进展,导师不停催促、责问,前途未卜,偏偏家人都不理解她,只是不停说着那些自以为对她好的话。在学习心理学的好友娜娜的鼓励下,她终于摆脱疑虑,决定向心理咨询师安安寻求帮助。莉莉是如何选择适合她的专业咨询师的?心理咨询是如何进行的?接受咨询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咨询能如她所愿很快帮助到她吗?怎样判断咨询是否真的有用?为什么咨询过程有时会陷入停滞?当咨询目标达成时,如何与咨询师好好告别?从莉莉接受心理咨询的全程中,你将看到真正的心理咨询是什么样的,以及它如何产生效果。如果你也有心理困扰,正在纠结要不要接受心理咨询,或者如果你刚开始接受心理咨询,不知道该对未来有怎样的预期,这本书能帮助你提前了解心理咨询,帮你取得更好的咨询效果。
|
關於作者: |
冯心语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香港理工大学心理咨询硕士,香港心理学会会员。曾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刘在田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北京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师。
|
目錄:
|
自序 甬道里的同行者:当心理咨询照亮存在的幽径时第1章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一场人人可以开启的奇妙旅程 / 1“疯狂”的想法 / 4“无法成为自己,是一切绝望的根源” / 7“自救”的困境 / 10“生命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 12带着疑问开启新旅程 / 15第2章 心理咨询是一个什么样的事情?专业性与人性的双重奏 / 17不只是聊聊天,心理咨询是专业的谈话 / 20心理咨询初体验 / 22心理咨询的双重奏:专业性与人性 / 25这是人与人的相遇 / 27心理咨询中“会”和“不会”发生的事情 / 28第3章 怎么挑选心理咨询师?咨询师是个人,有作为人的全部特征 / 33一份心理咨询师的标准简历 / 35咨询师也是人,有作为人的全部特征 / 40咨询流派:一个参考维度 / 42见面前最后的确认 / 45第4章 怎么看心理咨询机构?专业的框架与管理不能丢 / 49幸福谈话心理咨询室 / 51“心理咨询的魅力”?还是表演? / 53专业需要“框架”,机构需要“管理” / 56第5章 咨询的初始阶段有什么挑战?基本的信任是好的开始 / 61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成功的一半 / 63咨询前的幻想:相见将是怎样的心情 / 64知情同意:是框架,是契约,也是共同的承诺 / 67咨询从哪里开始?任何你想的地方 / 69我能从心理咨询中得到我想要的吗 / 73这些不舒服的感觉,之后会好吗 / 76第6章 如何让咨询更快起效?对改变抱有信心,也给自己多些耐心 / 83对咨询效果的正面预期 / 85和咨询师一起确定“往哪儿走” / 87太着急,反而原地打转 / 89开诚布公地谈论当下的体验 / 92增进对咨询过程的反思 / 93将收获迁移到生活中 / 95同时接受其他形式的帮助 / 96第7章 咨询停滞不前?有关信任和依赖的考验 / 101遭遇难关 / 103同辈支持 / 105信任:这个咨询师可信吗 / 107想得到咨询师的建议被拒绝 / 110我真的能依赖咨询师吗 / 114第8章 人生总是这么痛吗?直面痛苦的路总是少有人走 / 119令人窒息的母女关系 / 121控制与逃离:“出走的决心” / 123羞耻感:我能说“真话”吗 / 127人生总是这么痛吗?还是只有做心理咨询时如此 / 130第9章 感觉在咨询中被伤害?区分咨询师的过失和受伤的体验 / 137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无害性 / 139不遵守伦理的咨询师真的会“伤人” / 141咨询师没做错什么也会“伤害”来访者? / 145直面与咨询师的复杂情感联结 / 147在真实的关系中看见彼此 / 150当感受被接住时 / 153区分感受和现实 / 154第10章 离开“坏咨询师”就好了吗?心理咨询中的矛盾心理 / 157第11章 心理咨询的“魔法”有效吗?盘点咨询的付出和收获 / 167主观感受是评价效果的第一法宝 / 170给心理咨询做个“中期总结”,都会有哪些条目 / 172生活功能与主观幸福感 / 174自我觉察与自我关怀 / 176从咨询室中的关系到生活中的关系 / 179第12章 如何面对分离?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 183人有多么恐惧分离,就会有多么抗拒依赖 / 186在这些时候,还不适合马上分离 / 188咨询终止的前奏 / 190咨询终止的愿望:感受自己的进步与咨询的局限 / 192带来成长的“终止阶段” / 197生活和咨询都不是一个完美的旅途 / 199附 录附录1 一场讲座:人生的困难,可以找个人聊聊 / 205附录2 探秘医院的心理治疗 / 211附录3 精神科进修笔记:需要去医院求助的那些事 / 216附录4 危机干预:当你出现强烈的自伤或者自杀想法、冲动或开始思考自杀计划时 / 230
|
內容試閱:
|
自序甬道里的同行者:当心理咨询照亮存在的幽径时心理咨询能为人们提供什么?我想先讲一个我在旅途中经历的故事。2024年,我入职医院做心理治疗师。在临床心理科工作的同时,我常抽空出去玩。有一次,我去了甘肃张掖的马蹄寺,那是一座在高耸的山崖上竖直开凿的悬空寺石窟群,其壮阔和雄伟让人很难想象那是一千六百多年前建造的。洞窟几乎全部修建在山体里面,而连接洞窟的通道很多段接近竖直,狭窄的甬道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我就这样像穿山甲一样爬升了差不多十几层的高度,到了最上面的洞窟。我在最上面的洞窟中待了好久,磨蹭到游客渐稀,才准备离开这里。等到再走到甬道处准备往下走的时候,我傻眼了。上来的时候游客比较多,前后都是人,大家一边吐槽着难爬,一边就你拥我挤地爬上来了,而现在,一条接近竖直且没有扶手的甬道就这么孤零零地杵在我面前。往下看,不透光的石壁让下面变得昏暗而幽深。我本来就有点儿恐高,双腿打战着往下挪,双手试图抓住一些什么给自己一点儿安全感,而四面光滑又无处落手的石壁似乎在嘲笑我:“别想抓住什么真正的安全。”后来,我索性瘫在石壁旁大口喘气,一步也挪动不了。这时候,终于有后来的游客也来到了甬道里。我听到有人说:“往下爬真难啊。”“前面的人,你是不是恐高啊。”后面的几个游客开始给我出主意:“你蹲下来,一点点往下滑着走。”这些声音似乎消解了一些我孤立无援的恐惧感,我又拖着打战的双腿,按照他们说的往下挪了几步。直到后面的人慢慢赶上了我,他们一边打趣我的腿抖成了筛子,一边紧跟着我走,在后面给我打气。就这样,我终于走出了这个漫长的甬道。我听到旁边的游客感叹说,很难想象一千多年前的人们,是在怎样的动力下,在如此险峻的环境中建造出这般壮阔雄伟、精美绝伦的东西的!我抬头仰望着这个海拔两千多米高原上的石壁,心里面想着:是啊,要多强的动力呢?人类要面对多么强烈的精神痛苦,经历多么困难的存在议题,走过多么漫长而让人恐惧的没有“抓手”的“甬道”,才能让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这些讲述、寄托和试图治愈痛苦的旷世之作呢?怎么去寄托和疗愈精神痛苦—这从来不是什么“新”话题。从最古老的人类时代开始,就有了神明的仪式,如宗教,绘画、音乐这样的艺术形式,各种团体的集会与民俗,以及探险活动和体育运动。人们“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抒发、调节、对抗因存在的困境而产生的痛苦。“心理咨询”从形式上说,是年轻的一种,从弗洛伊德算起,也不过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光。心理咨询能提供的东西,各家各派的创始人们众说纷纭—有认知的调整,有行为的指导,有情感的抒发,有潜意识的诠释……那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背后,有没有什么更本质的内容呢?我想起来我在石窟甬道中的经历:有另外的人跟在你身后,或者在你旁边。你知道那是另一个真实的生命,也知道他同样处于这崎岖不易的“人世间”的甬道中。他真诚而善意地目睹你所经历的这一切,陪伴你前进,然后偶尔出出主意,那条困难的路仿佛也就变得更加令人安心和可以体验了。这么说,心理咨询本质上的东西又并不年轻或者稀罕。在生活中,家人、朋友、恋人、老师,甚至陌生人,很多人在某些时刻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只是心理咨询把这些搬到了另一个稳定和专业的时空,以一种更加稳定的、倾听的和善意的状态,去关注在你身上发生的一切和你体验到的一切。然后,动用一些专业的视角,有时做出一些诠释或者干预。这里不是魔法的场域,也不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去的“病房”,在这里遇不到一下子就点化痛苦的大师,也找不到对于人生“彻底通透与圆满”的完美解法。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人性相遇的空间。其实在最开始,在我作为心理学学生,去为自己寻求心理咨询时,我关于心理咨询是什么的想法并不是这样的。尽管当时已经有很多年的科班受训经历,但是在没有真正作为来访者去体验时,我对咨询依旧抱有很多的困惑与幻想。我还记得我想象找一个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师,做个十次八次的咨询,她就可以看透我所有的潜意识内容,让我对于“我是谁”有一个彻底的、本质的了解。幻想很快被打破了。十次的咨询,对于我的咨询师来说,还不够她了解我的边边角角。而随着这段旅程的深入,惊喜和困惑一起向我涌来。我获得了很多在咨询前从未想过可以期待的东西—一种难以言说的被涵容和养育的美妙感觉;也有很多茫然、怀疑、愤怒或者不知所措的时刻,感觉碰壁、停滞不前、被伤害,那时候,我会在网上翻看其他来访者的经历和感受的帖子,隔着网线获得一种微弱的安心感。时隔好多年,走过了这段曲径通幽的心理咨询历程,我对于曾经的不安与困惑有了更稳定的感受与答案,但我依旧记得那种进入这段旅程的不安。对于毕业于心理学专业的我来说尚且如此,对于大众来讲,这又会是一个多么未知和不确定的领域呢?这就是我一开始想写这样一本“心理咨询来访者手册”的初心。我和我的同行兼好朋友们,先是完成了一本硬科普的心理咨询手册,我们写了从如何选择心理咨询师,到心理咨询的过程与困难,再到心理咨询的结束,这样的一本“全过程”心理咨询科普。我们想着,无论是犹豫是否进入心理咨询的朋友,还是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疑惑的来访者们,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支持。后来,为了更有可读性,我们把所有的科普都转化成了故事的形式,形成了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犹豫是否进入心理咨询的莉莉同学,是怎样体验属于她的咨询过程的,以及心理咨询师安安是怎样为莉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我们期待这本书可以在有趣的故事里解答你关于心理咨询的困惑和好奇,满足你的好奇心,带你一起“云体验”心理咨询这样一段神奇的旅程。本书的其中三位作者正好在心理咨询的三个主要场所工作:我在精神专科医院做心理治疗师,曾旻是一位个人执业多年的心理咨询师,刘在田在高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工作。除此之外,我们也都有另一个身份,我们都曾经或者正在作为心理咨询来访者进行个人体验。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这本书具有心理咨询的专业视角,同时也贴近来访者的切身体验。在这段云旅行中,我们是大家的朋友。在这本书中,我主要负责第1、2、11、12章和附录2、4的写作,曾旻主要负责第3、4、7、8、10章和附录1的写作,刘在田主要负责第5、6、9章的写作,徐赫参与了附录3的写作。曾旻对全书内容进行审核和修订。徐赫和另一位作者魏铭岑,也参与了原版科普手册的创作。我曾向我的一位好朋友推荐心理咨询。朋友开玩笑地说:“你觉得我心理有问题?”我跟她说:“不,这只是一个我曾经亲身‘玩’过的地方,觉得挺有意思的,可以一‘玩’。你可以理解为好物推荐。”朋友问我:“可是这个地方都有什么呢?”那就请大家和我们一起,在这本书中,踏上去心理咨询这个地方的云旅行吧。冯心语2025年2月写于北京回龙观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