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抗衰营养全书
》
售價:NT$
398.0

《
罗马史 随书附赠专有名词对照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巨著
》
售價:NT$
2030.0

《
索恩丛书·伊斯兰帝国:十五座城市定义一种文明
》
售價:NT$
658.0

《
现代日本简史 近现代日本发展之路的通俗历史读本 解析日本百年来的兴盛与阵痛
》
售價:NT$
449.0

《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售價:NT$
250.0

《
企业国家:一部日本经济史
》
售價:NT$
653.0

《
汉简《苍颉篇》研究
》
售價:NT$
653.0

《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中国近代史开山之作,当之无愧的大师手笔,影响力深远。
☆蒋廷黻以史学家的独特视野,讲述了中华民族百年间的风云巨变。
☆既有宏大历史的演变进程,也有曾国藩、李鸿章、孙中山等关键人物的生平事迹。
☆全新校订,精益求精,力求呈现真实可信的历史细节。
☆四页高清彩插,珍贵图片与生动文字结合,让历史变得鲜活而直观。
☆赠送精美书签,书后附录三篇论文,助你更加透彻、全面地了解中国近代史。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历史学家蒋廷戏写给普通读者的近代史通俗之作,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人在百年中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工业革命的冲击,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图强的过程。无论是鸦片战争与辛亥革命式的武力对抗寻求改变,还是洋务运动与百日维新改良式变革,都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如林则徐、琦善、丁妆昌、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等做出的不懈努力都在书中得以体现。本书将百年历史演变中的大事件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
關於作者: |
蒋廷黻(1895-1965),知名历史学家,湖南邵阳人。1911年赴美求学,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共同成为南开大学历史学的奠基者;后受聘入清华大学,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1935年弃学从政,以“知外交”闻名于世。1965年病逝于纽约。
|
目錄:
|
总论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第一节 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
第二节 英国人做鸦片买卖
第三节 东西对打
第四节 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
第五节 不平等条约开始
第六节 剿夷派又抬头
第七节 剿夷派崩溃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第一节 旧社会走循环套
第二节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
第三节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第四节 洪秀全失败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第一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
第三节 前进遇着阻碍
第四节 士大夫轻举妄动
第五节 中日初次决战
第四章 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第一节 李鸿章引狼入室
第二节 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
第三节 顽固势力总动员
第四节 孙总理提民族复兴方案
第五节 民族扫除复兴的障碍
第六节 军阀割据十五年
第七节 贯彻总理的遗教
附录一 琦善与鸦片战争
附录二 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从顺治到咸丰
附录三 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
內容試閱:
|
一部开山之作,以“近代化”的视野,
探寻一个民族崎岖却坚定的出路。
中国近代史通常指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
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一、I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一1949)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李鸿章引狼入室
甲午战争未起以前及既起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方法,想得西洋各国的援助,但都失败了。国际的关系不比私人间的关系,是不讲理、不论情的。国家都是自私自利的。利害相同就结合为友,为联盟;利害冲突就成为对敌。各国的外交家都是精于打算盘的。西洋各国原想在远东大大地发展,但在甲午以前,没有积极推动,一则因为他们忙于瓜分非洲;二则因为他们互相牵制各不相下;三则因为在远东尚有中国与日本两个独立国家,具有相当的抵抗能力。在中日战争进行的时候,李鸿章虽千方百计地请求他们的援助,他们总是抱隔岸观火的态度,严守中立。他们觉得中国愈败,愈需要他们的援助,而且愈愿意出代价。同时他们又觉得日本虽打胜仗,战争总要削减日本的力量。在西洋人的眼光里,中日战争,无论谁败,实是两败俱伤的,他们反可坐收渔人之利,所以他们不援助我们于未败之前。
等到《马关条约》一签字,俄、德、法三国就联合起来,强迫日本退还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大连在内。主动是俄国,德、法不过附和。当时俄国财政部长威特(Witte)正赶修西比利亚(今译作西伯利亚)铁路,他发现东边的一段,如绕黑龙江的北岸,路线太长,工程太困难,如横过我们的东三省,路线可缩短,工程也容易得多。同时海参嵗太偏北,冬季结冰,不便航行。如果俄国能得大连、旅顺,俄国在远东就能有完善的军港和商港。完成西比利亚铁路及得一个不冻冰的海口,这是威特想要乘机而达到的目的。法国当时联俄以对德,俄要法帮忙,法不敢拒绝,何况法国也有野心家想乘机向远东发展呢!德国的算盘打得更精。他想附和俄国,一则可以使俄国知道德国是俄国的朋友,俄国不必联络法国;二则俄国如向远东发展,在欧洲不会多事,德国正好顺风推舟;三则德国也可以向我们索取援助的代价。这是三国干涉《马关和约》实在的动机。俄、德、法三国的做法是十分冠冕堂皇的。《马关条约》发表以后,他们就向我们表示同情,说条约太无理,他们愿助中国挽回失地的一部分。在我们那时痛恨日本的情绪之下,这种友谊的表示是求之不得的。我们希望三国能把台湾及辽东都替我们收回来。同时三国给予所谓友谊的劝告,说日本之占领辽东半岛不利于远东和平。战后之日本固不敢不依从三国的劝告,于是退还辽东,但加赔款三千万两。中国觉得辽东半岛不止值三千万两,所以我们觉得应感激三国的援助。
《马关条约》原定赔款二万万两,现在又加三千万两,中国当然不能负担。威特一口答应帮我从法、俄银行借一万万两,年息四厘。数目之大,利率之低,诚使我们受宠若惊。俄国真可算是我们的好朋友!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俄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I)行加冕典礼。帝俄政府向我表示:当中俄两国特别要好的时候,中国应该派头等大员去做代表,才算是给朋友面子。中国乃派李鸿章为庆贺加冕大使。这位东方的毕士麦克(今译作俾斯麦)于是到欧洲去了。威特深知中国的心理,所以他与李鸿章交涉的时候,首言日本之可恶可怕,这是李鸿章愿意听的话,也是全国人士愿意听的话。这种心理的进攻既然顺利,威特乃进一步陈言俄国对我之援助如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说当中日战争之际,俄国本想参战,但因交通不便,俄军未到而中日战争就完了。以后中国如要俄国给予有力的援助,中国必须使俄国修条铁路横贯东三省。李鸿章并未驳辩威特的理论,但主张在中国境内之铁路段应由中国自修。威特告以中国人力财力不足,倘自修,则十年尚不能成,将缓不济急。威特最后说,如中国坚拒俄国的好意,俄国就不再助中国了。这一句话把李鸿章吓服了。于是他与威特签订密约,俄许援助中国抵抗日本,中许俄国建筑中东铁路。
光绪二十二年的《中俄密约》是李鸿章终身的大错。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并无于短期内再进攻中国的企图。是时日本政府反转过来想联络中国,因为西洋倘在中国势力太大,是于日本不利的。威特的本意不是要援助中国,是要利用中东铁路来侵略中国的。以后瓜分之祸及日俄战争、二十一条、九一八这些国难都是那个密约引出来的。
李鸿章离开俄国以后,路过德、法、比、英、美诸国,他在柏林的时候,德国政府试探向他要代索辽东的报酬,他没有答应。德国公使以后又在北京试探,北京也没有答应。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秋,山东曹州杀了两个传教士,德国乘机一面派兵占领青岛,一面要想租借胶州湾及青岛及在山东修铁路和开矿的权。中国于二十四年(1898年)春答应了。山东就算是德国的利益范围。
俄国看见德国占了便宜,于是调兵船占旅顺、大连。俄国说为维持华北的势力均衡,并为助我的方便,他不能不有旅顺、大连,并且还要修南满铁路。中国也只好答应。我们费三千万赎回来的辽东半岛,这时俄国又夺去了。俄国还说,他是中国惟一的朋友!俄国的外交最阴险——他以助我之名,行侵我之实。以后他在东北既有了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及大连、旅顺,东三省就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于是英国要求租借威海卫和九龙及长江流域的优越权利。法国要求租广州湾及广东、广西、云南的优越权利。日本要求福建的优越权利。意大利要求租浙江的三门湾。除意大利的要求以外,中国都答应了。这就是所谓瓜分。惟独美国没有提出要求,但他运用外交,使各国不完全割据各国所划定的范围,使各国承认各国在中国境内都有平等的通商权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门户开放主义。
这种瓜分运动就是甲午的败仗引起来的。在近代的世界,败仗是千万不能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