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書城自編碼: 415295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者: 丁捷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239346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0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创伤自救指南:如何摆脱消极模式、修复人际关系并获得自由
《 创伤自救指南:如何摆脱消极模式、修复人际关系并获得自由 》

售價:NT$ 301.0
失控的孤独
《 失控的孤独 》

售價:NT$ 286.0
怀疑:破解天才困惑与凡人焦虑的心理谜题
《 怀疑:破解天才困惑与凡人焦虑的心理谜题 》

售價:NT$ 408.0
建制者与外来者:社区问题的一项社会学考察(《文明的进程》作者埃利亚斯,群际关系研究的经典之作)
《 建制者与外来者:社区问题的一项社会学考察(《文明的进程》作者埃利亚斯,群际关系研究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332.0
神圣的异端:法国中世纪纯洁派叙事研究
《 神圣的异端:法国中世纪纯洁派叙事研究 》

售價:NT$ 500.0
甲骨文丛书·莫卧儿王朝的灭亡:德里1857年
《 甲骨文丛书·莫卧儿王朝的灭亡:德里1857年 》

售價:NT$ 760.0
江南器物志
《 江南器物志 》

售價:NT$ 403.0
Go语言高级编程(第2版)
《 Go语言高级编程(第2版) 》

售價:NT$ 458.0

編輯推薦:
名家力荐,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二月河、任彦申、周梅森等名家作序推荐。自2017年分别出版以来,屡登畅销榜,成为一套现象级作品。三部曲贯穿“良知—初心—裂变”的主题链条,深刻回应当下中国社会的精神困局。
《追问》是一部真实反腐警示录,落马官员的“罪与罚”!
作者从中央纪委和省纪委提供的 633 个案例中,遴选出 28 个以上地厅级与省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最后成功与他们接触,与其中的 13 人面对面长时间交谈,获得了数十万字关于他们人生道路、心灵历程和灵魂语言的第一手资料。从“心怀戒惧”到“自我麻醉”,最终一步步跌入深渊。书中真实还原权力如何诱惑人心、侵蚀底线,揭示腐败分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机制,被誉为当代“罪与罚”,是一部力透纸背的反腐警示录。
《初心》追问信仰与责任的根源
人在何时会想起“为什么出发”?初心为什么会迷失?作者以真诚的笔触,将个人的心灵剖白与社会思考相结合,既映照落马贪官丧失初心的过程,也触及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在价值摇摆中的精神坐标。它直面精英阶层的精神软肋,呼唤回归理想与责任。
《撕裂》:现实主义小说,揭示世俗成功的虚妄
文化圈的腐败与欲望在这里被毫无
內容簡介:
《追问》《初心》《撕裂》三部作品用纪实、思辨、虚构三种不同的文学形态,构成问心三部曲。三部作品内容相辅,逻辑相扣。《追问》对当下的人进行心理追踪,是适合党员干部的心灵自救读本。作品采用纪实文学口述实录的写作方法,丰富的文学性又增加了其真实的感染力,很多读者读了之后说如在眼前,触目惊心,不忍释卷。《初心》是作者自我心灵的直自,融入了作者的半生阅历和感悟,读来真诚感人。《撕裂》撕开了这个浮华时代的光鲜画皮,表现了对时代和现实的真挚关切,塑造了一个时代精英、社会脊梁型人物,在时代的浪潮里沉浮,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用一个血肉丰满的个案形象来展现一代奋斗者的精神世界。
關於作者:
丁捷,中国当代作家中涉世很深、涉猎较广的一个另类,被称为“现象级”作家。他曾在江苏和新疆等地生活和工作,半生跨越了多种职业生涯。在文学艺术创作上,他少年时写诗,青年时写小说,中年转型到现实题材创作。迄今出版各类作品三十余部。其中长篇小说《依偎》有多种文字版本,获得国际、国内七项文学大奖。《追问》《撕裂》《初心》等构成的“问心”系列,长期雄踞全国图书畅销榜十强,引起广泛讨论。
目錄
追问 目录
亲历:365 个故事 365 里路
第一部 危情记
第二部 无法直立
第三部 风雅殇
第四部 最后的华尔兹
第五部 四海之内
第六部 暗裂
第七部 曾记否
第八部 曲终人散
印象 激情的,骄躁的,混沌的
尾声 最后一个故事

初心 目录
得之篇
◎拥抱:咫尺之远的初心到达
问之篇
◎万象:透过文学,看心纷纭
◎追问:面对面的心痛神伤
在现实与理想星空下的摸索
追问的魔力
触摸与战栗
《追问》之后的追问
思之篇
◎诊断:欲沟混沌
人在混沌
腐身物躯
非常情
无聊之灾
天边的云彩
◎化俗:发育的枷锁
悟之篇
◎悟道:行者纵横
学之篇
◎启程:永久的心路
启蒙墙
大杠上
遗 产
第一安全
践之篇
◎流逐:心如凌波人如萍
何处安放我们的内心
半梦半醒与一醉九醒
在流逐中
◎尾声:高山巨川心奔腾

撕裂 目录
第一章 变与躁
第二章 多事之秋
第三章 鬼精灵
第四章 在那银色月光下
第五章 红楼
第六章 沉湎的夜
第七章 知遇
第八章 名分啊名分
第九章 良心啊良心
第十章 亢奋与迷离
第十一章 轻轻地你走了
第十二章 撕裂
內容試閱
总 序 在撕裂中追问初心
一直以来,总会有一些舆论认为,那些所谓的“精英”,从人上人“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其人生的急转直下,皆因“一念之间”“一时糊涂”。“委屈”“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运气不好”等说法甚嚣尘上。成功者的巅峰跌落,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这是前些年作为一名有着作家与纪委书记双重身份的我,在心中纠葛不停的问题。结合纪检工作阅历,并在研读了数百个案例,且有机会与一些涉腐的中高级官员面对面交流后,我有了顿悟。2017 年我写作并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追问》,畅销七年了,一直没有降温。有身居要位的领导说,《追问》是一本现象级的作品,值得聚焦,而我却在远离喧嚣,“冷却”自己,默默地追问着“《追问》何以成为现象级”,《追问》若能冷却,又何尝不是我写作的初衷!
在我看来,反腐报道特别真实,但因限于表述腐败事实本身,难免停留其表,无法引导读者细究其里;反腐小说则受困于过多的情节虚构,大多滑向失真和娱乐化。《追问》选择纪实文学的手法来写作,以小说化的手段来呈现案例里的真实。《追问》的切入点是描摹各类涉案官员浑浊的内心世界,还原其精神裂变的路径。这种内在蜕变,往往有一个比较隐秘的、漫长的过程,需要用他们真实的人生经历来演绎,需要设计生动的人生行为来表达,需要一种“文学的真实”。纪实文学不是新闻报道,不是案例直叙,严肃的文学细节的刻画和典型性处理,更是为了聚焦人心和人性,避免故事化的猎奇。选材上,我只对应事,不对应人,事件为人物形象的丰满化服务,努力使每一个人物都具备代表性、概括性,但杜绝对号入座的八卦。
我发现腐败的“顽固性”决定了“追问”的持久性。大路朝天,并没有真正的“突然”翻车,也不存在跌得鼻青脸肿是“一时糊涂”。腐败,几乎都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酝酿”,最终用病态的心理、畸形的人格、扭曲的价值观、低下的品德、混乱的生活逻辑,来为私欲铺路并兑现私利。“一夜之间”不过是为他们的无尽灰暗而掩饰,“一时糊涂”不过是为他们的“长期混乱”而托词。正因“起跑”时间长,腐败的惯性也非短时间能消除,腐败和反腐败就一直在路上,一个不肯消停,一个不能懈怠。这也是读者觉得《追问》还很“新鲜”的原因。
然而,《追问》塑造的毕竟是一部基于现实案例的人物形象群集,很难把个案写得深入、透彻和突出。“问案”的关键是“问人”,“问人”的关键是“问心”。风雨兼程,人心好不容易成长、发育、壮大了,怎么又复杂、混沌、颓败下去了呢?这当然是一个“精致”而“悲哀”的过程。我在思考“追问”之后如何再追问的时候,两部新作的灵感相继闪出,这就催生了偏理性的政论大散文《初心》和纯感性的长篇小说《撕裂》。《初心》融入了更多的自我,是我把自己五十年来对历史的认知,对社会和现实的体验,个人内心成长过程中与他人、与世俗的拥抱与冲突,坦率地讲述出来的一部悲欣交集之作。这部作品还试图用通俗的哲学和传统文化来放置人心,以此启发更多的迷失者“醒来”,不求“顿悟”,但求“触动”,哪怕肯在我的文字中,做一点沉思,回头望两眼来路,也好。而《撕裂》呢,则是选择了几个《追问》素材库里最扎实的案例,也是最不宜直接公开纪实的案例,用心进行糅杂、萃取与想象,实现在现实宏观里虚构微观。我本是小说家,是诗人,用“虚构”进行表达,也许更能满足一贯追求的“至欢至痛”写作体验。因而,对这部后来进入年度政治小说排行榜十强的小说,我自有一份偏爱。你看到成功者风光的那一刻,是否能想象到他擦得锃亮的鞋子里,那双脚已经血肉模糊?你听到成功者通过话筒传播出来的豪言壮语的那一刻,是否能想象到你听不到的低声部,充斥着虚假、欺骗、谄媚和违心?西装笔挺,不影响在隐秘的角落里卑琐下跪;你眼中的笑得灿烂,可能是他心中的恨得阴暗和哭得凄惨。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撕裂着的世界。
人生,应该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循序渐进的上升过程,而不是书中人物这样的大跳跃。满则招损,速则失控,妄图在财路、仕途和情感方面快速得到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东西,最后必然导致毁灭。“问心三部曲”想通过正、反和模糊地带的多面观照,告诉读者真正有持久生命力的,还是一颗淡定、本真、量力而行且底线分明的心。从这个角度说,“问心”也是永不过时的“成功学”教科书。年轻人追求成功、成功者享受成功的人生路上,是不是要有足够的自我追问、忍痛撕裂和初心抱守的雄心、决心和恒心呢?

追问
1
纪委书记遇到的故事是这样的:
“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我是某某的秘书,首长让我跟你说一声,你们查的那个事儿,情况很复杂,牵涉的人到高层了,你们懂的,大差不差就行了吧’。我赶紧回答,‘是是是,请转告首长,一定照办!’‘首长说了,你这两年工作干得不错,很辛苦,首长心里有数。’‘是是是,谢谢首长!’我都懒得去查号码,核人头,对口音,弄真假,就让那人去意淫吧。”
还有这样的:
“约在茶社的小包间里,他进门时还回头看了看,围巾把头脸裹得严严实实。说话时捂着嘴,竭力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式……末了说,你们纪委可千万要过问这件事,要把他捉拿归案。这举报我可是把全家性命都搭上了,不要让我失望。看着他背影迅疾闪出,我不禁悲从中来。空坐良久。那杯没动过的茶,还有着温度。”
就着一杯热茶,我在一天傍晚开始阅读我的“同行”作家、荣获过市十佳检察官、优秀纪检干部等荣誉称号的谷以成先生的纪检办案手记稿件。厚厚的一叠,都是从他的日记里摘抄出来的。很多的故事,都有一种神秘兮兮的气氛,读起来,不像是日记,倒像是传奇。读得我手边的茶冷了,再续,续了又冷。不知不觉中夜已经很深,我无法不踟蹰在他的文字里,会心几番笑,知心数冷暖,感慨,思量,完全忘记了时间。
从2015 年开始,作为对我写作这部书的支持,谷先生陆续向我提供了300 多个办案手记故事。有的故事经过压缩后,在清风网发表过;有的故事附一幅生动的图画,在他的一部著作里刊登过;更多的故事,则是从来没有示人过,雪藏在他几十本厚厚的日记里。
“这些故事,全部发表出来还有点早。给你的这一部分,大概有一半发表过,一半我认为可以发表,但也拿不定主意,所以交给你,你斟酌着做写作素材吧。”他把这些稿子交到我手上时说,“原先不打算发表任何与工作有关的文字的。但这些年逐渐有一些新的认识,就是作为反腐工作的一线人员,你不说故事,别人帮你说故事。你不说对的故事,别人净传说不一定对的故事。不对的传播多了,妖魔化的危险就来了。所以,再三考虑,我们还是说一点吧。作为同行,我迫切地希望能够支持你的这一发声行动”。
与谷先生的热心一样,来自上级纪委的许先生,虽然没有记日记的习惯,但作为一名长期在专案组从事大案要案审理工作的“老纪检”,他有着一个内存庞大的记忆库——花白头发下一个博闻强记的大脑袋,从那里,他向我无私地提取出这些记忆。他说,你不要说是写一部书,你写十部八部书的材料,我这里都有。在办案的过程中,我有太多的发现、太多的感触,我也想记下来,但时间精力实在紧张和不足,有心无力。而且,写公文,我行;搞创作,还真不行。呵呵,才华不够啊。
连续多少天,他一旦得空,就从办案点出来,约我到茶馆里坐下来,倒豆子一样,向外倾倒他经历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鞋子”的故事。他有些得意地对我说,还真舍不得把这个故事给你,我想退休之后写这个故事呢。写个办案回忆录,或者简单点,写个办案心情的散文。这个故事,多好的素材啊,呵呵,最有意思,起码对在位的官员最有警示作用——
“为什么叫‘鞋子’的故事呢?几年前,我们查处了北边一个大市的常委,贪污受贿六七百万元,玩弄女性,生活腐败。但这人,在当上市领导之前,比较勤奋,也很朴素,他能走到一个大市领导岗位上,还真不是靠溜须拍马什么的这么简单。人家以前,整个就是一个苦行僧,对自己要求很严,深受上级领导信任。而且,他可真有才。在位讲话脱口成章,口若悬河。落马后,他说了一句话,慨叹自己的命运里,有一个事关‘鞋子’的玄机,那种隐喻,契合得可怕。他说,他是‘唱着草鞋觅铁鞋,脱掉草鞋换皮鞋,踏破旧鞋得锦绣,换上新鞋成囚徒’。你听,四句顺口溜,全在说‘鞋’,一看就知道,这每一个‘鞋’字里面,都有文章,都有故事。”
老许说着说着就停下来了,不是卖关子,实在是他的烟瘾太大了,得烧上一支。因公共场所禁烟,每次我们聊天的过程中,都会有几次不得不停下来,走到外面的露台上,等他抽完烟再说。而且,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就要重复一句话,不好意思,没日没夜在案子上蹲点,烟瘾越来越大。抽完烟回到屋子,他继续说:“这老兄头两句诗,唱着草鞋觅铁鞋,脱掉草鞋换皮鞋,说的是他这一代人,唱着‘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咛装满舱’的歌曲,长大和走出故乡的。他的父亲,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背井离乡的一批小生意人,跟着浙江商人,在外面推销小电器,日行百里,风雨兼程,穿着一双草鞋走出家乡,年底发了小财,然后穿着一双皮鞋回到家乡。他父亲做小生意,历尽千辛万苦,把那双新皮鞋跑穿了鞋底,才把他和弟弟养大,并相继送到了高等学府,成为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那一年,老人在回家的路上,终于把那双鞋子的鞋底跑掉了,回来后就生病了,癌症。在床上撑了几个月,临去世,老人家对他们兄弟俩说,儿子们,你们一定要好好干,做小生意太辛苦了,而且没地位,在别人眼中永远是个穿草鞋的,脱不掉土。我希望你们好好闯一番事业,最好捧上铁饭碗,那就不是穿草鞋换皮鞋的事儿了,那是换上铁鞋了,再也不怕脚下没路了。弟兄俩牢记父亲的遗训,特别勤奋刻苦,不知道踏破了多少双旧鞋,终于奔到了锦绣人生。特别是老大,50 岁不到,就走上了厅级领导岗位,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贵人。应该说,这份前途来之不易,他在天之灵的父亲,应该在九泉含笑呢。他也特别珍惜这一切,凡事十分谨慎,不敢妄为。
“当上领导后,许多人来他这里‘公关’,送钱送物,都被拒之门外,这些公关高手,真的一个个最后都败下阵了。唯有一个来自他家乡的老板,最后把他这个‘堡垒’拿下了。
“怎么拿下的呢?有一年元旦前夕,该老板以替他老母亲捎口信的名义,来他任职的市看望他,顺便买了一双新皮鞋过来。一进门,就蹲在地板上,亲手帮他脱下脚上的旧鞋,说,辞旧迎新,穿上新鞋,意味着履新,这也是令尊大人生前的美好愿望啊。他特别感动,感慨万千,眼泪都下来了。从此,这个老板每年新年都送一双新鞋过来,亲手帮他换上。他也如愿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从副厅级虚职,到副厅级实职,再到正厅级,直至正厅要职,五六年时间内,履新四次,步步加分。他处处小心,唯独对该老板那边,开了一个‘口子’,也几乎有求必应,帮老板办了不少事儿,也收了老板不少钱财。最后,堕入深渊,把前途变成了牢笼,把锦绣变成了泥淖。那次,我们奉命去‘两规’他的时候,他看着自己的脚,突然哭了。后来,他告诉我们这些事,我们也知道,他刚换上当年的那双新鞋,才穿上脚两个星期。而供出他问题的人,正是为他穿鞋的那位老板。你看,一个人的命运,就是这么玄!”
说完,老许又跑出去抽烟了。

初心
拥抱:咫尺之远的初心到达
一个人只爱自己,一颗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几百克那么轻;一个人只爱自己的小家,一颗心最多有几百平方米那么大,几许柴米油盐那么重;一颗爱人民、爱国家、爱世界的心比960 万平方千米还要广阔,与世界一样博大,如山高水长,如雷霆万钧。

月有圆缺,天有晴阴。人生风雨阳光同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留住初心并不难。初心就在那里,就在所有人出发的地方,就在那些没有成本、无须投资的精神世界里,就在我们善良美好的本愿里。你丢了,可以找回来。你没有,可以去重建。初心的光辉,一直在普照着人类的行程,也一直蕴藏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富矿,补给着我们的文化血脉。只要你真心想要,它很容易就滋润你的心灵,照亮你的行程。
“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不忘初心”最早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他告诉我们,只有带着初心,才能获得本愿,完成你最初设定的情怀和抱负。你迷失,一定是因为忘记了出发时候的愿望。无数先知先觉的先辈都在这样提醒。阿拉伯作家纪伯伦在《先知》里提醒人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走得太远,应该是好事,但走得太远而忘记启程时的美心美愿,就意味着人生走进了险境。
今天,我们如何理解初心的本质,到底有哪些构成,我们如何在风雨兼程中紧紧地拥抱住它们,到达人生的佳境,与全人类一道攀登文明之顶?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苍穹大地之间,有我一心。心有所静,心有所思,心有所悟,心有所得,心与心因为美好而交相辉映。
放眼望心空,如此灿烂。低头入心河,如此澄澈。

撕裂
发觉
张一嘉最近感到自己太累了,近一个月来忙得像个陀螺,不停地转啊转,很想停住,但是感到这一停,这陀螺就会倒下,彻底转不起来了怎么办?所以,还是选择了挺住。看到台历上标着星期日,这才意识到今天是休息日啊。于是,赶紧处理了几个急件,然后泡了一壶茶,点燃一支烟,头靠在高大的真皮椅背上,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空,心里就想,好久没有真正放松或者放纵自己一回了。于是,拨通了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综合市场部经理李天武的电话。
电话的那头儿,李天武压低嗓门儿,略带喘息,说:“老板,我在谈一笔广告,好大的客户呢!待会儿谈判结束跟您汇报。”
张一嘉没趣地挂了电话,躺在窗户边的长沙发上,刷起了朋友圈,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掉在地板上的手机,突然铃响,把他从梦中惊醒。他估摸着是李天武回电了,捡起手机就说道:“累死了累死了,你找个土菜馆,我们吃顿饭去,顺便告诉我,谈成什么大单子了。”
电话那头传来“哈哈哈”的大笑声,一个冒冒失失的声音闯了进来:
“让我猜一下,总经理大人这是跟谁约会呢?”
一个怪声怪气的家伙,用老朋友一样的语气自顾自地嚷嚷着,可声音明明比较陌生。声音在那头儿继续:“在为文化事业工作,忘了吃饭,埋头工作?在为做大做强国企,大吃大喝,搞好接待,当好三陪?当然不是,不是!这哪是朝气蓬勃的老同学张一嘉呢?”
“老同学”三个字,加上这搞怪的腔调,终于使张一嘉想起他鲁南大学的老同学顾东岳。张一嘉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也学对方的语调说:“我哪敢跟你比呢,人家可才叫忙呢,走了一乡又一乡,乡乡有二娘;过了一村又一村,村村有情人。”
这顾东岳在大学时,是副班长,专门负责做些考勤点名的活儿。这些活儿往往得罪人,又烦琐得很,而且自己是一年到头逃不成课。这样的“官”,是那些自认为目光远大前程似锦的,只想当学生会主席、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的人,怎么也不愿干的。辅导员就让他顾东岳干了。顾东岳却干得很认真。顾东岳一认真,从早操到晚自修,班上就没人敢轻易旷课,男生睡不成懒觉,女生约不成会,他还讨人喜欢吗?可顾东岳不管这些。其人五短身材,相貌平平,智商中等,功课一般,他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东西,就拿考勤当专长。不仅如此,这老兄事无巨细,向系辅导员做日报,向系主任做周报。这可省了辅导员和系主任不少心,他们足不出户,就知道班级之“天下”。毕业的时候,系里获得市委组织部一个调干生的名额,系主任和辅导员心照不宣,把这机会给了顾东岳。有人不服气,系主任语重心长地劝导他们说:“你想一想,有什么人能像顾东岳这样‘勤政’,四年如一日,甘于做平凡小事;有谁能像顾东岳这样‘公正’,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谁敢说这不是一个好干部的苗子!”系主任一席话,说得大家口服心服。顾东岳被组织部选走了,临走前满眼噙泪,在毕业纪念册上留言,感谢系领导、老师和广大同学的培养和支持。
张一嘉还记得当时自己也在他的纪念册上写:“ ……尤其不要忘记同学们对你的培养——同学们四年来孜孜不倦、不敢迟到旷课,为你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革命尚未成功,同学仍须努力。希望你一如既往勤政为民、廉正奉公,不断进步。做大官,要努力;做一个又大又好的官,才值得我真诚地喝彩和加油!”
据说,这顾东岳先是去了老家县级市——干水市的一个小镇,当团委书记,后来到县里当了领导。不过,他自毕业就没有跟同学们联系过。此时突然冒出来,还真让张一嘉感到些许意外。
电话那头哈哈大笑。笑完了,顾东岳请张一嘉出来一起吃个饭。张一嘉说:“哪能呢!应该我请你,我是地主啊。正好我最近累了,本来晚上也要找个手下,安排去吃个土菜的啊!”
顾东岳说:“别客气了,我们县里的到市里来,见到的都是领导,哪能让领导破费?”张一嘉想找忙的借口,话未出口,就觉得不合适,赶紧咽了下去。这顾东岳却像听到他的心里话似的,说:“老兄,你架子大了,当了台座,老同学都请不动你了?别犹豫了,你出来一趟,我这儿可有重要情报要告诉你,你不向我磕头才怪呢。”
张一嘉只好放下手中的活儿,锁门进电梯,下地下停车场开车。刚出电梯进入地下室,突然看到不远处李天武正在搬着一箱东西,往车库的另一个角落走去。虽然车库光线昏暗,但他还是依稀看到了,车库另一角,邬娜,对,分明就是邬娜,正站在她的那辆红色的奥迪TT 旁,迎着李天武来的方向……
张一嘉心里骂了一句,什么开会什么谈判大单子啊,好你个李拐子,忽悠老子忽悠到眼皮底下来了。
不过,他还是像自己做错事一样,悄悄钻进自己的那辆旧福特轿车。
直到他们的车离去,才驾车出库,穿过大半个城市,来到坐落于湖畔的市里唯一的五星级酒店——湖滨饭店。刚进了大堂,就接到李天武的电话,说会议结束了,老板在哪里,要不要过来当面汇报几句。
张一嘉说,明天上班再说吧,不急。就挂了电话,打起精神迈步走向餐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