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宇宙(第二卷) 科学元典丛书
》
售價:NT$
500.0

《
了不起的创作者:保持创造力的10堂启发课
》
售價:NT$
301.0

《
爱得太多的父母:14组家庭,20年追踪的家庭教育调查实录
》
售價:NT$
305.0

《
人偶游戏(东野圭吾竟然写过这种惊悚悬疑之作)
》
售價:NT$
305.0

《
自然、权利与正义(重思古典自然法 探索人类生活的永恒根基)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55·糖与现代世界的塑造:种植园、奴隶制与全球化
》
售價:NT$
551.0

《
企业家业保障与传承
》
售價:NT$
875.0

《
世界武器装备知识图解
》
售價:NT$
814.0
|
編輯推薦: |
牛肉丸的Q弹是千锤百炼来的,人生的韧性是事与愿违撑起来的。
?神比喻!全网独一份的脑洞
别人讲诗人,都在讲伟大或崇高,听不懂!我们讲诗人,直接上“手打牛肉丸”!李白、杜甫、苏东坡,全成了被捶打的牛肉丸!贬谪是捶打,流放是捶打,爱而不得是捶打,温暖与爱是调味料……这脑洞,全网独一份!保你过目不忘!
?超解压!古人教你如何反弹
这不是一本沉重的历史书,这是一本古代文人的抗压秘籍,一本心理按摩书!看苏轼如何把一路上的颠沛流离变成佳节三部曲!看高适如何在半生困顿中志气不减,一举逆袭成诗坛晚响雷!字里行间都是梗,笑着笑着就被治愈了!
?有干货!5步Q弹心法直接抄
我们不光讲故事,还教给你可复制的方法论!把人生逆袭浓缩成做牛肉丸的5步:
1.去筋——剥离天真,认清现实
2.捶打——承受苦难,千锤百炼
3.调味——用温暖与爱滋养自己
4.定形——内核稳定,豁达通透
5.烹煮——小我升华,光芒万丈
一套流程下来,你想不Q弹都难!
?强共鸣!让你笑着读完,又能眼眶湿润地找到力量
难忘白月光的白居易、深爱却BE的纳兰性德、屡屡碰壁的苏轼、无奈叹气的李商隐……他们的故事,我们正在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以古代文人生平与创作为脉络的散文集。全书聚焦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代表性诗人词客,透过他们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深入解读其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沉浮命运、情感世界与精神品格。无论是沙场壮志、宦海跌宕,还是故人相逢、山河独往,诗人们在苦难中淬炼出的旷达、坚韧与深情,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本书不仅诠释诗词的艺术魅力,更致力于挖掘其中蕴藏的人生智慧,为当代读者在面对现实纷扰、寻求心灵安顿之时,提供一份厚重而明亮的参照。
|
關於作者: |
常迎春
清华大学中文系硕士
《青年文摘》杂志社资深编辑
诗词密码破译者
深度与温度兼具的经典鉴赏家
唤醒诗魂的诗史说书人
曾出版:
《藏在名句里的诗词密码》
《丰子恺漫画古诗文》
|
目錄:
|
第一章丨去筋:当生活的第一记闷棍落下,才发现事与愿违
白居易:当白月光之恋被现实牵制,终究爱而不得/003
卓文君:满怀期待奔赴爱情,未料对方竟是演员/011
李清照:真心难换人长久,赌书泼茶终成过眼云烟/021
纳兰性德:大清第一“恋爱脑”,局局都是BE刀/032
李煜:本想做个逍遥才子,奈何成了亡国之君/041
第二章丨捶打:没有人会一直被捶,除非你是他们几位
李贺:27年苦短人生,拿命写诗也难敌命运/053
李商隐:空有一身大才华,人生无题且无奈/062
苏轼:每逢佳节倍寂寞,写下颠沛流离三部曲/071
杜甫:人生一沉再沉,他终于懂了李白的佯狂/081
孟郊:半生历尽漂泊苦,一首《游子吟》道尽母恩深/091
第三章丨调味:温暖与爱是牛肉丸Q弹美味的必要配方
左思:左氏“提鲜”秘方——超越时代的尊女意识/101
王昌龄:写一首诗遥寄牵挂,于是离别开出了花/110
王维:惘川山水合伙人,空山对酌忘年交/119
苏轼与黄庭坚:北宋顶流师徒,毒舌互怼更暖胃/128
元稹与白居易:诗里诗外都合拍,用一生写下知己佳话/137
第四章丨定形:生活将我千锤百炼,于是我变得肉质紧实
陶渊明:儿孙自有儿孙福,望子成龙不强求/147
嵇康:乱世中傲骨不折,刑场上琴声悠扬/156
高适:半世困顿志不灭,总算逆袭成诗坛晚响雷/167
刘禹锡:被虐几十年,照样笑傲江湖/178
潘阆:不羁不惧不要命,反而活成了传奇/187
第五章丨烹煮:生活用烈火熬煮我,我终会鲜香四溢
韩愈:一辈子敢说敢做,最终成为百世标杆/199
范仲淹:殚精竭虑不被理解,心系天下终将永垂不朽/209
岳飞:未能踏破的贺兰山缺,却化作永恒的丰碑/219
辛弃疾:庸碌的时代配不上他,复国梦未圆仍是真英雄/228
陆游:北伐虽未成功,但爱国的诗篇永远流传/237
|
內容試閱:
|
白居易:当白月光之恋被现实牵制,终究爱而不得
虽然和湘灵因不得已而分手,但白居易并没有在心中放下这段恋情。相反,他对湘灵的牵挂与怀念持续了一生。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的《长
恨歌》,我们都不陌生——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宠信杨贵妃及其家人,荒废朝政,最终酿成安史之乱。而在战争逃亡的路上,唐玄宗为了平息将士的怒火,忍痛赐死杨贵妃。《长恨歌》就是在这段历史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创作出来的。《长恨歌》旖旎多姿,这使它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也让它格外凄婉动人。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首诗不仅书写了一段传奇历史,其中还有白居易初恋的影子。
美好初恋
白居易生活在内乱频仍的中唐,少年时,因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同时也为了躲避战乱,一家人从河南新郑搬到离徐州不远的符离县(今属安徽省宿州市)。符离很也遭遇战火,白居易又辗转漂泊到江南,在那里生活多年,直到 20 岁即将参加科举考试时,才回到符离。白居易和当地的几个学子结成好友积极备考,而就在他为考试力做准备时,一段美好的爱情悄然萌生。白居易的隔壁住着一位名叫湘灵的姑娘。湘灵聪明灵秀、绰约动人,白居易第一次见到她,就生出爱慕之心。而湘灵对才华横溢的白居易,也同样心生好感,于是两人悄悄谈起了恋爱。白居易认识湘灵时,湘灵只有 15 岁,在白居易心中,她是一个天仙般美丽娇憨的少女。白居易曾写过一首《邻女》诗,赞美她的可爱:“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白居易还写过一首著名的《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首诗如烟如雾,婉转朦胧,很多人不明白它写的到底是什么。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与爱情有关,很有可能描写的是初恋的心情和感受。
有明确的目标为之奋斗,同时有甜蜜的爱情滋养身心,白居易在符离的生活过得充实而满足,在科举考试的考场上也屡有收获。数年间,他顺利通过了县试和州试,取得“乡贡”的资格,接着就可以到京城长安参加礼部举行的进士考试了。贞元十六年(800年)春,白居易 29 岁,在进士考试中一鸣惊人,以第四名的好成绩登第。
金榜题名对白居易来说当然是喜事,然而对于湘灵来说,却是个悲伤的消息。因为在白居易和湘灵之间,横亘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白居易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人家,考中进士后前途不可限量,而湘灵却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子,这在古代是很难通婚的。更何况,封建礼法规定:“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不经媒妁之言撮合的自由恋爱,在古代是违背礼法的,更加不可能走向婚姻。因此,尽管白居易和湘灵彼此深爱,却几乎没有结婚的可能。
劳燕分飞
在白居易和湘灵厮守的最后一年,他们的内心交织着甜蜜与苦涩。白居易既感受到眼前生活的美满,又清楚这样的美满不可长久。他写过一首《花下自劝酒》,抒发矛盾、惆怅的心情:“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这种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心态,便是他和湘灵无言的约定。
贞元十八年(802 年)秋,白居易不得不告别湘灵,去长安准备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因为知道与恋人没有在一起的可能,白居易满心酸楚,写下一首《生离别》,留赠湘灵: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重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白居易没有在诗里透露湘灵的反应,但可想而知,湘灵的痛苦不会比他少。而等到白居易在京城考中书判拔萃科授官后,他和湘灵的恋情就不得不彻底终结了。白居易要举家搬迁至长安,为仕途奋斗,而湘灵却不可能随他一同前往。在告别的时刻,两人泪如雨下,都知道此生再无相守的希望。因为这是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恋情,因此,分手也分得悄无声息、隐忍压抑,这从白居易写给湘灵的分手诗《潜别离》可以看出: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终生遗憾
虽然和湘灵因不得已而分手,但白居易并没有在心中放下这段恋情。相反,他对湘灵的牵挂与怀念持续了一生。
和湘灵分手这年的冬至,白居易出差到邯郸,夜宿驿馆,独对孤灯,想起湘灵美丽的面容,内心生起无限哀伤,于是写下一首《冬至夜怀湘灵》倾吐心绪:“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因为初恋过于刻骨铭心,白居易拖到很晚才结婚。白居易结婚时已经 37 岁,有第一个女儿时已经 39 岁,这在现代也算晚婚晚育,更不要说古人结婚早,十来岁就可成婚。白居易的妻子杨氏出身名门,是一位大家闺秀,白居易和她举案齐眉,相处还算融洽。然而,对自己的妻子,白居易却鲜少流露浪漫情怀,更不用说高调示爱。
但对湘灵,白居易却一直缠绵不忘,即便结婚后,也毫不避嫌地写诗表达情感。白居易有一首《夜雨》诗:“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在这首诗里,他“所念”“所感”之人,正是湘灵。
白居易与湘灵分手时,湘灵曾赠他一面铜镜。白居易将铜镜珍藏匣中,偶尔看到,便伤感不已:“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元和十年(815 年),白居易 44 岁,已到中年。这年,他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被贬江州。贬谪的路上,他偶遇湘灵。湘灵此时也人到中年,容颜憔悴,却因为内心可能对白居易仍有眷恋,还孤身一人。人生的失意加深了初恋的遗憾,白居易的心头涌起万千感慨,最后化为一首惆怅的小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46 岁时,白居易仍在江州过着落寞的生活。有一天收拾东西时,他看到一双鞋,这双鞋正是当年湘灵亲手所做赠他的礼物。白居易睹物思人,再次在诗里写道:“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长恨悲歌
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 年),此时白居易 35 岁,已和湘灵分手两年。这年冬天,他与朋友陈鸿、王质夫到仙游寺游玩,偶然谈起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大家都很感慨。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的故事,如果没有才华出众的诗人写下来,慢慢就会被大家遗忘。王质夫因此劝白居易说:“乐天你长于写诗,又多愁善感,由你作首诗歌怎么样?”白居易答应了。
很快,白居易便将《长恨歌》写了出来。这首诗创作的初衷,本是要警告世人,不要贪恋女色,以致误国。然而,在创作的过程中,白居易不由自主地将个人的情感倾注其中,以至于此诗大量的篇幅都在渲染唐玄宗失去杨贵妃后,对她的哀悼、思念。
这首诗末尾的几联是家喻户晓的名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几句诗让人很容易联想起《潜别离》里的句子——“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由此可以看出,《长恨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里有白居易和湘灵的影子。白居易之所以能把《长恨歌》写得这样动人,正是因为他把自己和湘灵爱而不得的遗憾、痛苦,通过李、杨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平心而论,白居易的初恋悲剧,既是时代造成的,又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尽管古代社会门第森严、礼法苛刻,但白居易如果不去迎合落后的门第观念,如果能勇敢一点,无视封建礼法的束缚,他和湘灵之间的鸿沟并非不可逾越。只是很可惜,白居易并没有这种超越时代的思想,更没有这种反抗世俗的勇气。因此,他和湘灵的爱情只能以悲剧收场,只能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哀叹中,变成彼此生命中深深的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