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清学沉思录
》
售價:NT$
834.0
《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售價:NT$
505.0
《
社会正义谬误: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
》
售價:NT$
352.0
《
汗青堂丛书152·草原帝国:阿提拉、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
售價:NT$
765.0
《
DK拆解科技大百科
》
售價:NT$
653.0
《
逆龄之路(减龄10岁的变美魔法书,女性全身抗衰指南)
》
售價:NT$
347.0
《
厚土无疆:古代中国的今生与来世
》
售價:NT$
449.0
《
画龙西方传世影像里的中国形象1500-1949
》
售價:NT$
806.0
編輯推薦:
德国教育哲学经典,影响全球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现代教育体系。本书系统阐述教育的本质、方式与边界,被誉为“教育哲学的圣经”。
2、苏格拉底式教育:真正的学习是唤醒,而非灌输
雅斯贝尔斯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师生平等对话,强调“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人。
3、从个人成长到国家教育体系,全面剖析教育真谛
书中既有高屋建瓴的教育哲学,又有对家长、教师的实用建议;既有对大学教育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基础教育的反思。适合教育从业者、家长、学生共同阅读。
4、直击教育焦虑:如何让孩子真正“成人”?
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雅斯贝尔斯提出“本真的教育”方法,强调人格塑造比知识积累更重要。这本书为迷茫的教育者与家长提供一盏明灯。
5、权威译本,精准呈现原作风采
同济大学德语系副教授李莎莎博士倾力翻译,译笔流畅,忠实原著。她曾为德国总理朔尔茨担任口译,确保本书语言精准、可读性强。
內容簡介:
《什么是教育》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粹的汇编,涉及了教育的本质、类型、任务、方式、可能性与边界、大学教育的理念和任务等。书中既有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有个人经历的现身说法;既有针对国家的教育改革反思,又有针对老师、家长的教学建议;他主张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互相照亮;提倡教育的目的是保持独立自由的个人意志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并提出了本真的教育的方法;字字珠玑,鞭辟入里,是一部值得每一位教育从业者一读再读的教育宝典。
關於作者:
卡尔 雅斯贝尔斯(1883—1969),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精神病学家、教育家,提出著名命题“轴心时代”,著有《存在哲学》《时代的精神状况》《尼采》《什么是教育》等。
译者李莎莎,同济大学德语系副教授,上海市浦江人才,德国弗莱堡大学博士(Summa Cum Laude优等毕业)。出版德语专著1部、德译汉译著4部(包括《什么是教育》《李子树上的男孩》等),编译《中国能力手册:德国高校最佳案例集萃》等作品,研究成果覆盖语言学、翻译学及教育哲学,译笔精准流畅,兼具学术严谨与可读性。
內容試閱 :
第一部分 反思教育
一 教育作为不可避免的基本关系
教育者若无视学生的处境与心情,妄自尊大、居高临下且刚愎自用,便无法制定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计划。鉴于年龄、教育程度、个体素养的差异,教育关系是人类此在中一种不可避免的关系。某种形式的爱意在此类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的、苍白的、死板的方式能够取得的教育成果极其有限。充满爱意的理解是提升师生双方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其实现途径并非教育,因为教育会阻挠爱意的传递。唯有批判式的质疑、毫无保留的坦诚、朴实谦和的平视才能促进彼此间充满爱意的理解。感觉自己被教育之人,难免生出一种诚挚的爱遭受蒙骗之感。
青年学生对待生活会更显严肃,因为相较暮年,青年时代意义更为深远。他们自觉是可塑之才,未来充满可能性。他们知晓,未来须由自己创造。他们感到,日常生活、每分每秒、每一次灵魂的悸动都意义非凡。因此,年轻人渴望接受教育,或从师求道,或自我教育,或与志同道合者探索争鸣。(Idee III,63;?hnl.II,39)
二 教育作为特殊行为
与驯化及交流的区分
在人身上,有三重阻力。第一重是无法质变,只能外在形塑的绝对阻力;第二重是内在可塑性的阻力;第三重阻力是原初的自我存在。针对第一重阻力,可采取与驯兽类似的方法,教育与纪律可用于突破第二重阻力,而针对第三重阻力则需实存之交流。世人均会面临这三重阻力的挑战,因此会进行自我驯化、自我教育,抑或是澄明的自我交流。驯化他人,是视他人为物品;教育他人,是在与他人进行相对开放但疏离的交流中,开展一种有计划的、教育性的行为。唯有通过实存之交流,个体才得以在推心置腹、完全平等的当下,与他人的命运紧密相连。驯化漠视心灵;教育在某种权威条件下持存的讨论中,诉诸于精神内容与根基;实存之交流则是一种彼此的澄明,其在本质上囿于特定时空条件限制,无法泛化为通用的洞见。它真切存在,却又不会成为一种取之即用的疗愈工具。(APs 669)
相较于制造、构建、照料和控制的教育
面向世界积极作为的方法步骤有:
a)制造是运用材料进行生产,可被理性计算,因此相对机械化。制造涵盖了从工具、消费品到建筑物乃至社会组织的广泛领域。被生产之物的可用性,是该行为的意义所在。
预测不同于预言,前者立足于普遍有效的知识以及严谨的计算,旨在为即将发生之事提供洞见。预测的准确性通过其是否应验来验证。
构建是在制造的同时服膺于一种形式,以生产作品。但这种形式无法理性预估且无穷无尽。作品使得物之语言变得可以理解,由此传达出创作者的言语。
b)照料与培育是与有生命之物打交道的行为,我倾听生命之音,为的是针对生命给出的回答,试着再次抛出问题,生生不息。在此过程中,园艺师与培育师们的那些不可预估的经验、知识和感觉依然至关重要。然而,在现代社会,该过程已经趋同于“制造“。由此,生命之物或几近枯萎或过度繁盛,最终或令人厌烦,或蒙昧愚钝,抑或沦为用之即弃的一次性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