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上海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書城自編碼: 415311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
作者: 朱庆葆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48537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蝉科图谱
《 中国蝉科图谱 》

售價:NT$ 559.0
清学沉思录
《 清学沉思录 》

售價:NT$ 834.0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售價:NT$ 505.0
社会正义谬误: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
《 社会正义谬误: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 》

售價:NT$ 352.0
汗青堂丛书152·草原帝国:阿提拉、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 汗青堂丛书152·草原帝国:阿提拉、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

售價:NT$ 765.0
DK拆解科技大百科
《 DK拆解科技大百科 》

售價:NT$ 653.0
逆龄之路(减龄10岁的变美魔法书,女性全身抗衰指南)
《 逆龄之路(减龄10岁的变美魔法书,女性全身抗衰指南) 》

售價:NT$ 347.0
厚土无疆:古代中国的今生与来世
《 厚土无疆:古代中国的今生与来世 》

售價:NT$ 449.0

內容簡介: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关键在于突破传统线性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作为对传统“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

本书立足绿色增长、绿色创业、生态创新等前沿理论,将循环经济深度融入经济增长理论体系,全面剖析其理论内涵与经济效应。借鉴欧盟循环经济业务活动分类系统(2020),结合“天眼查”数据检索与实地调研,深度剖析上海循环经济企业的现状与挑战,揭示上海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现实进展与潜在壁垒。

在对比中国(上海)与欧盟的循环经济典型案例及政策体系基础上,本书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与政策建议,旨在加速释放循环经济体系的绿色经济潜力,充分激活创造效应,防范化解替代效应,为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提供实证依据和决策参考。
關於作者:
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循环经济、产业绿色发展、环境经济政策。近年来先后主持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上海市区级政府决策咨询课题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循环经济体系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循环经济体系研究图谱
第二节 循环经济体系相关研究
第三节 循环经济体系文献述评
第三章 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理论阐释
第四章 循环经济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第一节 循环经济体系的内涵辨析
第二节 循环经济体系的特征
第三节 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主要模式
第五章 上海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动力因素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质要求
第二节 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的规制方向
第三节 废弃物处置的沉重压力
第四节 绿色生活方式转型的迫切需要
第六章 上海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进展与障碍
第一节 上海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进展调查
第二节 上海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特征
第三节 上海循环经济体系构建面临的障碍因素
第七章 欧盟循环经济政策的演进
第一节 欧盟循环经济政策发布历程
第二节 欧盟循环经济政策主要领域
第三节 欧盟循环经济政策的演进特征
第八章 国际循环创业案例及关键条件分析
第一节 国际循环创业案例分析
第二节 国际循环创业案例的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第三节 国际循环创业案例的外部支持条件分析
第九章 上海促进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政策
第一节 上海促进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路径
第二节 上海推进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上海历年来入围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中 “绿色设计产品”的企业产品及设计亮点
附录B 欧盟支持循环经济的产品政策框架
附录C 文献中循环创业的障碍因素
后记
內容試閱
序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根本变革,针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的根源,创造一种从设计之初就具有再生性,且不产生废弃物的新的经济模式,有助于构建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富有竞争力的现代经济体系。同时,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正进入由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驱动的资源匮乏时代。循环经济着眼于将资源长久保存在经济系统中,故而能够保障资源、能源安全,固守资源安全底线。循环经济不仅是从源头解决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而且具有保障资源底线安全、供应链韧性的重大战略意义。

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表明,通过循环经济实现碳减排和污染控制的最大潜力来自产品设计措施和消费侧措施。因而全球循环经济领先国家和地区,往往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处理、二次材料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构筑起整个循环经济体系。近年来上海循环经济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从战略思路与推进政策来看,仍着重于废弃物末端治理与废弃物循环利用,也就难以对上海“双碳”战略目标与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起到源头改善的作用。因而上海对标全球循环经济领先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室,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对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进行布局和谋划,围绕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的现实需求,聚焦从线性经济体系向循环经济体系转型的理论建构、现实效应、进展研判与政策支撑,致力于提供可靠的理论洞见和决策咨询方案,服务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实践。本书作者陈宁博士是我所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室主任,长期跟踪国内外循环经济领域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主持多项相关领域的省部级纵向研究课题和政府决策咨询课题。本书也是其在循环经济领域厚积薄发的一次呈现。

循环经济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促进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协同进化”,但现有研究较多体现“末端治理”思维,更多关注资源循环利用环节。而本书是在借鉴国内外学者、智库、行业协会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性和系统性研究的一次尝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秉承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从根本上改变线性经济模式的思想,将循环经济纳入经济增长理论,将循环经济体系归纳为突破自然限制、实现绿色增长的载体和中间机制,从而将循环经济体系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撑联系起来。其次,基于反映系统变革的需求,通过规范理论分析,提出循环经济体系这一学术概念的理论内涵,总结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体系转换过程的“四个转变”。最后,超越现有对循环经济进展的研究往往从废弃物再利用产业绩效入手的方法,参考欧盟循环经济业务活动分类方法,界定循环经济体系的边界,并引入商业信息检索平台和数据抓取方法,量化调查上海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进展和障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构建推进上海循环经济体系的实施路径和政策体系,力图为上海协同推进减碳降污扩绿增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寻求载体和抓手。

世界正迎来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未来超大城市的竞争焦点之一将围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展开,谁能率先构建高效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谁就能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期待这部著作能够引发更多关于超大城市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深层思考,共同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周冯琦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2025年6月于上海

第一章 绪论
全球正陷入一场资源危机。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在过去50年里,全球材料使用量增长了3倍多。如果不改变现状,预计到2060年,全球自然资源消耗量将比2020年的水平增长60%,达到1600亿吨,远远超过满足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规定的满足全人类基本需求所需的消耗量。全球物质资源开采和加工方式产生的影响更令人触目惊心:超过55%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日益严重的气候危机,高达40%的颗粒物排放引致每年超过2亿美元的健康损失,以及90%以上的土地利用相关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可以说,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是造成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这三大地球危机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开采的脱钩,以降低资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并增进资源使用的人类福祉。循环经济旨在从传统的“获取—制造—消费—处置”线性经济转变为注重保持资源利用和从设计中消除废弃物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材料回收、产品再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最大化地保持其经济价值来减少资源使用,所有这些都有助于限制与材料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减少环境足迹,最终支持广泛的可持续发展议程。过去10年间,全球约有75个国家做出了推进循环经济原则的重大承诺,欧盟27个成员国中已有24个国家制定了国家循环经济战略、路线图或行动计划。

尽管循环经济获得了广泛关注,但全球材料循环率仍在下降,全球经济消耗的二次原材料份额已从2018年的9.1%下降到2023年的7.2%,5年内下降了21%。因此,需要以系统视角推动循环经济不断向上游提升,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从循环经济的低优先级策略转向更高优先级的策略,加速发展更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强抵御全球危机的能力。

研究背景
循环经济针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的根源,创造一种从设计之初就具有再生性,且不产生废弃物的新的经济模式。在当前“双碳”战略、稳定宏观经济和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循环经济具有多重政策意义。

循环经济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循环经济体系能够为城市和地区创造经济收益,有效衔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物流体系和消费体系,并串联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从而成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

循环经济具有稳定宏观经济和就业的潜力
循环经济通过创造回收、维修、再制造等领域的商业机会,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可显著促进就业(尤其在低技能劳动力部门),并通过降低资源消耗和提升生产效率,对犌犇犘产生积极贡献。

根据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统计,全球循环经济将提供超过1万亿美元的经济机会及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在欧洲,交通、建筑环境和食品等方面采用的循环经济原则,到2030年可以提供1.8万亿欧元(2.1万亿美元)的年收益。在中国,到2040年,循环经济5个关键领域的大规模经济实践可累计为企业和家庭节省70万亿元人民币(10万亿美元或中国预计GDP的16%)。在美国,2014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有机废物禁令导致食品捐赠和堆肥业务的显著增长,两年期间就业增加了150%,全州经济活动增加了1.75亿美元。

向循环经济的转变将带来就业的净增长,新创造的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回收、租赁和维修服务、再制造、二次材料生产和共享经济。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到2030年,全球就业岗位预计将净增长600万个,特别是在废物管理和回收、服务业、维修和租赁领域。根据ReLondon对伦敦循环就业的估计,循环经济的扩张和废弃物管理等级的提升会为伦敦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每预防10000吨废弃物产生,将在废物焚烧部门中失去一个工作岗位,而在预防和再分配部门创造386个工作岗位。到2030年,即伦敦市长制定的将伦敦建设成为零碳城市的时间节点,如果能够达成废弃物减量和回收的目标,减少45万吨垃圾,城市垃圾回收率提高到65%,通过共享、捐赠、再利用和再循环110万吨物品,那么到2030年可创造28.44万个新的循环经济工作岗位。也就是说,在2019年23.1万个现有循环经济工作岗位的基础上,到2030年,循环经济工作岗位的总量将达到51.5万个。

循环经济能够促进供应链的稳定和韧性
与线性消费模式相比,循环经济通过优先考虑材料和组件的管理和回收,使企业可以保持对其资源的一定程度的控制,确保材料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使用并处于受控状态。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将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而且可以促进更可持续和更具弹性的供应链建设。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