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厚土无疆:古代中国的今生与来世
》
售價:NT$
449.0

《
画龙西方传世影像里的中国形象1500-1949
》
售價:NT$
806.0

《
似锦
》
售價:NT$
383.0

《
首饰之美: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论衡系列)
》
售價:NT$
296.0

《
道心惟微: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战略文化与历史启示
》
售價:NT$
500.0

《
重写灵魂:多重人格与记忆科学(共域世界史)
》
售價:NT$
556.0

《
新伦巴第街:美联储如何成为最后交易商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 用小说打开历史,重返思想激荡的文学年代——
1980年代,现代主义思潮再次涌入中国,掀起空前热烈的文艺论争,诱发了文学创作的“革命”。《当代小说中的现代史》精选了一系列青年时期许子东教授的“上海时刻”文章,首发于《文汇报》《上海文学》等蕞具影响力的思想阵地,深入剖析这场“革命”中贾平凹、阿城、王蒙、巴金、王安忆等作家的创作。不仅是一部文学评论,更是一份珍贵的“思想史档案”。打开它,回到文学与时代共振、作家与批评家共同探索话语更新的炽热现场,理解转型期中国的精神危机与求索。
★ 真的批评,敢于有“我”——
这是一个青年学者亲身见证历史的时刻。书中收录的文章几乎都是许子东青年时代的力作,充满青年学者的锐气。不堆理论、不甩术语,以平实的语言展现出对作品的犀利洞察与鲜活感受。他说,文学批评不可无“我”,珍视读小说的第一手“印象”,呼吁回归阅读的愉悦与直觉。用“有温度的解读”,提供给我们一条贴近文本的、真挚的文学阅读路径。
★ 不同作品,并置阅读,打开文学史的新可能——
许子东擅于把不太相关的作品放在一起阅读,找出不一样的文学史脉络,令人耳目一新。他将《日出》《啼笑因缘》与《第一炉
|
內容簡介: |
曹禺《日出》、张恨水《啼笑因缘》、张爱玲《第一炉香》,其实是一个故事的三种讲法?
“人民艺术家”王蒙,也写“通俗”小说?
巴金的“青年抒情文体”,一直延续到今天?
原来,小说是可以用来写“史”的!
1980年代,现代主义思潮再次涌入中国,掀起空前热烈的文艺论争,诱发了一场文学创作的“革命”。《文汇报》《文学评论》《上海文学》《文艺理论研究》《当代文艺探索》等著名刊物成为思想交锋的重要阵地,作家与学者、作品与批评在此交汇共振,文学真正引领了一个时代。
《当代小说中的现代史》汇集了许子东教授青年时期发表于这些刊物的批评精华,旧文中觅新径,回望里藏前瞻。本书聚焦这场“革命”中的大陆当代文学,从宏观文学潮流到具体文本解读,细腻剖析了贾平凹、阿城、王蒙、巴金、王安忆等作家笔下的人物与历史。更通过深入探讨革命小说、寻根文学、知青心态等重要现象,重返80年代文学浪潮,看文学如何承载转型期的精神危机,用小说打开历史。
这些文章既是一个青年学者的批评实践,更是一代学人寻求话语更新的见证。直至今日,仍为我们理解中国当代作家,以及“寻根”“现代派论争”等文学现象,提供着鲜活而可靠的思想地标。
|
關於作者: |
许子东,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曾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2008—2014)。著有《郁达夫新论》《细读张爱玲》《重读鲁迅》《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许子东现代文学课》《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等。《锵锵三人行》《圆桌派》等人文谈话节目常驻嘉宾。
|
目錄:
|
【第一辑 思潮】
新时期的三种文学
现代主义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当代中国青年文学中的三个外来偶像
当代小说中的现代史:论《红旗谱》《灵旗》《大年》和《白鹿原》
一个故事的三种讲法
当代小说探索与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
当代小说与青年思潮
两岸“乡土文学”中的一个共同主题
当代华文散文中的动物意象
【第二辑 作家】
张承志和张辛欣的梦
在批评围困下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兼论作品的多层次意蕴和多层次评论
曹冠龙的寻找
平淡乎?浓烈乎?:《棋王》过眼录
刘心武的小说与“新时期文学”
寻根文学中的贾平凹和阿城
《爸爸爸》与《小鲍庄》
解读中篇小说《伏羲伏羲》
王蒙的通俗小说?
重读《活动变人形》
现代青年重回故乡
巴金与“青年革命心态”
个人与集体
【第三辑 批评】
印象:批评中的一种“生气”
现代文学研究:“拥挤”的学科?
文学批评中的“入”与“出”
文学批评中的个性色彩
文学批评与读书
文学批评与“浅论”“初探”
文学批评与我《当代文学印象》后记
从方法出发?还是从现象出发?
《当代小说阅读笔记》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