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企业国家:一部日本经济史
》
售價:NT$
653.0

《
汉简《苍颉篇》研究
》
售價:NT$
653.0

《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售價:NT$
449.0

《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售價:NT$
500.0

《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售價:NT$
4998.0

《
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十三世纪以降的欧亚世界
》
售價:NT$
347.0

《
抗日战争时期中英借款交涉研究
》
售價:NT$
403.0

《
大学问·中国城市史研究系列 茶馆 天津工人 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 亦官亦商(套装共4册)
》
售價:NT$
1805.0
|
內容簡介: |
《物理化学》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教材重点强调概念的理解和结论的应用,删去了很多公式的推导与证明过程,适用性强、覆盖面广,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热力学基础、多组分系统、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界面化学、胶体化学、动力学基础。本书可作为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教材,还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
目錄:
|
绪论 1
0.1 物理化学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2
0.2 物理化学的学习建议有哪些 2
0.3 物理化学的课前准备怎么做 3
第1章 热力学基础 6
1.1 热力学基本概念 7
1.1.1 系统与环境 7
1.1.2 过程与途径 8
1.1.3 能量的转换 8
1.1.4 热力学状态 10
1.1.5 热力学函数 10
1.2 热力学第零定律 11
1.3 热力学第一定律 12
1.3.1 热力学能U 12
1.3.2 热力学第一定律概述 13
1.3.3 热与功单位的统一 14
1.4 体积功与过程 15
1.5 热与过程 18
1.5.1 等容热 19
1.5.2 等压热与焓 19
1.5.3 热容 20
1.6 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的焓 22
1.6.1 盖·吕萨克-焦耳实验 22
1.6.2 焦耳-汤姆逊实验 23
1.7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 24
1.7.1 在单纯p、V 、T 变化过程中的计算 24
1.7.2 在相变化过程中的计算 26
1.7.3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计算 29
1.8 热力学第二定律 33
1.8.1 热机的效率 33
1.8.2 自发过程 35
1.8.3 热力学第二定律概述 36
1.8.4 熵S 37
1.8.5 亥姆霍兹函数A 40
1.8.6 吉布斯函数G 40
1.9 热力学第三定律 41
1.9.1 热力学第三定律概述 41
1.9.2 标准摩尔熵 42
1.10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的相关计算 43
1.10.1 在单纯p、V 、T 变化过程中的计算 43
1.10.2 在相变化过程中的计算 47
1.10.3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计算 49
1.11 热力学基本方程 51
课后习题 54
第2章 多组分系统 59
2.1 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 59
2.1.1 物质B的质量分数 60
2.1.2 物质B的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 60
2.1.3 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60
2.1.4 物质B的体积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60
2.2 多组分系统的分类 61
2.3 多组分系统的经验定律 62
2.3.1 拉乌尔定律 62
2.3.2 亨利定律 63
2.4 稀溶液的依数性 65
2.4.1 溶剂的蒸气压下降 65
2.4.2 溶剂的凝固点降低 66
2.4.3 溶剂的沸点升高 67
2.4.4 渗透压 68
2.5 偏摩尔量和化学势 70
2.5.1 偏摩尔量 70
2.5.2 化学势 72
课后习题 74
第3章 相平衡 77
3.1 相平衡基本概念 77
3.1.1 相、相数和相变 77
3.1.2 物种数和独立组分数 79
3.1.3 自由度 79
3.2 相律 80
3.3 纯物质的两相平衡 81
3.3.1 相平衡条件 81
3.3.2 克拉佩龙方程 81
3.3.3 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 82
3.3.4 特鲁顿规则 83
3.4 典型相图 83
3.4.1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84
3.4.2 双组分系统的相图——液态完全互溶系统 85
3.4.3 双组分系统的相图——液态部分互溶系统 90
3.4.4 双组分系统的相图——液态完全不互溶系统 92
3.5 相平衡分离技术 94
3.5.1 萃取技术 94
3.5.2 分子蒸馏技术 95
3.5.3 液膜分离技术 96
课后习题 97
第4章 化学平衡 99
4.1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 99
4.2 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101
4.3 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102
4.4 平衡组成的计算 104
4.5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05
4.5.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05
4.5.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06
4.5.3 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07
4.5.4 原料配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08
4.6 同时化学平衡 108
4.7 反应的耦合 109
课后习题 110
第5章 电化学 113
5.1 电化学基础知识 114
5.1.1 导体的分类 114
5.1.2 电化学装置的分类 114
5.1.3 法拉第定律 114
5.1.4 离子的电迁移 115
5.1.5 摩尔电导率 116
5.1.6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117
5.1.7 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118
5.2 电动势的产生机理 121
5.2.1 电极电势 121
5.2.2 接触电势 121
5.2.3 液接电势 122
5.3 电化学系统 122
5.3.1 可逆电池 122
5.3.2 不可逆电极过程 126
5.4 化学电源 128
5.5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腐 130
课后习题 131
第6章 界面化学 134
6.1 界面现象的产生 135
6.2 表面张力 136
6.3 表面功 137
6.4 表面吉布斯函数 137
6.5 弯曲液面的性质 138
6.5.1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 138
6.5.2 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开尔文方程 140
6.6 液-固界面的特性——润湿 141
6.6.1 润湿过程的类型 141
6.6.2 润湿方程 142
6.7 固体表面的特性——吸附 142
6.7.1 吸附现象的分类 143
6.7.2 固体吸附理论 143
6.8 表面活性剂 146
6.9 表面膜 147
课后习题 148
第7章 胶体化学 151
7.1 胶体的结构 152
7.2 胶体的分类 153
7.3 胶体的聚沉 153
7.4 胶体的动态性质 154
7.4.1 布朗运动 154
7.4.2 胶体的扩散和渗透 155
7.4.3 胶体的沉降 157
7.5 胶体的光学性质 157
7.5.1 丁达尔效应 157
7.5.2 瑞利散射定律 158
7.6 胶体的电学性质 159
7.6.1 电泳现象 159
7.6.2 电渗现象 160
7.7 凝胶 160
7.8 大分子溶液 161
课后习题 162
第8章 动力学基础 164
8.1 动力学基本概念 164
8.1.1 化学反应速率 164
8.1.2 反应历程 165
8.1.3 速率方程 166
8.1.4 质量作用定律 166
8.2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167
8.2.1 碰撞理论 167
8.2.2 过渡态理论 168
8.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68
8.3.1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68
8.3.2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69
8.4 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 170
8.4.1 零级反应 170
8.4.2 一级反应 171
8.4.3 二级反应 173
8.4.4 n 级反应(n≠1) 175
8.5 典型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176
8.5.1 平行反应 176
8.5.2 对峙反应 177
8.5.3 连串反应 178
8.6 光化学反应 180
8.6.1 光化学反应过程 180
8.6.2 光化学基本定律 180
8.6.3 光化学反应机理 182
8.6.4 光化学反应特点 182
课后习题 183
参考文献 185
|
內容試閱:
|
“物理化学”是职业教育本科院校中应用化工技术、化工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现代精细化工技术、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及煤炭清洁利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期望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解决化学化工相关问题的能力,还应当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如何从新领域中获取新知识。
本书以2021年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为依据,参照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核四性”(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应用性、层次性、创新性和复合性)的基本要求,“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品德”的原则组织教材的结构与内容。全书以典型的工业应用案例和生活实例为载体,利用生产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导入知识点,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通过讲解经典的物理化学计算公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力求让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加深对物理化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一些现代企业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物理化学领域的科技前沿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
本书由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的王安琪担任第一主编,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的戴莹莹担任第二主编,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的张歆婕担任副主编,无锡中石油润滑脂有限责任公司的汪利平、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吴鹏飞和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的魏元博为参编。北京化工大学的张丽丹教授担任本书主审。全书绪论、第1章至第4章由王安琪编写,第5章由戴莹莹编写,第6章和第7章由张歆婕编写,第8章由汪利平编写;吴鹏飞和魏元博老师分别负责了课后习题和素质阅读材料的编写以及动画资源的制作。王安琪负责本书的统稿、定稿工作。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和无锡中石油润滑脂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北京化工大学的张丽丹教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审阅,提出了专业和宝贵的修改建议。此外书中还参考、引用和改编了国内外相关出版物中的相关资料以及部分网络资源。在此一并向以上专家及相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亟盼各位读者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指出,以俾更正和改进。
编者
2024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