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家族企业到商业世家:创业家族世代繁荣的路线图
》
售價:NT$
403.0

《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售價:NT$
857.0

《
剑桥俄国史:第一卷 从早期罗斯到1689年
》
售價:NT$
1250.0

《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售價:NT$
407.0

《
典籍里的中国 第二辑
》
售價:NT$
653.0

《
108种手艺1:中国人的生活美学 王的手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再现。以鲜活的一手内容全面展现优秀传统手艺
》
售價:NT$
1010.0

《
宁来一梦
》
售價:NT$
458.0

《
画魂 潘玉良传 潘玉良诞辰130周年精装纪念版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内容按照对于职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及有机化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编写而成。全书内容包括物质结构基础、分散系、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定量分析基础、滴定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有机化学基础、烃、醇酚醚、醛酮酸、糖、氨基酸及蛋白质等。本书可作为职业本科院校食品、药品、中医药、药事服务与管理、药品质量管理、健康智慧养老等不同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应用型本科或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
關於作者: |
戴静波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从事专业为化学教育,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药用基础化学》,《药用基础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副主编科学出版社的《基础化学实训教程》,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归纳.释疑.提升练习----基础化学分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医用化学 》,科学出版社的《基础化学》和《基础化学习题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药用基础化学》等多本教材。参与《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药用化学基础》建设,并发表多篇教改论文。其中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药用基础化学》并获得2014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奖)一等奖。
|
目錄:
|
绪论 001
一、化学的发展史简介 001
二、化学技术进步促进药物发展 002
三、基础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002
模块一 无机化学
项目一 物质结构 006
任务一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006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007
二、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 008
三、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009
四、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012
五、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017
任务二 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020
一、现代价键理论 020
二、杂化轨道理论 023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026
任务三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027
一、共价键的极性 027
二、分子的极性 028
三、分子间作用力 028
四、氢键 029
项目二 分散系 033
任务一 溶液 033
一、分散系的概念 033
二、溶液浓度 034
任务二 稀溶液的依数性 036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036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037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038
四、溶液的渗透压 039
任务三 溶胶和高分子溶液 041
一、溶胶 041
二、高分子溶液 044
项目三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047
任务一 化学反应速率 048
一、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 048
二、基元反应与质量作用定律 049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050
任务二 化学平衡 052
一、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052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 057
三、化学反应热效应 058
任务三 酸碱平衡 060
一、酸碱质子理论 060
二、酸碱解离平衡和酸碱强弱 062
三、溶液pH值的计算 064
四、缓冲溶液 067
任务四 沉淀溶解平衡 071
一、沉淀溶解平衡概述 071
二、溶度积规则 073
三、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073
任务五 氧化还原平衡 075
一、氧化还原反应 075
二、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078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080
四、电极电势的应用 082
任务六 配位平衡 084
一、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084
二、配合物的命名 085
三、螯合物 086
四、配合物的稳定性 086
模块二 分析化学
项目四 分析化学概述 094
任务一 定量分析概述 094
一、分析化学的分类 094
二、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096
任务二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096
一、误差的分类及其产生原因 097
二、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 098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00
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01
五、可疑值的取舍 103
项目五 滴定分析法 106
任务一 滴定分析法概述 107
一、滴定分析法基本概念及条件 107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及滴定方式 107
三、标准溶液 109
四、滴定分析计算 111
任务二 酸碱滴定法 114
一、酸碱指示剂 114
二、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116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24
四、应用与示例 124
五、非水溶液酸碱滴定 125
任务三 沉淀滴定法 127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莫尔法) 127
二、铁铵矾指示剂法(佛尔哈德法) 128
三、吸附指示剂法(法扬司法) 130
四、沉淀滴定中常用标准溶液 131
五、应用与示例 131
任务四 氧化还原滴定 132
一、氧化还原滴定常用的指示剂 132
二、高锰酸钾法 132
三、碘量法 134
四、亚硝酸钠法 137
任务五 配位滴定法 138
一、EDTA及其配位特性 139
二、金属-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140
三、滴定条件的选择 143
四、金属指示剂 145
五、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标准溶液 146
六、应用与示例 146
项目六 仪器分析法 150
任务一 光谱分析法 151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51
二、红外光谱分析法 156
任务二 色谱法 159
一、色谱法概述 159
二、薄层色谱法 160
三、气相色谱法 163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 169
任务三 电化学分析法 171
一、电位分析法 171
二、直接电位法 172
三、电位滴定法 174
四、永停滴定法 174
模块三 有机化学
项目七 有机化学基础 178
一、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178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79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 180
四、共价键的断裂与反应类型 180
五、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82
项目八 烃 184
任务一 烷烃 184
一、烷烃的定义、通式与同系列 184
二、烷烃的结构 185
三、烷烃的命名 189
四、烷烃的物理性质 191
五、烷烃的化学性质 192
任务二 烯烃 195
一、烯烃的结构 195
二、烯烃的命名 196
三、烯烃的物理性质 198
四、烯烃的化学性质 199
五、诱导效应 202
任务三 炔烃 203
一、炔烃的结构 203
二、炔烃的命名 203
三、炔烃的物理性质 204
四、炔烃的化学性质 204
任务四 脂环烃 206
一、脂环烃的分类与命名 206
二、脂环烃的理化性质 207
三、环烷烃的张力与稳定性 209
四、环烷烃的构象 209
任务五 芳香烃 210
一、苯的结构 210
二、芳烃的命名 211
三、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212
四、芳香烃的化学性质 212
五、定位规则 215
项目九 醇酚醚 219
任务一 醇 219
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19
二、醇的制备 221
三、醇的物理性质 223
四、醇的化学性质 224
五、重要的醇 227
任务二 酚 228
一、酚的结构、分类及命名 228
二、酚的制备 229
三、酚的物理性质 230
四、酚的化学性质 230
五、重要的酚 232
任务三 醚 233
一、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33
二、醚的制备 234
三、醚的物理性质 235
四、醚的化学性质 235
五、重要的醚 236
项目十 醛酮酸 240
任务一 醛、酮 240
一、醛、酮的分类、结构与命名 241
二、醛、酮的物理性质 242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 243
任务二 羧酸 246
一、羧酸的分类、结构与命名 246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247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 248
项目十一 糖、氨基酸及蛋白质 253
任务一 糖 253
一、单糖 254
二、二糖 256
三、多糖 257
任务二 氨基酸及蛋白质 257
一、氨基酸 258
二、蛋白质 261
参考文献 264
|
內容試閱: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夯实理论基础,突出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本教材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遴选后进行有机整合,删除较深奥的理论分析,力求做到较完整的基础化学知识系统。全部内容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无机化学,包括物质结构基础、分散系、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内容;第二模块为分析化学,包括定量分析基础、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以及仪器分析等内容;第三模块为有机化学,包括有机化学基础、烃、醇酚醚、醛酮酸、糖、氨基酸及蛋白质等内容。
本教材的内容选取、结构设置、编写体例均尽量符合职业本科学校教学的要求;具体内容着眼于学生专业群和就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教材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及专业需求,循序渐进、重点突出。为了便于教学和学生学习,本教材融合视频、文字等多种教学资源。读者可以直接扫描书中的二维码,阅读与教材内容关联的课程资源,以适应数字化教学服务的需求,丰富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加强课程思政融合,根据药学、食品等专业特点,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引入“思政案例”模块,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渗透其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将课程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完成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教材由戴静波、田宗明、周俊慧任主编,秦永华、张新波任副主编。各章编写情况:绪论和项目一由田宗明编写,项目二由徐丽萍编写,项目三由周俊慧、毛杰编写,项目四由王叶编写,项目五由周俊慧编写,项目六由戴静波、张敏利编写,项目七、八、十由秦永华编写,项目九由张新波编写,项目十一由张莉编写。赵新梅负责部分内容的校对。全书由主编、副主编统稿,最后由戴静波通读定稿。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化学工业出版社、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基础学院和化学教研室徐利军、刘晓雪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另外,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已出版的相关教材,并引用了一些图表和数据。在此向有关院校、作者和出版社一并致谢。由于编者业务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殷切希望专家、读者和广大师生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