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大学问·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

書城自編碼: 415326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刘广丰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87269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酱卤食品加工
《 酱卤食品加工 》

售價:NT$ 301.0
他惯会装乖
《 他惯会装乖 》

售價:NT$ 245.0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售價:NT$ 500.0
中西交通史 陆海书系
《 中西交通史 陆海书系 》

售價:NT$ 296.0
图说新质生产力1:科技创新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图说新质生产力1:科技创新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NT$ 301.0
从弗洛伊德到百忧解:精神病学的历史(医学人文丛书)
《 从弗洛伊德到百忧解:精神病学的历史(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NT$ 398.0
雪
《 雪 》

售價:NT$ 352.0
当代学术·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当代学术·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售價:NT$ 653.0

編輯推薦:
一部全面研究传奇女性刘皇后及其时代的重磅新作,杨果、王瑞来、虞云国联合推荐。全景式展现刘后从贫女到太后的跌宕人生,生动剖析宋真仁之际君臣互动、党争博弈、朝局衍变的历史真相。打破野史脸谱化叙事,生动还原宋代首位垂帘太后的真实人生。本书以严谨考证,无神化或诋毁,生动还原她从贫女到太后的权力之路,透过其与真宗的爱情、对仁宗的教育及朝臣博弈,发掘出真宗刘皇后主政中的女性色彩与非凡智慧。以刘后为线,串联宋真仁之际政治实相。以刘后“入宫—立后—垂帘—还政”的历程为线索,把刘后与宋真宗、仁宗两朝间的政治结合起来,通过解析她与各类政治人物的关系网络及政治事件,展现了刘后所处历史现场的复杂性,揭示垂帘听政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还原宋代政治生态。一部别样的宋代女性政治史,开辟了中国古代政治史与妇女史的研究新径。本书关注刘后参与政治时的女性意识,以及作为女性政治家的 “心态与举措”,通过与武则天、萧太后等比较考察,揭示女性政治家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局限性,客观呈现男权社会中女性主政的真实处境。史料扎实,叙事生动。作者不仅广泛运用正史、传记、奏议、诏令等官方文献,更钩沉宋人笔记、文集等私家记载,于细微处见真知。通过
內容簡介:
一部全面研究传奇女性刘皇后及其时代的政治史著作,从贫女到垂帘太后,以刘后一生为线,全景呈现宋真宗至仁宗朝的君臣互动、党争博弈与士风变化,展现宋代政治的复杂与人性温度。作者利用多方史料文献,以严谨考证,生动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历史人物,同时,以女性视角深入其背后的时代,透过其与真宗的感情、对仁宗的教育及朝臣博弈,与唐武则天、辽萧太后等比较考察,揭示刘后在内政、外交、法制等方面的成就,发掘出女性主政特点与智慧,客观呈现男权社会中女性主政的真实处境,为研究中国政治史与妇女史提供了新视角。
關於作者:
刘广丰,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湖北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优酷文化“百家新说”《大宋皇后养成记》主讲人。主要研究方向是五代至宋的性别史、政治史、民族史等,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项目四项,出版译著《丞相世家》《从草原到中原》《火与冰》,专著《大忠之臣》《女主临朝》。
目錄
绪 论
一、个体与历史:刘后与北宋政治史研究的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一章 女主之路
第一节 五代、宋初的女主政治
一、五代沙陀贵族妇女与政治
二、宋太祖、太宗朝的后妃政治
第二节 宋真宗后期的朝廷政局
一、“天书封祀”的后遗症
二、大中祥符九年之蝗灾与真宗不豫
第三节 刘后预政
一、刘后与真宗关系探讨
二、初预政事
第二章 幼主即位
第一节 太子党与皇后党之争
一、“太子党”与“皇后党”两大阵营的形成
二、真宗末年政争述略
第二节 仁宗继位与太后垂帘
一、乾兴遗诏
二、宰执集团的继续争斗
三、刘后垂帘仪式的确定
第三节 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合法性根据
一、母子关系的政治价值
二、刘后对仁宗的保育与控制
第三章 宰执集团
第一节 “异论相搅”的政治实践
一、乾兴元年至天圣七年初的宰执结构
二、中书与枢密院的相互制衡
三、中书与枢密院的内部制衡
第二节 天圣七年的政治风潮
一、曹利用事件
二、玉清昭应宫灾与王曾罢政
第三节 天圣七年以后的宰执集团
一、宰执集团亲贤参用
二、刘太后时期的宰相吕夷简
第四章 特殊势力
第一节 外戚势力
第二节 宦官势力
第三节 参与政治的上层女性
第五章 政治博弈
第一节 台谏集团的崛起
一、天圣、明道间台谏制度的发展
二、刘太后对台谏官员的任用与防范
第二节 士大夫的态度
一、幼主渐长
二、程琳献图辨
三、还政的博弈
第三节 女主的心态
一、不效武氏的心态
二、邻国之殇
三、宸妃之葬
第六章 女主政绩
第一节 内政外交
一、对内治绩
二、女主外交
第二节 有利于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一、经济政策
二、天圣、明道间经济政策的分析
第三节 刘太后统治的女性意识
一、变相的“二圣”
二、“二人圣”的礼制体现
三、夫妇齐体———追求男女平等的政策法规
第七章 身后之名
第一节 章献明肃
第二节 垂范后世
一、刘太后垂帘听政及其对宋代政治的影响
二、宋代后妃与帝位传承
三、宋代后妃参与政治的特点与实质
余 论
附录一 章献明肃刘皇后简谱
附录二 关于宋真宗刘皇后身世的几点考述
参考文献
后 记
內容試閱
序:宋代首位垂帘称制女主的克制与温情

书所聚焦者,乃宋真宗之章献明肃刘皇后,主标题为“月照崇徽”。昔年撰写博士论文时,此四字便萦绕心间,然恐读者未谙其意,特作题解。崇徽者,乃北宋后宫殿名,为刘氏自皇后至太后时期之居所,此非宋代传统意义上皇后或太后的寝宫——皇后当居坤宁殿,太后至英宗朝始定居于慈寿殿。然而,崇徽殿的位置尤值深究。其于大宋开国之初被称为万岁后殿,亦即万岁殿之配殿。真宗时,万岁殿易名延庆,仁宗明道元年复改福宁,是为帝王之寝宫。崇徽既处延庆殿后,虽非后妃正式居所,实乃毗邻大宋权力中枢之所在。刘氏政治之路,即从此始;刘氏之政令,或从此出。更值得玩味的是,?宋史·地理志?明载,将此殿定名为“崇徽”者,正是刘皇后本人。月魄清辉,自古喻指女德,故以“月照崇徽”为本书主题,暗合刘氏以女子之身,于禁苑深处执掌国柄之史实。此间隐喻,不惟昭示其居所方位,更暗喻其政治生涯如月华隐耀,虽处深宫却普照朝堂。
作为两宋首位垂帘称制的女主,刘氏参政始于真宗中年,至仁宗朝更是主政十一载。故其于宋代的地位,堪比唐之武曌。正由于此,历代史家对其臧否殊异,民间更衍生出“狸猫换太子”之稗说,以污其名。时至今日,有关她的评说也是褒贬不一。颂之者,赞扬其为真、仁两朝稳定传承所作出的贡献,更膺服其政治见识;而抑之者,则指控其控制真宗与仁宗,把持朝政,甚至制造出种种宫廷阴谋。拙著虽不讳言其晚年有僭越之嫌,但总体对她保有积
极正面的态度。之所以得出如此观点,乃以结果为导向:刘氏主政大宋十余年,不但让两朝皇帝平稳过渡,且提出了很多经济改革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她没有用暴力流血的手段来铲除政敌,对于政治斗争,她始终保持克制,并将之控制在一个必要的限度之内。纵然是抵制她执掌皇权的寇准与李迪,最终也只是被远贬外地,比之唐代之长孙无忌等,已属万幸。更重要的是,刘氏始终没有对赵氏皇族下手,反而以族中尊长的姿态维系皇族和睦。
今人多谓刘氏之克制,乃因宋代士大夫对她的掣肘,再加上她没有强势的外戚家族,故在政治上举步维艰,不敢轻易造次。此说有其合理之处,因为比之前代,宋代士大夫政治确有长足发展。但刘氏作为手握皇权的女性,必若与朝臣鱼死网破,也很难让幼主即位平稳过渡——她并非完全没有支持者,若她愿意,也可以对大宋造成致命的破坏。故拙见以为,政局平稳实系多方合力之功,刘氏为政之审慎尤需重估。后世对刘氏的批判,多基于中国古代男权政治的思想,如明清之际王夫之讥其“乱男女之别”,所见尤甚。拙见以为王夫之对女性政治的排斥,实乃其时代思潮之反映,可以理解;今人常以超然姿态评判先贤的局限,但须知每个时代皆有其桎梏,谁知千载之后,我辈认知或亦成为后人之镜鉴乎? 然而,历史发展至今,若仍执男权圭臬丈量往昔,因性别褫夺巾帼之功,这等史观既失却“了解之同情”,更恐沦为市井之谈,终是辜负了历史研究的真意。
既然拙著所考察者,乃男权社会中之女性政治,自然绕不开性别视角之棱镜,因为在那个两性不平等的时代,女性主政必有其特征,但这些特征无关优劣。例如,作为女性政治家,其在男性士大夫的包围下所展现的心态与举措,必然带有女性的印记;再如她作为最高统治者,也将为女性政治冠以一些象征性符号,并制定一些有利于当时女性的政策。然需申明,本书虽以性别视角切入,却非刻意将刘氏塑型为女权先驱。 彼时社会本系男权天下,刘氏既不可能挑战“三从”纲常,亦未大幅提升女性地位,其政治举措中所见之女性关怀,实乃权力博弈间偶然绽放的异色。这是时代使然,不必抬高,也不必苛责。
刘氏是幸运的,她本开封街头一卖艺女子,而最终母仪天下,掌控大宋皇权,堪称中国古代女性逆袭之传奇。其间机缘虽多,但拙见尤重其与宋真宗之间的感情。今人常谓政治人物之研究当摒除其私情,但拙见以为,政治人物首先是人,故其必然拥有人类的各类感情。 就本书所关注的主题而言,真宗力排众议册立刘氏,临终托以国事,实难尽以政治与权谋解之。固然,史家笔法亦有暗影浮动,文献中各种隐晦之语或可解为算计,亦可视作深情,何妨择善而从? 若史册尽是阴谋诡计,而无半分人性暖色,岂非太过寒凉? 此或本书偏颇之处,但历史研究观照古人,原需几分温情。
是为序。

节选自刘广丰《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25年10月

不做武后:刘太后在权力、恩情与身后名之间的抉择


事实上,臣僚的担心是多余的,历史已经证明,刘太后并未效法武氏称帝,故现代一些论者认为刘太后并非武则天第二。前人的观点,多逐点批驳历来认为刘太后有武氏之心的依据,或从制度、大臣防范、外戚势力薄弱等角度出发,论述刘太后不敢效法武氏自立的原因。 这些观点都很有道理。然而笔者认为,刘氏本人的心态,对解释她何以不效仿武氏故事的原因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刘太后何以在天圣九年(1031)以后对要求其还政者大力镇压,她在李宸妃葬礼的问题上为何与吕夷简发生龃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对她心态的分析而得以解答。
刘太后之所以在掌控朝廷大权的同时,能一心保护仁宗以及保存赵氏家族,跟她与真宗的感情不无关系,她参与政治的能力,以及行使皇权的野心,都是来自真宗。刘氏与武则天的出身在当时来说都相对较低,但两者却大不一样。武氏家族只是未能跻身甲族,但毕竟是官宦之家。武则天十四岁入宫,她与母亲道别时曾有“见天子庸知非福”之语,可见其入宫乃欲改变命运,其野心亦可窥见。但刘氏则本贫家女子,若非年轻的真宗认为“蜀妇人多材
慧”,把她招入王府,则其可能以开封街头一卖艺妇人而终老一生,根本不能涉足政治。故她在入王府以前,不可能有任何政治野心;即便她被真宗招入王府,但当时真宗尚未成为太子,其上有两位兄长,而刘氏本人后来又被太宗下令逐出王府,两人前途祸福尚未可知,何谈政治远见。不过,真宗坎坷的皇帝之路,让他们共同面对了太宗朝的各种风风雨雨,两人的感情也不断加深,这一点,她与武则天是很不一样的。真宗即位后,立即把刘氏接入皇宫,郭皇后死后,他更不顾朝中大臣反对,立她为后。刘氏被立为皇后时已经四十四岁,容貌不复当年,可见她与真宗之间是一种长期而真挚的爱情,而非流于庸俗的情色关系。
正是在爱情的基础上,真宗逐步培养出刘氏参与政治的能力与野心。宋代从太祖开始,即向集权独裁政权发展,太祖、太宗已创立的各种制度,迫使真宗本人必须实行独裁统治。如前文所述,真宗的能力实在有限,他需要让渡出一部分皇权,以减轻他自身的压力。他选择了他深爱的女人——刘氏。于是,“帝每巡幸,必以从。……帝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当真是形影不离。这种选择于历史而言是偶然的,但于真宗而言却是
必然的,因为他需要有人帮他解开心中的郁结,并分担他的苦闷,而多年来陪伴他经历风雨的刘氏,正合适不过。真宗对刘氏有知遇之恩,刘氏的知识、才能,以及政治能力、政治地位,无一不是来自真宗。她与真宗的相遇是偶然的,但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刘太后与真宗的感情基础十分深厚,正如前文所述及,在她垂帘听政期间,一些官员的任免以及一些政策的出台施行,均闪现出真宗的影子,这也反映了刘太后对真宗的思念之情。既然真宗对刘氏有恩,刘氏对真宗独子的保护,对其家族的关怀,对其帝国的妥善经营,何尝不是一种报恩的心态呢?
当然,刘氏并非不贪图权力,尽管她最初并没有政治野心,但当了皇后之后,她在真宗的纵容下,不断品尝最高权力的快感,而且对之也越来越迷恋。因此,当朝中有大臣试图剥夺她的权力时,她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反击,寇准在政治争斗中惨败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仁宗继位后,宰相丁谓一度欲架空太后独自掌权,也被她远贬于海上。既然如此,她如何在报答真宗之恩与继续掌控皇权之间做出平衡呢? 无论古人先哲学者,抑或现今学界同仁,均多把刘太后与武则天作比较,却少有较之以同时期的辽景宗皇后萧绰(小字燕燕)。其实,刘太后并没有效仿唐之武则天,她的行事举措,反与辽之萧绰多有相似。事实上,三位皇后均有一个相似的经历,即她们都因夫皇在世时体弱多病而参与政治。就权力方面而言,萧绰与武则天其实更为相似:武则天在高宗时已与他并称“天皇”“天后”,共决朝廷大政;萧绰“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大诛罚,大征讨,蕃汉诸臣集众共议,皇后裁决,报之知帝而已”。辽景宗亦于保宁八年(宋开宝九年,976)二月“谕史馆学士,书皇后言亦称‘朕’暨‘予’,著为定式”,可见在景宗生前,萧绰已获得与武则天一样的权力,能以代理皇帝的身份在外朝听政。然而,武、萧二后在夫皇死后的表现却大不相同:武则天为获得最高权力,多番迫害李氏族人甚至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并最终自立为帝;萧绰乃受景宗遗诏参决朝政,据?契丹国志?记载:

先是,后未归政前,帝已长立,每事拱手。 或府库中需一物,必诘其所用,赐及文武僚庶者,允之,不然不与。帝既不预朝政,纵心弋猎,左右狎邪与帝为笑谑者,太后知之,重行杖责,帝亦不免诟问。 御服、御马皆太后检校焉。或宫嫔谗帝,太后信之,必庭辱帝。 每承顺,略无怨辞。

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萧绰在景宗崩后,一直掌握朝中大权,但她并没有代立之心,反而是一心一意培养儿子圣宗,使其成为辽国的优秀君主。史书上没有明载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心态乃效仿萧绰,且刘太后作为中原大国之女主,从主观心态上也不可能主动效仿戎敌女主的做法。但萧氏这种培养教育方式与刘太后教育仁宗的方法大致相仿,也就是说,两位皇后均以维护夫家利益为己任。刘太后的政治作为与萧绰相仿,保扶并培养仁宗,其实也容易理解。 宋、辽自签订澶渊之盟以来,双方停止战争,处于和平状态,每年双方君主寿辰与正旦节日,均互派使节通好,故此,萧绰的事迹得以传播中原。刘太后长期陪伴真宗身边,并帮他处理政事,必然对契丹之事有所接触,故她对这位“叔母”也是了解甚深。萧太后辅助圣宗,实际上也是掌控圣宗,以操掌契丹朝中大事。但其保护培育天子之举,使她死后令名长留青史,契丹臣民及圣宗本人对她也是感恩戴德。 同样是要操掌国家最高权力,在刘太后看来,萧绰的做法显然比武则天高明,虽然萧氏没有迈出称帝自立的一步,但也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在史书上留下骂名。
刘太后明白宋朝的实际政治环境令她不能像武则天那样称帝自立,而她自己也不愿意辜负真宗对她的恩遇,在这一大前提下,她对自己的期许并不止步于对生前权力的掌握,同时也注重身后名声的保全,即要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女主。刘太后虽非主动效仿萧绰,但多年来萧氏的政治形象与政治行为在她心目中潜移默化,她对萧氏的做法产生了认同与共鸣,从而在政治作为上与之相仿。理解此点,才能解释刘太后问鲁宗道“唐武后何如主”,鲁宗道
回答说“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时的心态。据史书记载,当时刘太后听到此话后,态度“默然”。显然,她想获得武则天的辉煌成就,却不想像武则天那样,成为“宋之罪人”。再如程琳献以?武后临朝图?试探,太后即掷图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因为她深知,若作此负祖宗事,不但对不起真宗,自己也必会受后人诟病,这也是她极不愿意的。既想在听政期间有所作为,又想留下身后美好名声,刘太后有了这种心态,在政治行为上,自然更靠近与她处于同一时代的萧绰,而非唐之武则天了。
此外,刘太后与萧太后能免去武则天朝激烈的政治斗争而顺利掌握朝廷大权,乃因当时情况与武则天时不同。唐高宗逝世时,太子已经成年,故武则天根本没有垂帘听政的借口,即便是高宗遗诏,也只要求“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换言之,日常事务,可由嗣皇自己处理,武则天要攫取最高权力,一番斗争在所难免。但辽圣宗即位之时,只有十二岁,尚未成年,萧太后已奉遗诏参决朝政,大权在手,不必再作争斗。刘太后的境况与萧太后相仿,仁宗十三岁即位,刘太后已经稳操大权,也不必选择武则天的道路而自毁名声。 因此,当时无论从哪方面的条件与角度考虑,保扶幼主、从而掌控朝政的执政模式,对刘太后来说都是最为有利的,而这也正是当年萧绰在契丹的执政模式。
然而,相似的模式在文化背景不同的地方,产生的效果也肯定不会一样。中原宋朝的实际情况与契丹大不相同,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契丹向来是皇族耶律氏与后族萧氏同治天下,无论哪一任皇帝在位,均可见其皇后预政的影子。但在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大宋皇朝,女主专政一直不能得到士大夫的认同,他们认为这是“牝鸡之晨,唯家之索”,故在仁宗成年后,士大夫们纷纷要求刘太后还政。太后对此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在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里,
她都能以平常心态对待这些反对的声音,但随着她逐渐步入晚年,老年人的一些心理在她身上也开始发挥作用,再加上邻国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她晚年的统治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节选自刘广丰《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10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