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长城砖系列:跛足帝国: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研究
》
售價:NT$
398.0

《
跟着TED学科学:人工智能
》
售價:NT$
255.0

《
宝石之书
》
售價:NT$
806.0

《
汉画像的象征世界
》
售價:NT$
439.0

《
非暴力沟通·人性化医护(比起药物,连结人心的沟通更具治愈生命的力量)
》
售價:NT$
265.0

《
AI时代的文学教育 北大教授陈平原主编 关注AI对文学教育的影响
》
售價:NT$
551.0

《
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篇
》
售價:NT$
1173.0

《
成为作家(畅销全球90余年,新手写作必读指南)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一个文本,两个学习伙伴,从倾听到表达,从探索到聚焦,从支持到挑战,引导孩子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的自驱式学习法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读这本书,会帮助你从“传授者”走向“认知引导者”;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读这本书,会让你更懂得,如何在家庭中保护孩子的“提问欲”;
如果你是一位学生,读这本书,会让你找到在AI时代真正属于你的学习节奏和成长路径。
|
內容簡介: |
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则新闻、一个身边的例子……都能成为海沃塔学习的文本
海沃塔指的是一种以文本为中心,进行提问和讨论的学习方法,它的核心就是提问。它是开启智慧的最佳学习法,也是高层次亲子交流的方式。海沃塔学习法用从倾听到表达、从探索到聚焦、从支持到挑战的方式,不给孩子灌输特定的想法和判断,用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孩子找寻答案的能力,逐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创新型思维、开放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在海沃塔式的对话中,让被动式学习变成自驱式学习。
|
關於作者: |
韩国《塔木德》原著研究所所长,韩国海沃塔文化协会教育理事、认证培训师。2010年开始研究海沃塔,为韩国的300~400所学校讲授过海沃塔,上万名学生受益,受邀在韩国教育电视台授课。
|
目錄:
|
目录
第一部分
海沃塔究竟是什么?
犹太裔天才们的秘密 /3
包揽各项诺贝尔大奖的教育秘密 /3
犹太人的学习传统和文化代码 /5
海沃塔的定义 /7
和朋友一起讨论的学习方法 /7
海沃塔学习法的两大原则 /7
海沃塔之花——讨论(争论) /17
海沃塔是以友情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21
海沃塔的基本结构、原理及核心价值 /22
海沃塔的基本结构 /22
海沃塔的两大原理 /33
海沃塔的核心价值 /35
第二部分
海沃塔讨论的
基本模型
海沃塔讨论五阶段 /43
确定时间和地点 /48
确定文本 /49
海沃塔实例 /52
朗读 解释 /52
提问 回答 讨论 /54
寻找主题 证据 /60
支 持 /62
挑 战 /64
第三部分
海沃塔的应用
亲子海沃塔 /75
要像做游戏一样开展亲子海沃塔学习 /76
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善于提问的人 /77
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孩子,最好进行一对一海沃塔学习 /77
在教育方针上,爸爸和妈妈要尽可能做到统一 /78
亲子海沃塔实例 /79
朗读 解释 /80
提问 回答 讨论 /81
寻找主题 证据 /86
支 持 /87
挑 战 /89
团体海沃塔 /96
附录 关于海沃塔学习法的疑问 / 99
写在最后 / 123
|
內容試閱:
|
推荐序
从提问出发,点燃自学的引擎
舒大军|成都百悦成龙学校总校长
每一个孩子,天生都会提问。每一个孩子,也都具备学习的潜能。
问题是,我们的教育系统是否真正允许他们提问,是否真正相信他们能学。
作为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创校校长,我曾参与中国第一所未来学校的探索;如今,我正带领一所传统K12 民办学校,全面升级为“AI 时代的未来学校”。
我们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真正顺应AI 时代?
我的答案是:从提问出发,以自学为核心、AI 为助力,构建属于孩子的“学习系统”。
所以,当读到《海沃塔学习法》时,我非常激动。这不是一本空谈理念的教育书,而是一本从学生视角出发、系统构建学习路径的行动指南。它既提出了明确的理念,也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全书围绕“如何让学生成为自我驱动的学习者”这一目标,细致地拆解了学习的关键机制,比如动机激活、提问训练、任务管理、反思反馈、学习社群营造等。每一章节既有认知依据,又配套实践方案,是一本可以直
接“带进课堂、带回家中”的学习力工具书。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并不孤单。它为我们正在实践的这条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也拓宽了我们的教育共创网络,让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彼此连接。
01 |提问,让学习从被动走向自觉
我们都知道:无提问,不思考;无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而《海沃塔学习法》最打动我的地方, 就是它从“提问” 切入——不以知识灌输为起点,而以好奇与困惑为起点。
“孩子们从小不爱问问题,不了解提问的技巧和方法, 这些都需要老师的指引。”
提问不仅是检验理解的工具,更是激发深度学习的开关。《海沃塔学习法》中设置了系统的提问训练模块,强调学生应学会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包括对知识点的澄清性问题、对理解的探究性问题,以及面向迁移与自我建构的反思性问题。这一分层提问方式来自书中对提问质量与深度的不断训练,是激活认知、深化理解的重要路径。思维越深,问题越多;问题越好,认知越活。
书中还提到:“提问和回答没有高低之分,所有提问和回答都值得被尊重。”这不仅是对孩子的认知尊重,更是重建课堂生态的重要一步。在我们学校,我们会努力营造“允许愚蠢、尊重无知”的学习场。
现实中,太多孩子因为害怕“问错”,所以选择沉默,进而失去了表达、探索和成长的机会。而真正的教育,正是从允许孩子提出“还不成熟的问题”开始。
真正重要的,不在于你答对了什么,而在于你敢不敢开口提问。
02 |学霸不是培养出来的,是被“保护”出来的
我坚信,在AI 时代,人人都能成学霸,并且我始终坚持:学霸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
每个孩子最初都拥有旺盛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本能。问题在于,在成长过程中,那些原本属于他们的好奇心、表达欲、试错权,被一点点剥夺和驯化。最终,他们学会了“沉默”“顺从”“等待喂养”。
《海沃塔学习法》提醒我们,保护比塑造更重要。孩子不是需要被“改变”,而是需要被“看见”,他们的潜能不是缺失,而是被掩盖。
书中提出,教学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而是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建构:通过提问、对话、解释说明和争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真正的教育,不是制造更多“听话”的孩子,而是守护他们成为“会学”的人。
03 |自学是学霸的标配,自学 AI 是学霸的顶配
在我们学校,我们将“自学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第一能力。
真正的“好学生”,不是被动完成任务的执行者,而是能主动建构认知系统的学习者。他们具备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是一整套可迁移的学习能力:
·能设定清晰目标并持续调整;
·能拆解复杂任务并管理进度;
·能提出关键问题并搜索多元信息;
·能调动外部资源(包括AI)并进行反思修正。
正如《海沃塔学习法》中所强调的,学习的主导权必须回归学生本人。通过提问、对话、解释说明和争论等方式进行表达,是激活认知、深化理解的有效路径。
AI 时代的到来,为“自学”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我们鼓励孩子“带着AI 去探险”,不仅会使用AI,更会驾驭AI。一个具备自学力的孩子,在AI 的加持下,将释放出惊人的成长潜力。
《海沃塔学习法》中指出:
“老师不再需要给每个学生一一说明,只要针对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即可。”
这正是我们一直提倡的“认知教练型教师”定位。未来的教师, 不再是台上输出答案的讲解员,而是站在学生身边、激发思考与反思的认知教练;而学生,也不再是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能够主动建构知识、持续进化自我的学习设计者。
04 |学习的起点,是思维引擎的启动
《海沃塔学习法》最可贵的,是它不仅讲理念,而且具备极强的操作性。
它聚焦于如何让学生成为自我驱动的学习者。围绕这一目标,书中展开了多维度的实践方案。譬如,为了激发学生专注与参与,书中设计了“全班轮流发言”的机制,并鼓励在小组间进行主动提问,以形成自然的注意力集中与认知参与。
在时间管理与学习节奏上,书中虽未系统讨论“时间管理”这一术语,但在教学策略中多次强调任务分解、节奏控制与目标感的重要性,倡导通过结构化任务来提升课堂效率。
更关键的是,本书将“问题驱动”视为学习动机的核心来源。通过提出澄清性、探究性与反思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与文本、同伴和教师建立真实对话,推动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在反思与反馈方面,书中强调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争论、
记录问题等方式促进思维深化,这些方法实际构成了元认知训练的基础环节。
此外,书中提出了“问题清单”的概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记录疑问,课前整理、课中提问、课后追踪,从而形成完整的“问题解决链条”。这一做法虽未明确定义为“提问地图”或“任务清单”,但其所倡导的学习流程与我们所追求的教学理念高度契合:鼓励学生主动识别问题、规划学习、追踪进展,逐步形成自我驱动的认知路径。
《海沃塔学习法》不仅补齐了我们“自学系统”中的结构性缺口, 更激发了我们团队将其方法本土化、学生化的热情和信心。
05 |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这个时代,不缺资源、不缺AI、不缺教材,缺的是能点燃孩子“想学”的那一束火光。
而提问,就是那第一道火光。
就像我常说的:“教育不是把知识装进去,而是把热情引出来。”
孩子不是我们要雕刻的作品,而是我们要点燃的火种。
点燃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是为他们激活一生不断成长的内驱力。
06 |写在最后:点燃自学的引擎,从这本书开始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读这本书,会帮助你从“传授者”走向“认知引导者”;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读这本书,会让你更懂得,如何在家庭中保护孩子的“提问欲”;
如果你是一位学生,读这本书,会让你找到在AI 时代真正属于你的学习节奏和成长路径。
《海沃塔学习法》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应试的技巧手册,而是一本指引学生建构学习系统、激活认知成长的实践指南。
所以,我郑重推荐这本书。
愿我们一起,从提问出发,点燃孩子自学的引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