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清史泰斗冯尔康,从继位疑案读懂中国封建皇权,看清人性与制度的极致博弈)
》
售價:NT$
347.0

《
元照英美法词典(简装学生版)
》
售價:NT$
505.0

《
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在故宫) 探秘故宫防火智慧 解码古建营造技艺
》
售價:NT$
403.0

《
从家族企业到商业世家:创业家族世代繁荣的路线图
》
售價:NT$
403.0

《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售價:NT$
857.0

《
剑桥俄国史:第一卷 从早期罗斯到1689年
》
售價:NT$
1250.0

《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售價:NT$
407.0

《
典籍里的中国 第二辑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品中国文人”系列重磅新作
刘小川“品中国文人”系列自出版至今畅销百万册,本书系该系列全新续作,延续了“以现代眼光解读古典灵魂”的独特路径,再次展现作者打通学术与大众阅读边界的非凡功力。
◎李白IP持续升温
现象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成功激活年轻观众对李白的集体记忆;单依纯在《歌手》舞台演绎改编版《李白》,更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热议。随着国潮文化持续升温,经典文人IP的现代诠释将成为图书市场的新增长点。
◎写法独特,提出诸多创造性观点,不止于传记
本书融诗性叙事、哲学解构、现实反思于一体,创造性地提出李白“九大兴奋点”“五气”“生命冲动”“高强度的欲望,低沸点的欣悦”等理论。不止于传记,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
|
內容簡介: |
他是仗剑天涯的侠客,是醉卧云端的仙人,是戏弄权贵的狂士,更是汉语星空最闪耀的星辰。
刘小川以其独创的“生命冲动”理论,撕开千年时光的帷幕,将李白置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宏大背景下,解剖其诗情的癫狂喷薄与命运的极致绽放。本书以“大事不虚构,细节有想象”为笔法,深入诠释李白九大兴奋点(酒、肉、情、道、诗、山、月、琴、武)与五重气质(文气、酒气、剑气、侠气、仙气),还原一个既辉煌又破碎、既豪迈又脆弱的生命全景。
从少年舞剑月下,到晚年提剑从军;从长安醉卧翰林,到乱世流离失所,李白的形象在历史的缝隙与诗句的留白中愈发清晰。他不只是浪漫诗人,更是悲剧英雄,是欲望炽盛、欣悦低沸的凡人,是与我们一样会得意、会自卑、会冲动、会痛苦的鲜活生命。这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场关乎自由、创造与永恒的史诗追问,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
|
關於作者: |
刘小川,中国传记文学领军作家,四川省眉山市作协主席。曾获四川文学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巴金文学院随笔奖、苏东坡文艺奖、眉山市文学艺术突出成就奖。著有《品中国文人》《品西方文人》《苏东坡三百篇》《刘邦传》等四十余部作品。
|
目錄:
|
绵州的匡山 /001
东岩子 /002
小鸟赚大钱 /004
泛 神 /006
李白想要什么? /007
少女想要什么? /010
偷 书 /012
李太白独自穿过森林 /014
“不迹城市” /015
陈波儿东跑西跑,被山贼抢走 /019
“愁倚两三松” /024
猴子脸想要抵达高光时刻 /026
“杀人红尘里” /028
李白直上峨眉山 /031
道 山 /032
人有一种难以查明的野地兴奋 /033
九十九道拐 /035
峨眉山树浪 /037
李十三 /039
九老洞历险 /041
《蜀道难》 /046
眉山酒徒 /048
眉山故事 /053
三言两语说四川 /057
眉山斗鸡 /059
江侠批评李白 /069
李白的斗鸡消失了 /071
铁杵磨针 /072
“思君不见下渝州” /074
“闻余大言皆冷笑” /076
“仗剑去国” /078
“辞亲远游” /080
巫山神女 /082
李白留传至今的唯一墨迹 /083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083
“眼前有景道不得” /085
《望庐山瀑布》 /086
石头城 /088
金陵子 /092
可怜西方人,不懂晋唐宋 /093
唐诗宋词背后的红颜贡献 /094
太白哥哥要走,金陵妹子难留 /095
扬州·越州 /097
李白栽下大运河 /105
安 陆 /109
好诗像山泉 /111
洛 阳 /113
李京之 /115
《上安州李长史书》 /117
李白的情绪模式 /118
李白的重大决定:做上门女婿 /120
《上安州裴长史书》 /122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126
五十年不变的可爱的冲锋者 /130
一方春水池塘,大于五湖四海 /131
官场十分复杂,士子一派天真 /133
李白雄赳赳奔向长安 /134
玉真公主别馆,李白在秋雨中苦苦等候 /134
隐士隐给显贵看 /136
李白故态复萌 /137
李白吃闭门羹 /138
赏心悦目的朱雀大街啊 /139
李白在长安斗鸡 /141
李白被围攻 /144
李白挨打不写诗 /147
屡受大挫折,佳作却如潮 /149
“秦草三绿” /151
裴旻将军一席话 /154
小 颜 /156
左 娘 /161
王安石批评李白 /165
一日射虎三十头 /167
作家干什么? /169
虎 鞭 /170
主仆夜话 /174
道路兴奋 /178
古人情绪饱满 /181
小颜从东鲁追来了 /183
李白的两个孩子 /185
小颜到许家做侍女 /188
李白离开安陆 /189
李白为何要夜夜冲凉? /191
任城妇人围剿左娘 /197
小颜回来了 /205
李白回来了 /208
井浴起纠纷 /210
话说任城憋娘子 /212
左娘坚守好日子 /218
李白狂奔雨夜 /220
李白登泰山误了归期 /225
刘氏要把李白拖进柴米油盐 /228
诗人雪谗谗更谗 /237
从生命的角度看刘氏 /239
负阴抱阳不消细说 /241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242
贺知章解金龟买醉 /243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车蜀道迎相如” /245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248
李白研究过政治吗? /250
“身骑飞龙天马驹” /252
关于杨玉环的五点分析 /254
杨妃赏牡丹,李白留绝唱 /256
宫锦袍 /257
贵妃醉酒 /259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问题 /267
“此人固穷相” /269
高力士二三事 /270
影子皇帝 /272
点评几则史料 /280
李白大名垂宇宙 /282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284
纱巾女郎一席话 /286
从《曲江醉霞》到曲江曲 /292
执金吾追上大虹桥 /296
“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 /296
李白讲滑稽孔仲尼,柔奴姑娘笑弯腰 /297
纸醉金迷繁华地 /298
大诗人题诗被人抹掉 /299
江侠又出现了 /301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302
“非廊庙器” /306
大诗人的直觉 /307
大诗人的亢奋 /309
李白不舍大长安 /312
李白杜甫初见于洛阳 /312
人不单纯,发力就难了 /314
李杜抵足而眠 /317
对宁静的现象学追问 /318
杜二甫最知李十二 /320
三个诗人碰到一起 /323
“以自苦为极” /326
没有神性就没有李白 /326
李白买酒楼 /328
沙丘醇酒妇人 /329
“平林漠漠烟如织” /331
……
|
內容試閱:
|
自序
李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他身体极好,身体好才有超强的、贯穿一生的意志力,才罩得住不世之才华,才能马不停蹄满世界跑。尼采讲人生九大陶醉(参见拙作《品西方文人3·尼采》),李白有九大兴奋点:酒兴奋、肉兴奋、情兴奋、道兴奋、诗兴奋、山兴奋、月兴奋、琴兴奋、武兴奋。“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李白自幼家境富裕,不愁绢帛,更不愁柴米;他学文也练武,“十五好剑术”,“十五观奇书”。这本奇书叫《长短经》,记载的都是圣人、奇人、异人。他自视为张良、韩信、诸葛亮、谢安,要“大济苍生”,要“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抖擞精神与权贵打交道,两次屈尊做赘婿。“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这是任华在《寄李白》中的描述。
古代文豪走向官场又背向官场,其间产生强对流张力区,生风生雨生雷电,生华夏顶级的文学艺术作品。《品中国文人》五卷,揭示了这一历史规律。大文人何以背向复杂的官场?只因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美政理想,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冲动。扛得住狂风骤雨,才成为大文人。小文人扛不住,几滴雨就跑没影了。
历朝历代文人,唯有李白敢于戏弄老昏君,耍弄大奸臣——正史野史有记载的。民间关于李白的传说非常多。小民草民受邪恶的权力压迫久矣,总得有个出口。苏轼盛赞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苏轼这么说,是因为苏轼做不到。
李白有“五气”:文气、酒气、剑气、侠气、仙气。本书称李白有一种“宽兴奋”,活得天宽地阔,密度大,强度高,宛如合金钢。另外,他的肚子里显然有一股不断积聚的、针对权势的恶气。他呼吸官场的龌龊,却吐出仙界的气息。
李白的生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高强度的欲望,低沸点的欣悦。
尼采讲的九种生命陶醉,李白全占。而山林陶醉、漫游陶醉,却在尼采的视野之外。
李白对天地万物的切肤感受,囿于汽车、水泥、互联网的现代人是很难想象的。他写山,写酒,写月亮,无人能及。神性笼罩乃是诗意弥漫的源头。由李白发起的审美冲击波,惠及后世百亿人,但后来者只能感受第二波、第三波。他到过几百个地方,寸寸抚摸山河,留下数不清的审美符号。他去的都是他想去的地方,不赶考,不经商,“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也没有多少家庭责任感,因为他十几岁就认为自己不是凡人。鲁迅说中国人缺“个人的自大”,而李白恰好是个人自大的典型,“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这个人凭直觉,公开拒绝糜烂的老昏君;这个人五十多岁独闯幽州探虎穴,要把安禄山的狼子野心昭示天下;这个人六十二岁毅然提剑去从军,“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李白干这三件事,惊天地泣鬼神。拍电影会令人耳目一新。
他是壮士、勇士,是悲剧性的英雄人物,这一点,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掂量。浪漫主义诗人的标签远不足以概括他。标签显然有遮蔽。
李白何以成为雄视百代的李白?盖因他的世界一半由想象构成——这是儿童的特征。唯有严格意义上的强大者,才能在惊涛骇浪中活得像儿童,并且一辈子像儿童,天真烂漫,永远不知世故为何物。古代大贤,老子、庄子能抵达这个境界。
“半儿童”李太白,是本人近年发现的,瞄准这个特征展开层层书写,舍此,难以切入这一条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河。
对于创造性的历史人物,必须以创造性的运思方式,方能与之对接。
王安石不喜欢李白,说:“然其识污下,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李白有登徒子的一面,且不加掩饰,写诗炫耀。他先后在东鲁与两个妇人同居,古语谓之“合”。石头城有金陵子,燕赵有骑马的“双少妾”。李白写女人佳作甚多,包括他写国色天香的杨玉环,写抱恨于深宫的杨贵妃。而《雪谗诗赠友人》痛骂鲁妇刘氏,表明他是个醋坛子。本书尝试描绘李白的情与性,捕捉他生命冲动的紧要处。有些事,教科书不讲,包括很多电视台在内的各类讲坛不讲,我们来讲。苏东坡在黄州五年艺术井喷,颜如玉的王朝云红袖添香。唐诗宋词的背后有大规模的红颜贡献,不该被藏起来,更不应该把传统文化的巨匠们搞成标准化、木偶化,一味地拔高,封神,弄成所谓天花板,令人倒胃口。
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的毛病或短板,谁来一层层细看、追问、质疑?
中国历代文豪写得精彩,是由于他们活得精彩。关于前者的研究成果已足够丰富,针对后者的书写尚处于摸索阶段。国内好的人物传记实在不多,我手头的五六本李白传不例外。
本书在人迹甚多的地方发现了一些处女地。本书把一千多句古典诗词安放在特定的情景中,以强化词语的感染力。人物传记是文学领域的一块洼地,未来有望成为高地。
把古人写活,让历史人物当下化。不知今,焉知古?
提取生命精华,描绘命运曲线,找到历史坐标。此三者,缺一不可。
亚里士多德说:“对生存的基本运动性作清晰的把握。”
写传记,对人物的精准把握是决定性的。古代文献浩如烟海,打得通才是好汉。
哲思长一寸,文学长三尺。作家要知道写什么,更要知道不写什么。
本书和《苏东坡三百篇》一样,大事不虚构,细节有想象,场景有文学性描绘。本书将重墨描写诗圣杜甫,兼写诗佛王维,写“文字净化,盛唐第一人”的孟浩然,对唐玄宗、杨玉环、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进行生存阐释与心理透视。
我们要细看,盛唐如何急转入衰唐。而针对盛唐本身,是要打问号的。
任何史实都需要超越史实的价值判断。海德格尔说:“文献史要变成问题史。”
本书重点参考郭沫若《李白与杜甫》,韩作荣《天生我材:李白传》,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李白传》,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冯至《杜甫传》。
历史学必须插上文学的翅膀,才能飞进千家万户。
司马光名言:“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
绵州的匡山
北宋熙宁年间,在绵州江油匡山上立有《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碑文有:“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止此山,读书于乔松滴翠之坪有十载。”
李白读书于匡山,做过彰明县(今四川江油)的小吏。我去江油市的李白纪念馆,爬匡山,仔细看过几块记载李白的古碑,碑刻已模糊,不掩思古之幽情。
杜甫写暮年李白:“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李白自言:“十五好剑术。”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李白十五岁,就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漫游。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昔与逸人[?逸人:隐逸之人。]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诣庐:前往居所。]亲睹……”
东岩子
据蜀中传说,东岩子俗姓陈,做过峨眉山道士,精通六经,也擅长道术和剑术,五十多岁了,面有孺子之色,举手投足十分潇洒。东岩子上山叫作升山,飘飘然有神仙之状。东岩子吃松子也吃鸡子,养鸟也吃鸟蛋,骑牛要吃牛,专吃肋条肉。东岩子有漂亮的妻子和一双活泼儿女,东岩子的老母亲九十岁,气色好,双目清澈,肌肤依然有弹性——这位老神仙是如何保养的?李白在匡山初见东岩子,以为遇上了神仙,那一袭道袍,那飘在山风中的五绺道士须,那七星长剑,那冉冉欲举的步态,那气定神闲的模样,那身边美艳欲滴的亭亭妇人。江油少年李白,须臾间有了偶像。此少年要崇拜的,普天下的少年都要崇拜。如果一直崇拜高人,自己也有可能成为高人。东岩子长身玉立,而李白个头不高,踮起脚,勉强与东岩子齐平。据学者考证,李白的身高应该在一米六二左右,材料有限,才华无限,人不高,心比天高。李白不无惭愧地说:“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由于个头矮,李白的佩剑也不长,否则他拔剑比较费劲。剑鞘镶了蓝田绿宝石,剑身由昆仑山的玄铁铸造,削铁如泥,他命名为龙泉剑。他的古琴叫孔子琴,他的坐骑叫赛的卢,他用的毛笔叫诸葛笔。总之,李白浑身无凡物,包括他的衣裳、靴子、马鞍子和佩饰。
李白在匡山道观做了小道士。当然他不是寻常道童,他已经很有学问了,从五六岁起,父亲对他十分严格,家里重金请来的教书先生学问一流,课堂内外一丝不苟。
他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这话被引用无数次,有夸张,但李白小时候用功不虚。
东岩子注意到,李白的眼睛比秋夜的星星还亮。
练武先练眼,东岩子本人“目如射”。师徒二人对视,李白不落下风。他甚至敢于直视正午时分的太阳,说是追慕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夜里他独坐山顶望月亮,从月初升望到月西沉。谁也不知道这个精致少年在想什么。夜色一点点地浸入肌肤。夜里的大树小树就像树的精灵。夜色令人怦然心动——这说的是古代。
现在的小孩儿适当走走夜路,轻微的恐惧可以刺激想象力。
明月下李太白舞龙泉剑,“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李白的剑与歌划破月夜。他是绵州匡山的少年酒坛子,与师父东岩子对饮。东岩子十三岁的女儿替他们斟酒。她长得像母亲,长袖善舞,她喜欢玩水,小名叫陈波儿,在无锡一条船上生的。东岩子曾经浪迹天涯,学道、悟道、布道,他的妻子是济南人,大明湖边的“一朵花”,家境也好。东岩子明媒正娶,轺车携美妇,一袭道袍入西蜀,远走青城道山,未久,闲步登上了峨眉仙山。夫人姓章,丈夫戏称她章子房。“汉初三杰”之一的张子房,不要自择齐地三万户,只做个小小的留侯,食邑几百户,“从赤松子游”,得以避祸享天年。东晋王羲之的夫人郗子房,石头城(金陵)的头号佳丽,养生八十年,驻颜有术,艳力持久,九十多岁尚有美妇风度。
李白摄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射向章子房,移目陈波儿,转向东岩子。
东岩子对李白说:你的血液里似乎流淌着胡人的野性。
那长身玉面东岩子,忽然凌空挥剑,阴阳道袍鼓长风,又倒空翻,来个旱地拔葱。东岩子狂舞繁星夜,剑裹流星雨。东岩子在树洞里酣睡,梦中长啸如虎。东岩子携美妇采菊南山,琴手剑手牵素手,双双却把花蕊嗅……李白被偶像牢牢地吸引,几年,“不迹城市”。几年啊,千百个日日夜夜。他曾经随父亲畅游成都,见识过都市景象。锦官城街头初饮酒,宽巷子、窄巷子流连市井灯火,寻找司马相如故宅。武侯祠仰望卧龙先生……
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