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704

《
40堂生死课(国内生死学教育先行者、广州大学胡宜安教授25年孜孜讲述,百万人慕名追听的“人生必修课”
》
售價:HK$
296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286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500

《
大学问·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
》
售價:HK$
500

《
荆棘里
》
售價:HK$
218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售價:HK$
500

《
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能力
》
售價:HK$
306
|
編輯推薦: |
一、本书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借鉴他建构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经验,从而为未来中国哲学和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准备,对于探讨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也极具价值。
二、任继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马克思主义化阶段的重要代表,他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阐释了自己对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理解,对研究任继愈的思想极有助益。
三、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观透显出这一时代的鲜明特征,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国哲学史观的重要内容。
|
內容簡介: |
《任继愈哲学文丛》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任继愈哲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研究成果,搜集和整理了任继愈先生的全部哲学论著,内容涉及中国哲学史、先秦诸子百家、儒教、道教、佛教、秦汉以后至现当代各时期思想家思想、哲学文献整理等各方面,收录更加全面,其中部分论著未被已出版的文集和单行本收录,同时校勘了文字,按照论著内容分门别类,编为《中国哲学总论编》《天人之际编》《儒家与儒教哲学编》《道家与道教哲学编》《诸子哲学编》《宗教学与无神论编》《佛教哲学编》等7卷,共8册。
《中国哲学总论编》是一部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任继愈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著作。本书收录任继愈先生论文、文章等70余篇,后附196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序言,以及1964年至2003年4次再版及修订的出版说明。本书中,任继愈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完成了对中国哲学史的系统研究,阐释了自己对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理解,,对现今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极具价值,也为未来中国哲学和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理论准备。
|
關於作者: |
李申,1946年4月出生,河南孟津县人。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儒教研究室主任。2002年转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儒教和宗教理论。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中国儒教史》《中国儒教论》《宗教论》《隋唐三教哲学》《简明儒学史》等。
|
目錄:
|
《任继愈哲学文丛·中国哲学总论编》目录
学习中国哲学史三十年
试论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
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所遇到的几个困难问题
中国哲学研究在苏联
苏联哲学界争论的一些问题
从中国古代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发展看五四运动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十年来从事中国哲学史工作的一点体会
哲学系在农村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
论哲学史的继承问题
中国哲学史发展规律的探索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历代农民革命战争对中国哲学史的作用
研究哲学史首先要尊重历史
古代神话传说中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
历史的真实与骗子的虚构
——批判“四人帮”关于秦汉之际“儒法斗争”的谬论
秦汉的统一与哲学思想的变革
? ? ——“四人帮”歪曲历史的罪证之一
批判“影射史学”,恢复哲学史的本来面目
对哲学史上的问题要做具体分析
十多年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曲折过程
——《中国哲学史论》后记
克服两个缺点
如何看待哲学史上的唯心主义
论中国哲学史上普遍存在的思想交融问题
访问加拿大与美国观感
中国哲学史的特点?
——在《中国哲学史稿》讨论会上的发言
根据原始材料说话
——评孙叔平著《中国哲学史稿》
阶级分析方法一例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民族哲学家
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认识史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论集》序
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基本功
坚持唯物史观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
瞻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前景
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搞清楚
——《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序
地区文化必须研究
文化遗产的寿命
从中华民族文化看中国哲学的未来
迎接中国哲学的明天
中国哲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认识世界的过程
——《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全译丛书》总序
中国哲学的过去与未来
重读《天演论》
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使命的巨人——毛泽东
忆毛主席谈古为今用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新旧交替之际
群体认识上去了,社会进步才有保证?
——《周炳琳文集》序?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试论“天人合一”
哲学的重要性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
21 世纪的中国哲学
继承古代 开创现代
哲学必将与人类共存
毛泽东哲学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哲学的新哲学?
——高令印《简明中国哲学通史》序
我国哲学发展的正道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哲学的未来
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史
——《中国哲学史简编》绪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