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301

《
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
》
售價:HK$
704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347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449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301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4998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254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1428
|
編輯推薦: |
本书强调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技能,弱化教学基本要求中变压器、电动机等选讲内容,增加硬件描述语言等新技术的介绍,并结合实际案例和计算机仿真分析介绍知识点。本书配套教学视频130个,基于“让电路动起来”的理念制作教学视频,基于卡通交互或多人语音交互强调重点内容。本书在线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已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配套线上习题、线上测试、仿真源码、测试样卷等,适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包含包含“科技改变人生、创新成就人生”等课程思政素材。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修订版,继承了作者已出版的《电工电子技术(上、下)》(“十五”规划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的建设成果,编写时力图通俗易懂,大幅压缩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应用。全书共分为两篇:上篇为电工基础,内容包括电路、变压器、电动机及其控制;下篇为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各章均配有较多的例题、习题、思考题,并对电路、数字电子技术嵌入了计算机仿真结果(程序或分析过程)。本书及其配套资源构成了全立体化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可通过重庆大学官网查看。本书可作为三年制机械类、计算机类及其他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材,也可选作为本科少学时课程教材,还可供渴望快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读者自学使用。
|
關於作者: |
陈新龙,重庆大学副教授,2001年主持建设并开通电工电子技术远程网。基于该网络主编出版配套规划教材5套,获第六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等性的奖3项(第1获奖人),作为重要支撑成果获教学成果二等奖(第5获奖人)1项;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各1项,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1项。
|
目錄:
|
目录
上篇 电工基础
第1章直流电路分析3
1.1电路的组成及其模型3
1.1.1电路的组成3
1.1.2电路模型4
1.1.3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压和电流5
1.2组成直流电路元件的定义约束与联接约束6
1.2.1电阻元件及其约束6
1.2.2电源元件及其约束7
1.2.3元件相互联接的回路约束7
1.2.4元件相互联接的结点约束9
1.3电阻元件的联接方法及其特点10
1.3.1电阻元件的串联联接11
1.3.2电阻元件的并联联接12
1.3.3通过合并串并联电阻简化电路13
1.3.4电阻元件的其他联接形式15
1.4电源元件及其应用16
1.4.1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16
1.4.2实际电源的电流源模型17
1.4.3开路与短路17
1.4.4额定值与实际值18
1.4.5电源元件相互联接的特点19
1.4.6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转换及其应用20
1.4.7受控电源21
1.5电路分析基本方法——支路电流法与结点电压法23
1.5.1支路电流法24
1.5.2结点电压法24
1.5.3电位的引入26
1.6电路定理281.6.1叠加定理28
1.6.2戴维宁定理29
1.7直流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32
1.7.1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简介32
1.7.2直流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本质及其步骤33
1.7.3手电筒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的实现33
习题35电工电子技术(第2版)目录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41
2.1正弦量及其相量表示41
2.1.1正弦量的三要素41
2.1.2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44
2.1.3正弦量的相量表示45
2.2三种基本元件及其交流特性48
2.2.1电阻元件49
2.2.2电容元件50
2.2.3电感元件51
2.2.4含有动态元件直流电路的暂态特性53
2.3三种基本元件的相量模型55
2.3.1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55
2.3.2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56
2.3.3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58
2.3.4利用相量模型分析正弦交流电路59
2.4RLC串联电路61
2.4.1RLC串联电路各元件的电压响应特点61
2.4.2RLC串联电路中的功率分析63
2.4.3RLC串联电路中的谐振问题65
2.5功率因数的提高68
习题71第3章三相电路及其应用78
3.1三相电压78
3.1.1三相电压的形式及其特点78
3.1.2三相绕组的联接方式79
3.2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81
3.2.1对称YY联接三相电路的特点81
3.2.2对称△△联接三相电路的特点83
3.2.3对称三相电路的平均功率84
3.3三相电路的计算85
3.4发电、输电、变压器及工业企业配电88
3.4.1发电与输电概述88
3.4.2变压器89
3.4.3工业、企业配电的基本知识95
3.5安全用电96
3.5.1触电96
3.5.2接地97
3.5.3保护接零98
习题99第4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及其应用103
4.1感应电动机103
4.1.1感应电动机的运转原理103
4.1.2旋转磁场的产生104
4.1.3电动机的分类105
4.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主要特性及铭牌数据106
4.2.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106
4.2.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特性107
4.2.3三相异步电动机转矩计算的实用公式113
4.2.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114
4.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115
4.3.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115
4.3.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120
4.3.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122
4.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123
4.4.1常用控制电器123
4.4.2顺序控制的基本电路126
4.4.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控制电路130
习题134
下篇 电子技术
第5章放大器基础141
5.1半导体二极管及其模型141
5.1.1什么是PN结141
5.1.2PN结的伏安特性142
5.1.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主要参数143
5.1.4二极管的简化电路模型144
5.1.5二极管的应用145
5.1.6晶闸管145
5.2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模型147
5.2.1三极管的电流控制特性147
5.2.2三极管的伏安特性148
5.2.3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49
5.2.4三极管电路模型150
5.2.5三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151
5.3用三极管构成小信号放大器的一般原则155
5.3.1小信号放大器的一般结构155
5.3.2放大器的基本性能指标155
5.3.3基本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原则157
5.4放大器的3种组态及其典型电路158
5.4.1放大器3种组态的基本电路158
5.4.2放大器3种组态的典型电路159
5.5场效应管放大电路162
5.5.1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特性及其核心参数162
5.5.2场效应管的3个工作区165
5.5.3场效应管的模型166
5.5.4分压式偏置共源放大器169
习题171第6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他模拟集成电路176
6.1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176
6.1.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框图176
6.1.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类型及主要参数178
6.1.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条件179
6.1.4什么是反馈180
6.1.5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两种工作状态及相应概念181
6.2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放大电路183
6.3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信号运算电路187
6.3.1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实现信号的加、减187
6.3.2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实现信号的微分与积分188
6.3.3其他常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191
6.4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中的负反馈194
6.5其他常用模拟集成电路198
6.5.1音频放大器199
6.5.2模拟乘法器199
6.5.3三端稳压器199
习题203第7章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209
7.1逻辑代数基础知识209
7.1.1概述209
7.1.2基本逻辑运算213
7.1.3导出逻辑运算214
7.1.4集成逻辑门电路216
7.1.5逻辑代数的公理、公式219
7.1.6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220
7.1.7逻辑函数的化简221
7.1.8利用任意项化简逻辑函数227
7.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229
7.2.1概述229
7.2.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229
7.3常见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芯片原理及其应用232
7.3.1编码器232
7.3.2译码器237
7.3.3数据选择器240
7.3.4利用中规模器件实现组合逻辑电路(MSI设计)242
7.4利用硬件描述语言描述组合逻辑电路246
7.4.1硬件描述语言简介246
7.4.2Verilog HDL语言的基本结构247
7.4.3利用Verilog HDL描述组合逻辑电路249
习题253第8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260
8.1触发器260
8.1.1什么是触发器 260
8.1.2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描述261
8.1.3常见触发器的逻辑功能264
8.1.4触发器的动作特点266
8.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268
8.2.1概述268
8.2.2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270
8.3寄存器与计数器的电路特点274
8.3.1寄存器274
8.3.2同步计数器275
8.3.3异步计数器278
8.4常用中规模时序逻辑电路芯片的特点及其应用280
8.4.1集成二进制同步计数器280
8.4.2集成二进制异步计数器283
8.4.3集成十进制同步计数器284
8.4.4集成十进制异步计数器285
8.4.5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实现N进制计数器286
8.4.6集成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289
8.5555定时器及其应用292
8.6大规模集成电路297
8.6.1数—模转换器298
8.6.2数—数转换器299
8.6.3存储器300
8.6.4通过ROM实现组合逻辑电路302
8.6.5可编程逻辑器件305
习题306附录学习辅导材料314
参考文献315
|
內容試閱:
|
前言
回顾20世纪,电子的流动推动着电气化时代的兴旺与繁荣,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及其控制成为该时代的典型生产力,电工技术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动力之一。
半导体器件的出现为电子的流动赋予了新的内涵,半导体器件的应用使这种电子的流动成为一种信号的传递,一种超强功能的、集成信息的传输。在电子技术领域,集成电路的问世引起了一场新的革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推动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正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个时代里,各种电气设备在各个领域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关键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初步知识已成为非电类高职高专各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
本书引言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修订版,是作者编写的第3套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材,继承并发扬了作者已出版的《电工电子技术(上、下)》(“十五”规划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程》的建设成果,编写时力图通俗易懂,大幅压缩了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应用。2008年,本书及以上两本教材、公开教学网络共同构成的教学成果“电工电子层次化教学网络及其配套教材”获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全书共分为两篇: 上篇为电工基础,内容包括电路、变压器、电动机及其控制;下篇为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各章均配有较多的例题、习题、思考题,并对电路、数字电子技术嵌入了计算机仿真结果(程序或分析过程)。
必须指出的是,电工电子技术是一个理论性、专业性、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广泛,内容本身也较难掌握。因此,如何在规定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初步知识,为非电类高职高专各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电气设备在工程中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教学实施的难点。
本书及其配套资源构成了全立体化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我们还在附录中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辅导材料,读者可自行扫码阅读。
本书文字教材的第1、3章及全书的计算机仿真由胡国庆整理编写,其余章节由陈新龙整理编写。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许多教师及同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并参与了本书及电工电子技术远程网站建设的许多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5年5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