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敢于愤怒:正确发脾气,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
售價:HK$
305

《
百越: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售價:HK$
755

《
面向全球南方——欧盟与新兴经济体战略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403

《
罗马法与欧洲:一种法律文化的历史
》
售價:HK$
316

《
英国大历史:时间线上读懂英国3000年,全球化视角下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与动荡
》
售價:HK$
301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403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449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199
|
| 內容簡介: |
|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学理精义与案例图解》是一部系统阐释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的理论著作。本书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概念,深入剖析出版业在数智时代的变革逻辑与实践路径,构建了涵盖理论框架、技术应用、产业形态与未来趋势的完整分析体系。全书分为十章,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层层递进:优质章至第三章从学理层面解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素,揭示数智技术、数据要素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内在关联;第四章至第七章创新性提出出版+X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生产模式、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等核心命题;第八章至第十章则聚焦融合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业的具体路径,并前瞻性研判从数字出版向数据出版演进的未来趋势。
|
| 關於作者: |
|
张新新,上海理工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首批出版专业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ISO/TC46国际标准工作组。现任中国画报协会副会长,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曾荣获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行业领军人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智力援疆创新拓展人才等荣誉。主持制定新闻出版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项,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30多项,出版《数字出版学》《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出版调治论》等专著、教材15部,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近年来致力于数字出版、全媒体传播,出版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文化科技,文化管理与服务等研究。陈少志,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省教学名师,2020年度一流本科专业(编辑出版学)首席。现任吉林省编辑出版学会会长,吉林省首批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吉林省数字出版研究基地主任,ISO/TC46国际标准工作组。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项目、省社科项目、省科技厅项目1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曾获吉林省社科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省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近年来,致力于“出版业新质生产力”“出版深度融合”“文化科技创新”等研究。内容简介
|
| 目錄:
|
目录
优质章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1
优质节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 2
第二节 新质劳动者:编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 5
第三节 新质劳动资料:数智生产工具 13
第四节 新质劳动对象:数据要素与作用机制 18
第五节 新质生产力三要素优化组合的质变 39
第二章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动因与实践路径 48
优质节 动因一:数智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50
第二节 动因二:出版数据要素创新性配置 55
第三节 动因三:出版深度数字化转型升级 61
第四节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三维分析 64
第三章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 68
优质节 新质生产力视域的出版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价值 69
第二节 出版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理论机理 74
第三节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出版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策略构建 82
第四章 发展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90
优质节 “出版+×”:新质生产力促动出版跨界融合新产业 91
第二节 “人机协同”:新质生产力提供出版嬗变新模式 94
第三节 “数据+ 技术”组合拳:新质生产力塑造出版发展新动能 99
第五章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生产力本质 105
优质节 先进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构成要素 105
第二节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现象分析 109
第三节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生产力本质研究 116
第六章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 121
优质节 出版创新要素集聚的丰富内涵 122
第二节 面向创新要素集聚的出版新型生产关系逻辑机理 133
第三节 基于创新要素集聚相适配的出版新型生产关系内涵 136
第七章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与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143
优质节 出版业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分析 143
第二节 “数据要素× 出版”的逻辑起点、演进机理与实践路径 163
第八章 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深度融合发展 184
优质节 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进路 185
第二节 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制度与实践 201
第三节 新质生产力赋能全媒体出版传播体系建构的意蕴、价值与策略 219
第九章 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235
优质节 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业创新发展 235
第二节 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253
第十章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未来趋势:从数字出版走向数据出版 279
优质节 出版数据价值形成动因 280
第二节 出版数据价值演进机理 283
第三节 出版数据价值实现进路 291
后 记 298
|
| 內容試閱:
|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研究:
学理与案例
张新新 陈少志 主编
北京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举报:010-62782989,beiqinquan@tup.tsinghua.edu.cn。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研究 : 学理与案例 / 张新新, 陈少志著. --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5. 9. -- ISBN 978-7-302-70142-2
Ⅰ. G239.2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第2025PT5077号
责任编辑:胡洪涛
封面设计:傅瑞学
责任校对:赵丽敏
责任印制:杨 艳
出版发行: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 址:https://www.tup.com.cn,https://www.wqxuetang.com
地 址: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A 座 邮 编:100084
社 总 机:010-83470000 邮 购:010-62786544
投稿与读者服务:010-62776969,c-service@tup.tsinghua.edu.cn
质量反馈:010-62772015,zhiliang@tup.tsinghua.edu.cn
印 装 者:涿州市般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经 销:新华书店
开 本:165mm×235mm 印 张:19.25 字 数:315 千字
版 次:2025 年9 月第1 版 印 次:2025 年9 月第1 次印刷
定 价:80.00 元
产品编号:110406-0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版业正经历着
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传统的纸质出版到如今的数字出版,再到未来的数据出版,
每一步都伴随着生产力的革新与升级,出版业的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进步的
产物,还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版业新质
生产力研究:学理与案例》应运而生,通过深入研究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本质、发展路径、未来趋势等,以期为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
指导。本书主要内容如下:
优质部分,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包括优质章至第三章。首先,分析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提出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核心要素——新质劳动
者、新质劳动资料与新质劳动对象;其次,指出催生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三大
关键因素——数智技术突破、数据要素配置与出版深度数字化转型;最后,在
提出出版业全要素生产率内涵价值的基础上,构建“出版科技—要素质量—人
力资本”的三维协同策略。
第二部分,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从不同角度揭
示出版业生产力的本质:从“出版+×”新业态、“人机协同”新模式、“数据+
技术”新动能三方面剖析发展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出版业新质生
产力的现象入手,分析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内涵、特征与构成要素,进行出版业
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生产力本质研究;分析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内涵、特征与构成
要素,聚焦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生产力本质研究;从出版创新要素集聚的
丰富内涵、面向创新要素集聚的出版新型生产关系逻辑机理、基于创新要素集
聚相适配的出版新型生产关系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出版供给侧的视角,分
析“数据要素× 出版”,充分发挥出版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第三部分,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包括第八章和第九章。从
不同侧面探讨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出版深度融合,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基
于新型劳动者视角的融合出版编辑素养提升、基于劳动资料质变的出版数字基
前 言
II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研究:
学理与案例
础设施建设,以及基于劳动对象质变的数据生产要素价值挖掘”的三维路径;
“新质”理念启迪、新质改变知识生产方式、生成式AI 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全
要素、全领域、全环节、全主体、全时空赋能全媒体出版传播体系,推动融合
出版的多维发展、破维发展、跨维发展和全维发展;创新,既是出版业高质量
发展的核心动力,又是出版业创新发展的目标,旨在推动出版管理体制机制创
新、出版运行机制创新、出版要素集聚创新,形成协同创新体系;以新质生产
力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从劳动者质变、劳动资料质变、劳动对象质变三个
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第四部分,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未来趋势,包括第十章。最后一部分展望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未来趋势,即从当前的数字出版向更高层次的数据出版迈
进。数据出版不仅意味着出版内容的全面数据化,更强调数据的挖掘、分析和
应用,通过数据驱动的内容创作、传播和评估,实现出版业的智能化升级和个
性化服务。这一趋势将推动出版业进一步融入数字经济大潮,成为推动文化繁
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书较好地坚持学术性与普及性的统一。在学术性方面,从生产力、新质
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论源头出发,探索和思考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机
理、模式与路径,先后在《中国出版》《中国编辑》《编辑之友》等核心期刊上
发表了14 篇论文成果,得到了学理性基本和学术检验。在普及性方面,坚
持语言通俗易懂、形式图文并茂,全书设置专门的“名词解释”专栏,用以帮
助读者理解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术语和概念;全书累计原创84 幅图片,用以可视
化、形象化地表达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众多范畴和领域;全书共引用19 个出版
社在出版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说明出版业新质生产
力的理论内容和丰富内涵。
例如,在探讨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催生因素时,选取国内外多家出版社在
数智技术应用、数据要素配置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可
展示出版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更能揭示技术创新如何推动出版流程
的重塑与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时,选取多家出版社在内容创新、
品牌建设、版权保护等方面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可展示出版业在提升内
容质量与传播效率方面的进展,更能揭示出版业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的赋
III
前 言
能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探讨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未来趋势时,特别关注数据出版这一新兴领域。
通过选取国内外在数据出版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案例,深入剖析数据出版的内
涵、特点与发展趋势,为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此外,在撰写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图书的可读性与易懂性,除增加案
例分析外,还增加丰富的图表与名词解释,语言表达也尽量简洁易懂,使读者
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在出版业中的应用。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首先,我们要感
谢所有参与本书调研与访谈的出版业与学者,他们的宝贵意见与建议为本
书的撰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指导;其次,我们要感谢所有提供案例资料的出
版单位与个人,他们的真实经历与宝贵经验为本书的案例解析部分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与依据;再次,我们还要感谢本书的作者团队及所有在撰写过程中给予
我们支持与帮助的同事、朋友及家人,他们的关心与鼓励使我们能够克服重重
困难,顺利完成本书的撰写工作。
最后,我们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庄红权副社长、胡洪涛老师及编
辑人员,他们的辛勤付出与专业指导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
下,希望本书能够为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张新新 陈少志
2024 年10 月
目录
优质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