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398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500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500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500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449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653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347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的里程碑式专著,在谷歌学术上的被引用次数约17000次。本书聚焦其提出的“拓展式学习”理论,堪称学习与研究活动理论的经典资料。作者作为文化-历史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系统梳理了拓展式学习的起源、理论脉络及活动理论的三条脉络,涵盖校内、工作、科学与艺术等多场景学习。本书以最近发展区为基本分析工具,结合丰富的案例,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参考性。此外,本书还新收录了恩格斯托姆为中文版出版所撰写的序言,系统梳理了自英文第2版出版以来理论及实践的发展状况。本书及作者国际影响力强,无论对教育领域研究者、高校师生,还是关注学习理论创新的从业者,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读物。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恩格斯托姆教授提出的“拓展式学习”展开,该理论指特定活动系统中学习者集体进行的学习与变革,对象是整个活动系统。书中,作者先追溯拓展式学习的起源,梳理活动理论的三条发展脉络,同时探讨校内、工作、科学与艺术等不同领域的学习情况。作者将最近发展区作为核心概念并拓展其内涵,还系统分析了拓展式学习的多级工具,搭配丰富案例辅助理解。作为第三代活动理论的标志性著作,本书为读者搭建起清晰的理论框架,是深入了解拓展式学习与活动理论的重要文本,作者深厚的学术背景也为内容的专业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
關於作者: |
作者:[芬]于里尔·恩格斯托姆(Yrj? Engestr?m),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活动、发展与学习研究中心(CRADLE)主任,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文化-历史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以文化-历史学派视角下的活动理论为核心研究方向,出版众多学术著作。
译者:于文浩,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点学科负责人。
|
目錄:
|
图目录 001
表目录 003
序 言 004
拓展式学习:起源、应用和挑战 006
第一章 导 论 035
顽疾之一:学习的徒劳无功 035
顽疾之二:拓展的模糊不定 038
作为实证研究的理论研究 043
如何选择数据 045
如何从数据中生成范畴类别 051
如何使范畴符合现实 057
主旨总结 059
第二章 学习活动的出现:作为人类学习的一种历史形式 061
认知主义的局限性 061
I. 陈千科的贡献 065
活动的“三角关系”(The Triangles of Activity) 068
第一个研究脉络:从皮尔斯到波普尔 071
第二个研究脉络:从米德到特雷瓦顿 079
第三个研究脉络:从维果茨基到列昂捷夫 087
活动的演化 101
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 108
论人类学习的文化进化 116
第一个研究脉络:校内活动中的学习 118
第二个研究脉络:工作活动中的学习 126
第三个研究脉络:科学与艺术中的学习 136
学习活动的结构 143
学习活动中的元认知和主体 146
个体发展史中学习活动的出现 149
第一个中间状态的平衡 153
第三章 最近发展区:拓展式研究的基本范畴 154
发展心理学的两个典型困境 154
学习的层次 157
学习和发展 160
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 172
创新是如何产生的 178
最近发展区 183
最近发展区的案例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88
理论价值 196
最近发展区的延伸案例分析:《七兄弟》 203
第二个中间状态的平衡 220
第四章 拓展的工具 221
第一个“二分法”:原始思维与高级思维 221
第二个“二分法”:具体经验与抽象分析 225
第三个“二分法”:叙事思维与范式思维 229
超越二分法:杜威、韦特海默和巴特利特的贡献 230
工具的互补性 238
概念的认知理论:再论认知主义的局限性 239
维果茨基与概念问题 243
辩证逻辑和概念 245
达维多夫与概念问题 249
模型作为拓展式思维的工具 253
模型在理论化思维中的功能——介绍与质疑 256
拓展式过渡的例子: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259
拓展式过渡的另一个例子:从核裂变到曼哈顿计划 267
活动的历史类型与拓展式过渡 275
系统化的次级工具 281
跳板 281
模型 282
微观世界 289
寻找拓展的三级工具 289
作为候选者的形式辩证法 293
唯物辩证法 296
社会性与拓展性:从学徒制到“复调乐曲” 301
第三个中间状态的平衡 306
第五章 走向拓展的方法论 308
文化 - 历史方法论的脉络:维果茨基、斯克里布纳和科尔 308
拓展式方法论的循环 311
活动系统的现象学与描述 313
活动分析 313
新工具的形成 315
新工具的实际应用 320
报告和评价 322
最终的平衡 322
第六章 结 语 323
参考文献 325
索引 349
译后记 3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