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439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305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347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254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398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整理了山西各地有故事的民间俗语、谚语、歇后语典故几百多条,内容积极向上,既有知识性、哲理性、文学性,又有地方性、趣味性、可读性,具有传承民间智慧、弘扬山西历史、填补文化空白的意义。在现在当下要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它的出版具有特定意义。挖掘、收集、整理存在于民间的各种俗语,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些极有吸引力、生命力、传承性的俗语就是一棵棵文化的种子,渗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渗透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灵魂。
|
關於作者: |
王中力,出版著作《激励论》及各种论著、论文数百万字 。王晨, 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中国政法大学 。 现任职于山西工人报社。
|
目錄:
|
辑一? 俗 语
百忍遇金人………………………〇〇三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〇〇五
拜倒在石榴裙下…………………〇〇六
抱住金鸡头了……………………〇〇七
不得灯,灯便倒…………………〇一〇
不管三七二十一…………………〇一〇
不拘小节 ………………………〇一一
不义之财不可取…………………〇一一
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〇一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〇一四
爹娘不嫌儿女丑…………………〇一五
东西是人家的好,娃娃是自家的亲
…………………………………〇一六
恶人自有恶来报,不是不报,只是时辰
不到……………………………〇一八
儿孙自有儿孙福…………………〇二〇
二人不观井………………………〇二一
汾不流祁…………………………〇二三
凤凰落架不如鸡…………………〇二四
凤凰山的佛爷数也数不清………〇二六
岗上的葱,峪口的蒜,
金盘的姑娘不用看……………〇二七
高帽子是假,人人爱戴…………〇二八
搞名堂……………………………〇二九
悬羊头,卖狗肉…………………〇三〇
官向官,民向民,关老爷向的是解州人
…………………………………〇三二
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说………〇三四
行行出状元,业业有高手………〇三五
洪洞县里没好人…………………〇三七
黄岩牛累挺了……………………〇三八
会说话当钱使……………………〇四〇
饥饭是好饭………………………〇四一
鸡蛋碰碌碡………………………〇四二
家有金斗银斗,不喂白猫黑狗…〇四三
捡到篮里就是菜…………………〇四四
娇养娃娃没好下场………………〇四五
脚后跟……………………………〇四七
借光………………………………〇四八
精明的你像前南峪家一样………〇四九
九梁桥上丢布袋,多言不胜少语
…………………………………〇五〇
酒肉朋友,眼像捞灵, 不是谋财,
就是害命………………………〇五一
看人下菜碟………………………〇五三
哭鼻子……………………………〇五四
腊月廿三,打发灶马爷上了天…〇五六
老不中书…………………………〇五七
老西儿爱吃醋……………………〇五八
老赵送灯, 一出子买卖 ………〇五九
恋爱………………………………〇六〇
良心背在脊背上…………………〇六〇
临县家,黑豆茬…………………〇六一
刘二小喝酒,越喝越没劲………〇六二
刘梅游监,花银三千……………〇六三
没有高山不显平地………………〇六四
梦是心中想………………………〇六五
磨刀不误砍柴工 ………………〇六七
拿得起,放得下…………………〇六九
能和“神” 说上话的五寨人 …〇七〇
女人是老虎………………………〇七一
七月七,牛郎织女哭啼啼………〇七二
岂有此理…………………………〇七三
钱是死宝,人是活宝……………〇七四
清汤灌大肚………………………〇七五
秋雨淋淋不湿布,荞面馕糕灰不处
…………………………………〇七七
人心对了水也甜…………………〇七八
三寸不烂之舌……………………〇七八
三个日本人斗不过一个忻州人…〇七九
三天三夜说不完…………………〇八〇
上有玉皇,下有西王……………〇八一
十年河东转河西…………………〇八二
太原王,处处王,王遍五洲四大洋
…………………………………〇八二
提灯笼……………………………〇八四
歪嘴和尚念不出真经……………〇八五
王八咬人不松口…………………〇八六
为人不干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
…………………………………〇八八
文有纪晓岚,武有纪信…………〇九二
问事不休贾长头…………………〇九二
无事人睡的是安然觉……………〇九三
相里铸剑,郭子仪克敌…………〇九四
小和尚种黍子吃不上……………〇九五
孝顺不孝顺天知道………………〇九七
新婚三日没大小,大伯揣你的脚大小
…………………………………〇九八
眼不见为净………………………〇九九
杨明留侯世………………………一〇〇
一颗山药蛋,堵住雁门关………一〇二
一笑治百病………………………一〇四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〇五
因祸得福…………………………一〇六
茔地好不如心地好………………一〇九
有理走遍天下……………………一一二
有缘千里来相会…………………一一六
与人方便,与己有利……………一一八
砸锅………………………………一二一
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二二
枣洼村的擀面越擀越淡…………一二三
长孙膑,短庞涓…………………一二四
真人不露相………………………一二五
走马观花…………………………一二六
走西口……………………………一二七
钻钱眼……………………………一二八
辑二? 歇后语
白秀才挑对联——有骨气………一三一
百里奚妻子唱歌认夫——全家团聚
…………………………………一三二
不能门缝瞧人——把人看扁了…一三二
茶壶里装炸弹——炸(诈)壶(唬)
…………………………………一三六
陈傻瓜晒元宝——识双不识单…一三七
从小柱子的毛驴
——正到了吃处倒舔搐抽搐起啦
…………………………………一三九
大水推了河神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
…………………………………一四〇
“弹拨”鸡蛋没毛——故意找茬
…………………………………一四〇
狄仁杰劝谏唐高宗——旁征博引
…………………………………一四二
洞门外的泰山爷—— 扶外不扶里
…………………………………一四二
二小妈的银圆——再不花就干了
…………………………………一四二
高粱地里耍铡刀——吓唬哪个割草人哩
…………………………………一四四
关公卖豆腐——人硬货不硬……一四五
虎生出门 ——出出路 …………一四六
吉庄三步娃——脱比寡…………一四九
栲栳山完粮——估够了…………一四九
罗王庄的狐狸——成鬼的吧……一五〇
茅圊的石头——又臭又硬………一五一
南大桥的石人——貌是石头心是鬼
…………………………………一五二
南小寨的鞭杆——杵硬…………一五三
七仙女嫁董永——好景不长……一五五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一五六
山阴庄的牛——认不得麻糁……一五七
什锦包子不叫什锦包子
——“包罗万象”……………一五七
十八道洼的人——死眼窟………一五八
苏秦嫂嫂的态度——前倨后恭…一五九
孙膑斗庞涓——因势利导………一六〇
唐僧出家——离妻(奇)………一六二
王阁老看女儿——就此一回……一六三
王老掏窑——枉费辛苦…………一六五
闻喜莲菜——眼儿多……………一六五
下城绕下道虎壁——多此一举…一六六
小南宋养娃娃—— 一拃子 ……一六七
衙门前的狮子——有嘴没嗓子…一六八
窑黑则坐天下—— 一时三刻 …一六九
张发喜卖壁虱药——咋治死咋算
…………………………………一七〇
辑三? 谚语
堡子里的猪胰子,用上没有风裂子
…………………………………一七三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一七三
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一七五
不知其人,视其友………………一七六
朝里有腿好居官…………………一七七
刺史官写礼,多多益善;刺史官写礼,
四季平安………………………一七九
大人抬龙王,小人抬牌位………一八〇
二月二,吃泊汤子泡枣山………一八一
正贴门神不对脸…………………一八二
郭峪三庄上下伏,秀才举人两千五
…………………………………一八三
槐泉的老子,下村的儿…………一八四
砍柴要刀,吃饭要糕……………一八六
腊八不吃糜,死了没人埋………一八七
蔺郊无霜…………………………一八九
龙虎相让,百姓沾光……………一九〇
满城尽说水上漂,人人争看王玉山
…………………………………一九一
美貌天仙腊玲子,文武双全花女子
…………………………………一九二
蒙山戴了帽,长工睡大觉………一九三
孟家窑的故事,各耍各的………一九六
男人串街走,带着女人的一双手
…………………………………一九七
宁叫误了啥,也不敢误了孩子腔
…………………………………一九八
女大一岁,好活一辈……………一九八
平定名特产,砂锅黄瓜干………一九九
七七不出门,出门被雨淋………二〇二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二〇三
上有天堂府,下有用通五………二〇三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二〇四
太原府的半炉鸡,太后吃得称佳品
…………………………………二〇四
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二〇五
万荣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天里头
…………………………………二〇六
夏不走阳高滩,冬不走雁门关…二〇七
牙疼嚼豆,腿疼走路……………二〇八
要想真解馋,咱到甩饼摊,饱饱吃一顿,
如同过小年………………………二〇九
冶底献牛王爷,你心明白我心明白
…………………………………二一〇
有女嫁渠头,两村结亲亲………二一一
长城没有城 ,下关不是关 ……二一二
重阳不下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二一三
辑四? 俗称
襄垣鬼……………………………二一七
炎黄子孙…………………………二一七
搬不倒儿…………………………二一八
鼻祖………………………………二一九
闭月羞花…………………………二二〇
并州儿……………………………二二一
仓谷爷爷…………………………二二二
丑八怪……………………………二二四
打锅申……………………………二二五
倒灶鬼……………………………二二五
盗葬货……………………………二二六
顶门柱……………………………二二七
贩墨斗……………………………二二八
浮山爷爷…………………………二二九
狗官………………………………二三〇
狗腿子……………………………二三三
孤厦………………………………二三五
河西吊老儿………………………二三五
红盖头……………………………二三六
华夏………………………………二三七
回耧黄……………………………二三七
霍州鬼子…………………………二三九
晋祠片儿…………………………二四〇
晋善晋美…………………………二四一
老和尚……………………………二四二
老圪节……………………………二四三
老郎神……………………………二四四
龙卧………………………………二四五
麻胡………………………………二四六
磨镰水……………………………二四六
起儿………………………………二四七
山西老西…………………………二四八
泰山石敢当………………………二五一
跳梁小丑…………………………二五一
王八………………………………二五二
媳妇妈……………………………二五三
小镢的货…………………………二五四
阳城猴……………………………二五五
玉茭穗棒子………………………二五五
长治瓜皮…………………………二五六
赵城虎……………………………二五七
遮羞布……………………………二五八
后 记……………………………二六〇
|
內容試閱:
|
百忍遇金人
百忍遇金人,典出寿阳县“木疙瘩老汉”的民间传说。后用于劝诫人们凡事多忍耐,行善必有福报。
早些年,浮化山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个穆老汉。穆老汉五十开外, 老伴早逝 , 只有一个儿子,父子俩以种田为生,勤勤恳恳,俭俭朴朴,日子还算过得下去。穆老汉老实本分,为人忠厚,活了恁大年纪,即便受了别人的大欺大辱,也说不出个长、道不出个短来。 这四乡八邻的人们都是知道的,所以,人们都叫他“木疙瘩”。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讨饭的,拄着一根圪针棍立在木疙瘩老汉的门口,看样子想讨点儿吃的。木疙瘩心肠软,一看见这等条件不如他的人,更是可怜万分,便将剩下的米饭上火热了热端出来。那个讨饭的吃完,道了谢,走了。没隔几天,那个讨饭的又颤悠悠地立在门口,木疙瘩老汉照样把剩下的米饭温了温端到跟前。不想,那个讨饭的却摇了摇头,
说他不愿吃剩饭,想讨点儿新做的饭吃一吃。木疙瘩老汉心想:哪有这样讨饭的?但又想:唉,别责怪他,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谁不想吃点儿新做的饭呢?干脆给做点汤面吧。很快,那个讨饭的吃了热腾腾的汤面泡米饭,道了谢,走了。 又隔了几天,那个讨饭的又来了。木疙瘩仍旧恭恭敬敬将刚做好的面条端上前。讨饭的又摇了摇头,说他不愿吃面条,想吃点儿烙饼。木疙瘩老汉想:真是人心没尽。但又一想:莫非他是多时吃不上烙饼想换换胃口?唉,管他呢,反正怪可怜的,他要吃饼就给他烙两张吧。那个讨饭的吃了香喷喷的烙饼,道了谢,又走了。又过了些时间,那个讨饭的又颤悠悠地站在了门口。木疙瘩老汉问他:“想吃点东西?”讨饭的摇了摇头。木疙瘩老汉又问他:“想喝点儿水?”讨饭的还是摇了摇头。原来讨饭的是要住一夜。木疙瘩老汉将土炕烧热,把自己的被褥让出来,让讨饭的睡了一觉。第二天一大早,木疙磨老汉起来烧火做饭时,发现讨饭的不知什么时候走了。多年来,讨饭的不光讨吃讨喝,而且讨穿讨戴。木疙瘩老汉一直忍耐着,尽量不为难他。
冬去春来,花落花开,不觉几年过去了。木疙瘩老汉的儿子,娶了本庄的一个姑娘。婚礼这天,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新郎新娘拜过天地之后,就入洞房了。就在这时,那个讨饭的立在了门 前。木疙瘩老汉端饭倒水招待他。讨饭的吃饱喝足后,仍然不离开。木疙磨老汉猜想,已经天黑,看样子是又想在这里住一晚了。于是给他铺展开被褥,让他到房间歇息。然而,拉他也不动,拽他也不动。“好我的老祖宗哩?你这是想咋哩,还是要咋哩,说话呀。”木疙瘩老汉有些不耐烦了。讨饭的不动声色地说:“贵主人,请允许我和新郎新娘在洞房里住一夜吧,日后我就不再打扰你了。”这可难住了木疙瘩老汉,他想:儿子倒没啥事儿,刚刚过门的儿媳妇是不是也能答应呢?再说这件事传出去,庄上老老小小不笑掉大牙才怪呢!唉,这个讨饭的也太不近人情了。我给你好东西吃上,从来不为难你,事到如今你怎么能提出这等无理的要求呢?我真是烧香惹下鬼了……唉,我怎么能这么想呢?怎么能咒骂这个无依无靠的讨饭的呢?或许是他糊涂了吧?或许是他一辈子没有睡过洞房想新鲜一下吧?唉…… 想到这里,木疙瘩老汉和儿子打了招呼,和儿媳妇解释了之后,便把那讨饭的安顿在洞房土炕的一边,盖着新人的被褥,让他歇息了。新郎新娘只好在洞房土炕的另一边,囫囵着身子躺下。第二天,全家人吃过早饭,仍不见讨饭的醒来,木疙磨老汉几次想进新房把他叫醒,但又想:或许是困乏了,再让他睡一会儿吧。已经是半前晌了,还是不见讨饭的醒来,木疙瘩老汉不想惊动他,但又怕把饭放凉了。于是,慢慢走到窗台前,用手指蘸了唾沫,把窗纸捅开看。只见被子把讨饭的盖得严严实实,头脸不露。快到中午了,还是不见讨饭的起来用饭。木疙磨老汉突然想到: 这讨饭的不是害了什么病吧?想到此,三步并作两步闯进洞房里。他掀开被子一看,哪有什么讨饭的,只见一个金光灿灿、熠熠生
辉的金人躺在那里。原来,那个讨饭的是个菩萨。从此,木疙瘩老汉和儿子儿媳妇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