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全5册)张元济友朋尺牍(尺海)

書城自編碼: 415617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柳和城 整理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43888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4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408
蝉鸣震耳欲聋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352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347
边际利润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352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194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403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235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367

編輯推薦:
二百四十人、一千余通书信,带你走进张元济的硬核朋友圈。
內容簡介:
《张元济友朋尺牍》主要根据《上海图书馆藏张元济往来信札》影印本整理,补充入部分已收录于《张元济全集》及其他整理本的信札,以及比较罕见,原件收藏于其他博物馆、图书馆或个人的相关藏品。这批信札通信者包括清末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工商业等各界著名人士,也包括许多并不著名的如张元济科举师生的家属后人、商务同人、张氏远亲近戚等, 内容涉及文化、教育、出版、藏书、图书馆等众多领域,时间跨度为戊戌变法后至20世纪50年代。张元济友朋尺牍对于张元济和商务印书馆馆史,以及民国书业、藏书史研究,都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对于了解20世纪前50年中国社会状况及其变迁,也有丰富的史料可以钩沉辑佚。
關於作者:
柳和城,知名文史专家,现为上海浦东文史研究会研究员。著有《孙毓修评传》《书里书外——张元济与现代中国出版》《橄榄集——商务印书馆研究及其他》《张元济年谱长编》 《穆藕初年谱长编》《叶景葵年谱长编》《挑战和机遇——新文化运动中的商务印书馆》等。
目錄
序張人鳳一
整理説明一
同人篇
鮑慶林(一通)
岑仰之(九通)
陳鑄夷(二通)
丁乃昌(三通)
丁乃剛(二通)
丁少安(一通)
丁英桂(四通)
杜就田(一通)
費師洪(七通)
高鳳池(一通)
高鳳岐(一通)
高鳳謙(一通)
胡文楷(二通)
黄葆戉(二通)
黄元吉(二三通)
江畬經(一〇通)
姜殿揚(一九通)
蔣維喬(九通)
蔣仲茀(二通)
李宣龔(一九通)
厲鼎驤(一通)
廖恩壽(一通)
林志烜(四通)
凌昌焕(一通)
任繩祖(九通)
沈挹青(一通)
沈隱濂(四通)
史久芸(五通)
孫毓修(一〇通)
孫壯(一三通)
汪龍超(一通)
汪詒年(一通)
王雲五(三通)
王仲陶(二通)
韋傅卿(一通)
吴元枚(六通)
夏瑞芳(二通)
徐亮(二一通)
徐世榮(一通)
楊鼎華(一通)
姚裕齋(三通)
俞志賢(二通)
章震庵(二通)
張立(一四通)
張申卿(三通)
..................
內容試閱
《張元濟友朋尺牘》作爲《尺海》之一種,即將殺青付梓,爲之慶幸。柳和城兄終日與鍵盤、筆尖爲伴,歷時一年,畢此大功,謹表賀忱。
本書輯入張元濟先生與二百四十位友人的通信,共一千五百四十八件,收集宏富,是研究張元濟的一部十分重要的文獻集。以往多年整理出版的張元濟信札集,十之八九係張致友人信,因此本書從另一側面開闢了張元濟研究資料的整理出版工作,意義不言而喻。本書以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所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出版的《上海圖書館藏張元濟往來信札》(手迹影印版)爲基礎,另行增加一些從其他途徑收集到的信件,也包含少量張元濟致友人信札。手迹影印版固然件件精確不誤,但各人字體差异很大,不易閲讀,有時甚至極難辨認,故有此整理排印本,查閲更爲便捷。
説實在的,張元濟先生對其本人的文獻資料不甚重視。我幼時開始學習寫字,也會亂塗幾筆兒童畫,問祖父討些草稿紙,而他給我的“廢紙”,今天回想起來,正面都是由華文打字機打滿文字的商務印書館便箋。一九五三年,他中風後卧病在床,想起收拾自己的文件,把卅五册《館事日記》稿本和大批友朋來信扔進了麻袋,打算送到廢品回收站。所幸顧廷龍先生來訪,見到麻袋,問明情由,認爲這些都是極爲重要的文獻,説“你的日記及信件,不交圖書館保存,人家必駡我”,隨即運往合衆圖書館保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起,先父張樹年先生做了不少資料整理工作,《上海圖書館藏張元濟往來信札》所載友朋來信原件他看過,做過初步整理,但因精力有限,未及抄録,衹是選了少量,用於他主編的《張元濟年譜》。
這本尺牘不僅給讀者展示了大量經過整理的往來信札,也展示了柳和城先生整理書札、文獻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的工作方法。首先,他的指導思想是把歷史文獻(此處指尺牘)完整、真實地展示給讀者,保持住歷史文獻的原真性,這是他從事整理工作的出發點。這既是尊重歷史、尊重作者,又是尊重歷史文獻守護人如顧廷龍先生等的最好體現。他對歷史文獻抱着敬畏的心態,而不是在整理工作中隨心所欲地增删、改篡,這是文獻整理工作者應有的心理素質和底綫。其次,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整理本中,可以讀懂他的具體做法:
一、 柳和城兄十分認真地在鍵盤上輸入信件裏的每一個文字,絶對不按主觀意志認定哪個字重要,哪個字不重要,從而把整理人主觀認爲不重要的字删去。譬如有的書信整理本,可能整理人認爲稱呼、敬語、署名等不重要而將其删去,但柳先生十分反感那樣的做法。
二、 對原文無法辨識的文字,不是隨意删去,或耍一點小聰明找出另一個字來作替代,而是老老實實地加一個缺字符號□,表示此處確有一個字存在,自己不能辨識,相信日後會有研究者把它辨識出來。
三、 對原文中的明顯錯誤,也不是提起紅筆一改了之,而是核定之後,或在後面用括號加注正字,或加注予以説明。
四、 當年老先生們寫信,一般不署書寫年份。和城兄熟悉張元濟生平經歷,就以此專長,盡可能對其作出考證。例如瞿啓甲的一封來信,寫信年月日不署隻字,他就從信中“前日偕熙兒參預令侄孫女訂婚典禮”一語,查閲張元濟致張樹源信,核定該訂婚典禮之年月日後,推定是信書寫日期。他的考證可圈可點之處還在於對考定的日期加括號,并在信後加注,説明考訂之依據。此種學風不僅僅是細緻踏實的,更是科學理性的,令人敬佩。
五、 張元濟先生閲讀友朋來信有一習慣,即在來信一角批注收信及復信之年月日,同時在信内隨看隨批記下回信要點。和城兄認爲,這些批語是信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與來信同等重要的内容,必須完整地把書信的真實面貌告訴讀者。很多復信今日已無法見到,批注的復信要點正是可用於填補空白的重要素材。而友人來信往往不署書寫年份,那麽批注的收件和回復日期可大大省却研究者用於考訂書寫日期的精力和時間。
柳和城先生的工作方法,可能有人不以爲意,認爲煩瑣,認爲“死校”,但我認爲這是正確的文獻整理工作理念的反映,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起以往出版過的某些張元濟書信、文集整理本中隨意删除收信人稱呼、删除或篡改原文字句、删除友朋來信中張元濟原批文字者,其優劣昭顯,高下立判。
和城兄來電索序,以時間緊迫,僅將閲讀書稿之筆記略加梳理,撰成小文,祈和城兄勿責之粗率也。

二〇二二年秋於上海張人鳳

鮑慶林(一通)
鮑慶林,浙江鄞縣人,商務印書館創辦人鮑咸昌之子。曾任商務印書館經理等職。
菊生老伯大人賜鑒:
近聞尊體違和,至爲懸念,亟擬趨前敬候起居,誠恐轉擾清神,未敢晋謁。頃詢拔公,知尊體已全愈,差以爲慰。奉讀賜書并附下唐君文治信件,均敬聆悉。家嚴來信云,約兩星期即可回滬,唐君所托一切擬留俟家嚴歸後再行轉達。謹先奉復。祗頌道安。
愚侄鮑慶林謹啓十七年八月十三日原件係商務印書館打字稿。
(《信札》第五册,第一七四頁)
岑仰之(九通)
岑仰之,原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校對部成員。

菊翁先生大鑒:
久未聆教,愈深芳塞。敬啓者,僕自遭國難受灾來,貴館退職將届二年,迄無栖止。苦守滬濱,留固不能,歸亦未便。屢求王先生賜予復職或另派别部,均未招呼。僕本知天喪斯文,厄在陳蔡,亦衹好固窮。竊念雖非棟材,不是下愚,忠勤服務,還配得在相當職司,即抄寫賬務或何部短期工作均可,何爲天竟絶人。至於目下境况困難萬分,有不得不向先生懇求,務祈垂憐一介寒儒,趁貴館復興發展在在需人,仍予録用,俾僕得所糊口,救濟一家,勝超浮圖七級。僕勢孤力薄,拯救者惟先生,果蒙不弃,敝屣無不赤心效勞。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不啻迫切待命。敬此叩頌爐安。
前中文校對部僕名(岑仰之印)印片叩(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廿八日張元濟批注:“覆以董事不能推薦職員。22121復。”“岑景高,號仰之。”
賜示虹口東熙華德路元芳路師善里一衖十七號。

菊翁先生大鑒:
僕再上書尊前,罪無可恕。先生何人也?僕何人也?安可率爾相求哉?但僕恃以無恐者,緣多年賓主之誼,列在學末且遭此灾厄,較别人更苦。現今情形若蹈水火者之求救,敢大聲疾呼矣。苟聞其聲者,不欲其死之人必將援救之,况神聖之先生是商務之最有聲望者,最是老成人,一言爲法,誰敢違背?可救者惟先生,知僕之難而救者亦惟先生,故冒昧上瀆,伏乞垂憐。而僕年雖半百,工作不愧於少年,無論何職服務抱定“忠勤”二字,吾盡吾心,素來立志不變。前任校對十餘載亦是厥心,以致未愜人意,久沉井底者。番二次懇求,實出於不得已,萬祈有以教我,迫切待命。敬此。順頌福綏。統希崇鑒不宣。
僕岑仰之謹上(印)(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日所署日期旁有他人批注:“廿二年。”
書繕就適得福音,領悉壹是。但僕非先生拯救垂危甚矣。務乞勉爲其難,無論何處何職,爲之推舉,以俾生活,拜求之至。仰又筆。
三張元濟於信首批注:“師善里十七號。”
菊翁先生大鑒:
敬啓者,僕三上書實緣在陳之厄,呼籲無門,惟此一綫出路而已。據尊札所題會議席上已有言聲明,董事不能薦職員,此言恐莫須有,聊以戲之耳。公司法則不論何地何業,董事是股東之重要人,總經理亦是董事推薦舉定,那有區區職員董事不能推薦哉?想無此道理。衹有經理用人不必通知董事則有之,斷没有董事薦人經理敢拒絶者也。經理者何人?是董事所用之人,不過位最高、責最重,職雖如此,萬萬不能違背董事命令。此非鄙見所知,理有固然。則是先生厭煩,恐被輕微所累,怪不得不以斯言辭。然僕非下流,是一陋巷貧者,非禮勿動之徒,若可以守願閉門讀禮,何必爲人作嫁不自知其量?今此之舉衹知多年賓主,有一明達先生,不知其他。晚非先生真正不能生活,無論如何,綜乞垂憐提救之。言盡矣,勢迫矣。懇急急行以春風,賜以恩波,幸甚幸甚。二次件札諒荷聖鑒。耑此。敬頌鼎安,伏乞俯察。
僕岑仰之(印)謹上(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五日原信所署日期旁有他人批注:“廿二年。”
(不論何職得蒙提舉,惟命是聽。又告)

菊翁先生崇鑒:
徑啓者,是月三、五日來自四上書,很覺非禮,爲環境所迫,衹好向先生造次。種種詳情已達聰聽,務乞恕之宥之。僕遭此路極途窮,豈天欲絶人乎?我不解天生我材之謂何困獸猶鬥,所以一日未死,敢强行挣扎求之案下。先生我學界泰斗,仁愛爲懷,道德爲本,睹此慘情,决不爲不動其慈念。今僕欲泣無泪,欲書方寸已亂,敢懇如何極救時雨沛然,僕不勝若大旱之望雲霓,甚迫甚盼。倘恩澤遲遲不下,衹得擇日造府,面乞生路。敢不憚煩言,伫候福音。敬此。順頌茀禄泰康。
僕岑仰之(印)鞠躬謹上(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張元濟批注:“虹口東熙華德路元芳路師善里一弄十七號。221212復。”

菊翁先生大鑒:
捧誦十二日福音拜悉。僕過矣,已知罪矣,請恕之。但先生很有爲難,不敢自作無理之强求。而僕到此絶路,孤立無依,幸得先生是仁厚長者,且學界之老前輩,道德高尚,本民溺己溺之懷,可否别圖一救?敢乞略解仁囊,惠借得百元左右,俾僕料理回籍,勉度無衣無褐之歲,以活數口,待開年再作猢猻王,權過晚景。其款約定上年鄉間設法後即來,本息奉趙,决不食言負恩。想先生慈航普渡,這事易肯周急,定必俯如所請。屢上不情之求,實在有不得已,故務懇垂憐并賜郵匯,以便早日脱離苦海,求甚盼甚,綜乞拯救。敬此罪瀆。叩請爐安,伫候惠潤。
十餘年舊僕岑仰之(印)鞠躬(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惠示如十八日後寄新閘成都路大王廟路大興里九號胡參馥收轉。泪求急圖。又告。

菊翁先生鈞鑒:
昨前由胡宅轉來大教,領悉壹是。僕懇甚望甚,不自知無牌頭可靠,既不能復職於商務,又不見寸值先生之拯救垂憐,人生至此,夫復何言已而已。而今之處世者僞耳。僕滿望先生刑賞忠厚之至,必肯施仁於下者,番太絶我生路矣。僕有不能已於言者,不得不再上瀆聖聽。前在商務他職未曾充當,却不見多類成績,任校對十餘年,已有商務之成績證明書給予。那曉得商務之用人竟要靠山,不尚實際,各部中有不如我者姑且莫論,衹將中校部有靠牌頭復職者,頗不乏人。渠不知“四書”“五經”“十三經”爲何物,是那幾部書,於古籍文典茫無頭緒,就是於新文學亦少涉獵,遑論魯魚亥豕。由此看來,能不令人抱不平乎?高明如先生,試可乃已。
僕在六月間曾面見史久芸,辯論之下他説有幸有不幸。當上書王雲五先生質疑四項,置不一覆,僅答三兩句,教我不要誤會。此刻用人在中西并重,而僕旋即將幾人再請教他是否如某某幾人富有學問,精於英字,迄今無一言答,已半年餘。所謂文化機關者究竟安在?不禁爲商務書館惜,爲該當局愧。敢請三思。如僕者固可絶之已甚耶?還可值得提舉耶?我先生之德高望重與王雲五有天壤之别,决决不效顰於他。所不屑教誨我者,是深爲教誨耳。死生有命,乞詳察顧恒之。敬此六上,叩頌福履綏之。
僕名正叩(岑仰之印)(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廿一日
蒙不吝教益,徑寄大興里胡宅并告。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