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130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1469

《
八面玲珑+无为(全2册)高级人性拆分现场社交处世思维以自在心于无为处倾听内心的声音修身养性无为
》
售價:HK$
606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500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301

《
中国世界遗产全书·大美中国篇+最美非遗篇(全2册 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3270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500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1530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有七个章节,从作品类型出发,分为文字作品与口述作品、计算机软件、美术作品、视听作品、信息网络领域、其他类型作品、著作权保护板块,结合深圳律师著作权相关业务的研究成果和实务经验,聚焦其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研究。
第一章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了文字作品、口述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和侵权认定的关键问题,探讨了作品情节的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有效的独创性认定标准以及侵权比对方法。
第二章系统分析了计算机软件这一特殊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受到保护的具体范围,提供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解决方案和侵权判定规则,并进一步带领读者探索了有关开源代码合规的热点问题。
第三章围绕美术作品独创性的认定难题,重点讨论了美术作品创作初期产生的“设计概念图”“草图”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受到保护,并针对字库字体、虚拟角色、服装设计等几种新形态的美术作品的保护问题展开论述。
第四章探讨了互联网经济下视听作品的著作权认定与保护,对短视频、影视作品截图、网课、游戏画面等的保护路径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电子游戏画面的著作权保护和“换皮游戏”的法律问题。
第五章从实务的角度归纳了几类网络平台常被认定构成侵权的行为,重点分析了网络平台如何有效“驶入避风港”,如何有效限制自身的侵权风险,并讨论了近年来的云计算、云存储、算法推荐、AI服务等热点议题,同时结合新形态的网络服务展开分析。
除了以上传统分类之外,本书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在第六章对随着时代演进和技术发展产生的AIGC、NFT等新型创作产物的著作权实务要点问题,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
此外,本书第七章就“署名推定规则”的适用条件、职务作品的认定是否要求存在劳动合同、著作权与商标权交叉保护实操方法、“权利用尽”原则的适用、恶意诉讼等著作权保护中会遇到的具体情形展开讨论。
本书旨在著书撰文的过程中总结律师们的办案经验,同时也期待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启发同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为提升律师业务水平、增强律师业务能力、保证律师服务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
關於作者: |
张勇,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系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深圳大学、芝加哥肯特法学院,分别获法律硕士学位。曾在美国Flener律所实习知识产权事务一年。在商标、版权、专利、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和电子商务法方面有超过二十年的经验,尤其在跨境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三百多件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案件在美国联邦法院诉讼的经验。
现任广东省律师协会第十二届著作权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涉外律师人才库领军人才、涉外知识产权中心成员,深圳市律师协会第十一届著作权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20 8国家战略新型产业)法律服务团团长。获评2023年度、2024年度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维权专家库优秀专家,2022年、2024年、2025年Legal 500“在知识产权诉讼方向,受推荐律师”评级,2024年、2025年Chambers在诉讼方向推荐律师,2024年IP STARS的Notable Practitioner评级,IPR daily评选的2023中国50位50岁以下知识产权精英律师。获聘为深圳市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深圳市光明区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专家库专家。
刘榕,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方向法学硕士,专注于知识产权领域法律服务。现任深圳市律师协会第十一届著作权法律专业委员会干事、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法律服务团团员。曾在《科技与法律》《中国应用法学》等期刊上发表知识产权方向论文7篇,参与多本外文著作的翻译工作,包括《高锐论违反保密义务——保密信息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21年出版)、《知识产权、财务和公司治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23年出版)。
谢涛,北京德恒(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执业律师、知识产权工程师,执业十余年。现任深圳市律师协会第十一届著作权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具备法律、对外经济贸易等跨学科专业背景,执业期间先后为深圳市多家政企提供法律服务,专注政企法律顾问、知识产权,以及科技金融、ESG商业投资实践等专业领域,在知识产权诉讼和非诉讼法律服务领域颇具实践经验。
|
目錄:
|
第一章 文字作品、口述作品实务要点与案例评析
作品情节的著作权保护及比对方法 薛嘉兴
实用性文字作品的保护范围及侵权判断 何美华
拆书行为的著作权法律风险 刘 榕 严文禧
“文×图”作品类型的界定 屈文静
口述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的认定 薛嘉兴 高秀敏
微信语音构成口述作品的可能性及其侵权行为认定 李良芳
有声读物的侵权认定标准研究 雷 周
“剧本杀”游戏行业的著作权保护路径 王琼花
从金庸诉江南著作权侵权案看同人作品合法性认定成 唐静之
第二章 计算机软件实务要点与案例评析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范围 王琼花
计算机软件保护取证方法研究 俞仕华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警告函的法律规制 郑婷婷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研究 苏 周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中的侵权判定规则 王琼花
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修改权的限制 苏 周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软件源代码开源协议合规问题初探 崔 军 张宗浩
第三章 美术作品实务要点与案例评析
字库字体构成作品的认定 万 诚
关于“模仿秀”的著作权问题 李良芳
民间文艺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实务探析 张浩亮
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李良芳
论实务中就新产品造型同时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的必要性 李 迎
美术作品与外观设计之竞合保护问题探讨 谢 涛
美术作品与图形作品的区别与选择
——以“生理特点新型内裤”案展开 屈文静
服装行业的著作权侵权认定与保护探析 张 韵 唐 茜
美术作品著作权侵权纠纷中损害赔偿标准确定 万 诚
第四章 视听作品实务要点与案例评析
短视频的著作权保护 李 迎
“影视作品截图”的作品类型探析
——以《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类型”为视角 屈文静
网课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 郑婷婷
游戏规则著作权保护路径 卢 鹏
电子游戏整体画面视听作品的改编权 何美华
第五章 信息网络实务要点与案例评析
网络平台常见侵权传播行为类型及责任认定分析 雷 周
网络服务提供者如何有效驶入避风港 王琼花
搜索引擎缩略图在被诉侵权中“实质性替代”的认定标准 郑伟鹏
“一件代发”模式下的合法来源抗辩探讨 高加攀
信息存储空间免责抗辩失效原因之探析 高加攀
第六章 其他类型作品实务要点与案例评析
论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韩岳峰
建筑工程设计图构成著作权侵权之判断要素 王子川
论游戏地图的作品属性与侵权认定方式 丁君影 张 韵
图形用户界面的知识产权维权路径探析
——以著作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为视角 丁君影 张 韵
从《月光》舞蹈作品案,看单一舞蹈动作的静态使用 谢 涛
浅析舞蹈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维度 谢 涛
关于演绎作品的构成要件的研究 武亚萍
论非法改编作品的可版权性 何美华
改编作品“独创性”的认定标准 张 勇 刘 榕
对动漫形象未经授权的演绎作品的独创性认定 高加攀
论AIGC是否具有可版权性 张 勇 刘 榕
从创作工具的角度论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性质 武亚萍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部分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及立法建议成 唐静之
论NFT与著作权 许秋霞 陈丽君
科技向善与技术中立:NFT的法律性质与知识产权合规应用 钟炜健 崔 军
第七章 著作权保护的实务要点与案例评析
署名推定规则的现实意义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谢红新
职务作品认定的实务简析 张 韵 丁君影 邓 琪
修改权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范围与侵权法律后果 丁君影 张 韵
权利用尽原则在著作权领域的适用
——发行权的一次性用尽 张 韵 唐 茜
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管辖及“恶意”认定成 唐静之
建立著作权及商标权交叉保护壁垒的实操方法 廖 欢
|
內容試閱:
|
本书序
本届深圳市律师协会将原来的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拆分为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四个专业委员会。作为新成立的著作权法律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我深感机遇与挑战并存。拆分成四个专业委员会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律师,尤其是年轻律师有机会加入各个专业委员会,展示他们的才华,为行业作出贡献。原来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的律师,则分散流向了新成立的四个专业委员会。从表面上看,此次调整使专业力量有所分散,但通过与诸位同仁共事的经历,我们著作权法律专业委员会以20余人的精干团队,在80个专业委员会中排名一直保持在第十名左右,充分体现了每位成员的专业素养与协作精神。
本书是著作权法律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专著,回望创作历程,感慨颇多。律师实务工作繁重,抽出时间进行理论研究并非易事,而写作又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做基础。从每年深圳市律师协会举办的知识产权十大案例的评选来看,投稿参与评选的案例中,著作权案件的数量相对较少,有些参选案例的典型性也略显不足,也侧面反映了深圳律师同仁对相关典型案例的实践经验尚不充足。令人欣慰的是,著作权法律专业委员会的同仁还是决定迎难而上。其间,编委会召开了七八次全体会议,讨论本书的大纲、文章的体例。考虑到成员理论功底和写作能力的差异,我们要求大家从律师最擅长的案例入手,讨论法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避免讨论过于理论性的问题。提交初稿后,又对每篇文章逐一讨论修改。历经数轮统稿修订,终将零散经验凝练成体系化的专业成果。
本书按照作品类型分类,既涵盖文字、口述、计算机软件、美术、视听等传统领域,亦前瞻性探讨NFT、人工智能生成物等新兴议题。希望这些探讨能够给读者朋友启发和帮助。
在此,再次感谢何美华律师、韩岳峰律师、张韵律师、王琼花律师、屈文静律师五位班子成员,无论是在委员会的平时工作中,还是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大家精诚团结、十分默契,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也非常感谢本书的两位副主编——刘榕律师、谢涛律师,刘榕律师负责整本书的统稿,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谢涛律师不仅自己认真撰稿,提供优质文章,还请其团队同事帮忙做了相当多的辅助工作。也要特别鸣谢丁君影律师,虽未担任委员会正式职务,但承担了很多组织协调的工作。限于篇幅,不再逐一致谢。最后,我只想说,遇到大家真好。
张 勇
2025年4月2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