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250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653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1010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403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347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500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230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485
|
編輯推薦: |
130载风雨兼程,天津大学自1895肇启现代教育先河,十八位校长以思想拓路,以实践筑基,融通古今中外,铸就育人丰碑。这部杰作深研办学智慧,揭示教育规律,彰显教育家精神,为时代育英才立典范。深刻阐释大学教育发展规律,生动展现其丰富的教育家精神,所论深具创意与启迪,为大学办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
內容簡介: |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是延续至今的著名学府,拥有辉煌历史,作育无数人才,深厚底蕴足以傲立。《思想与实践——一所大学的130年(1895一2025)》运用历史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现代、本土—世界、校长办学的维度,深研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各时期校长办学的思想精髓与实践特色,内容系统广博,深入浅出,独具特色,是中国大学史研究的一部杰作。作者透过130年校史的研究,系统总结清末、民国和新中国初期及改革开放以来盛宣怀等十八位位著名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活动,深刻阐释大学教育发展规律,生动展现其丰富的教育家精神,所论深具创意与启迪,为大学办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
關於作者: |
王杰,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近现代史专业,现任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所长。张世轶,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从事近代教育史等领域研究。
|
目錄:
|
导言:天津大学的历史沿革
第一章 清末,北洋大学的初创时期
第一节 北洋大学堂的创办思想
第二节 对现代大学培养模式的规划
第三节 西学中国化的教学实践
第二章 民国,北洋大学的曲折发展时期
第四节 实事求是校训与家国情怀楷模
第五节 工程教育本土化、民族化思想
第六节 “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的实践教学理论
第七节 培养卓越人才的工程教育观
第八节 人本主义的“综合培养方案”
第三章 新中国,多科性工业大学时期
第九节 “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探索
第十节 “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实践与倡议
第四章 改革开放,建设研究型大学时期
第十一节 借鉴世界高等教育经验,推动高校改革开放
第十二节 “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思想
第十三节 天津大学百年历史机遇期
第十四节 “办特色、出精品、上水平”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第五章 21世纪,双一流大学建设时期
第十五节 “育人之是,上下索求”的思考与追求
第十六节 “兴学强国、求是创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第十七节 “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学科布局
后记
|
內容試閱:
|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后。甲午战败,举国图强,洋务运动实业派代表人物盛宣怀意识到:“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1892年盛宣怀上任津海关道后,开始筹备办学。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
天津大学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
1899年,天津北洋大学堂的第一届学员毕业。1900年元月,学堂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由于成绩最优,香港学员王宠惠成为“钦字第壹号”文凭获得者。北洋大学堂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当时在国内与哈佛、耶鲁齐名,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
北洋大学堂按照美国近代模式办学,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四年。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四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1897年学堂增设铁路专科,1898年又设铁路学堂,上述学门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堂校舍为敌兵所霸占,设备、文档案卷遭毁坏,学校被迫停办。至1903年4月学堂方在西沽(今河北工业大学红桥校区东院)正式复课。
1903年北洋大学堂开学复课时,分设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三个学门,后应外交需要附设法文班、俄文班,1907年开办师范科,至此北洋大学已成为包括文、法、工、师范教育诸科,初具综合性的新式大学。
要充分认识大学文化在高等教育创新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要坚持中国特色。在此基础上,与会学者共同“倡议”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要做到四个“坚持”: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紧跟时代步伐,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彰显中国文化底蕴的生命力、创新力和对于世界高等教育的新贡献;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服务于大学的核心使命,推动高校的学风建设、师德建设,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突显文化强校、文化育人作用,构建具有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提高中国大学文化的软实力;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结合各校实际,突出个性,创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形成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在1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熔铸为天大人的品格,成为激励全体天大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精神动力。天津大学将不断凝塑天大品格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天大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