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39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1367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商伟 韩笑 北大文研院“江山胜迹”系列讲座精彩重现
》
售價:HK$
755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281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39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2030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296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203
|
內容簡介: |
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初以及2008年3次世界性粮食危机警示,担心粮食安全问题不是杞人忧天。目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种粮主体是国家粮食供给的基础。
本书构建了种粮主体耕地利用行为、粮食种植行为、技术选择行为、储粮售粮行为以及粮食消费行为分析框架,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和行为差异既直接影响着粮食生产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又通过土地利用、技术选择等行为间接影响着粮食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其中既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消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种粮主体分化趋势,瞄准不同主体的行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探寻针对种粮主体行为的优化政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微观基础,从而在增加粮食供给总量的同时优化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并增强生态的友好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立足国内从供给侧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關於作者: |
虞洪,四川荣县人,1982年7月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室主任,四川省农村发展促进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农村经济。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项;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农村经济》等报刊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获得中央农办、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以及农业部、省发改委、农委等部门采纳研究成果共计17项。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研究背景
实践背景
第二节 选题价值
理论价值
应用价值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及不足之处
创新之处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粮食安全
种粮主体
农户分化
种粮主体分化
第二节 种粮主体分化及行为变迁理论
种粮主体分化理论
种粮主体行为理论
第三节 国外种粮主体分化及行为变迁研究动态
国外种粮主体分化研究
国外种粮主体行为研究
国外种粮主体分化与行为变迁的关系研究
国外种粮主体分化与行为变迁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第四节 国内种粮主体分化及行为变迁研究动态
国内种粮主体分化研究
国内种粮主体行为研究
国内种粮主体分化与行为变迁的关系研究
国内种粮主体分化与行为变迁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
第三章 粮食安全形势分析
第一节 粮食安全评价
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粮食安全评价及比较分析
第二节 保障粮食安全压力加大
资源环境支撑能力下降
消费需求快速提档升级
国际粮市不确定性增加
第三节 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五大中长期挑战
粮食播种面积难保障
粮食供应链面临全面冲击
粮食规模经营主体发展能力不足
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
粮食产业投入增长受限
第四章 种粮主体分化条件、类型、特征
第一节 种粮主体的演变
第二节 种粮主体分化的条件
人地关系调整是种粮主体分化的前提条件
生产能力提升是种粮主体分化的关键支撑
政策制度导向是种粮主体分化的重要动力
第三节 种粮主体分化的类型
第四节 种粮主体分化的特征
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种粮主体分化特征
第五章 耕地利用行为变迁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第一节 耕地利用行为特征
耕地经营收入来源占比大幅下降
耕地劳动力资源配置大幅下降
耕地多元流转规模大幅提升
第二节 耕地利用行为变迁分析
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
耕地“非粮化”趋势加剧
耕地“撂荒性”行为增加
耕地“机械化”水平提高
第三节 耕地利用行为差异分析
耕地利用态度差异
耕地流转行为差异
耕地流转形式差异
第四节 未来耕地经营规模选择行为差异实证分析
耕地利用行为差异模型建构与实证检验
种粮主体未来耕地经营规模选择行为差异实证分析
粮食主产省与非主产省未来耕地经营规模选择行为差异实证分析
不同地貌类型未来耕地经营规模选择行为实证分析
第五节 耕地利用行为变迁和差异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耕地非农化直接减少粮食长期产能
耕地非粮化可能减少粮食当前产能
耕地撂荒化造成粮食生产能力下降
机械化水平提高增进粮食生产效率
第六章 粮食种植行为变迁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第一节 粮食种植行为现状特征
粮食种植耕地供需错位
新型主体资金压力较大
粮食种植投入产出失衡
粮食生产服务响应不足
第二节 粮食种植行为变迁分析
粮食生产目的从交换到双向两极分化
粮食生产地位从主业到专业兼业并存
粮食生产方式从单一到多种方式共进
第三节 粮食种植行为差异分析
粮食补贴政策驱动效率差异
粮食种植服务需求内容差异
粮食生产借贷资金来源差异
第四节 粮食生产方式差异实证分析
变量选择
模型设定
计量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粮食种植行为变迁和差异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粮食播种面积可能下降
粮食种植动力难以维持
粮食提质增效难度较大
第七章 种粮技术行为变迁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第一节 种粮技术行为现状特征
技术培训意愿以愿意为主
技术选择目的以增产为主
技术需求内容以病虫害防治为主
种子来源渠道以种子公司为主
第二节 种粮技术行为变迁分析
技术需求内容更加多元化
劳力投入强度持续减量化
技术服务供给日趋组织化
第三节 种粮技术行为差异分析
技术培训参与差异
技术需求内容差异
技术来源渠道差异
第四节 新技术采用态度差异实证分析
变量选择
模型设定
计量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种粮技术行为变迁和差异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技术选择态度对粮食安全的两面性影响
技术选择目的对粮食安全的两面性影响
技术选择行为差异对粮食安全的两面性影响
第八章 储粮售粮行为变迁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第一节 储粮售粮行为现状特征
种粮主体储粮目的多元化
种粮主体销粮渠道的多元化
粮食价格行情来源的多元化
第二节 储粮售粮行为变迁分析
粮食安全意识增强
粮食储存比例回升
储粮设施技术优化
第三节 储粮售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