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近代史(史学大师蒋廷黻作品)
》
售價:HK$
429

《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
》
售價:HK$
484

《
今日向长安(上下册)
》
售價:HK$
1015

《
所有顽固的人(超20家主流媒体报道的上海推理主题独立书店生存实录)
》
售價:HK$
286

《
蝶之恋 博物画中的蝴蝶 复古艺术馆14
》
售價:HK$
704

《
运载千秋:中国大运河传
》
售價:HK$
449

《
史记里的谜:司马迁未言明的历史真相(发现一个比《史记》记载更加精彩的古代中国。读懂《史记》的好帮手)
》
售價:HK$
347

《
磨合:近代镇江的全球化之旅 精装 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398
|
編輯推薦: |
一是探索打造“三维四进五融”模式。 “三维”课程内容包括专题篇、实践篇、职业篇。围绕“三维”课程内容,配套研制“四进”教学资源包:进课堂、进生活、进专业、进产业。达成“五融”课程目标:“五育融合”以劳育为基础,以劳动教育全面贯通中高技能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有劳动素养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行业状元等德智本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数字资源丰富。“X”资源包涵盖两大块:一是放在每本教材封底的综合资源二维码资源,包括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电子教案、案例库、习题(试卷)库等;二是放在“1”纸数融合教材正文中,以二维码数字资源形式出现的原创案例、图片(部分非原创资料要注明来源出处,确保无版权著作权纠纷),原创音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数字资源。三是项目任务制编写体例。每个单元设置导语、教学目标、劳动实践、展示分享与评价、拓展资源几个模块。其中劳动实践模块里下设情境导入、劳动准备、劳动实施,劳动实施里可包含多个任务,每个任务都包含具体实施步骤。四是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及课程体系。以统筹中高职业学校一体化劳动课程教材资源建设为抓手,
|
內容簡介: |
按照国家劳动教育政策精神,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类型特点,《劳动教育“1 H”资源包(中职版)》站在劳动育人视角,在系统研究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独特优势、基本教学规律及实施路径的基础上,着眼于长期化、系统化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学资源需求,介绍了“认知劳动世界篇”“体验劳动实践篇”“引领未来职业篇”三大篇内容。“认知劳动世界篇”重点开展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及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体验劳动实践篇”将劳动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践相结合,创新中等职业学校“劳动 ”专业实践的劳动课模式;“引领未来职业篇”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未来职业的新变化与新素养培养展开。
|
關於作者: |
周洪宇 195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教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兼职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任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发展战略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督导团专家组成员、*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研究教育史和教育政策问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100余篇论文。
|
目錄:
|
认知劳动世界篇第一单元劳动理念/003主题一新劳动 新要素/003主题二了解新质生产力/007第二单元劳动知识/010主题一劳动法规知多少/010主题二劳动安全很重要/013第三单元劳动精神/018主题一劳动精神我总结/018主题二劳动精神我体悟/021第四单元工匠精神/024主题一工匠精神我提炼/024主题二工匠精神我传承/027第五单元劳模精神/031主题一劳模榜样在身边/031主题二劳模精神我践行/035体验劳动实践篇第六单元“生活劳动 ”实践/041项目一我是宿舍“收纳师”/041项目二营养美食我制作/047项目三智能家居会使用/054目录第七单元“生产劳动 ”实践/061项目一校园美化植物养护/061项目二中国灯笼巧制作/068项目三智能温控器我组装/076第八单元“服务性劳动 ”实践/084项目一我是宿舍“快递员”/084项目二家乡旅游做攻略/092项目三抢险救灾我行动/098引领未来职业篇第九单元新职业新未来/111主题一未来产业新赛道/111主题二新职业与新未来/116第十单元新职业新素养/121主题一劳动拓展新职业/121主题二劳动养成新素养/125附录多彩劳动周/131目录
|
內容試閱:
|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设的课程。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2020年7月*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对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实施途径等提出了纲领性要求。目前,*基于新版《目录》正启动新一轮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修(制)订工作,明确要求各研制组按照中高本专业一体化建设思路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但从整体上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且面临诸多共同的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在于: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如何从形式一体化走向内涵一体化,从整体上建构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劳动育人模式?正是基于这一问题导向,从中职、高职专科和本科一体化(以下简称中高本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教材项目整体推进视角,创新教材建设理念与思路,开发“劳动教育‘1 H’资源包中高本一体化解决方案新形态教材”(以下简称“1 H”资源包项目),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为确保“1 H”资源包项目开发高质量推进,项目组以科研攻关的精神,注重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组建了以知名教育学家、职教专家为学术领衔,以劳动教育专家、职业教学专家、前沿科技行业专家为实践支撑的项目攻关团队,在开展大量调查研究、梳理大量优质资源的基础上,确定了“1 H”资源包的研发原则及创新路径。1.坚持劳动教育价值观引领原则“1 H”资源包项目开发坚持以劳动教育价值观为统领,研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高本一体化新型劳动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总原则。总序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中高本一体化劳动教育的开展,首先要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贯彻始终,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动手实践,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基本劳动能力的同时,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和习惯。其次要体现时代特征,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手段融入教材,反映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趋势,增强教材的时代性和实用性。2.立足新质生产力探索劳动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职业院校的整体要求,立足新质生产力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要求,从新理念、新内容、新框架、新实践、新形态等方面探索“1 H”资源包的创新性编写工作。一是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适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活跃、*具创新性的要素,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生产力的能级,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集聚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新质生产力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劳动教育而言,新质生产力既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内涵,也是职业院校劳动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适应新质生产力和教育强国建设要求,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势必进入“新劳动教育”阶段:紧扣新质生产力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中高本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以撬动职业教育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改革,提高中高本一体化劳动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新技能劳动者。二是新内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重点结合专业特点,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中职)、32学时(高职专科及本科),通过劳动教育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1 H”资源包项目在劳动教育内容上,包含“认知劳动世界篇”“体验劳动实践篇”“引领未来职业篇”。这三大篇内容,适度超出 16学时、32学时安排,力求成为学校与师生开展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的方案指南和项目导引。“认知劳动世界篇”“引领未来职业篇”以劳动教育专题内容为主,在“体验劳动实践篇”中进行了产教融合的劳动实践探索。特别是在劳动实践部分,紧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三类劳动内容,结合中高本职业学校专业特点,在劳动实践活动设计上,以“劳动 ”专业实践为探索,设计了“日常生活劳动 ”“生产劳动 ”“服务性劳动 ”三类新劳动实践项目。三是新框架。在内容框架设计方面,按照“认知劳动世界篇”“体验劳动实践篇”“引领未来职业篇”递进式布局,在纵向上一体化贯通中职、高职、职教本科三个学段,在横向上实现劳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职业规划的整体贯通。“认知劳动世界篇”“引领未来职业篇”以劳动理论与劳动知识为主,属于理论部分;“体验劳动实践篇”重点突出劳动实践,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其中,劳动实践以劳动项目为载体,将三类劳动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方便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四是新实践。本套教材以劳动教育、职业教育专家领衔,联合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共同参与教材编写,确保教材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劳动实践项目设计突出“知识”“技能”“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将劳动过程实施融入专业技能流程,在专业课实习实训中开展劳动教育,努力实现与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方向的无缝对接。五是新形态。以纸数融合的“1 H”资源包形态呈现,既满足全国各类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教学的共同需求,又兼顾不同专业方向的个性化需求。“1”是以通识性为主体的纸质教材,是资源包“H”的总牵引。“H”为教参 数字化教学素材,包括教学大纲、微课及多媒体教学资源、评价体系、教材培训等教研内容,以及各专业方向、各实践项目的沉浸式呈现及个性化课件。随着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教材开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高本一体化劳动教育教材将以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内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