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城市化进程中教育资源优先配置的逻辑 以中等专业教育演变为例

書城自編碼: 415645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刘丽芳、刘若琳
國際書號(ISBN): 9787524500582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305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449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449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296
20世纪20年代日本侵华研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20世纪20年代日本侵华研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售價:HK$ 755
物联网漏洞挖掘与利用:方法、技巧和案例
《 物联网漏洞挖掘与利用:方法、技巧和案例 》

售價:HK$ 505
家族财富管理:永续繁荣的智慧体
《 家族财富管理:永续繁荣的智慧体 》

售價:HK$ 347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让我留在你身边升级新版 》

售價:HK$ 286

編輯推薦:
本书内容丰富了中国自主教育知识和制度探索的理论研究,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强国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与决策参考。
內容簡介:
本书立足我国城市化率攀升、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背景,运用强制同构理论与结构功能主义,从教育资源优先配置的“本土化—国际化”逻辑出发,深入剖析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基层公共服务、非遗技艺传承和城市群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中的功能机制与实现路径,进一步分析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融合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从而组建跨地域教育资源和学习共同体,以应对基层中小学教师专业人力资本提升要求。本书内容丰富了中国自主教育知识和制度探索的理论研究,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强国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与决策参考。
關於作者:
刘丽芳,华中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任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区域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千湖学术丝路团队创始人,国际高等教育财政研究学术共同体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理事。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武汉市政府委托项目等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錄
第1章 绪 论001
1.1 研究背景003
1.2 核心概念006
1.2.1 城市化006
1.2.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007
1.2.3 职业教育007
1.2.4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008
1.3 文献综述009
1.3.1 关于城市化进程发展的研究009
1.3.2 关于城市化、教育资源与高等教育发展关系的研究013
1.3.3 关于高等教育资源来源多样化的研究016
1.3.4 关于城市化、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的研究017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020
1.5 研究意义022
1.5.1 理论意义022
1.5.2 实践意义023
1.6 创新之处025
本章参考文献027
第2章 全球化进程中资源配置的强制同构031
2.1 全球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城市化叠加034
2.2 教育资源优先配置的特征和影响038
2.2.1 教育资源优先配置的倾向038
2.2.2 教育资源优先配置对中等专业教育发展的影响040
2.2.3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资源优先配置的强制同构逻辑043
2.3 绩效主义配置国家财政科研经费资源048
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的重要性050
2.3.2 竞争性科研经费在高校中的配置差异052
2.3.3 竞争性科研经费配置差异的统计分析054
2.3.4 财政科研经费资源配置对研究型大学分层的强化作用062
2.4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理念原则065
2.4.1 功能定位与子系统对应067
2.4.2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职业教育的深层意义069
2.4.3 中等专业教育对基层公共服务治理的功能分析070
2.4.4 动态调节:从强制同构的资源配置失衡到再均衡073
本章参考文献074
第3章 城市化进程中教育资源配置格局077
3.1 中国城市发展历程与教育规模扩张079
3.1.1 城市化发展历程079
3.1.2 高等教育发展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083
3.1.3 城市人力资本投资与土地资源开发并行084
3.2 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和层次特征087
3.2.1 资源配置理论分析089
3.2.2 成本有效理论分析093
3.2.3 国家人力资本理论分析096
3.2.4 AGIL模型分析099
3.3 综合均衡观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103
3.3.1 相关研究103
3.3.2 教育资源配置的综合均衡105
本章参考文献112
第4章 职业教育发展演变与教育资源配置115
4.1 职业教育发展阶段与公平性演变117
4.2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及发展空间123
4.2.1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逐年减小127
4.2.2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源和办学质量有所提升128
4.2.3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加大130
4.2.4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课程多样化132
4.2.5 中职教师培训形式多样133
4.3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文化资本分析135
本章参考文献139
第5章 教育资源供给差异与原因分析143
5.1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职业教育公平性145
5.2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资源差异152
5.3 高等教育与高质量城市化发展的关系162
5.4 职业院校赋能乡村振兴和促进国际合作167
本章参考文献170
第6章 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教育资源配置173
——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为例
6.1 乡城流动中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175
6.1.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175
6.1.2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与保护177
6.2 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181
6.3 院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路径与案例185
6.3.1 院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路径185
6.3.2 院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典型案例190
6.4 农业高校和头部企业资源配置193
本章参考文献199
第7章 开放高等教育资源赋能专业资本发展203
7.1 基层教育乡村教师的专业资本发展205
7.1.1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资本的内涵阐释206
7.1.2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资本的流失困境212
7.1.3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资本的增值路径216
7.2 高等教育数字化赋能专业资本发展222
7.3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227
本章参考文献235
第8章 楚怡精神与城市群职业院校协同发展239
8.1 楚怡精神的价值与传承243
8.1.1 职业学校精神空间的现代意蕴243
8.1.2 楚怡职业教育精神的文化基因247
8.2 中等职业教育与技能型人才培养250
8.2.1 中等职业学校规模250
8.2.2 楚怡匠心技能教育赋能区域发展的多维路径258
8.3 楚怡职业教育实践与区域经济发展——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261
8.3.1 常德市产业发展特点261
8.3.2 楚怡匠心文化浸润与职业教育精神内核构建265
8.3.3 楚怡文化心理形成城市群教育协同的能动作用269
本章参考文献278
第9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281
9.1 研究结论283
9.2 研究不足286
9.3 研究展望289
附 录 相关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291
后 记 299
內容試閱
本书立足我国城市化率攀升、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背景,运用强制同构理论与结构功能主义,从资源配置逻辑出发,深入剖析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基层公共服务、非遗技艺传承和城市群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中的功能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中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紧密相关。从早期侧重中等专业教育,到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向研究型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转移,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发挥着“社会缓冲器”与“能力转换器”的关键作用。本研究也为构建“教育资源配置—技能培养—文化传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第一部分,城市化、高等教育普及化与职业教育的时代定位。2022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突破65%,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7%,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这两大社会变革交织形成独特的历史语境:一方面,制造业升级、服务业扩张对技能型人才产生迫切需求,传统劳动力供给模式难以满足产业转型要求;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进入社会中心,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其“类型教育”属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既回应城市化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又承担起非遗技艺传承的文化使命,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本研究采用双重理论分析框架:强制同构理论揭示资源配置的全球化趋同对高等教育体系绩效主义和分层化的外部压力;结构功能主义则用于剖析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功能,维持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系统平衡。两种理论的结合,既解释了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外部约束机制,又阐释了其内部功能发挥的结构性逻辑,为分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逻辑提供立体视角。
第二部分,中等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对城市化进程的结构性响应。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城市化、城市群协同发展和乡村非遗传承,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服务业向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均要求职业教育提供大量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技能型人才。教育资源配置的响应在于城市化早期对中等专业教育的倾斜性资源配置,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将重心转移到研究型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发挥着“社会缓冲器”与“能力转换器”的双重作用。
第三部分,城市化进程中非遗传承的院校作为。城市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与文化变迁,使非遗技艺面临传承主体流失和文化语境消解的双重危机。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和工业化生产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使非遗技艺传承难度加大。例如,在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传承中,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通过“课程重构—师资整合—产业对接—海外传播”的系统设计,将非遗技艺纳入组织知识,从“博物馆式保护”转向“校园传承”,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到价值语境。
第四部分以楚怡精神为价值引导,提出推动城市群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与经济需求的精准匹配的策略。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依托楚怡精神强化高校的协同发展,引导高等教育资源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区域支柱产业集聚;同时,依托技能大赛的产业引领作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城市群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楚怡精神倡导的“兴工”理念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升级需求相结合,有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创新研究丰富了城市化发展的理论研究,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强国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与决策参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