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
》
售價:HK$
484

《
今日向长安(上下册)
》
售價:HK$
1015

《
所有顽固的人(超20家主流媒体报道的上海推理主题独立书店生存实录)
》
售價:HK$
286

《
蝶之恋 博物画中的蝴蝶 复古艺术馆14
》
售價:HK$
704

《
运载千秋:中国大运河传
》
售價:HK$
449

《
史记里的谜:司马迁未言明的历史真相(发现一个比《史记》记载更加精彩的古代中国。读懂《史记》的好帮手)
》
售價:HK$
347

《
磨合:近代镇江的全球化之旅 精装 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398

《
一纸风流:诗词中的快意江湖
》
售價:HK$
296
|
編輯推薦: |
没有人是永远谦虚的,尼采也不例外。蕞真实、蕞疯狂的尼采自传。从1888年10月15日始——那天是他四十岁生日,至同年11月4日,尼采只用不到三个星期就写下了这本关于他一生的故事——没有犹豫,不怕后果,毫无隐藏不是尼采这么快就发疯了,而应该说他这么晚才发疯。尼采在1888年精神错乱前完成这本自传,他将自己描述为“炸药”,以前所未有的破坏性力量,摧毁着束缚人类热情的全部桎梏我不是人,我是炸药。这是尼采对世界的最终回应,也是他对自身的最后一次确认。尼采的巨大影响力不仅在于他的哲学独创性,还在于他是德语界蕞杰出的散文作家本书由复旦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尼采哲学资深译者李晶浩德语足本直译,再现原著虚张声势、敏锐脆弱的“超人”文笔
|
內容簡介: |
“小蓝花哲思书系”精选经典哲学,让思想开出你的那朵蓝。
《瞧!这个人》原名Ecce homo,是尼采对自己非凡哲学生涯的总结,是对尼采意志蕞后的伟大证明。在这本书里,尼采毫不避讳地反思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哲学见解以及生活经历。通过一系列主题章节,如“为什么我如此聪明”“为什么我能写出如此好书”等,深入探讨了对自己作为个人和哲学家的理解,旨在以一种与社会普遍理想相悖的方式重塑价值观,达成一种讽刺性的自我赋权。
|
關於作者: |
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 《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善恶的彼岸》《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论道德的谱系》等。
译者李晶浩,复旦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德国科隆大学哲学学院日耳曼学系访问学者,译有《人性的,太人性的》《教育何为》等。
|
目錄:
|
前 言
一 为什么我如此智慧
二 为什么我如此聪明
三 为什么我能写出如此好书
四 《悲剧的诞生》
五 《不合时宜的考察》
六 《人性的,太人性化的》
七 《曙光》
八 《快乐的科学》
九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十 《善恶的彼岸》
十一 《道德的谱系》
十二 《偶像的黄昏》
十三 《瓦格纳事件》
十四 为什么我是一个天命
|
內容試閱:
|
前 言
1.
鉴于我不久将向人类提出有史以来最艰难的要求,我觉得极有必要说明我是谁。从根本上说,人们应该是知道的:因为我没有让自己成为“无名之辈”。然而,我的使命之伟大与同时代人之渺小的不相称,表现在人们不曾听见我,甚至也不曾看见我上面。我是靠自己的信誉活着的,而说我活着,也许只是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我只需要和夏天来恩加丁山谷的任何一位“有识之士”说几句话,就能使自己相信,我并没有活着。……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项义务是我的习惯、尤其是我本能的骄傲所强烈抗拒的,那就是宣告:“听我说!因为我是如此这般的一个人!切勿将我与别人混淆!”
2.
例如,我绝对不是一个怪物,不是一个道德狂人,——我甚至是迄今被尊为道德典范的那种人的对立面。老实说,这恰恰是我的骄傲。我是哲学家狄奥尼索斯的弟子,我宁愿成为萨蒂尔,也不愿做一个圣徒。但人们只要读一读本书就知道了。也许我能成功,也许本书的意义就在于,以欢快的、与人为善的方式表达出这种对立。我最无意承诺的,或许就是“改善”人类。我不会树立任何新的偶像;但愿旧的偶像能了解拥有泥腿是什么样的感觉。推倒偶像(我指的是“理想典范”)——才是我的工作。人们捏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于是现实被剥夺了其价值、意义和真实性…… “真实的世界”与“虚假的世界”——用德语说,即捏造的世界和现实世界…… 迄今为止,理想的谎言一直是对现实的诅咒,人类由此从骨子里变得虚谎与虚假,以至于去崇拜那些颠倒的价值观,而正确的价值观才使人类的繁荣、未来、以及对于未来的崇高权利得以保障。
3.
谁懂得呼吸我的作品的气息,谁就懂得那是一种高空的气息,一种强烈的气息。你必须为它而生,否则你因它而伤风的危险不小。寒冰近在咫尺,孤独无边无际,——但在光明中,万物是多么平静!呼吸是多么自由!独处时的感受是多么丰富!——我迄今为止所理解和实践的哲学,就是自愿居于冰雪之巅的生活,——就是对此在生命的一切奇异与可疑之处的探寻,即一直以来被道德所禁绝的一切。从我在禁区中漫游的长期经历中,我学会了以一种截然不同于人们之期许的方式,来看待迄今所进行的一切道德化与理想化的根本原因。哲学家们的隐秘过往、其赫赫声名背后的心理机制,对我来说已经昭然若揭。——一个有智识的人能够承受多少真理,敢于为多少真理冒险?于我而言,这越来越成为一个衡量价值的真正标准。谬误(即对理想的信仰)并不是盲目,谬误乃是怯懦…… 认识上的每一项成就、每一个进步,都源于勇气,源于对自身的严厉,源于对自身洁净度的要求…… 我并不反驳理想典范,我只是在它们面前戴上了手套…… “我们追求被禁止的事物”:在这一精神中,我的哲学终将赢得胜利,因为一直以来被禁止的唯有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