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254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HK$
398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HK$
301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HK$
305

《
DK草药大百科
》
售價:HK$
1367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806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250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653
|
內容簡介: |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既是一种治理机制,也是一种治理方式,更是一种治理思维和策略。它代表着对以政府监管为主的传统生态环境法治思维的突破,以及对新时期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法治形塑。 本书立足于软法理论与环境法学理论的协调与融合,在“治理机制”的意义上深入剖析环境软法的运行机理和制度构建,旨在回答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为何有效”、“有何效果”以及“如何有效”等理论问题。
|
關於作者: |
李天相,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能源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福建信实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公法、环境司法。出版专著《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研究》,发表论文《市民公约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运用》《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利益的维度——以环保民间组织为视角》《“原则之治”下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的优化》《以协调与融合为核心的环境法学方法论初探》等。
|
目錄:
|
目 录
绪 论
总 论
第一章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本体解析
第一节 软 法
第二节 环境软法
第三节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
第二章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兴起和意义
第一节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兴起
第二节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运作机理
第一节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效力基础
第二节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规制策略
第四章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生态环境治理功能
第二节 社会治理功能
第三节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功能预期的厘定——基于两方面功能的协调与融合
第五章 中国环境多元规范体系下的软硬法协同治理
第一节 中国环境多元规范体系的形成和特点
第二节 环境软法的地位和任务及其与硬法的协同
第三节 法律规范中的环境软硬法协同——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例
第四节 基层实践中的环境软硬法协同——以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为例
分 论
第六章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两大类型及其代表性软法规范
第一节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两种类型的代表性软法规范
第七章 行政主体行为的环境软法治理机制——以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为代表
第一节 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兴起及其软法性质
第二节 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行政自制的促进机理
第三节 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软法生成路径
第四节 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柔性规制内容
第五节 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灵活适用规则
第八章 社会主体行为的环境软法治理机制——以市民环境公约为代表
第一节 硬法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局限性
第二节 市民公约:城市生态环境治理需求的软法回应
第三节 市民环境公约的正当性
第四节 市民公约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第五节 市民环境公约的实效评估
第六节 市民环境公约规范内容的规范化建构
第七节 市民环境公约生成程序的规范化建构
结 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序
虽然我国公法学意义上的软法概念受到来自多方面的质疑,但环境软法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广泛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不多。天相博士作为吉林白城生人,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以后,来到东海之滨的厦大白城,作为我的合作博士后以“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为选题开展研究工作。他选择走上“环境软法”这一人迹罕至的小路,前路绝非坦途,是需要一定学术勇气的。但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多年潜心学术的深耕细作,天相博士的这项研究终于果硕花红、行将付梓。他请我为之作序,我欣然应允。
从我国环境法的发展历程来看,以守法、激励为重心的第二代环境法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环境法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这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政策、环境法律法规中的弹性条款、市民环境公约等林林总总的软法规范均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环境软法治理机制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已无法为环境法学界所忽视。但是,当前对于软法的研究多是在公法学或国际法学语境下进行的,以“环境软法”为对象进行的专门研究尚付阙如。
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使得环境法的目的和任务迥异于传统法律领域,也使得环境软法具有不同于其他领域软法的理论特点和实践需求。软法的一般理论难以解答我国法治实践中对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诸多疑问,尤其是环境软法治理机制“为何有效”、“有何效果”以及“如何有效”等理论命题。
天相博士在《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研究》一书中运用了以协调与融合为核心的环境法学方法论,围绕软法理论与环境法学理论,协调二者之间相互冲突的方面、融合二者之间相互一致的方面,并从“治理机制”的意义上对环境软法的运行机理和制度构建加以深入剖析。
具体而言,一方面,本书从生态环境公共治理的整体逻辑出发,探讨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概念、兴起过程和意义、运作机理、基本功能及软硬法协同治理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立足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环境软法规范,探讨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代表性软法规范,包括以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为代表的行政主体行为的环境软法治理机制和以市民环境公约为代表的社会主体行为的环境软法治理机制。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既是一种治理机制,也是一种治理方式,更是一种治理思维和策略。它代表着对以政府监管为主的传统生态环境法治思维的突破,以及对新时期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法治形塑。诚然,强力行政管制往往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但在风险社会下,人人自觉主动保护生态环境才是生态环境治理的理想状态和最终期待。同时,环境软法治理机制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引导,代表着环境法对人文关怀的拥抱。这对充满技术理性的环境法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从这一角度来说,环境软法治理机制具有制度建构层面的意义。
中国环境软法治理机制作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选项,回应了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有助于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法治难题,是具有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生态环境治理与社会治理在法治的语境下融合,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在这簇火花中,一种“软硬”兼备、刚柔并济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在环境软法与环境硬法的相互协同中,我国环境法律体系将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严密化和科学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