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2030

《
大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
售價:HK$
704

《
新宏观经济学 来自后凯恩斯主义-老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第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售價:HK$
1316

《
《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刷边特装版)博物岛系列 探寻上古草木之美纵览山川博物大观
》
售價:HK$
1306

《
中国芍药品种图志(精)
》
售價:HK$
1469

《
八面玲珑+无为(全2册)高级人性拆分现场社交处世思维以自在心于无为处倾听内心的声音修身养性无为
》
售價:HK$
606

《
现代战略家军事史:1861年以来美国的主要战争
》
售價:HK$
500

《
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刘永奎)
》
售價:HK$
301
|
編輯推薦: |
凝聚全球50多位顶级专家心血,全面总结西方艺术发展历程。
归根结底,欣赏艺术本无必要——它既不能果腹,也不能御寒,更无法抵御疾病,但人们却难以抗拒其魅力,因为艺术显然在视觉、智识和心理层面满足了人类的基本需求。《牛津西方艺术史》旨在满足读者的这些需求。——马丁?肯普
|
內容簡介: |
《牛津西方艺术史》系列共5册,涵盖绘画、雕塑、版画、摄影、家居装饰、空间设计、艺术史及艺术评论、艺术产业等多个艺术领域,以图文并茂的呈现形式,全面总结从古代到当代的艺术发展演变历程。本系列由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马丁?肯普与全球50余位艺术史学研究者联袂撰写,各领域学者撰写对应主题章节,为读者提供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既是专业研究者的必 备书,也是普通读者的理想入门读物。
《牛津西方艺术史:二十世纪现代艺术》探讨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至二十世纪末的艺术发展历程。本分册以“国际主义风格”为开篇,从艺术态度而非特定风格的一致性角度出发分析国际现代主义的发展演变;“另类艺术”章节,介绍了艺术创作向非传统媒介的延伸,而这也是20世纪下半叶艺术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摄影”章节,探讨了摄影艺术在20世纪的延续和发展;“其他艺术中心”各章,分别介绍了苏联、拉丁美洲、印度、非洲和非裔加勒比、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艺术,充分展现了传统视觉文化与外来新观点产生的各种碰撞;“后现代主义”章节,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对“审美客体”自主价值的否定、对多元化价值观念和折中主义风格的推崇,以及对现代主义主体性的质疑与挑战。此外,本册还对艺术史、艺术评论以及艺术博物馆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關於作者: |
马丁?肯普(Martin Kemp),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FBA),牛津大学艺术史荣休教授,牛津大学三一学院名誉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莱奥纳多?达?芬奇》《艺术的科学》《从基督到可乐》《与达?芬奇同行》等。
|
目錄:
|
国际主义风格 1
另类媒介 54
摄影 72
其他艺术中心:苏联 109
其他艺术中心:拉丁美洲 116
其他艺术中心:印度 126
其他艺术中心:非洲和非裔加勒比地区 137
其他艺术中心: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153
后现代主义 165
艺术史 200
评论家和艺术评论 209
艺术博物馆和画廊 218
后记 229
年表 236
术语表 242
扩展阅读 243
图片致谢 247
索引 251
|
內容試閱:
|
相较于古代艺术史,现当代艺术史的历史分期面临更大挑战。本册“国际主义风格”章节审视了国际现代主义自我宣称的主导地位——这种宣称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态度,而非基于连贯艺术风格的历史实绩。这一态度由一系列共识性观点构成:原创性至上、艺术家仅需对“艺术”本身负责、公众认知存在时滞性、创造力并不体现在对自然的写实模仿上。现代艺术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对20世纪新科技催生的新材料的利用,“另类媒介”章节对此有专门论述。
如今回望,我们更能认识到现代主义主流之外的艺术传统所具有的独特生命力——无论它们是接纳还是抗拒国际潮流。本册“其他艺术中心”各章,分别考察了苏联、拉丁美洲、印度、非洲和非裔加勒比地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艺术,清晰呈现了当地既有视觉文化与外来新思想互动产生的多样性。
本册“后现代主义”章节系统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如何通过否定“审美客体”的自主价值,倡导价值的多元化和风格的折中主义,从而质疑了现代主义的主体地位。
在艺术市场和艺术评论的共同推动下,20 世纪艺术产业持续蓬勃发展,以艺术博物馆为核心的新文化生态取代了传统艺术学院的主导地位。此外,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艺术史的发展在本册也得到了进一步探讨。
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那些始于 18 世纪末的艺术运动已发展至其巅峰,“现代艺术世界”已经到来。战前艺术运动中相对一致的激进主义思潮,在战后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倾向,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艺术流派和文化活动:从更加趋向自我的抽象主义,到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美学,再到魏玛德国的社会批判运动,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所倾向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同时,在这一时期,相对传统、较为温和的艺术创作方式依然继续存在,与自觉的先锋派艺术并存,满足着各种各样的艺术需求。
先锋派艺术运动及其艺术家,一方面在评论家的参与之下,宣扬自身的艺术理念引领艺术潮流;另一方面,其艺术愿景是颠覆传统审美准则以及反叛社会现实。然而,这种颠覆既有机制艺术愿景的其中一个悖论是:在先锋艺术打破旧有桎梏的同时,新的精英阶层又会随之产生,并且这个阶层受制于自己制定的创作、鉴赏和审美准则。从这个层面上讲,当代艺术似乎正变得如量子物理学一般晦涩难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