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235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367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551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857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653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418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449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857
|
編輯推薦: |
本书深入介绍了幼儿园课程120年的发展历程,聚焦其间不断涌现的“挑战”与“应战”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反思,本书从课程思维方式这一独特视角出发,揭示了对象性思维方式在幼儿园课程发展中的诸多不当之处。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已成为制约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对幼儿园课程百余年发展史的“挑战”与“应战”反思,从课程思维方式的角度分析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制约因素——对象性思维方式的不适切性,并从实践性思维方式的角度,建构适切的工程性思维方式,推动幼儿园课程的革新。本书基于对幼儿园课程百余年发展史的“挑战”与“应战”反思,从课程思维方式的角度分析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制约因素——对象性思维方式的不适切性,并从实践性思维方式的角度,建构适切的工程性思维方式,推动幼儿园课程的革新。
|
關於作者: |
刘源,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幼儿园游戏与课程、幼小科学衔接,在《学前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科学》等CSSCI发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多篇,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
|
目錄:
|
第一章 过往课程思维方式的流变?/?001
第一节 开发时期课程思维方式理正?/?001
一、时代背景?/?001
二、开发时期课程范式的基本主张?/?003
三、开发时期课程思维方式的特征?/?010
第二节 理解时期的课程思维方式理正?/?011
一、时代背景的转变?/?011
二、理解时期课程范式的基本主张?/?013
三、理解时期课程思维方式的特征?/?029
第二章 过往课程思维方式判定?/?030
第一节 过往课程思维方式的性质?/?030
一、现代主义及其思维方式?/?031
二、后现代主义及其思维方式?/?035
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039
四、对象性思维解析?/?044
第二节 对象性思维及其对课程研究的不适切性?/?045
一、对象性思维的特点?/?045
二、对象性思维对课程研究的不适切性?/?049
第三节 “课程”的本性及应然课程思维方式判定?/?052
一、“课程”本性变迁?/?052
二、课程:一种人的实践性活动?/?055
三、应然课程思维方式判定?/?057
第三章 探寻一种适切的实践思维方式?/?059
第一节 实践思维的过往梳理?/?059
一、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059
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062
三、后现代主义的实践观?/?064
第二节 工程思维的适切判定?/?066
一、过往实践思维的启示?/?066
二、工程思维——课程思维方式的理论建构?/?070
第四章 建构一种可行的实践思维方式?/?087
第一节 过往课程“实践”模式的梳理?/?088
一、“目标”课程理论?/?088
二、施瓦布实践课程理论?/?090
三、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093
四、批判课程理论?/?095
五、存在体验课程?/?098
第二节 吸收与借鉴:工程思维运作模式?/?101
一、过往课程实践模式的价值和不足?/?101
二、工程思维运作模式初探?/?104
三、课程工程学刍议?/?108
第五章 超越对象性思维的幼儿园课程变革?/?112
第一节 对象性思维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嵌入与当代桎梏?/?112
一、我国幼儿园课程思维方式的百年嬗变与异化逻辑?/?113
二、我国幼儿园课程思维方式的三重异化机制?/?125
第二节 从“对象性”到“生成性”:幼儿园课程思维的范式革命?/?132
一、生成性思维:适宜幼儿园课程革新的“工程思维”?/?133
二、本体论重构:从知识中心到经验生成的价值转向?/?135
三、生态化整合:从学科割裂到领域协同的结构转型?/?137
四、价值性解放:从标准规训到多元共融的文化觉醒?/?140
第三节 中国特色幼儿园课程体系的实践性构建路径?/?143
一、文化创生:传统智慧的动态转化与实践重构?/?143
二、本土创变:国际经验的在地转化与批判性融合?/?149
三、差异共生:从同质规训到个性化生成的实践支持?/?154
结 语 课程思维方式的转型与中国幼儿园课程的革新之路?/?160
参考文献?/?1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