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俄国史译丛——先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知识界
》
售價:HK$
539

《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924

《
土地发展权与中国的空间治理
》
售價:HK$
638

《
道德革命的结构(交界译丛)
》
售價:HK$
539

《
时间线上的中国史
》
售價:HK$
2539

《
时间线上的中国国宝
》
售價:HK$
2539

《
中国近代史(史学大师蒋廷黻作品)
》
售價:HK$
429

《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
》
售價:HK$
484
|
內容簡介: |
本次修订的重点:一是内容上要传承创新,同时根据新出台的国家政策法规、《中国药典》等对教材进行更新,并解决职业教育聚焦的新问题,以保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二是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主体框架设计,做到固基础,打破升学“天花板”,强实践,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大国工匠;三是丰富栏目模块,切实做到课证融合;四是体现理实一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五是优化版式设计,兼容不同学时需求,可以尝试活页式教材编写;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大国工匠精神。 在提高可读性方面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导入、问题引领等编写方式,使教材更加生动且更贴合岗位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多配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教师讲授与学生理解;三是采用纸质教材为载体的融合教材形式,运用二维码技术将教学需要的补充内容做成数字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的多维学习模式。
|
目錄:
|
第一章微生物和微生物学/1
第一节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概述/1
一、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1
二、微生物的特点/2
三、微生物的分类及细菌的命名/3
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5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6
二、微生物与工业发展/6
三、微生物与农业生产/6
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6
五、微生物与医疗卫生/7
第三节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9
一、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9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9
三、微生物学发展趋势/12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5
第一节细菌/15
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6
二、细菌的生理/27
三、细菌的分布与控制/43
四、细菌的遗传与变异/53
五、细菌的致病性/60
六、常用的抗菌药物/63
七、常见的病原性细菌/67
第二节放线菌/75
一、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75
二、放线菌的主要用途与危害/77
第三节其他原核微生物简介/81
一、支原体/81
二、立克次体/84
三、衣原体/86
四、螺旋体/89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95
第一节真菌/95
一、真菌的基本特性/95
二、几种主要的真菌/98
三、常见的病原性真菌/99
第二节常用的抗真菌药物/101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物/101
二、唑类抗真菌药物/102
三、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102
四、嘧啶类抗真菌药物/102
第三节药用真菌/103
一、药用真菌概述/103
二、常用的药用真菌/103
第四章病毒/106
第一节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07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107
二、病毒的增殖与培养/111
三、病毒的遗传与变异/115
四、病毒的分类/116
第二节病毒感染与免疫/118
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118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119
三、病毒的致病机制/120
四、抗病毒免疫/121
五、病毒感染的防治/122
第三节常见的致病性病毒与噬菌体/123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123
二、冠状病毒/126
三、脊髓灰质炎病毒/128
四、肝炎病毒/130
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39
六、狂犬病毒/143
七、噬菌体/145
第四节抗病毒药物/148
一、抗病毒化学药物/149
二、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150
三、抗病毒基因制剂/151
四、抗病毒中药/151
五、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152
第五章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154
第一节微生物引起的药物变质/154
一、药物中的微生物污染来源/155
二、微生物导致的药物变质/157
三、防止微生物污染药物的措施/159
第二节微生物药物/159
一、微生态制剂/159
二、疫苗/160
三、微生物代谢产物/161
第三节微生物与基因工程药物/164
一、微生物与基因工程载体/165
二、微生物与基因工程受体细胞/166
第四节药物的微生物检查/167
一、无菌检查法/167
二、非无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169
第六章免疫学基础概述/172
第一节免疫的概念与功能/172
一、免疫的概念/172
二、免疫的功能/173
第二节医学免疫学发展简史/173
一、医学免疫学的概念/173
二、医学免疫学的发展简史/173
三、医学免疫学的发展趋势/175
第七章抗原/177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177
一、抗原的概念/177
二、抗原的基本特性/178
第二节抗原的性质/178
一、抗原的特异性/178
二、抗原表位/179
三、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180
第三节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81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181
二、宿主的因素/182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182
第四节抗原的种类/183
一、根据抗体的产生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进行分类/183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184
三、根据抗原的来源分类/186
四、其他分类/187
第五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187
一、超抗原/187
二、佐剂/188
三、丝裂原/189
第八章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191
第一节免疫器官/191
一、中枢免疫器官/192
二、外周免疫器官/192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193
第二节免疫细胞/194
一、淋巴细胞/194
二、抗原提呈细胞/198
三、其他固有免疫细胞/199
第九章免疫分子/201
第一节免疫球蛋白与抗体/201
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02
二、抗体的生物学活性/204
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205
第二节补体系统/207
一、概述/207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208
三、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活性/211
第三节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212
一、概述/212
二、HLA复合体的结构及遗传特征/213
三、HLA的蛋白分子结构、分布与功能/215
四、HLA的主要生物学功能/216
五、HLA与临床医学/217
第四节细胞因子/218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218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219
三、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219
四、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发生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220
第五节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黏附分子/222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222
二、黏附分子/222
第十章免疫应答/224
第一节固有免疫应答/224
一、生理屏障/225
二、细胞防护/225
三、固有免疫效应分子及其主要作用/225
第二节适应性免疫应答/226
一、概述/226
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27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230
第三节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232
一、免疫耐受/232
二、免疫调节/233
第十一章超敏反应/235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235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236
二、发生机制/236
三、临床常见疾病/237
四、防治原则/238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239
一、发生机制/240
二、临床常见疾病/240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242
一、发生机制/242
二、临床常见疾病/243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244
一、发生机制/245
二、临床常见疾病/246
三、防治原则/246
第十二章免疫学应用/248
第一节免疫预防/248
一、人工主动免疫/249
二、人工被动免疫/254
第二节免疫治疗/255
一、分子治疗/255
二、细胞治疗/256
三、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256
第三节免疫学检测/257
一、抗原抗体的检测/258
二、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262
实验实训部分/264
实训一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维护/264
实训二细菌的接种方法/266
实训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268
实训四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及革兰氏染色法/271
实训五机体抗感染免疫/273
实训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275
实训七药物敏感试验/277
实训八放线菌菌落特征及菌丝、孢子形态观察/279
实训九真菌菌落特征及形态观察/280
实训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282
实训十一无菌检查法/283
实训十二药物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85
实训十三动物Ⅰ型超敏反应/287
实训十四免疫学应用/289
参考文献/293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295
课程标准/3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