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250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653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1010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403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347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500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230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485
|
編輯推薦: |
了解世界,需要首先了解中国;了解世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我们所了解的世界,应当是一个包含中国的世界。全球史的兴起,就是为了打破本国中心主义和外国中心主义的藩篱。顾名思义,当我们讨论global history时,global一词已自然而然地涵盖了中国与外国,中国与世界。不过全球史并非中国史、世界史之外的“第三学科”。
|
內容簡介: |
《全球文明视野下的中国历史(古代卷)》分为上、下两册,运用全球史的研究范式,从中外互动、文明互鉴的视角,讲述史前时期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册由史前讲述到三国、两晋、南北朝,下册由隋、唐、五代讲述到清前期。以时间脉络为主线,将历史事件融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变革社会关系等内容之中,辅以表格、插图,并补充介绍研究方法、重要史料、学术前沿等方面。
该书对历史学习者、基础研究者,以及历史爱好者具有启发读者从中国历史出发去探索世界历史,从中华文明出发去探索世界文明的作用。
|
關於作者: |
宋宇航,日本京都大学东洋史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史、日本史、中外关系史。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员,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讲师,承担“中国通史”“ 日本史”“ 中国制度史”“ 东亚民族关系史”等课程。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出版译著1部,发表论文、译文多篇。
闫妍,澳门大学葡萄牙语应用语言学硕士,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史、葡萄牙史、中外关系史。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院)讲师,承担“中国通史”“ 清史”“ 亚洲史专题”等课程。主持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第一章 两 宋
第一节 北宋的建立
第二节 北宋的改革与党争
第三节 北宋的灭亡与南宋的建立
第四节 南宋与金的对峙
第二章 辽、西夏、金
第一节 辽朝的兴衰
第二节 西夏的兴亡
第三节 金朝的建立与衰亡
第三章 元
第一节 蒙古的兴起
第二节 世祖忽必烈的统治
第三节 世祖之后的政局
第四节 元朝的灭亡
第四章 明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
第二节 靖难之役与永宣之治
第三节 土木之变后的危机
第四节 嘉隆万改革
第五节 晚明政局
第五章 清前中期
第一节 清朝的建立
第二节 康雍乾时期的统治
第三节 清中期的危机
专题一 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经济
第一节 农 业
第二节 手工业
第三节 商业贸易
专题二 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思想
第一节 程朱理学
第二节 阳明心学
第三节 清朝朴学
专题三 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文学艺术
第一节 文 学
第二节 艺 术
第三节 科 技
专题四 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一节 民族关系
第二节 对外关系
|
內容試閱:
|
历史是人类的记忆。阅读历史,探寻记忆,根植于每个人类个体的血脉与基因。书籍是历史的载体。无论是历史工作者,还是历史爱好者,无不重视阅读史籍。古往今来,历史书籍可谓汗牛充栋,既有煌煌巨著,也不乏言简意赅的名篇。
诚如书名所示,本书以中国历史为轴,辅以全球视野。本书内容主要以中国远古人类社会以及文明时代的王朝政治史为主要讲述脉络。政治史之外的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等内容则未按时代进行分割,分别讲述,而是分为四个专题,以通史的方式由古及近进行叙述。除此之外,本书还安排有“拓展阅读”的内容,在讲述中国历史的同时,简要介绍同时期其他地区或其他文明的情况。
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发展,特别是历史学研究中的全球史理论与方法的兴起,“去中心化”、反对某某中心主义的观点流行于世。我们并不否认历史研究当中“去中心化”的意义与价值。但我们同样认为,历史作为人类的记忆,有着鲜明的民族属性。在实现人类大同之前,历史首先是人类族群的历史,然后才是人类全体的历史。历史的书写者与阅读者,也具有鲜明的主体属性和主观意识,无法排除,也不能刻意回避。因此,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既能简明扼要地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走向,又能比较贯通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领域的演变情况,同时还能对同时期的世界各个文明有一定的对比了解。我们认为,本书适合大中专学生、外国留学生,或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兴趣浓厚但没有精力研读大部头、多卷本通史著作的社会读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多学科复合发展的高等学府,以“语通中外,道济天下”为使命,以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多年的教学科研中,北外历史学院《中国通史》教学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作为外国语大学的历史学院,所培养的学生既要了解中国历史,具有正确的中国历史观,又要具有开阔的全球视野,能够将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与同时期的全球文明有机结合。
“中国通史”或“中国历史”,是高校历史学专业及历史学辅修专业学生的核心基础课,也是很多高校为非历史专业学生所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我们认为,对于外国语高校或其他历史学为新建学科的院校的而言,本书也适合作为以中国历史为主修、辅修或选修通识课程的教材或阅读材料。
本书分上、下两册,正文部分由姚胜、宋宇航编写,拓展阅读部分由闫妍、王梓编写,硕士研究生钱雨佳参与了文稿整理工作。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尚存在不少缺点与不足,错漏之处也在所难免,还望学界专家与读者朋友海涵、教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