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史前玉器
》
售價:HK$
449

《
最后的使团:1795年荷兰访华使团及被遗忘的中西相遇史
》
售價:HK$
449

《
第一性原理穿透思维定势
》
售價:HK$
398

《
俄国史译丛——先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知识界
》
售價:HK$
539

《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924

《
土地发展权与中国的空间治理
》
售價:HK$
638

《
道德革命的结构(交界译丛)
》
售價:HK$
539

《
时间线上的中国史
》
售價:HK$
2539
|
編輯推薦: |
?资深戏剧评论家的心血之作:本书作者王蕴明深耕戏剧领域数十年,其评论兼具学理深度与现实温度。
?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从个人与戏剧的结缘故事,到戏剧界重要人物的风采描摹,再到具体剧目的细致评析和戏剧理论的深入探讨,全方位展现当代戏剧生态。
?聚焦多剧种、多题材剧目:涵盖对吕剧、京剧、白剧、甬剧等不同剧种、不同题材的作品艺术特色的剖析,挖掘编导演创作者的匠心巧思。
?直面现实,兼具批判与思考:“剧论”部分结合戏剧创作中的现实问题展开理论探讨,既尖锐批驳对传统戏曲片面否定、对名著“解构”等不良导向,也为戏曲现代戏发展、传统戏曲传承等热点话题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內容簡介: |
《思齐轩剧评(续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员王蕴明创作的戏剧评论集,作为《思齐轩剧评》的续作,延续了对中国戏剧发展的深度关注。全书共收录了其从2012年以来撰写的百余篇文章,分为自述、剧人、剧评、剧论四个部分,以剧评为主体。王蕴明的剧评不仅聚焦具体剧目进行分析,更注重结合戏剧创作现实问题展开理论探讨。例如,其评论涵盖对戏曲现代戏发展(如吕剧《海殇》)、历史剧创作(如京剧《赵氏孤儿》)、少数民族题材(如白剧《白洁圣妃》)及名著改编(如甬剧《典妻》)等多维度的研究,既肯定优秀剧目的艺术特色以及编、导、演创作者的出色创演,也对戏剧界不良导向(如对传统戏曲的片面否定或对改编名著的“解构”之风)进行了尖锐批驳,展现了其对中国传统戏曲、戏曲现代戏编导演的学理性思考,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關於作者: |
王蕴明,1939年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市。196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先后于北京市文化局艺术处、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北方昆曲剧院、中国戏剧家协会及《新剧本》《戏剧评论》《中国戏剧》担任主要领导工作。曾先后任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戏曲艺术分会副会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顾问、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主要作品有专著《当代戏剧审美论集》《戏剧批评论纲》《燕居斋剧谭》《思齐轩剧评》、剧作《雁断胡关》等,主编《荣庆传铎》《新缀白裘》《徽班与京剧》《漂泊与守望:京剧〈北风紧〉创作评论集》《红楼新梦 空谷幽兰:昆剧〈红楼梦〉评论集》等。
|
目錄:
|
目录
◎ 自 述
“先结婚,后恋爱”——我与中国戏剧的结缘3
◎ 剧 人
向李默然同志学习、致敬——在人民艺术家李默然艺术人生论坛上的发言13
送别薛兄若琳同志 17
笔走龙蛇济苍生——孙德民剧作掠影 21
由陈彦的“三部曲”看作家的社会责任 25
《烈酒与清茶:罗怀臻剧作自选集》序言 27
余笑予导演艺术在戏曲生命历程中的当代方位——在余笑予导演艺术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35
景雪变的“二度梅”之旅 41
因质赋形 朴雅灵动——贾文龙表演艺术印象 45
张曼君寻求新的戏曲表达方式 49
踏雪寻梅 追梦无悔——佟红梅印象 53
钱惠丽——越女小生之翘楚 57
秀外慧中 业昭艺精——谷文月掠影 59
赋得人生社稷情——周长赋剧作览胜 64
富奇崛于平易 铸新意于古朴——沈斌导演艺术谈片 71
由京剧生命史看刘子微现代戏创作的时代意义 74
盛开在苍山洱海的白剧之花——杨益琨表演艺术浅识 82
现代女性之美的贵州花灯范式——邵志庆表演艺术门外谈 88
汉剧翘楚 菊苑奇葩——李仙花从艺 50 周年摭言 92
“杭越现象”的启示 97
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写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 10 周年之际 100
温故知新 再创辉煌——写在中国评剧院建院 60 周年之际 105
挺拔于西北大地的文化沃土中——贺《当代戏剧》创刊 60 周年 108
继前贤 开未来——写在纪念马健翎诞辰 110 周年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成立 80 周年之际 112
典范的意义——河南豫剧院三团现代戏创作叙评 121
戏曲喜剧艺术之翘楚——浅叙“湖南省花”在中国戏曲喜剧生命史中的方位 126
当代菊苑之上昆范型——写在上海昆剧团建团 40 周年之际 131
寻源纳新 兼融归宗——写在大理白剧团 60 华诞之际 136
凌霜傲雪报春晖——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设立 40 周年之际 143
喜剧艺术的时代华章——再叙“湖南省花”在中国戏曲生命史中的方位 153
◎ 剧 评
迎接我国小剧场戏剧更加绚丽多彩的明天 159
真勇士 锦文章——四看秦腔《西京故事》 163
从京剧《韩玉娘》看传统剧目推陈出新(文艺点评) 165
从《赵锦棠》看曾昭娟对评剧艺术品格的提升 167
以谐谑之笔 写真实人生——读《关汉卿遇上关汉卿》 170
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桃花扇》赏析 173
传承 交融 特色——2013 年全国昆剧优秀剧目展演观后走笔 176
民歌的海洋 戏剧的盛会——第三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忆昔 179
《花儿声声》的现代型艺术思维——为秦腔《花儿声声》学术研讨会而作 184
海瑞精神千古——观琼剧《海瑞》 190
化旧俗为新雅——评剧《良宵》观后漫笔 194
新编昆剧《景阳钟》的时代超越与情感倾向 199
渡尽劫波情更浓——观现代吕剧《回家》 203
振兴山东梆子的里程碑 206
壮士断腕 重铸军魂——话剧《兵者?国之大事》观后命笔 210
华夏遗韵与时代辉光——欣看福建戏剧优秀剧目进京展演 214
丰碑永志赤子心——观现代甬剧《筑梦》 216
越剧《一缕麻》观后漫笔 218
经典的魅力——锡剧《蘩漪》观后漫笔 222
提升了戏曲现代戏美学品格的又一优秀剧作——豫剧《风雨故园》观后走笔 228
谱写中国梦的明丽诗篇——2014 年中国戏剧舞台巡礼 236
纯真的心灵 绚丽的青春——欣看校园戏剧《牵挂》 243
别样的高粱分外娇——现代评剧《红高粱》观后走笔 246
亦古亦今 亦真亦幻 亦庄亦谐 亦情亦思——观话剧《庄先生》 250
英姿明丽 花团锦簇——青春版婺剧《穆桂英》观后漫笔 254
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名家传戏——2014 年全国昆曲《牡丹亭》传承汇报演出”观后漫笔 256
秦腔《双锦衣》的美学意义 261
爱:发自心底的深情呼唤——话剧《爱,不殊不忘》观后 266
久萦心中的期盼——欣看湘剧《田老大》 268
立时代潮头 抒英杰壮怀——话剧《苏州河的儿女们》读后 271
不同凡响的良知考问与心灵救赎——淮剧现代戏《小镇》观后命笔 274
胡杨精神不朽——欣看现代豫剧《大漠胡杨》 278
淮剧现代戏《半车老师》的启示 280
历史选择 民族之幸——话剧《从湘江到遵义》观后命笔 283
画坛巨匠 菊苑新星——欣看花鼓戏《齐白石》 287
上善若水——欣看黄梅戏《凤鸣宏村》 290
民族的脊梁——现代沪剧《挑山女人》观后走笔 293
家教文化昭千秋——观新编历史戏山东梆子《孟母》 298
人性之美的绚丽之花——《保婴记》《水莽草》《双蝶扇》致美之析 300
心灵的弦歌——现代评剧《藏地彩虹》观后漫笔 305
雕版映耀 英雄千秋——观现代吕剧《英雄之铭》 308
喜看映山红之葩妍京华——闽剧《龙台驸马》观后随笔 311
崇高矗立于美的表达中——河北梆子现代戏《人民英雄纪念碑》观后走笔 313
大野秋光艳——欣看第二届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展演 316
诗与戏的华丽转身——秦腔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观后走笔 318
应得大美之文状写的时代精英——黄梅戏《邓稼先》观后走笔 326
历史钩沉烛照时代之光——观评剧《新亭泪》 333
兼融 善变 归宗——在广东粤剧院建设发展实践研讨会上的短语 338
为英雄立传 展京剧新生面——京剧现代戏《战士》观后走笔 342
别样的突围三重奏——现代京剧《突围?大别山》观后随笔 345
悲剧来自哪里?——看新编评剧《祝福》 349
禹王台上新诗篇——现代吕剧《一号村台》观后感怀 351
戏曲现代戏美学品格的时代提升——评剧现代戏《革命家庭》观后随笔 354
壮哉燕翼堂 浴火起凤凰——现代京剧《燕翼堂》观后走笔 357
永远的骄杨——欣看《骄杨之恋》 360
原典师范 应时向新——新编昆剧《曹雪芹》观后漫笔 363
人心是杆秤 是非自有评——欣看越剧现代戏《第一缕阳光》 366
荧屏天涯共婵娟——喜看戏韵中秋:2023 江苏中秋戏曲晚会 370
京剧现代戏审美个性的可贵探求——《党员登记表》观后走笔 372
化腐为奇 向死求生——广东汉剧数字电影《金莲》观后漫笔 376
◎ 剧 论
迎着朝阳行进的戏曲现代戏 383
21 世纪世界戏剧生命态势 387
由“移步而不换形”述及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在梅兰芳表演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言 394
在海峡两岸歌仔戏(芗剧)艺术暨邵江海研讨会(2015)上致辞 402
还是称“京剧”为好 404
戏曲现代戏历时与共时形态简述 407
试谈上海沪剧的艺术个性——由戏曲现代戏的类型说起 420
浅议塑造个性鲜明的现代人物形象——试诊当代英模人物雷同化概念化问题 425
意象之美:戏曲现代戏的最高审美境界——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创演现代戏的贡献说起 429
化丑为美:喜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在高甲戏《连升三级》表演人才培训班的讲座提要 436
百花竞妍沐朝阳——感怀建党百年与中国戏剧 446
新编历史剧创作的史与戏与诗简言 453
现代戏曲生命态势与审美形态瞻识 461
践行当代中国戏曲繁盛之我见——在关于当前戏剧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4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