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HK$
356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995

《
什么是教育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华
》
售價:HK$
347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607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611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500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347

《
做事的逻辑(专享版)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218
|
編輯推薦: |
☆2024 年法兰西文学院儒莲奖获得者金丝燕老师忆旧随笔集。
儒莲奖被称为世界汉学界的诺贝尔奖,汉学大家金丝燕追忆童年的饮食故事,大家文笔书写小品文章。通过35道菜品串联起人情温度,其书写驾轻就熟、娓娓道来。饮食滋味,也是生活滋味、人情滋味。
饥饿年代的一碟油焖笋里,藏着舅舅的君子哲学;被断了胰岛素供应的孙叔叔仍然乐观幽默,说“茄子是和尚命”;在韭菜合子的温度及白菜配虾皮的花样中,凝固了邻人范妈照顾留守无依的小女孩的善意;南瓜饼和小人书是小舅舅牺牲早饭送给我的快乐;葱花藕魂是抢不上菜时菜场售菜员教会的生活之道;而外婆的风肉,则是一封爱的无声家书……
通过35个与食物相关的童年故事,将个人记忆、家族历史与特殊年代的社会变迁巧妙融合。这种以食物为载体的叙事方式既有文学性又有历史感。
☆《孤独的莲花和它的童话》给我们一种生活的信心、信念和信仰。告诉我们人生虽有缝隙,但那也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一个幼小的生命被丢在生活潮流的岸边,却因周边的普通生命而接上地气。这些普通的生命借由一道道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让人感受到了人间温暖,那些教煮饭的人也让人明白何为人性至善。人性的光亮虽然微弱,但
|
內容簡介: |
孤独的莲花和它的三十五个烹调童话,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和这个地球上的生命一样,一个孩子在乡下外婆家度过,从出生六个月到七岁。大溪水,小舅舅黑管呜呜声的天空,小人书上跳动的故事,柴火灶里吐出的妙味。所有这些给人以点燃生命的感觉。
金丝燕老师借儿时饮食记忆,委婉追怀亲师好友和身边部分普通人之行止。三十五个烹调菜品,编织成一幅温馨感人的回忆录。莲花、莲藕、莲子,这湖中“三妙”与作者童年记忆的四个生命相合 :给小弟弟做荷叶糯米蒸肉的宁波外婆、送地三妙南瓜盅的初中班主任朱雪珍的母亲、做紫莲糯米鸭启蒙味觉的南京奶奶和晚间上演“哈姆雷特”的父亲。人与人之间通过食物建立情感、记忆和审美的生活趣味。
金丝燕老师在每一道菜品上,每一次起火的炉灶上感悟出人的穿透力不是磨刀石上磨出来的,它来自人和人不相遇非知的至善至柔。人在最困难的时候表现出的人道,像黑暗中微弱的而始终透彻的光亮。那也是宇宙的光亮,投射在生命里,又从生命折射出来,点燃生命。
一个孩子因这些普通的生命而接上地气。在念头里遐想、在炉灶上慢慢添加细节,去接近它,实现它。
|
關於作者: |
金丝燕
北京大学西语系1977 级本科生,1982 级研究生,获法国语言与文学硕士学位。1985 年留校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2 年获巴黎索尔邦第四大学现代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东方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法《跨文化对话》杂志法方主编。与乐黛云、董晓萍共同主编中法《远近丛书》。
学术著作:
《刘勰的诗学》(法文)、《文化转场:中国与他者》《文化转场:法国早期汉学视野》《诗学的悖论》(中文、法文)、《跨文化学导论》《中国当代文学的主体性》(英文)、《古汉语教本》(法文,与汪德迈合作)、七卷本《佛经汉译之路:巴汉对勘研究》。
2019 年获法兰西学术棕榈勋章。
2024 年获法兰西金石美文学院儒莲奖。
|
目錄:
|
春
003 小舅舅的油焖笋
006 虾皮炒牛奶草
008 范妈的韭菜合子
011 龙井茶河虾
015 白菜配虾皮
019 青菜炒豆腐皮
夏
027 青龙过海
029 独身白蘑菇
031 荷叶糯米蒸肉
036 夜半酒酿
042 地三妙南瓜盅
046 武义麦饼和“The Cake of the King”
秋
053 鹅头芝麻南瓜饼
056 葱花藕魂
059 孤独的茄子
061 包菜地瓜粉丝梦
冬
067 人民公社的油焖萝卜
072 豆角焖茄子
076 外婆的风肉
079 永仙粽子
跨季
085 酒酿醉银耳
090 寺院豆腐
092 书香东坡肉
096 天目笋干
100 云手黄鱼鲞
104 酱瓜炒豆干
106 门板上的书香豆豉
109 葱花糯米馅素薄饼
|
內容試閱:
|
和这个地球上的生命一样,我有一个童年。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外婆家度过的,从出生六个月到七岁。
那里不单是我长大的地方,更是引信,点燃这次生命的感觉。那是大溪水和小舅舅黑管呜呜声的天空,小人书上跳动的故事,柴火灶里吐出的妙味。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妙味成为我生命中的水印,隐约地坚定地始终在。它和我说:浪涛与和风是天的脾性,而你的脚下,有我坚实的地层。你可以任意飘扬,不会疯狂。因为这大地的妙味平衡着你的翅膀。
人的穿透力不是磨刀石上磨出来的,它来自人和人不相遇非知的至柔。而这至柔,在我,是童年到返回杭州至“文化大革命”结束那十二年间,炉灶上得到的。那些教我煮饭的人让我明白何为人性至善。
在中国,烹调属于宇宙学的一个细节,是人试图与宇宙法则合拍的一种努力,如五行、五味、五色。人和宇宙的紧密关系,革命是革不掉的。唯物和唯心,如影相随。
我从记事起到十九岁,在生活的潮汐里学习人间,与古人、今人和未来人交往。生命的源头是星和食的艺术。古希腊语为 γαστρονομι?α,即调胃的艺术。法文星相学是“Astronomie”。与“gastronomie”—胃的艺术—只少一个字母“g”。对于我,它们不过是月亮的正面和背面,而这正面和背面只是就地球而言。
古人重食仪,《礼记·曲礼》有详细记载:
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
意思是带骨的菜肴放左边,切片的肉放右边。饭食放食者眼前的左方,羹汤放食者眼前的右方。细切的肉和烤肉放外边,醋和酱放里边。葱末之类的放案子的末端,酒浆之类放在右边。如果再加脯脩两种干肉,那就使它们弯曲的部分朝左而放在案子最右边。
革命当然是不言调胃艺术的,更不在乎就食礼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幼小的生命莫名其妙地被丢在生活潮流的岸边,因周边的普通生命而接上地气。她在想象里设想做菜,尝试满足,然后在炉灶上慢慢添加细节,去接近它,实现它。柏拉图的理念先行,在烹调上适用。
生命是美丽的,只要你如此想。
莲花入《诗经》,由此得知它的历史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多年。而莲花于我,是因为西湖。莲花是杭州西湖的魂,花期六月到九月,莲子同期。
其根莲藕,自然生长三百天,每年小暑开始长出节节,立秋后成熟。这湖中“三妙”与铭刻我童年记忆的四个生命相合:给被救的小弟弟做荷叶糯米蒸肉的宁波外婆、送地三妙南瓜盅给我的初中班主任朱雪珍的母亲、做紫莲糯米鸭启蒙我味觉的南京奶奶和晚间上演“哈姆雷特”的父亲。
在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初岁月,莲花告诉我孤独是一首诗:
浪涛与和风是天的品性 你的脚下? 有我坚实的地层 任意地飘扬吧 你不会疯狂 因为你的人间有至柔 平衡着你的翅膀
三十五个烹调童话,无菜料分寸细节,为读者创造想象空间。
生命是呼吸。其呈现无休无止,一切的一切,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我感受着人性中那不确定的、微弱的而始终透彻的光亮,投射在生命里,又从生命折射出来,点燃生命,无论是光点还是火焰,都是星的闪烁。
小舅舅的油焖笋
中午,小舅舅砍柴回来了。
——快点火,铁锅要热的。下午它就老了。山珍听到你的召唤啦!
舅舅手里一捧竹笋。外婆看东西模糊。我当舅舅煮火的助手。乡下没有幼儿园,我在溪水边和无所事事里生长。
他剥笋壳,从缸里舀半勺水洗一洗,切成一寸长的薄片。我把菜油瓶放在锅台。
——放两勺,竹笋吃油。放笋片,从锅边,不会溅油烫手。
遵令照做是我的天性。
我个小,在大铁锅动炒勺是舅舅的活。
——顿顿食笋莫食肉,苏东坡最会吃。
—— 那他的东坡肉呢?我问。
——没有山珍的时候。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我家有溪水,竹子在山里。可肉可竹笋了?我问。
——你人小问题大。竹笋炒到变黄色,加半碗水煮一下,放一勺酱油,收水。好啦。
——放点葱花?
——竹笋是君子,不喜欢和别的佐料同流。
外婆家,过溪的大山里,山珍能吃的,只有竹笋:冬天雪里小个子的冬笋,春天三月瘦盈盈的春笋,或夏天三公斤重的毛笋。
外婆喜欢做毛笋煮毛豆,晒干,能吃一年,或当零食,或当菜。
我喜欢春天的竹笋,因为舅舅锅里出来的油焖笋。
范妈的韭菜合子
明天清明。四月五日。扫墓的日子。墓地没有了,是“四旧”,被红卫兵一股脑儿全除掉。
然而,学校一年一度的清明若隐若现地照旧。远足从杭州刀茅巷光芒路小学去钱塘江边六和塔下,给蔡永祥烈士扫墓。他十九岁,救了一列车红卫兵。没有墓,我们在他站岗的地方敬礼。然后玩。称此远足为扫墓,红小兵们没有意见。
干粮自带。饭店已经被作为灰尘扫掉。
出发前一天,晚饭时间,公共厨房的同一侧,范妈在忙。
—— 你明天扫墓带什么吃?她问。
——梅干菜炒饭。
——和去年一样。不换换?
父母下乡,备饭之事,当然我自己解决。除了青菜豆腐米饭,不会别的。
范妈把热水倒入面粉里,用筷子搅拌成棉絮状,和面。静置面团一个小时。
炒一个鸡蛋,用勺子碾碎。冷却。
洗韭菜,沥干。切成细段,加入虾皮,用手揉捏一下,倒入鸡蛋末和半勺香油一拌。
她在走廊过道,支起一个小木板,坐在小凳上,开始她的杰作:韭菜合子。
—— 东北人开春吃,简单,香,和春天会面。
范妈爱说,肚子里倒出她的故事片段。我受着吸引,尽管片段在重复地叙述。
——我在哈尔滨军工厂厂长家里做保姆,这是他家春菜头一道。厂长是山东人。山东出解放军大将。
范妈说着她的史诗,一边在面板上揉面,揪出一个半汤圆大小的面团,擀出大饺子皮,放入韭菜虾皮鸡蛋馅,做成大饺子。在上了油的平底铁锅里码好。上中火煎一分钟,加入半碗水盖好锅盖,水干即好。走廊飘着面和韭菜香。
第二天早上六点,我进厨房,范妈已经在里面,手里一个饭盒。
——给,早上做的。你今天扫墓的干粮。
学校七点集合,十一点到钱塘江大桥底下。午饭哨声吹响,我端出饭盒,拿起一个韭菜合子,其馅尚温矣。
在后来的日子里,清明的韭菜合子,温度始终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