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398

《
写给不同体型健身者的力量训练指南
》
售價:HK$
500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403

《
能量!
》
售價:HK$
454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418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806

《
财富的灵性法则
》
售價:HK$
230

《
经纬度丛书·三国关键之战:决定历史走向的13场战役
》
售價:HK$
347
|
編輯推薦: |
本书系统探讨了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分析了国内外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结合当前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为我国当下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阐述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及其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应对策略。全书共分为10章,第1~4章介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详细探讨了当前建筑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5~8章详细讨论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包括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空间分异研究以及空间收敛性分析等。第9章在对各项技术手段与管理模式深入分析后,总结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重点探讨了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推动政策创新和加快政府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措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第10章通过前面各章的研究与分析,给出了结论与展望,既是对本研究的闭环总结,也是新探索的起点。本书为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对推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關於作者: |
章蓓蓓,女,副教授,201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安徽建筑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城市韧性、建筑业数字化等方面的研究
|
目錄:
|
目录前言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研究内容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创新点 /第2章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基于CiteSpace的建筑业研究热点分析 /2.2文献综述 /2.3研究述评 /第3章高质量发展相关理论 /3.1经济增长理论 /3.2新发展理念 /3.3空间自相关理论 /第4章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 /4.1高质量发展 /4.2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第5章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模型 /5.1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测度模型的构建 /第6章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6.1全国发展水平测度 /6.2七大区域发展水平测度 /6.3省域发展水平测度 /目录第7章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异研究 /7.1空间分异特征 /7.2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7.3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8章高质量发展空间收敛性分析 /8.1空间收敛模型构建 /8.2空间收敛性分析 /第9章协同发展路径分析 /9.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9.2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9.3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9.4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9.5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9.6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9.7强化绿色生态发展 /9.8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0.1结论 /10.2展望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愈加显著。与此同时,建筑业也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亟须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此,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核心课题,它不仅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连。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筑行业在确保安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注重科技创新与绿色建造,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益与可持续性。这一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已从单纯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效率和创新的全面提升。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更是在管理、政策、区域协同等多个层面的深度改革。本书系统探讨了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结合当前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借助相关技术,详细分析了我国建筑业的空间分异特质与收敛特性等内容。此外,书中通过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重点阐述了政府、社会等各方在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与责任,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策略,旨在为行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本书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研究框架,也为政府、企业及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合肥工业大学副研究员吕赛男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致谢忱;研究生何南方、孙丽君、周珍妮、毛沭斐、熊雨欣、梅杨、徐书敏、邵成、郑娟、徐茜茜等协助完成资料收集、绘图等工作,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劳,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特别感谢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异及协调发展机制”(AHSKQ2022D068)对本书出版的资助。尽管书中收集了大量资料,并汲取了多方面研究的精华,但由于作者能力有限,书中内容难免存在疏漏之处。特别是对有些专业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对有些统计数据和资料掌握得也不够完整及时,有些观点和看法还有待商榷,希望国内外同行予以批评指正。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论文和著作,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但部分文献可能会被遗漏,在此向这些文献作者深表谢意。作者2025年6月于合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