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352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194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403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HK$
235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HK$
367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HK$
551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HK$
857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653
|
編輯推薦: |
“新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衍生品种之一, 一部关于莎士比亚研究的文集。 以短小精悍的文章介绍莎士比亚的成长过程及创作过程中不为人知的趣事。 全新增加从未公开过的新内容,是当代读书人再次接近莎翁的最佳途径。 活泼的故事×严谨的分析 在阐释莎剧时既有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从所未见的莎翁故事,又有寻根究底的态度,有理有据地向读者展示莎翁作品的文学价值,是一部可读性与专业性结合得非常好的知识读物。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我社“新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衍生品种。文中主要介绍莎士比亚的成长过程中及创作过程中不为人知的趣事,以便读者更加了解这位文学大师。作者文风生动有趣、可读性非常强。书中增加了从未公开过的新内容,是当代读书人再次接近莎翁的最佳途径。可以说,书中既有活泼的故事,又有严谨的分析;作者在阐释莎剧时既有独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从所未见的莎翁故事,又有寻根究底的态度,有理有据地向读者展示莎翁作品的文学价值,可以说是一部可读性与专业性结合得非常好的知识读物。
|
關於作者: |
傅光明,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河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著有《萧乾:未带地图,行旅人生》《书生本色》《文坛如江湖》《老舍之死口述实录》《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老舍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独自闲行》《天地一莎翁——莎士比亚的戏剧世界》《戏梦一莎翁——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俗世一莎翁: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世界》《莎剧的黑历史:莎士比亚戏剧的“原型故事”之旅》等。 译有《古韵》《我的童话人生:安徒生自传》《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新译“注释导读本”《莎士比亚全集》(已出版29部)等。 编选《萧乾文集》(10卷)、《林海音文集》(5卷)等。 傅光明,立志将后半生交给莎翁,替莎翁说中文。这是中国大陆以一己之力翻译完整版注释导读本莎士比亚全集的作家,用十几年时间呕心沥血,向人类文学史上的殿堂之作致敬。
|
目錄:
|
目 录
身世之谜 001
一个“乡巴佬” 003
“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 006
拉丁文教育与文学想象力 009
与大八岁的女友奉女成婚 012
“祥子进城”,混在伦敦 015
乡下小戏迷“伦漂”帝都 017
十大幸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019
莎士比亚戏剧之谜 023
挑战:向“大学才子派”叫板 025
单挑:与克里斯托弗·马洛PK 028
莎剧:无丑不成戏 030
小丑:从宫廷到戏台 032
理查·塔尔顿、阿明与莎剧小丑 035
两个“威尔”:坎普与莎士比亚 039
“吉格舞”:坎普的拿手绝技 041
温莎:“风流娘儿们”不风流 044
从“肖迪奇”到“环球剧院” 048
莎翁情史与莎剧中“性致”盎然的双关语 051
莎剧里的原型故事 054
莎剧中的“易装”喜剧 057
五大悲剧 061
《罗密欧与朱丽叶》:帅哥罗密欧的三种“荒谬” 063
《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068
摩尔将军奥赛罗:一世英名,毁于猜忌 075
伊阿古:千古邪恶的奸佞小人 082
《李尔王》:人性、人情之大悲剧 091
麦克白:邪恶的贪欲与毁灭 106
四大喜剧 117
《仲夏夜之梦》的“情之殇”:真爱之路永不平坦 119
《威尼斯商人》:在夏洛克和基督徒之间 130
杰奎斯:《皆大欢喜》中忧郁的愤世嫉俗者 140
马伏里奥:《第十二夜》中被捉弄的“清教徒” 147
历史剧:戏说历史 161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前后关联 163
莎剧戏文里的约翰王 168
理查二世与篡位的亨利·布林布鲁克 174
《亨利四世》:福斯塔夫与哈尔王子 189
亨利五世:史诗般的自我“颂圣” 194
莎剧中的理查三世:一个十足的“反英雄” 205
活色生香的女性人物 213
《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的三重“矛盾” 215
波西亚:“天堂”贝尔蒙特的浪漫爱情 221
“田园剧”:两个罗莎琳德,两个奥兰多 231
薇奥拉:一个理想化的人文主义完美女性 242
哈姆雷特装疯与奥菲莉亚真疯 252
苔丝狄蒙娜:伊丽莎白时代标准的“圣经”女人 255
艾米莉亚:一个世俗而富有个性光彩的女性 263
麦克白夫人:一个恶毒的女魔鬼 270
|
內容試閱:
|
一个“乡巴佬” 如今,莎士比亚戏剧早已成为文学经典群山中的珠穆朗玛峰。除了英语,莎翁全集有近百种语言的译本,勇夺全球文学 译本语种数量之冠。显然,这个结果,莎翁在世时可真不敢奢求。 莎翁,这位生于英格兰中部沃里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 小镇,早在距今四百多年前的1616年就已去世的英国戏剧诗人, 他的诗剧,或干脆说,这位乡野之人写的戏,有那么合乎我们 的胃口吗?或者,这么问一声:您能想象他只是一位“村夫”吗? 他的名声太响了!随口问一个路人,请他说出世界上“最 伟大”的五位作家,或者只让他说一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剧作家, 估计十有八九会说出“莎士比亚“这个名字。 这不足为奇!可谁能知道,莎士比亚到底是谁呢?他,没 留下任何日记,同时代的人也没为他写过传记。其实,后人对 这位英国国宝级诗人知之甚少。 俗话说,知人论世,我们不妨从诗人的降生说起。 斯特拉特福镇的圣三一教堂,因埋葬莎士比亚成为英国最热门的教堂之一,每年有近三十万游客专门来这里拜谒这位“埃文河畔的吟游诗人。” 圣三一教堂的记事簿是记录莎士比亚受洗和埋葬的唯一文 献证据,受洗记录用拉丁文书写——1564年4月26日,约翰 尼斯?莎士比亚之子;埋葬记录用英文书写——1616年4月25 日,威尔?莎士比亚先生。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出生时,拉丁 文还是英格兰的通用语言,到诗人去世,英语已为主流。 莎翁的小名叫“威尔”,十分普通、毫不起眼。他出生时 谁也不会想到,他未来会以诗剧的方式为英语做出超凡卓越的 贡献,甚至被尊为“英语之父”。 按英格兰宗教习俗,婴儿出生后三到五天,要去教堂接受 洗礼。换言之,诗人的受洗日期是“4月26日”,往前推,他 的生日可能是21日、22日或23日。 那为什么一定要把诗人的生日定在4月23日呢?简单说, 这也是后世对莎翁神话化的结果,原因有三:一、这一天是英 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纪念日2;二、当地传说,这是一年中夜莺第 一次在斯特拉特福歌唱的日子;三、诗人在这一天去世。 这么一来,不仅可以使大文豪莎士比亚生死同日,还能让他的诗剧与国家结缘。 从仅存不多的材料获知,威尔的父亲约翰是一位羊毛商人 和手套制造商,约于1557年,与信奉天主教的姑娘玛丽?阿登 结婚。夫妻俩生了八个孩子,威尔排行老三,存活下来四子一女, 威尔最长。 威尔出生几周后,_场从伦敦袭来的“黑死病“(鼠疫) 横扫斯特拉特福。据说整个镇子死了六分之一人口,尤其是婴 儿。威尔能活下来,算是奇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莎士比亚一家死后全部安葬在圣三一教堂。奇怪的是,一 家人都葬在主祭坛(神坛)前面。这种不合常规的入葬太少见了。 这座教堂十分古老,在莎氏去世之前就已建造完成。可是没有 人想到可以埋在神坛前。原来,莎士比亚靠写戏挣了大钱,在 家乡买房置地,甚至把教堂这儿的一大片土地都买了下来,这 样,自己及家人百年之后埋在哪儿、埋什么位置,就有了安排, 也让后世之人有了瞻仰、悼念的去处。 “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 如果说,一个人的童年注定了未来的命运,那我们仅能通 过有限的资料,来了解威尔的童年。 威尔的父亲,一个住在亨利街上的羊毛商人和手套制造 商,几乎没受过什么教育,文化程度仅限于记账。不过,从威 尔的母亲娟秀的签名可知,在威尔母亲玛丽?阿登的物品中, 至少有一支书写流畅的鹅毛笔。难怪后世有一版《莎士比亚全 集》要叫“阿登版”。 不过,如果非要从这对母子身上挖掘出一个关于威尔文化 基因异常强大的说法,也只能是,威尔成年之后“伦漂“帝都、 闯荡伦敦写戏时,用的是鹅毛笔。 俗话说,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从古至今都没变过。手套在中世纪已成为女性的主要饰品,经营手套这买卖在当时稳赚不赔。 威尔自家楼下便是父亲约翰的手套作坊。他从小便对手套 的制作流程十分熟悉,羊毛、手套,是他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印记。 关于羊毛的生意经,威尔记得很清楚,他在《冬天的故事》第 四幕第二场,透过剧中乡下人之口说,“让我算一算:每11只 阉羊出28磅羊毛;每28磅羊毛可卖1镑几先令;剪过的羊有 1500只,共有多少羊毛? ”(意即“每11只绵羊可以产28磅 羊毛,值21先令,那么1500只羊的羊毛,合计143英镑”。) 就算写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也不忘在剧情中 拿手套打比方,当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后花园看到朱丽叶出现 在窗口,由衷赞美她是“东方的太阳”,随后,是一大段诗意 独白,紧接着又以诗句抒发感慨:“她的眼睛把一片天空照得 如此明亮,/安睡的鸟儿以为黑夜已过开始歌唱;/看哪,她 倾斜着身子用手托着面颊! /啊,我只愿化作她的一只手套, 那样我便可以抚摸她的面颊!”罗密欧看到伏在窗前的朱丽 叶,注意到她“托着面颊”的手戴着手套!所以,他也要“化 作她的一只手套”,“那样我便可以抚摸她的面颊!”这一 精妙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莎翁笔下的诗意浪漫竟可以如此鲜活。 除了做手套、买卖羊毛,关于威尔的父亲约翰我们所知甚少。 有据可査的是,他经商赚钱之后,曾担任镇议会议员,还短期 当过镇长(或称“高级执行官”)和治安官。1570年,六岁的 威尔要上小学了,这时,约翰因放贷违法被罚款,家道开始中落。 祸不单行,两年后,因国王的枢密院取缔非法买卖,中止了对 羊毛交易的授权,约翰又被指控非法买卖羊毛。为还债,约翰 不得不将部分家产做抵押。同时,为躲避债主,他不再参加英 格兰国教的礼拜活动。当然,他这样做,更大的可能是,他骨 子里是一名天主教徒。换句话说,他在已经是“新教“的天下, 却对“旧教“旧情难舍。这其实正是哈姆雷特必须面对的抉择:“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除此之夕卜,约翰向英 格兰纹章院提出授予他一个盾形纹章的申请被驳回,最终,他 因习惯性缺席区议会,遭议会开除。 关于约翰和威尔这对父子,后世传记作者常喜欢这样描述: 人生走了背字儿的约翰,仍然面带快乐的微笑,一边在自家店 里干活,一边努力与老婆生下更多儿子。同时,正在家门口附 近文法学校读书的威尔,凭借一己之力扛起家族的荣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