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DeepSeek实战应用大全:从职场到生活的AI革命
》
售價:HK$
356

《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7)
》
售價:HK$
434

《
从现代法的立场看罗马民法之诉
》
售價:HK$
398

《
问心三部曲 追问初心撕裂 名家力荐 持续畅销的现象级作品
》
售價:HK$
602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806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332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39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551
|
編輯推薦: |
德姆塞茨对企业经济学的研究首次系统地探讨了企业的存在、定义与组织的概念与理论问题。
|
內容簡介: |
《企业经济学》的七篇文章在工商企业理论及其在经济学的运用中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产业组织的主要分析家德姆塞茨教授第一次批评性地研究了当前关于企业存在、定义与组织的概念与理论问题的争论。他还研究并评论了当前有关企业所有权、财产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各种论述。这一系列文章对竞争、利润最大化和理性行为都提出新见解,对管理者报酬、反托拉斯政策和企业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新观点。特别是后一类问题引起了企业界读者和经济学专业工作者与学生的兴趣。 这些以前闭幕式未正式出版过的文章来自于最初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隆德大学,在布拉格举行的蒙特·佩林协会会议,以及在芝加哥大学经济和国家研究中心所作的演讲。
|
關於作者: |
哈罗德·德姆塞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阿瑟·安德森·阿鲁姆尼商业经济学讲座教授。他是《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维度》(1982),《所有权、控制与企业》(1989)的作者。
译者简介:
梁小民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1943年出生于山西。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9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商学院。现任国务院特邀监察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目錄:
|
前言
第一篇 理论中的企业:定义与存在
第二篇 企业组织的代理与非代理解释
第三篇 企业控制、财产与经济发展
第四篇 利润最大化与理性行为
第五篇 会计利润资料的利用与滥用
第六篇 管理者报酬与比赛理论
第七篇 竞争的强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案例引文
索引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本书所包括的评论文章都是首次出版。其中大部分评论文章是我最近五年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隆德大学,在朝圣山学社(Mont Pelerin Society)会议上,以及作为芝加哥大学经济与国家研究中心的客人在该大学短暂停留期间应邀所做的演讲。虽然现在的评论文章与最初的演讲不同,但那时的许多基本观点都保留下来了。
出版这一系列文章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提出有关企业经济学的一些想法。我早就知道,很少有什么思想是全新的。但我相信,那些具有创造性的似是而非的观点会有利于本书提出的一些思想。我并不认为这些评论文章广泛地概括了所讨论的题目。但是,在适当的范围内向读者提出这些思想,对于批评性地讨论所选择的著作往往是有用的,这些著作已形成了日益增加的企业文献的一部分。我提到的这些著作是在一个长期过程中出现的,从70多年前出版的弗兰克·奈特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开始,到现代关于利润衡量和管理者报酬的比赛理论为止。我希望读者会发现这本书中批评性的和建设性的内容对他们的思考和工作都是有用的,而且,也可以作为有关企业课程的补充阅读材料。最初演讲的听众主要是经济系和商学院的研究生和教员。现在这本书的对象也是基本相同的听众。但是,写作方法的非专业型使这些内容适合于经济系高年级研究生。
本书每一篇评论文章都可以独立存在,这反映了它来自于各自独立的演讲,但有几篇显然是通过企业经济学这个中心议题而相互关联的。论述企业存在与组织的前两篇文章讨论了现在出现的企业理论的概念与理论争论问题。第三篇评论是要寻求改变我们仍属于企业生产函数中的观念,而且,它提出了改变生产函数对财产分配和经济发展这类广泛问题的含义的重要说明。最大化行为是第四篇评论的主题。第五和第六篇评论更适于有能力的学生,因为这两篇评论的特点是不仅有争论和讨论,而且还有利润与行政人员报酬的衡量的统计分折。最后一篇评论扩大到研究有关竞争的讨论。
经济学的中心理论仍然是新古典理论。从本质上看,这种理论对作为资源配置者的价格制度提供了诸多解释,但它还包含着一个简单的工商企业模式。为什么企业存在于价格理论之中?价格理论中企业的定义是什么?本书的第一篇评论正是要给这两个认识论上的问题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我对这两个问题的处理与新近出现的企业理论中人们已熟悉的方式不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第二篇评论,这篇评论论述企业内部组织理论。现代企业理论没有明确地区分企业组织与企业存在。在这本书的写作中,我逐渐坚信,混淆这两个问题是混乱的根源。正如原子存在的理论与其电子体系内部运行没有什么必然的密切关系一样,对企业存在的解释与对企业内部组织的解释也没有什么关系。
在R.H.科斯1937年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可以发现混淆这两个问题的最重要的例证。科斯在这篇文章第二部分一开始就明确地确定了他的任务:“我们的任务是试图发现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他的回答影响非常大,即市场,或者价格导向,并不是免费的。如果交易费用相当高,就可以证明用管理协调来代替价格导向的协调是正确的。但是,科斯接着又用交易费用来分析企业的内部组织,研究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程度,以及对长期雇佣契约的依赖。
经济学家对企业存在所显示出的兴趣主要并不表现为对与企业相关的事实的探讨,而是表现为对一种合乎逻辑的理论的探讨,这种理论证明了价格制度中企业存在的正确性。这完全是一种理论上的偏见,这种偏见的产生是由于科斯所暗含地提到的一个事实:企业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构想与我们所说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的重要内容很不适应。但我认为,如果能正确理解理论中企业的作用,适应性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不适应是由于我们在这种理论中说明企业的方法不适当。在本文的后面我们还要回到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提出对企业的另一种解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