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449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199

《
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兴起
》
售價:HK$
347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HK$
454

《
猫和花草的刺绣
》
售價:HK$
250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194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398

《
海洋治理与中国的行动(2024)
》
售價:HK$
500
|
編輯推薦: |
突出通俗性与综述性:摒弃艰深术语,采用贴近传统史学的表达方式,全面介绍环境史学科五十年来的源流、发展与核心议题。既深入浅出地帮助初学者跨过专业门槛,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前沿视角与整合思考,兼具入门与参考价值。
打破西方中心视角:注重地理空间上的均衡性,在涵盖欧美环境史经典研究的基础上,着力引入“全球南方”视野,聚焦亚非拉及南太平洋地区的环境变迁,回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对多样化区域知识的需求。
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打破文理学科壁垒,整合生态学、地理学、气候科学、海洋学等自然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微生物、物种交流、海洋大气等跨尺度议题,不仅提供丰富的方法启示,也展现了环境史作为交叉领域在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中的创新路径。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了国内外环境史专家29场系列讲座的讲稿,内容涵盖从陆地到海洋、从寒带到热带、从人类到动植物、从渔猎到工业、从杀生到救生的多个领域,具备横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广阔视角和突出引介、综述性质,同时注重地理空间上的均衡性,打破“西方中心论”的局限,引入“全球南方”概念,重点向国内读者引介北大西洋世界之外的环境史研究,以期兼顾通俗性与前沿性,从国际视野反哺我国环境史学科学术发展需求。
|
關於作者: |
费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博士,慕尼黑大学蕾切尔·卡逊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人文与社科交叉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环境史、大洋洲史与华人移民史,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导 读 /001
上? 编? 环境史的理论与区域国别研究 /013
环境史的史观与学科史 /014
第一讲 环境史的起源、层次与研究动态 /014
第二讲 “人新世”和大加速(1780 — 2021) /022
发达世界的故事 /034
第三讲 解读欧洲环境:历史的视角 /034
第四讲 19世纪的英国环境与景观 /048
第五讲 18—21世纪的西班牙环境史 /072
第六讲? 意大利的断层线:20世纪的地震、城市化与历史性变化 /084
第七讲 描绘加拿大的自然:尺度和策略的问题 /094
第八讲 日本历史上的环境决策 /107
“全球南方”的叙说 /117
第九讲 英帝国及其环境:介绍与回顾 /117
第十讲 议题与争论:南亚环境史导论 /127
第十一讲 来到美洲:创造新的“社会-生态”景观 /138
第十二讲 双面丛林:19—20世纪拉丁美洲的热带雨林 /146
第十三讲 非洲的保育问题:历史能教会我们什么? /160
第十四讲? 尼罗河的交织历史:河流、环境问题、政策与权力 /169
第十五讲 越南战争的足迹:20世纪军事化的环境史 /180
下? 编? 重大前沿议题 /189
老树新花 /190
第十六讲 20世纪的战争与环境:一种全球性的分析 /190
第十七讲 城市环境史:城市与环境,城市作为环境 /205
第十八讲 使移民史绿色化:思考一项新的研究计划 /215
第十九讲 流行病学历史研究的新方向 /226
第二十讲 全球奇树还是全球诅咒——桉树的历史 /237
海空新边疆 /250
第二十一讲 海洋史:全球史研究的核心学科 /250
第二十二讲 太平洋的环境史 /267
第二十三讲 走向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气候与移民 /282
第二十四讲? 20世纪后半叶的国际渔业冲突:以鳕鱼战争为例 /291
第二十五讲 1985年以来的气候、外交与发展 /303
第二十六讲 全球变暖与太平洋岛国的灾害治理 /324
星球尽头 /334
第二十七讲? 多面向的北极:区域概念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334
第二十八讲? 海洋与大陆帝国:18世纪圣彼得堡与沙俄对北极地区的开发 /357
第二十九讲 南极环境史:18世纪至今的开发与保护 /3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