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华后土文化·万荣后土祠卷
》
售價:HK$
857

《
植梦花园:从游走世界到回归故乡的园艺旅程
》
售價:HK$
449

《
鲍鹏山新批水浒传(全三册)
》
售價:HK$
1520

《
中国石窟音乐图像大典
》
售價:HK$
1367

《
希波战争
》
售價:HK$
449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500

《
商业盈利模式一本通 可复制的生意经 让每一分钱聪明盈利
》
售價:HK$
265

《
新加坡环境发展史(1965-2015):迈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旅
》
售價:HK$
500
|
編輯推薦: |
划时代的“植物圣经”:从此,植物图谱不再只是药典
在它问世之前,植物学著作多偏重药用或食用植物,图像粗糙难辨,审美价值有限。
而1613年,《艾希施泰特花园图谱》一经出版,便以惊世之姿改写传统:
书中植物很具观赏性,以近实物大小精细描绘,细节入微,色彩历经数百年仍鲜丽动人;
每一页构图讲究,按四季更迭编排,开创性展现植物的完整生命周期。不仅是一部图谱,更是一座永不凋谢的纸上四季花园;
从根到茎、叶、花,全方位解剖式呈现,尤突出根部之美,让人仿佛直见生命之源。
视觉艺术的巅峰:367幅铜版画,跨越400年的美学震撼
全书完整收录 367幅珍贵铜版画,描绘超1000株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的珍奇植物,构图典雅、色彩生动。
此次中文版,特引自法国知名艺术图书出版社 Citadelles & Mazenod,依托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全彩复刻,兼具权威与艺术感染力。
科学与艺术的对话:17世纪与今日的跨时空相遇
本版特邀法国植物学家热拉尔-居伊·艾莫南结合现代分类学与命名体系,为每一株植物撰写专业图注,近17万字现代科普解读,为经典注入新的生命力。
同时,附现行拉丁语名
|
內容簡介: |
《植物圣经》一书源自《艾希施泰特花园图谱》。这部17世纪的传奇巨著按四季顺序,由植物学家巴西利乌斯·贝斯莱尔倾尽心血编著而成。书中按四季更迭的顺序,以极其精细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忠实记录了超过1000种植物,其中许多是刚刚从美洲、亚洲等新大陆引入欧洲的奇异品种。
新版《植物圣经》完整收录了原书全部植物版画,并邀法国植物学家热拉尔-居伊·艾莫南为每一幅图版撰写专业解读,从物种特性、原产地到现代分布状况,揭示了这些植物跨越四百年的生命故事。让读者在欣赏古典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获取最前沿的植物学知识。
《植物神经》不仅是一本精美的艺术画册,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在、艺术与科学的桥梁,适合所有植物爱好者、艺术收藏家及自然探索者珍藏品鉴。
|
關於作者: |
[德]巴西利乌斯·贝斯莱尔(Basilius Besler,1561—1629)
植物学家、医生、药剂师。曾担任艾希施泰特亲王主教康拉德?冯·格明根(Konrad von Gemmingen)的花园管理员,因为其绘制的植物图谱《艾希施泰特花园图谱》而闻名。
[法]热拉尔-居伊·艾莫南(Gérard-Guy Aymonin,1934—2014)
植物学家,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教授,法国植物学会主席。
译者简介:
陈丽园
出生于山西榆次,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博士,留学美国长木花园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国里尔大学生物信息学硕士,现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自2012年起开始植物学专业翻译,流利互译中英法三语。现居法国里尔。
|
目錄:
|
序言
引言
一 春季
乔木和灌木(图版1-14)
第一组至第三组(图版15-66)
第四组和第五组(图版67-93)
第六组至第九组(图版93-134)
二 夏季
乔木和灌木(图版135-148)
第一组至第四组(图版149-203)
第五组至第八组(图版204-249)
第九组至第十组(图版250-273)
第十一组至第十四组(图版274-318)
三 秋季
第一组至第四组(图版319-360)
四 冬季
(图版361-367)
现行拉丁语植物名称索引
巴西利乌斯 ? 贝斯莱尔给植物的命名
|
內容試閱:
|
序言
亲王主教设计他的艾希施泰特花园时将虔诚的信仰与闲情雅趣结合了起来,即便在某些看似相互对立的元素中亦见和谐,并借由造物主的恩赐来礼赞神明。这里就像伊甸园一样,纯洁的天幕之下,毒参与甘牛至伴生,水珠草(露珠草属)边上是堇菜,银莲花依偎着欧洲猪牙花。蓝花诗人(蓝花是浪漫主义的重要象征)诺瓦利斯(Novalis)在“花朵世界无限遥远”这句诗中表达了这种优雅,一个花园暗示着如此迷人却不可触及的美丽春天即将结束。
17世纪初,德意志天主教的这一地区几乎没有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与邻国相比,宗教性对自然认识的渗透更显浓重。那时画中的花卉都取自中世纪留存下来的圣母马利亚画像,即使是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和汉斯·巴尔东·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的画作中也可以寻到虔诚的渊源。也许正因如此,亲王主教想当然地认为将编纂植物图谱的重任托付给药剂师巴西利乌斯·贝斯莱尔(Basilius Besler)绝无风险,只需要如实地记录花园中的所有植物即可。然而,贝斯莱尔不仅在植物中寻找药食医方,更想通过植物破解生命世界的密码。
因为人们总是得先识别外形才能了解秘密,所以作为绘图师的贝斯莱尔打算将植物从其象征性功能中剥离出来,以解剖学的方式展示它们,为之后的植物命名提供参考。在这方面,他并不完全是先行者。一些中世纪的插图便展示了植物的层次性:长矛形的叶子,像蛤蜊一样总是朝向天空的花冠,有时还有特殊的根……尽管那些根只是被泥沙压得模糊不清的一簇。这也提醒着人们,正如《圣经》所描述的,所有生命都是从土壤中萌发的。
贝斯莱尔通过展示细节真正地揭示并突出了根部的器官。这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采用了他的同事,来自意大利的塞萨尔·切萨尔皮诺(César Césalpino)的理论。我们竟然看到了植物的“身体图式”(曾经常用于展示人类身体构造):根部代表头部,茎秆代表躯干,枝条代表四肢。这样一来,根部就呈现出一种实体感,而这种实体感往往比植物优雅的外表更加引人注目。在这里我们看到,苞片苍白的九龙环,其地下部分是巨大、粗壮、匍匐的根;看似脆弱的车轴草,其地下部分有着长长的、蚯蚓状的附属物;而忧郁的秋水仙,其地下部分是深色的小球(鳞茎),这不禁让人猜想里面或许装着毒液……
我们人类无论用的方法多么科学,都无法避免时不时地被前几个世纪的陈旧思想、炼金术士和妖魔鬼怪留下的烙印折磨。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是一位利用植物秘密力量的治疗师,贝斯莱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仿效者。他以女性阴部的形象完全忠实地再现了欧茄参的根部,由此可见他渴望像术士炼金那样创造出人工生命。
贝斯莱尔在《艾希施泰特花园图谱》(Hortus Eystettensis)中将植物划分至相应的季节组别,但这种看似协调的分类下却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组合!我们甚至会相信,为了控制植物图谱的篇幅,他必须填满图版的整个页面,因而将不相关的植物插图放在一起。为什么与许多黑暗传说相关的欧茄参会与俗名为“青蛙草”(显得天真纯洁)的细辛叶毛茛同框?为什么婆婆纳与名为“苏丹·赞巴赫”的百合相映成趣?为什么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作品中的虚构生物“鸡鹅鹳”(coquecigrue)会与红芒柄花产生联系呢?
诚然,我们不能忘记,贝斯莱尔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所有植物学家一样,不知道如何按目、科对植物进行分类,甚至只了解一些不精确的物种概念。然而,在分类法出现前,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由?贝斯莱尔能够在图谱中更清晰地展现大自然的基本统一性和一致性,并进一步彰显造物主的伟大。
最后,贝斯莱尔必须调整版画的构图,以确保其观赏性。他只给自己定了一条必须遵守的规则:花朵和叶片要朝外面向读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甚至不惜以强行扭曲植物躯体为代价。一旦遵守了这一规则,贝斯莱尔就能毫不犹豫地为了美而将烟草叶片像大斗篷一样拉到花茎下部,或者将铁线莲的花枝巧妙地缠绕在一起。他又一次在这里或那里屈服于奇异和梦幻的吸引力,就像当今的哥特式艺术一样。他突出了曼陀罗叶片的灰绿色,含有剧毒的果实表面布满了惹人注目的刺,艺术化的芦荟叶子看起来像极了章鱼的触手……
随后,一朵巨大的重瓣芍药在整个页面上绽放开来,绯红而明艳,仿佛被旋转激活了,灿若烟花。正是这些植物的陈列使贝斯莱尔的图谱与当时许多类似的植物著作区分开来。这些朝向我们的花冠(包括纯洁的矢车菊)暗示着一种期待、一种追求、一种崭新的可能。《艾希施泰特花园图谱》中的所有花朵都比现实中的更加显眼,科学的激情,加上某种从古老魔法中解放出来的形而上学,以及部分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形而上学,将取代纯粹的沉思,在植物世界和人类之间建立起真正的联系。
对他来说,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在这一刻,花儿们第一次“看”着他,因为他终于准备好认真地观赏它们了。
皮埃尔·加斯卡
Pierre Gascar
法国记者、文学评论家、作家
|
|